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子亹之死(上)
- 春秋鄭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1858字
- 2022-02-06 10:16:07
鄭國此時的狀態是兩君并立,現在好了,死了一個鄭昭公,那只剩下一個鄭厲公了。那就把鄭厲公迎回來?
祭足立即表示了反對,這幾年來,祭足掌控朝政,建立起龐大的勢力網,目的就是對付鄭厲公。
鄭厲公在新鄭擔任國君時,祭足表面上是在輔佐鄭厲公,其實一直心向鄭昭公,鄭厲公直到最后才察覺,所以才會與雍糾商議要除去祭足。
祭足反戈一擊,殺婿逐主,這才迎回了鄭昭公。可悲的是,鄭昭公卻始終不信任祭足,最終又導致被弒的下場。
也就是說,只要祭足在,無論如何是不能迎回鄭厲公的。祭足對國家忠誠再加一百倍,也不可能拿著全族人的腦袋開玩笑。
那就立公子亹吧,鄭莊公的第三子,是鄭莊公十多個兒子中,同樣曾經被鄭莊公看好的公子。
公子亹怎么也沒想到,在大哥、二哥并立為君的鄭國,居然會輪到自己來當國君的這一天。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國君的公子也不是好公子!
咱公子亹本就是先君莊公所看重的公子,你大哥二哥都當過國君了,那我這個三哥也要當當吧。
在祭足扶持下,公子亹繼任鄭國國君,史稱鄭君亹。
在櫟城的鄭厲公聽說鄭昭公薨了,他的情報顯示,鄭昭公是死于誤傷,上卿高渠彌的家臣李四在射野豬時,誤傷了國君,致使國君死于非命。李四在祭足等朝臣面前供述了自己的罪過,被處以極刑,已經伏罪了。
對這樣的情報,鄭厲公鼻孔里哼出一聲來,這完全就是騙小孩子的把戲!好吧,你們就亂吧,越亂越好。
鄭厲公也曾幻想過,也許高渠彌會迎立自己回都城復位。但很快,他便自嘲地笑了笑,只要有祭足在,自己是回不去的。
祭足這個老匹夫,怎么還不死?鄭厲公恨透了祭足,他甚至也曾想派出高手刺殺祭足,但這恐怕是徒勞。
更何況,此時的鄭厲公需要休養生息,他需要養精蓄銳,他需要最合適的時機。
那,就比比看吧,看誰更有治理能力。一國兩君,就讓大家看看,誰才是真正合格的國君!
然后,鄭厲公又得到了三弟公子亹繼位為國君的情報,鄭厲公笑了:“這小子啊,愣頭青一個,舉事不計后果,遲早要撞南墻。”
本來,鄭厲公挺忌憚鄭昭公的,這兩兄弟是真正的鄭莊公最有本事的兩個,兩人明爭暗斗了幾十年,也把自己斗爭成為文武雙全、內可治國外可用兵的鄭國英才。
但現在鄭昭公已經成了歷史,在自己的這些兄弟中,鄭厲公根本不放在眼里。
唯一放在眼里的,只有一個祭足。如果除不掉你祭足,那寡人就耗死你這個老東西。
祭足應該是可以叫老東西了,他現在至少是四朝元老了,自鄭莊公時代便已經位列上卿了。上卿這樣的高位,哪怕是你頭上長角這樣的非凡能力,也必須要有相當的資歷。這種資歷,表現之一便是年齡。
鄭厲公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前番所挑動起來的以宋國為首的列國諸侯干涉鄭國內政,隨著列國諸侯對自身利益的權衡,以及列國諸侯內部矛盾的爆發,必然會告一段落。
憑著自己櫟城的這點實力,想要對抗以祭足為核心的鄭國勢力,那只是水中撈月。
鄭厲公決定了,不能輕舉妄動,對付你祭足,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便是耗死你這個老家伙。
只要祭足一死,那寡人就可以行動了。那在祭足尚活著的時候,鄭厲公就干等著么?不,寡人有大把的事要做。
他實施了很多櫟城治理的措施,尤其是許多有利于發展生產、益于民眾的措施,使鄭厲公在櫟城深得民心。
那鄭國國君鄭君亹呢?他當然也把鄭厲公當成是最大的敵人,但列國諸侯貌似達成了高度統一的意見:只要鄭國去討伐櫟城,那必定來干涉!
算了吧,先搞好外交關系再說。只有與列國諸侯關系給搞好了,才可以對付櫟城的二哥。鄭君亹的心思與鄭國大部分的臣子大夫差不多,這些年,鄭國年年在打仗,大家都累了。
鄭國人都有些心照不宣地接受著這一國兩君的局面,要不,大家就這樣和平相處下去?或者,把鄭國一分為二,分為東鄭國、西鄭國?唉,算了算了,這都是大人物們考慮的事情,咱吃面的何必操著賣粉的心呢。
正如鄭厲公所想的,列國諸侯也逐漸對鄭國消停了下來,因為大家家里都有事,有的是弒君、逐君之類的大事,有的是天災這樣的要事,有的則是男男女女關系引發的丑聞。比如齊國。
齊國國君齊僖公薨后,齊襄公繼位為齊侯。但這位齊襄公居然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私通,結果搞出了一樁重特大國際矛盾出來。
那位本被父親齊僖公欲許配給鄭國世子忽的寶貝女兒文姜,因被世子忽推辭,轉而許配給了魯國國君魯桓公。
公元前694年5月,魯桓公帶著夫人文姜赴齊國,結果居然橫死于齊國!這下不得了了,堂堂一國之君,居然慘死于齊國,你齊侯該負多大的責任?
齊襄公不但要負全部責任,而且他與文姜之間的那點事,頓時也便傳得沸沸揚揚。齊襄公壓力山大,這樁丑聞實在太大了,齊襄公需要搞點動作,以消除影響。
齊襄公的動作就是想干涉一把衛國內政,因為衛國也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