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了太叔段后,鄭莊公第一個便想到了自己狠毒的母親武姜。
他命人將先前武姜所寫之書信,以及自己騙得的公子段回信,一起送給武姜。
意思很直接:母后,您的段兒死了,他造反失敗了,寡人親自滅了他。
想起母后那么疼愛他,看來寡人是不能來見母后了。那,便不見吧,母后就去穎城吧。
史料記載,原文的意思是:不及黃泉不相見。要見,便死后到先君武公那里去評理吧。
武姜還有什么話?武姜默默收拾衣物,離開了后宮,搬往鄭國穎城前去居住。
潁城,今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西北。其實,鄭莊公對于公子段是下了殺心的。但對于母親武姜,應該說只是一時之氣。
據說人在生氣時智商是受到一定的影響的,特別是在暴怒時人基本上處于弱智狀態。所以生氣時,一般不亂作出什么決定,尤其是重大決定。
鄭莊公其實他并不想與自己的親生母親決裂,因為前面講過,為君之道首先講的是一個孝道。你君主都不守孝道,你如何治理國家?
但話既已出口,已無法挽回,君主之言,如同潑水,無法收回啊。
鄭莊公后悔了:咳,這畢竟是自己的母親啊,怎么自己標榜了幾十年的仁孝就這樣丟了?真是失策啊。
聰明的人總是有的。這世界上最有出息的人其中之一的必備水平便是拍馬技術:做領導喜歡的事,說領導喜歡聽的話。
拍馬技術有幾個檔次,其中說領導喜歡聽的話,屬于助工級別的;做好領導交代的事,屬于工程師級別;而能揣摩領導意圖并做成了領導喜歡的事,那便算是高工了。
鄭莊公的群臣里,便有這樣一位高工:潁考叔。
潁考叔,生卒年月不詳,河南登封人,鄭國大夫,當時擔任潁城長官。
鄭莊公平息了弟弟公子段的叛亂,將挑唆叛亂的母親武姜放逐到了潁城。
潁考叔的地盤上多出了一個大人物,這可不是小事。而且這個大人物又偏偏是一個燙手的山竽,潁考叔必須考慮,該怎么妥善安置這位被放逐的太后。
聰明人辦事,總是要把領導的意圖放在第一位的。潁考叔就是一個聰明人,他首先思考的是鄭莊公的心思。
他知道鄭莊公把自己的母親從都城趕到了偏遠的潁城,內心一定很不安!
因為他知道鄭莊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隱忍與謀略是一流的,不會置孝道于不顧的。
只是因為君言如山難以收回罷了,他認定國君一定在后悔。
他認為,此時的國君,一定需要有人出面規勸或者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既要堅持不到黃泉不相見的旨意,又要讓國君堅持孝道,成就一代明君,不能為此事遭到譴責。
當所有人都公開說鄭莊公放逐武姜是明智之舉的時候,潁考叔去求見鄭莊公。
他求見鄭莊公時拎了禮物的,什么禮物?一只貓頭鷹。
潁考叔對鄭莊公道:“主公,這鳥很壞,從小受母親喂養長大,長大了卻要啄死母親,所以臣捕捉來后,準備殺了獻給主公。”
其實,潁考叔這樣說真的是害慘了貓頭鷹的一世英明。這種全世界公認的益鳥,主要以鼠為食,長大后自己成家立業,又不會跟親鳥生活在一起,怎么可能啄食自己的母親呢?
看來古時候的人們對貓頭鷹的觀察不夠仔細,當貓頭鷹母親從嘴里吐出血淋淋的食物時,幼齡的貓頭鷹會從親鳥的嘴里搶吃的,看上去好像是在啄食親鳥一樣。
看來鳥類世界的最大冤案產生于春秋啊。扯遠了,回來吧。
鄭莊公聽潁考叔介紹完了這種鳥后默默不作聲。他知道潁考叔話里有話,心想:小子,你居然敢諷刺寡人?
但英明的君主一般都會做到隱忍不發,而且他更知道,潁考叔一定還有別的目的。于是,他熱情地留潁考叔一起吃飯。
廚子端上幾盤蒸羊肉,鄭莊公把其中一盤賞賜給了潁考叔。
潁考叔把盤中的肉湯喝完,而肉一口都沒有動,還居然叫人包了起來,打包帶走!
這下鄭莊公納悶了,他問:“大夫這是何故?”
