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重用叔詹
- 春秋鄭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212字
- 2022-02-10 06:41:43
公元前672年5月,一代風云人物鄭厲公因病而逝,正值而立之年的世子踕繼任,即鄭文公。
鄭文公自懂事起,便跟隨著父親經歷了無數的大風大浪。在他的眼里,父親鄭厲公是一位能力出眾、文韜武略的偉大人物。鄭國江山,本應不屬于自己的,也不屬于父親的,自己這一門,應屬于鄭國的小宗。
但父親就是不認命,硬是在千難萬難中,憑著過人的能力,在長期的隱忍、不斷的抗爭中,實現了逆天改命,創造了鄭國歷史上第一次小宗代大宗的記錄。
他想起了那一年,少年的自己帶著叔詹、孔叔、師叔等眾兄弟,跟著父親被迫逃離鄭國,前往蔡國避難。然后,看著父親智取櫟城,從此,跟著父親在櫟城呆了16年。
整整16年,他協助父親鄭厲公苦苦經營這一彈丸之地,每天還要提防著鄭國國內力量對櫟城的攻伐,日子之艱難可想而知。
但父親從不言苦,從不言敗,在櫟城,鄭文公見識了父親鄭厲公的治國理政能力,協助父親在櫟推行利民之舉,善待當地百姓,聯合當地世家,謀取士族支持。尋求宋國幫助,交好天子王室,勾結鄭國大臣,修建櫟城宮殿等,把櫟城建設成為一個民心歸服、實力漸增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重鎮。
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就是與父親鄭厲公一起,在人生的谷底仰望著天上日月的日子。鄭文公經常想起那些苦難的日子里,父親鄭厲公對他的教導:
踕兒啊,要記住,百姓是我們生存之根,要善待百姓,做事要盡可能地考慮百姓。
踕兒啊,要記住,為人要謙虛,對批評自己但確實有利自己的意見接受。
踕兒啊,要記住,一定要小心謹慎,步步為營,不能爭功近利。
父親厲公,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最終抓住機會,一舉復位,成為鄭國歷史上又一位文治武功的英明國君。
父親復位后,立即任命自己為鄭國世子,他又想起了父親的話:“今后的鄭國,是你的。踕兒一定要記住,凡是對自己、對鄭國不利的任何人,都要毫不手軟立即除去。踕兒也一定要記住,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用和利益。”
還是世子的鄭文公對父親的話深信不疑,凡是對自己、對鄭國不利的人,不管是誰,都下狠心除去,這是為君之道;凡是國際關系,只認是否有利于鄭國國家利益,絕不能圖虛名!
所以,父親可以做到,昨天的敵人也可以立即變成今天的朋友,而今天的朋友,也許就會成為明天的敵人!
對周王室如此,對宋國如此,對所有的諸侯國,包括齊國和楚國,當然也是如此。
父親勤王歸來,跟自己講得最多的便是戰場用計的事。父親一直說,鄭國雖然曾經強盛,尤其是軍事上的強盛。
但鄭國本質上講,只是一個曾經政治上的大國,一個軍事上講戰斗力較強的國家,而絕非是軍事實力一流、經濟實力超群的大國。
曾經,鄭國取得很多戰爭的勝利,那是因為鄭國請得動王師,更是因為鄭軍作戰,從來不搞面對面嚴格按戰爭禮儀的作戰方法。
鄭軍之所以所向披靡,那是堅定執行著自先君武公以來的那種作戰方法,一切為了取得勝利而不惜犧牲名聲的戰法,那就是不斷用計,什么示弱、誘敵、包抄、埋伏、圍攻、詐降等等。
鄭軍兵力有限,所以不能為取勝而消耗將士有生力量。
“踕兒,你一定要記住,今后的戰場,一定是智謀為上,那些死守禮節的,一定會被歷史淘汰!”這是勤王歸來后的父親鄭厲公,對自己說的最多的話。
鄭國,在父親的領導下,已經開始中興了,但是上天不眷顧鄭國啊,父親居然突然犯病而薨。
鄭文公想起父親去世前對他的交待:“踕兒,你一定要重用詹兒,他是眾兄弟中最杰出的,其才能遠勝于你,也是寡人費心盡力把他從齊國救回來的。寡人希望你們兄弟要精誠團結,共守鄭國社稷!”
鄭文公懷著對父親無限的尊敬和因父親去世的無限悲痛,一邊操辦著鄭厲公的喪禮,一邊思索著自己的治國理政方略。
絕對不能讓鄭國中興大業在自己手中給毀了,自己一定要做一名對得起列祖列宗的英明之主!
鄭文公的第一次朝會上,宣布叔詹官復原職,重新擔任上卿一職。
整個朝堂一片哄然,大夫申侯出來諫道:“主公,叔詹因有辱使節之義而被先君罷官后,先君一直未委以重用,主公剛即位便重用叔詹,恐國人不服啊。”
鄭文公心道:“國人不服?恐怕是你不服吧,你這個申侯,自以為有些本事,希望寡人重用,寡人放著自家賢良兄弟不用,難道還要重用你不成?”
嘴上卻道:“大夫所言并非沒有道理。但是,各位愛卿可能不知,叔詹正是先君厲公留給寡人的良臣,這也是先君厲公之遺命。
想當年,齊侯要求鄭國朝見,但先君厲公考慮到齊國先君襄公曾經借會盟而捕殺鄭國國君,車裂上卿高渠彌。先君厲公剛復位不久,能去朝見齊侯嗎?
正是叔詹,主動請纓,代先君厲公朝見齊侯,果然身陷囹圄。先君厲公費盡心機,命叔詹以不計個人名節為代價,逃出齊國,正是為了要叔詹為我鄭國大業所用。
先君厲公罷其職,但叔詹無怨無悔,以閑賦之身,向先君厲公獻策抓住機會,出兵勤王,這才使成就了先君對鄭國的偉大功績。
為國家而不計個人得失,居江湖而思國家之大計,這樣的人,先君早就想啟用了。只是天不佑先君,先君因病而薨,留下遺命,要求寡人重用叔詹!”
眾臣這才明白,原來叔詹是為了鄭國才不惜犧牲名節的啊。這年頭,能夠不惜犧牲性命的人多的是,但犧牲名節,那可是相當了不起啊。
申侯滿面羞慚,歸列無話。
叔詹感動萬分,自己的這位兄長國君,對自己如此褒揚,連忙出班道:“謝主公,臣當耽精竭慮,以死報效主公,報效國家!臣請主公,并用公子孔叔和公子師叔,臣愿與兩位兄弟一起,盡獻股肱之力輔佐主公。”
鄭文公大悅,立即任命孔叔和師叔為卿,列叔詹之后,以三卿執掌國政。任嫡長子公子華為世子,向列國分派行人,告知鄭國大喪以及新君即位事項。
鄭國,從此進入了鄭文公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