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3章 鄭魯換地

鄭莊公伐宋大獲全勝,心里不免有些小得意。

慶功大會上,鄭莊公對眾將士道:“自先君武公以來,我國先后并鄶、虢兩國,取數十邑。再滅胡國,五國聯軍進犯,又何足懼哉?

故伐衛國,殲北戎,盟魯齊,敗宋國,取戴地,諸侯皆服!此乃先祖佑護,眾將士之功,方伯之偉業也。”

眾人紛紛附和,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當大家都舉爵向鄭莊公祝賀時,大夫潁考叔卻出班潑來了一盆涼水:“主公,雖然我們這次伐宋衛蔡又取得大勝,但不可自比方伯!”

鄭莊公面露不悅,只聽潁考叔接著道:“主公,只有奉天子令對諸侯征伐,令各諸侯心悅誠服,成為各諸侯之長可稱方伯。

我們這一次雖然給了宋國一個教訓,但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卻是假奉天子令以伐諸侯。

這次伐宋,除了衛國這樣的大國外,還有如郕國、許國這樣小國也居然跟著宋國跟我們作對。要想諸侯誠服,現在說還為時已早啊。”

無疑,潁考叔講到了點子上,也講到了鄭莊公的心頭之痛。

鄭國國力強勁,且又是大周王朝卿士,這一次還打著奉天子令討伐宋國,滿以為宋國完全被孤立。誰知衛國、蔡國、郕國等國公然參加宋國圈子,與鄭國作對。

潁考叔講得對,如果讓諸侯們知道鄭國這一次是假奉王命,估計跟鄭國作對的諸侯還要多。

鄭莊公略一思忖,對著群臣道:“潁大夫所言極是,寡人知錯矣。鄭國四戰之地,雖經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但我們不能沾沾自喜,更應奮發圖強。”

文武官員都從剛才的一片稱賀聲中清醒過來,也覺得潁考叔有見地。有幾個還在后悔,唉,自己也想到過的,卻偏偏被潁考叔先說出來了。

這位潁考叔,上次出了一個“黃泉見母”的主意,幫助鄭莊公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從此得到重用。

在鄭莊公小霸中原的歷史中,我們經常見到這哥們出現在史料中,有必要好好講講這位中國歷史上以孝聞名的春秋初期鄭國大牛人了。

潁考叔原是鄭國大夫,被封于潁地,以孝聞名天下。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他的貓頭鷹理論,以及將鄭莊公賜予他的肉打包回家給母親吃的故事。

史料記載,潁考叔不但對母親至孝,日夜請安,悉心照料,還很勤政愛民。

每年春天,潁考叔親自耕種,深受百姓愛戴。他還是一個歌唱家,據說,每年春耕季節他便帶領大家唱“耕耘樂”,讓農民伯伯們在快樂中勞動,在勞動中快樂。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鄭莊公母親武姜因為幫助自己的小兒子公子段作亂被平后,才會選擇去潁地養老,也才會有鄭莊公與武姜的“掘地見母”、“黃泉相見”的故事。

潁考叔不但是一位孝子,還是一位治理內政的高手。潁地在潁考叔的治理下,百業俱興。

他還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將才,作為當時與公族大夫公孫閼共同執掌鄭國兵馬的大司馬,他在鄭國伐衛、殲滅北戎之戰中表現神勇。

尤其是這一次,潁考叔不但率軍在與宋之戰中有上佳表現,在鄭國獲勝后又及時提醒鄭莊公不應驕傲。

潁考叔建議鄭莊公立即攻打許國,必須要殺許國這只雞給其他諸侯這些猴看看,讓他們知道鄭國是不好惹的。

這又正中鄭莊公下懷。

許國,姜姓許氏,男爵,在今許昌城東的張潘古城四周。

許國本就是一個小得可憐的小國,因為其地理位置正好是中原之中心,處于鄭國眼皮子底下,鄭莊公早就看中了許國。

為圖許國,鄭莊公早在公元前722年就借機布下了第一步棋子。當時,鄭莊公公開表示,不再跟隨天子祭祀泰山了。

這是幾個意思?

原來,祭祀泰山是周天子特有的權利,任何諸侯都無權私自祭祀。

但是,由于鄭國開國之君鄭桓公是當時天子周宣王的同母兄弟,位列朝中卿士,為周王室立下諸多功勛。

所以周宣王特別允許天子在祭祀泰山時,鄭國可以隨同。

這是一種特殊的賞賜,由于祭祀泰山必須齋戒沐浴,所以天子賞賜了一塊“祊”邑給鄭國,以供鄭國專用。

這個祊邑即邴地,是一個建了幾間專用沐浴齋戒房屋的一小片土地,就在泰山腳下,具體位于魯國境內的邴地。

也就是說,魯國境內,有一小片屬于鄭國的土地邴地。這片土地,用當時的專用術語講便叫湯沐之邑。

鄭莊公表示不再祭祀泰山了,意味著他主動放棄了這項特權,那邴地這個湯沐之邑便也失去了作用。

鄭莊公是不是犯糊涂了?主動放棄這樣一項政治特權?