看來,古代的人們還沒有打包的習慣。
其實,打包是好的,是對的,吃不完的菜打包回家,盡量不浪費。
將菜吃完是對廚師的尊重,也是對勞動的尊重,不浪費食物是人類所有美德中最基本的部分。
不過貌似也有的國家規定,如果點的菜太多造成浪費必須罰款,連打包的機會都不給你呢。
但這里的潁考叔他并不是吃不完而打包帶走,他說:“主公,羊肉這么高級的東西,臣很少吃到。臣之所以不吃,是因為這種好東西,首先應讓父母品嘗。
臣家中還有一位年邁的老母,臣不能獨享,而要讓母親先享用。還望主公恕罪。”
鄭莊公不由感動了,因為潁考叔這番話真正打動了他。他不由想起了被流放到潁城的母后,不知她現在怎么樣了?
鄭莊公不由嘆了聲氣:“寡人真的很羨慕大夫啊,不管怎么樣,大夫還有母親能去盡孝,而寡人卻連給母后送東西的機會都沒有了。”
說著,鄭莊公將黃泉誓言告訴了潁考叔,言語中流露出深深的悔意。
果然,鄭莊公的心意完全被潁考叔猜到了,潁考叔知道自己此行必將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好處!
一切都在自己的計劃之內,對國君心意的試探相當的成功!既然國君是想盡孝的,那想辦法成全國君的這份孝心吧!
潁考叔道:“主公想盡孝,這是好事,至于不及黃泉不相見嘛......這個黃泉,也可以是泉水的一種。
主公可以在潁谷挖一條地道,直見泉水,臣在那里安排主公與太后見面就是了。見過了,便破了那黃泉之誓,主公便可以直接將太后接回宮來住了。”
看來,潁考叔讀書時一定是語文尖子生,對于詞語的理解能力相當強。
誰規定黃泉一定是陰間的意思?黃色的泉水也可以嘛,甚至黃山下面的泉水,或者有一種泉的名字便叫黃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字如同魔術,不怕文字沒魅力,就怕你小子沒有想象力!
鄭莊公聽后是大喜,于是本著誰出主意誰辦事的原則,穎考叔便領了這份差事。
潁谷挖地道的工程并不復雜,僅過了幾天,穎考叔的工程隊便在地下不遠處挖到一個泉眼。
工程隊堵上泉眼,在旁邊建好水井,又把泉眼挖開。然后,在井旁建一個房子,開辟一個房間連通地道。
于是鄭莊公母子相認的硬件條件便實現了。
一切準備停當,潁考叔立即通知了鄭莊公。然后迎接武姜過去,并把莊公是如何的后悔一五一十的告訴給了她。
武姜此時已是把腸子都悔青了,才多少天哪,明顯老了很多。如果不是自己刻意偏袒公子段,不是自己教唆他引兵造反,就不會造成如今的下場。
現在公子段因此而死了,公子段的兒子公孫滑逃到了衛國。身邊的親人現在就剩了長子寤生一人了,再怎么說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不可能一點情感都沒有。
對于潁考叔的做法,武姜也很是感激,畢竟自己老了,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有所依靠。
除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寤生外,其他任何人都是代替不了的!
更何況,盡管么子段死了,但如果自己與鄭莊公和好的話,還可以保護一下公子段的兒子公孫滑呢。所以,她是很快便答應了去見鄭莊公。
不久,鄭莊公就帶領大批侍從人員,前來迎接母親武姜。鄭莊公又演了一次流淚痛哭的戲,母子二人在地道內抱頭痛哭,順利相認。
由于潁考叔幫鄭莊公解決了天字第一號難題,鄭莊公非常感慨。古人表示感慨的方式最常用的便是賦詩了,鄭莊公也是如此。
他賦的詩中有一句“大隧之中,其樂融融。”
意思就是,聽了潁考叔的話,用打隧道的方式終于與母親相見,現在自己在隧道里面,心里是多么地和樂自得啊。
成語其樂融融便是出自于此。其樂融融,形容十分歡樂、和睦。
一直扮演著反面角色的武姜,此時倒作出了點貢獻,她為中華成語文化貢獻了一個成語“其樂泄泄”。
因為她聽了鄭莊公所賦的“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也和了一句“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
意思就是,兒吶,母親在外面聽到打隧道的聲音,每個毛孔都舒暢快活著呢。
于是,便有了成語“其樂洩洩”,后來便成了“其樂泄泄”。
潁考叔這樣的人才,遲早是要被提拔重用的。
這一次獻策解決了鄭莊公的一大難題,再加上鄭莊公平時考察發現,潁考叔智謀膽略過人,武藝高強。
這種文武雙全的人才,怎么可能被文韜武略的鄭莊公埋沒?
鄭莊公下令,提拔潁考叔為大司馬,位列卿大夫。大司馬,五官之一,掌管兵馬。這意味著,鄭莊公將軍中大權交給了潁考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