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么很多書上都說是子都害了潁考叔呢?
第一,子都犯過一個致命的錯誤。他說要殺潁考叔,好了,現在潁考叔真被殺了,而且應該是被自己人暗箭射死,你子都是頭一個嫌疑犯。
再加上子都平時與潁考叔不和,你子都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干系。
但我們也說過,穎考叔這人什么都好,就是嘴巴太大,總不給人面子,估計也是有許多人是暗地里恨他的。
于是借機被暗箭射殺了,而且有現成的替罪羊。
第二,子都實在是太帥了。太帥可能也是壞事,因為丑陋的人多了去了。
據說,子都帥到全天下的美女都想到鄭國來看一看他。那些個美女,有少女,也有嫁了人的少婦,想想看,她們的男人們對子都會怎么是什么感覺?
欣賞他?
算了吧,應該是妒忌!甚至有不少人對子都是恨之入骨哩。
現在子都有了殺人的嫌疑,好哇,子都落到井里了,大家伙快搬起石頭往井里扔下吧。
第三,子都平時受君寵太多。鄭莊公是很喜歡他的,他不但長得帥且武藝高強,極具將才,又有遠大的志向。
更重要的是,他是鄭國公族世家子弟,這可是鄭國公室的嫡系人才。出于對公子呂的感情,鄭莊公對子都是提拔重用的。
公子呂去世后,鄭莊公直接讓子都繼承了公子呂的軍中職位,得到重用。
這是何等榮耀?
但榮耀背后,又有多少雙妒恨的眼睛盯著子都呢?
第四,潁考叔死了,原本由他和子都共同掌控軍隊的,現在只剩下了子都,于是子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這從中不知又有多少人妒忌呢?
所以,我們的大帥哥公孫子都,不是自己心胸狹隘而暗箭傷人,極有可能是自己太出眾而受人家妒忌,成為眾矢之的。
于是,當潁考叔死后,各種小道消息和傳說便出來了,我們的帥哥子都便在這種流言蜚語中慢慢成為一個惡人,陰險的小人。
再加上說故事的人編劇的需要,便將子都編成一個大反面派。
當然,這些都是主觀的分析臆測而已,憑著一家之言,估計也是平反不了這幾千年了的冤案。
再說,也不一定是真的冤案。但這份臆測,并非沒有一丁點依據。
首先是《詩經》和孟子對子都的描述,明顯都是褒義的。無論是詩經的作者,還是偉大的孟子先生,都是講禮為先的。
他們對人物的正面描述,首先應該基于對此人由衷的贊美,這便要求此人應該是符合傳統意義上的好人要求。
如果子都確實是一個陰險狠毒小人,不大可能落入他們的法眼。
再看后來的史料記錄。有史書記載,后來到了鄭厲公時,曾平定了公子閼的叛亂。
鄭厲公何許人也?就是鄭莊公的二兒子公子突。
公子突兩度當上鄭國國君。第一次是當鄭莊公長子公子忽繼位后,公子突趕跑了大哥,當了國君,即鄭厲公。
但鄭厲公僅僅當了兩年國君,結果被上卿祭足聯合鄭國大夫們給趕跑了。
第二次是鄭厲公經歷了十七年的準備,最后帶兵回來奪位成功,再次當上鄭國國君。
鄭厲公第二次即位后不久,就平定了公子閼的叛亂。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公子閼。
是不是眼熟?公子閼與公孫閼?
公子,說明是鄭國公族姬姓。我們知道,子都就是公孫閼,也是鄭國公族姬姓。
根據周禮,同姓的公族子弟們,在同一時代不能取同一名。
那便有意思了,一個能夠到達叛亂年齡的公子閼至少總得有幾十歲了吧。這個幾十歲,是不是與子都同一時代啊?
所以,很可能這個公子閼就是公孫閼,也就是公孫子都,寫史的人可能筆誤了。
如此一來,關于公孫子都因為暗箭害了潁考叔受人非議,心里倍受煎熬最后得精神分裂癥而死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至于說公孫子都是被鄭莊公用妖術咒死的,那只是小說,馮夢龍先生便是這樣寫的。
那問題又來了,公孫子都也即后來史料記載的公子閼,怎么會在鄭厲公時造反?
公孫子都是鄭莊公時期的人,深受鄭莊公喜愛。我們可以相信,公孫子都對鄭莊公非常忠誠。
鄭莊公死后,鄭國國君之位是由世子忽繼承的,即鄭昭公。
此時的公孫子都作為鄭國公室大夫和軍中重要將領,應該對鄭昭公也是極其忠誠的。
但這段時期的鄭國,爆發了嚴重的權力斗爭。
鄭厲公造反成功,包括鄭昭公在內的三任國君都死于非命,作為鄭國公室大夫的公孫子都本就是鄭昭公的人,當然是反對鄭厲公了。
鄭厲公第一次擔任鄭國國君,結果被以祭足為首的鄭國公卿大夫們給趕跑了,相信忠于鄭昭公的公孫子都在趕跑鄭厲公、迎回鄭昭公的事件中,是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的。
鄭厲公第二次擔任鄭國國君,相繼殺了幾位重臣。公孫子都很清楚,自己遲早要遭鄭厲公毒手,那干脆就造起了反,結果兵敗被殺。
也許公孫子都本就是一位內酷外帥的正人君子,一位忠心報國的鄭國賢臣,卻被永遠的釘在民間傳說的恥辱柱了,實在是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