第15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四千字長文,本書最強裝叉現場)
- 開眼界要從初唐抓起
- 后山下的小胖子
- 4157字
- 2022-02-04 03:20:31
祭天大典結束后,李二邀請逍遙子和楊慶同自己一起坐龍輦回去,但是逍遙子堅持不受,讓李二先回去,次日逍遙子自會上門。接著,身上紫袍的電紋直接飛出衣服,化作獨角白馬,逍遙子和楊慶坐上白馬直接御雷電而去,留下一眾人等在風中凌亂。
做戲嘛,自然要坐全套。
次日一早,李二帶著他的從龍功臣,文官有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武將有李孝恭、李靖、尉遲恭、程知節等坐在東宮書房內,殿中只有大太監張阿難和侍衛秦大牛兩人伺候。
殿中眾人盡皆沉默不語,只有不時想起的茶杯碰撞之聲。
突然,殿外隱隱約約傳來一陣喧嘩,眾人盡皆抬頭,李二臉上更是浮現一陣怒色,正待出口呵斥。忽然,殿門咚咚作響。眾人面面相覷,李二心想難道是仙人來了?不過不是說好的直接來么?
秦大牛趕緊去開門,只見一名小黃門連滾帶爬撲進來,張阿難見狀眉頭大皺,喝道:
何事如此驚慌?
小黃門結結巴巴地說道:“陛下,方才殿外突然閃現一陣白光,然后仙長來了,此刻就在宮門外。他老人家讓人通傳,是否允許覲見。”
李二直接起身重重一拍桌子,龍顏大怒:“狗才,仙長駕臨,直接進來便是,朕亦當親迎,爾等豈敢讓仙長等候。”
沒有管這個小黃門,急匆匆帶著人出門去迎接逍遙子了。
門外楊信所扮逍遙子衣袂飄飄,白眉白發,牽著一個小道童,端的是仙氣飄飄,做戲要做全套嘛。楊信打定主意,讓楊慶以此身份進入大唐高層,當然要演足戲。
李二帶人三步并作兩步趕來,見逍遙子和楊慶在門外束手而立,連連告罪不已,都是下人不懂事。
眾人客套了幾句,就直接進去了。
待所有人落座之后,逍遙子主動開口了:“陛下,可是有不少疑惑?”
李二當然點了點頭,眾人也紛紛頷首。
逍遙子捋著胡子,輕輕笑道:“徒兒,你來給陛下和眾位大臣解釋一下吧。”
楊慶走了出來,先向李二行了一禮,然后向眾人作了個團輯,又看了秦大牛一眼示意一下,小小的臉上滿是自信,沒有絲毫怯場:
“陛下,可曾記得二武滅佛之事?”
李二和眾臣聽聞此言,盡皆雙眼一亮,聰明人對話就是如此簡潔,大家都明白了,楊慶師徒擔心的是佛道會利用這次事件擴大影響,從而危害國家社稷。
一直以來,古人對宗教的認識都很清晰,一方面基于落后的科學思想,迷信鬼神之說,一方面就是歷朝歷代都有借鬼神之名造反的存在,出名的就是陳勝吳廣起義、黃巾之亂等。再者就是佛道對國家根本人口的影響了,此處就不贅述了。
其實楊慶說的是后世三武一宗滅佛的事,原因嘛大家都很清楚了,不過此時貞觀初年,后面的一武一宗都是沒影兒的事,所以此刻就是二武滅佛了。
楊慶繼續開口道:
“陛下和列位大臣祖上亦曾經歷過建德舊事,所以二武之意小子就不再贅述了。家師只是化外修道者而已,并非真正仙人。
恐有心人利用此事大肆宣揚,民間愚夫愚婦多有迷信之事,還望陛下此后要明示天下,這次入世,是家師有感陛下生食蝗蟲護佑百姓的仁愛之舉,欲為國效力化解此次災厄。是陛下仁德,老道僅僅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眾人聞言大喜,老道士很懂事啊,之前眾人在堂中沉默不語,也是擔心這一點,沒想到老道士直接挑明了,愿意把功勞直接扣在李二頭上。
楊慶撓了撓頭,看向秦大牛有點兒不好意思笑道:“大牛叔,當初多謝你的救命之恩了,我說過會報答你的。”
聽得此話,眾人紛紛看向秦大牛那個羨慕啊,難道真實原因居然是在這里,人家倆師徒說的為國效力那都是屁話,來報恩才是真的。
歷朝歷代各種傳說無數,不過都是以訛傳訛,從來沒有真憑實據。如今這逍遙子師徒拿出來的,制鹽之法就不說了,實打實的國家利器。
主要是逍遙子兩次出場的表現實在是太神奇了,第一次還只是李靖和一些士兵看到,李二和大唐一眾高層沒有親眼見到,心中到底是有懷疑的,但是這第二次那就是皇帝和文武百官親眼所見,絕無虛假了。
不過眾人心中仍舊有點兒疑惑,那么具體怎么做呢?
