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全面、系統、務實、存真的研究列寧主義的新著——評《列寧主義論綱》
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教授 張佩航
《列寧主義論綱》(以下簡稱《論綱》),是李忠杰同志長期研究列寧主義撰寫的專著,最近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這是理論戰線上一件值得慶祝的好事。因為,近年來國際風云驟起,列寧主義的故鄉蘇聯迅速解體,社會主義的東歐發生劇變,新科技革命帶來許多新變化和新問題,在這種動蕩多變的形勢下,列寧主義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有的是歷來仇視,有的是借機攻擊,有的是懷疑觀望,有的是守舊扭曲。而相當一部分善良的人們,身處多事之秋,自然會產生許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諸如列寧主義是否過時?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簡稱蘇東劇變)與列寧主義理論模式有無關系?人類社會即將進入21世紀,列寧主義能起什么作用?如此等等。
如何回答對列寧主義的挑戰?關鍵在于認真地總結過去,勇敢地面對現實,冷靜地思考未來,深入研究列寧主義,決不回避問題。《論綱》正是這樣一本全面、系統、務實、存真的研究列寧主義的好書。上述四個方面,既是本書的特點,也是本書的優點。
《論綱》對列寧主義作了全面而周詳的論述。全書共16章,分別闡述了列寧主義的誕生和發展、列寧主義的哲學思想、帝國主義理論、世界革命和“一國數國能夠首先勝利”理論、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無產階級專政及國家政權和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黨的建設理論、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國際關系和社會主義外交政策理論、軍事思想、戰略和策略理論、列寧主義的思想方法、列寧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及列寧主義的歷史命運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論課題。其中,有些是過去論述列寧主義的著作很少涉及的,如國際關系和社會主義外交政策等理論,《論綱》的作者一一作了周詳的探討,從上述篇目中,可見一斑。不僅如此,作者還有重點地展開論述了列寧主義的若干重要原理。比如,關于“一國勝利”的理論,作者考證了這一思想提出的歷史淵源,如實地糾正了某些書刊的錯誤觀點;同時論述了列寧提出“一國勝利”論的科學依據,在實踐中的發展,以及與世界革命的關系,詳述了自己許多獨到的見解,充分反映了作者長期研究的豐碩成果。《論綱》還就“和平共處”、列寧主義的思想方法、歷史命運等問題,作了深刻的論述,既全面展開,又重點深入,這確實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論綱》系統地研究和闡述了列寧主義。過去見到的一些研究列寧主義的著作,往往各有所側重。有的從思想史的角度,考察了列寧主義產生、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有的從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史的角度,闡述了列寧主義與運動發展的邏輯聯系;還有的專門研究列寧主義的某一個側面……雖然都在力求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有時也難免失之偏頗。《論綱》的作者,力求把思想與運動、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把列寧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深入研究其內在的邏輯關系,爭取跨上一個新臺階。《論綱》深入剖析了“一國勝利”理論的三個發展階段,并把它同帝國主義理論、世界革命理論、國際關系和外交政策理論等一系列基本理論的有機聯系作了深入的考察。從總體的、系統的研究和論述列寧主義的作法是作者的又一個獨特的收獲。
《論綱》堅持了實事求是地研究列寧主義的原則。在學術研究方面,往往存在一些華而不實的浮夸作風,采取極不嚴肅的態度,有的“張冠李戴”,有的人云亦云。《論綱》的作者明確表示,“一切從實際出發,力求真實地、準確地揭示列寧主義的本來面貌,弄清事實,尊重原意,糾正錯誤,剔除附加”的決心。《論綱》遵循了這個原則,對常見的一些失實的理論結論(如“一國勝利”思想的首創者問題),堅持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對被后人扭曲列寧主義原意的許多論述(如無產階級專政論、資產階級權利等),堅決予以糾正;對被實踐證明,由于列寧事前對形勢估計不當,作出的某些錯誤結論或決策(如進攻性的世界革命戰略、兩類不同社會性質國家長期共存問題等),本書并不回避問題,而是根據情況,作了實事求是的分析。《論綱》堅持這種務實的精神,認真運用列寧主義的原則去研究列寧主義,這樣的治學態度,是值得稱道的。
《論綱》旗幟鮮明地維護了列寧主義的歷史地位。本書作者通過全面、系統和實事求是地論述列寧主義,以最有說服力的方式“糾正錯訛,剔除附加”,回答了來自“左”的和右的各個方面的挑戰,鮮明地展示了列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并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20世紀的新時代。目前,當人類社會正在邁向21世紀的新形勢下,《論綱》的作者并沒有拘泥于列寧主義的個別已經過時的結論,甚至坦率地承認,“有些觀點具有片面乃至錯誤之處”。但是,作者明確指出,“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并沒有過時”,“它本質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的許多基本原則,至今仍然閃爍著真理的光芒”。這是因為,“列寧主義本身的基本內容是科學的”。
《論綱》以大量的篇幅論述十月革命后短短六七年實踐中,列寧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和政黨等的建設實踐,進行了許多精心的試驗,總結了不少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若干建設性的意見和措施,特別是關于“有計劃地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逐步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交換和商品生產。這個認識,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已被證明是無可估量的”。所以,在《論綱》的結論部分,發出明確無誤的最強音:列寧主義的旗幟不能動搖!并主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科學的態度,堅持和發展列寧主義。這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要將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當前,社會主義事業正經歷著曲折和反復,這也是對馬列主義的考驗。馬列主義是真理,真理就得經受實踐的檢驗。列寧主義在經受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和國內建設的檢驗之后,作出關于“一國建成”和新經濟政策等重大決策,就是很好的典范。如果后人在崎嶇的道路上遭遇坎坷,就想委罪于前人,這只能算是愚不可及的徒勞而已,而無損于真理的光輝。
祝愿《論綱》的作者和讀者,齊心協力,把研究和宣傳馬列主義的工作繼續推向前進!
(本文載于《科學社會主義》1993年第2期,第74-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