當然不是的。鄭莊公把祭祀泰山的特權給放棄,這個信號主要是傳遞給魯國的。

因為魯國需要這塊土地,一方面邴地本是在魯國境內。另一方面,魯國雖然號稱大周王朝的宗邦,享有很多特權,但偏偏沒有祭祀泰山這樣的特權。

所以魯國人每天看著眼前的泰山,總會生出這個沖動:何時,讓咱魯國人也去祭祀祭祀泰山。

在魯國人看來,魯國開國之君周公旦曾經是大周王朝攝政王,所以周公有資格祭祀泰山。

魯國甚至還認為,普天之下,只有天子和魯國是有資格祭祀泰山的。但天子居然把祭祀泰山的權利給了鄭國,這讓魯國很郁悶。

鄭莊公把信號放給魯國人,是因為他看到了魯國有一塊土地,就在鄭國旁邊,離魯國有點遠。

這塊土地便叫許田,屬于魯國,但就在許國境內,與鄭國相鄰。

魯國為什么會有這塊土地呢?因為這塊土地同樣來自于周天子所賜。

周成王時,周公旦曾經攝政,為王室立下大功。魯國朝見天子,路途遙遠,需要一個途中休息落腳之處,于是天子賞賜了許田給魯國,故稱朝宿之邑。

朝宿之邑中,供奉著周公。所以魯國人朝見天子時,途中必然經過許田這個朝宿之邑,并祭祀周公。

鄭國要圖許國,必須要有一個跳板,許田當然是最好的跳板了。

公元前715年,鄭莊公向魯國國君魯隱公提出了以鄭國的湯沐之邑換取魯國的朝宿之邑的土地交換意見。

魯隱公很興奮,當時問鄭國人:為什么鄭伯甘愿放棄祭祀泰山的特權?

當時鄭莊公對魯國人是這樣講的:“王室衰弱,連自己都無心思祭祀泰山。讓鄭國守著這樣一塊空邑,實在是浪費,不如給你們魯國。

魯國本就應該享有這個權利,且湯沐之邑在魯國境內,所以由你們魯國人管理并擁有這個湯沐之邑是最合適的。”

本來是鄭莊公對天子的一個無理之舉,大有不把天子放在眼里的意味,在鄭莊公嘴里說出來卻是振振有詞,這個思辨能力,令人不由不服。

那鄭國得到許田的目的是什么呢?

鄭莊公當然不會對魯國人講,我們要吞并許國,準備以許田為跳板。

鄭莊公同樣振振有詞對魯國人道.:“但是,鄭國一直以來對周公很尊敬,所以就想祭祀周公。

你們魯國的朝宿之邑,不但離我們鄭國近,而且可以祭祀周公,所以我們想和你們換。

之所以此時提出來,那是因為現在天子已經不在鎬京了,而是遷到了洛邑。

洛邑離魯國也不遠,你們魯國已經不需要非得在朝宿之邑歇腳了。”

魯隱公聽得心花怒放,當然愿意換地了。

但魯隱公考慮來考慮去,畢竟這樣公然換土地是不合法的,這可都是周天子所賜的土地。

沒有天子之命,誰敢自作主張搞調換?

所以魯國雖然欣然同意,并在公元前715年3月互換了土地。但在形式上,卻沒有履行任何土地調換合約。

不過,鄭國卻借此,直接進駐了許田。

對鄭莊公來講,得到一塊不但面積較大、而且可以作為攻取許國的許田,其戰略意義遠勝于擁有邴地這塊只有政治意義卻難以管理的飛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福泉市| 龙南县| 邮箱| 高碑店市| 浙江省| 江山市| 昂仁县| 广安市| 陆丰市| 霍山县| 富裕县| 三河市| 屏东市| 昭觉县| 天峨县| 临沭县| 新晃| 蓝山县| 故城县| 阳山县| 龙游县| 忻城县| 原阳县| 青海省| 冷水江市| 吕梁市| 濮阳市| 囊谦县| 大石桥市| 凤凰县| 正安县| 柯坪县| 新郑市| 芷江| 无极县| 昔阳县| 临安市| 米林县| 离岛区|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