李二也是感動莫名,“那不知道真人欲如何解決此事呢?”
逍遙子含笑不語,旁邊的楊慶插話說道:
“煩請陛下于長安城外尋一開闊之地,然后召集大軍,越多越好,唔,聽說長安共有十六衛是吧,一共召集,最好再叫幾萬百姓過來。”
楊慶這話把李二和眾臣嚇了一跳,你們兩師徒想干啥,十六衛統統喊過來,還要幾萬百姓,李二沉吟了一下,開口問道:
“不知真人召集那么多人是為何?非是朕不愿,實乃如今關中大旱,蝗災蜂起,眼看著今年收成難保,四處百姓皆有缺糧之虞,朝廷亦是府庫貧瘠,朕實在不忍心如此勞動百姓。”
此時,逍遙子開口了:
“陛下且寬心,既然老道答應為陛下解決此事,自然說到做到。還請陛下吩咐下去,盡可能多召集人來,且只要青壯越多越好。”
看著逍遙子鎮定的樣子,回想起此前種種奇妙之處,李二忽然看了一眼楊慶,二人對視了一下,楊慶仿佛明白了李二的心思,搖了搖頭,表示我也不清楚。
接著,李二狠了狠心咬咬牙,不再猶豫,當下便答應下來。
組織這二三十萬人是一個大工程,不過既然作為大唐皇帝的李二鳳下了命令,大唐的國家機器還是高速運轉開了。
一個月后,長安城外龍首原之上,大唐十六衛共二十四萬人,另外還有六萬臨時召集的民夫一共三十余萬人已經通通駐扎此處。
在一個臨時建筑的高壇之上,久未露面的太上皇李淵,以及李二和長孫夫妻二人肅立與此,面前站著的是逍遙子師徒,眾皇妃、皇子、公主,還有文武百官按次序站在高壇梯步之上,儼然又是一次祭天大典。
不同的是,這次多了三十萬人。
只見場下大軍和民夫分成六列,每列十個方陣,每個方陣五千人,六條直線將高壇環繞其中。若是從空中向下看去,高壇為中心點,百米外六個方陣將其環繞,其余方陣便列于其后。
雖數十萬人云集與此,但是場中竟然沒有多少雜音。
因為此前朝廷已經頒布法令出去了,布告天下之前已經震動天下了的方外修真道人逍遙子有感于圣天子仁德無雙,特此獻上解決旱災、蝗災之法。大軍和百姓集結于此,就是逍遙子真人要求的。
這天仍是晴空萬里,艷陽高照。
待到午時,逍遙子向李淵、李二微微彎腰示意可以開始了,李淵戲謔地看向李二,含義很明顯,召集這么多人又來一次祭天?
雖然這個不知道哪兒來的老道士學識很淵博,表現的很神奇,但是截止到目前的表現,還是讓李淵覺得很無語。李二沒有多說啥,看向逍遙子,拉著長孫鞠了一躬:
“真人,請吧。大唐,拜托了。”
顯然,李二把一切希望全賭在逍遙子身上了,此前楊慶對他的無腦推崇,再加上逍遙子為他背書解圍,讓李二有種莫名感覺,這對師徒是可以信任的,反正現在也沒別的方法。
總之,該賭的時候,他李二鳳從來不猶豫。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逍遙子微微彎腰,肅穆道:
“陛下,放心吧。”
說罷,逍遙子轉身背對著三人,旁邊的楊慶給了李二一個堅定的眼神,比了一個奇怪的手勢,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彎曲相連,另外三根手指豎著,如果有現代人在此,肯定會認得出這是一個ok的手勢,場中幾人都很懵逼,搞不懂楊慶這是啥意思。
逍遙子這邊,只見他右手伸出,微微張開,一個握劍的手勢,剎時一道劍鳴聲響徹天地,一柄金光長劍自遠方疾馳而來飛入逍遙子手中。
只見他舉起長劍,輕輕一劃,一道劍光竟將高壇之上的晴空劃出一道漆黑的裂縫,霎時間龍首原上空地上空烏云滿天,雷聲轟鳴,電光閃爍。
奇特的是,方陣頭頂竟仍是艷陽晴空。烏云似乎是被束縛在了高壇與方陣,方陣與方陣之間的空地上空,烏云竟是有種不敢越雷池一步之態。
李淵、李二鳳、長孫三人見之大駭,這仙人手段竟是如此神異。而壇下所有人皆已跪倒,不敢作聲。
此時,逍遙子手中長劍化作無數道金光,飛向高壇四周的空地,同時場中一陣風起,青光閃爍,竟是一道道風刃。
只見風刃將空地劃過,金光隨即飛入土地之中。眾人不敢起身,抬頭看去,場下黃土地瞬間變成了田壟模樣。
逍遙子大呼:
“雨來。”
聲音響起,霎時間烏云之下便下起了瓢潑大雨,隨著雨水下到地中,冒出了小麥幼苗,然后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生長。
伴隨著小麥的生長,也不是一直在下雨,而是間斷著下,仿佛天上的烏云有靈性,知道田里什么時候需要雨水。不一會兒,田里已是一片金黃。
見此情景,再也沒有一個人有懷疑。但是,所有人仍舊跪伏在地上,不敢擅動。逍遙子不禁失笑,他看向李二鳳,意思很明顯,該你來下命令了。
李二深吸了一口氣,向前邁了一步看向場中:
“所有人聽令,割麥。”
不見逍遙子有任何動作,李二鳳的聲音竟然也像他一樣,聲音傳遍四周,清晰可聞。
額,不過尷尬的事情出現了:沒有收割工具。所有人面面相覷,士兵、民夫們疑惑地看著上官,校尉、參事們無不捶胸頓足,怎么沒想到,連忙向上司匯報情況。
咚咚咚。。。長孫無忌急匆匆的跑上來,說了這個事。
因為此前楊慶師徒并沒有告知,他們到底要做什么。誰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神奇的事情啊,頃刻間變荒地為良田,長出小麥。所以大軍帶的是作戰裝備,民夫也沒有準備相應的收割工具。
額,場中五人面面相覷,尤其是楊信扮的逍遙子,臉上更是隱約露出一絲紅色,裝逼過頭了,沒想到這個。
當然,僅僅只是一瞬間而已,楊信瞬間反應過來,微微一笑,大手一揮,只見又是無數道光芒從他袖袍中飛出,剎那間共三十萬人使用的鐮刀等收割工具便出現在方陣旁邊。
轉過頭逍遙子看向李二:
“陛下,這些小麥收割完畢后會自動重復生長,此等情形會持續一個月,一個月內,陛下能收割多少就是多少了。”
李二鳳聞言大喜,向逍遙子深深鞠了一躬,旁邊的李淵、長孫皇后兄妹二人也是如此。
雖然李淵此前對此是抱著看好戲的態度,一來畢竟是被這個二兒子搶了皇位心里不忿,二來則是沒親眼見過楊信的出場,認為是李二弄的騙人把戲而已。現在親眼見此情景,心中到底還是擔憂大唐的,所以也真誠致謝了。
接下來整整一個月,李二鳳動員了長安乃至于周邊的絕大部分青壯,為了加快速度,所有人上場收割一次便休息,以最大的精力去收割,一個月便收集了大約夠整個大唐所有人吃上兩年的小麥。
這段時間,楊慶這個徒弟還裝模作樣的求楊信,幫人幫到底,弄了好幾個后世的諸如揚谷扇車等幫助收割的且農業時代能夠制作的工具過來,把圖紙送給了李二鳳。
其實這是楊信和楊慶演的戲,就是要給李二鳳等人一個十分疼愛徒弟的錯覺,為接下來的行動鋪墊。
因為根據規定楊信無法做太多,但是要完成這個任務實在是太難為楊慶了,所以楊信必須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幫助楊慶在大唐立足。
那么一個強大的修道者然后極其疼愛徒弟的形象就再好不過了?
秦大牛還有后面的李靖,稍微照顧了我徒弟,老子就入世給你李唐解決個大麻煩,而且沒有任何要求。
夠不夠豪爽?
夠不夠霸氣?
夠不夠逼格?
李二攜全家并一眾從龍功臣及大唐所有臣民給你點個三十二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