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病癥自測
- 生活知識百科叢書(套裝共4冊)
- 唐書同主編
- 19673字
- 2022-01-21 14:30:43
基本常識
身體正常的指標
1.身體正常的指標
每日體溫波動不應超過1℃。
安靜時每分鐘脈搏在75次左右。
正常成年人呼吸每分鐘16~20次。
大便定時,每天1~2次。
一晝夜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
女性的月經周期提前或錯后超過15天時為異常。
成年人的睡眠6~8小時左右為正常。
2.血壓的正常值
血壓是血液施加于血管內壁的壓力,它隨著年齡而變化,而且因人而異通常在休息或睡眠時下降,在運動或精神緊張時升高。
收縮壓90~140毫米汞柱,舒張壓60~90毫米汞柱為血壓正常值。如果經多次重復測量,血壓都高于140/90毫米汞柱(收縮壓/舒張壓)則需要小心高血壓病。
3.血脂的正常含量
正常人的血脂含量(單位:毫克/100毫升)如下:
脂類總量——400~700(平均500);
甘油三酯——10~160(平均100);
膽固醇——150~250(平均200);
磷脂——150~250(平均200)。
膳食中脂肪對血脂含量影響很大。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漿脂類含量可暫時性大幅度上升,經過3~6小時后,才能趨于正常。
脂肪代謝不正??梢鹛悄虿?、脂肪痢、脂肪肝、肥胖癥、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癥。
4.肥胖的標準
男性體內脂肪超過20%,女性超過28%為肥胖。
確定的方法為:男性標準體重(千克)等于身高(厘米)減105,女性為身高減100。超過10%為偏重,超過20%~30%為肥胖。肌肉特別發達者不在此列。
怎樣進行身體自測
1.怎樣測體溫
首先把體溫表用力甩幾下,使水銀柱在35℃以下,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再把有水銀的一頭放在口中,或緊夾在腋下(腋下如有汗要先擦干),五六分鐘后取出。
取出時不要緊張,只要不甩動,水銀柱就不會發生變化。正常人體溫在37℃左右,溫度高于37℃就是發燒。37.4℃~38℃是低燒,38.1℃~39℃是中度發熱,39.1℃~41℃是高熱,41℃以上為超高熱。
對低熱和中度發熱,不要立即用退燒藥,要請醫生弄清原因。對高熱和超高熱,應立即采取物理降溫,并速請醫生診治。
2.怎樣測量呼吸
正常人的呼吸頻率可隨年齡、活動、情緒等因素而改變。年齡越小呼吸越快,嬰兒每分鐘60次左右,幼兒每分鐘25~3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鐘20~25次,成人每分鐘為16~20次。
測量呼吸要消除緊張情緒,在安靜的情況下進行,眼睛觀察胸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即為一次呼吸。當呼吸較淺不易觀察時,可將棉線放在鼻孔處,觀察吹動的次數,即是呼吸次數。
3.怎樣測量脈搏
正常人的脈搏頻率,嬰兒每分鐘120~140次,幼兒每分鐘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鐘80~90次,成年人每分鐘70~80次。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脈搏增快,而休息、睡眠時則脈搏減慢。
測量脈搏最方便和常用的是測靠拇指手腕上的橈動脈,其次是測靠近外耳道處的頸動脈和頸部兩側的頸動脈。
脈搏要在安靜的情況下測量,可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排按在動脈上,以能摸到脈搏跳動為準,每次要測量1分鐘。
正常脈搏的節律規則,搏動力量均勻。脈搏的節律不整齊時,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4.老年人如何體檢
老年人應經常進行體檢,以便及時發現并治療可能出現的疾病。老年人常規性體檢應首選以下項目。
量體重:身體過于肥胖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過于消瘦則會導致抵抗力降低。
測血壓:血壓高或低都應引起重視。
驗小便:及時發現腎病、糖尿病。
心電圖:及時發現心臟疾患。
查眼底:通過眼底檢查可早期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等疾患。
胸部X線透視:早期發現肺部疾患,尤其嗜煙者更應定期檢查。
大便隱血試驗:早期發現消化道疾患及癌癥。
肛門指檢:有助于發現直腸癌,男子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等癥。
5.早孕的診斷
育齡婦女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是否懷孕:
月經過期半月以上;精神懶散,腰酸腿乏,嗜睡;有陣發性惡心或嘔吐,食欲減退;喜酸性或甜味食物;情緒易激動,不如平時冷靜;白帶明顯增多,性欲減退;乳頭發硬,乳暈周圍顏色加深。
6.維生素缺乏的識別
(1)維生素A缺乏
指甲出現深刻明顯的白線。頭發枯干,皮膚粗糙,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及失眠。眼睛怕光,眼易感疲勞,易患結膜炎,對感冒抵抗力差,脫發。
(2)維生素B?缺乏
對音響有過敏性反應,小腿有間歇性的酸痛;消化不良,缺乏耐力,皮膚粗糙。氣色不佳,有時手腳發麻;在強光下看不見東西,在暗光下反而看得清楚。
(3)維生素B?缺乏
易患嘴角炎、結膜炎,出現各種皮膚性疾病,對光有過度敏感的反應,皮膚多油質,頭皮屑增多,失眠,口臭,無原因的頭痛,精神倦怠。
(4)維生素B?缺乏
肌肉痙攣,外傷不愈合,孕婦過度惡心、嘔吐,舌頭紅腫,口臭,口腔潰瘍,情緒低落,角膜因營養失調而粗糙或剝離,患眼瞼浮腫。
(5)維生素B??缺乏
食欲不振,記憶力不佳,精神不集中,行動易失衡,身體時有間歇性不定位痛楚。手指及腳趾酸痛,貧血等。
(6)維生素C缺乏
易流鼻血,易感冒,口干舌燥,不適應環境溫度變化,傷口不易愈合,虛弱,牙齦出血,舌苔厚重。
(7)維生素E缺乏
四肢乏力,易出汗,皮膚干燥,頭發分叉,精神緊張。婦女痛經。
如何查看醫生的化驗單
1.看肝功能化驗單
在膽紅素定量試驗中,100毫升血清中膽紅素含量超過1毫克的為異常,含量越高,表明黃疸程度越深。
還有一種是“黃疸指數”。正常值為8單位以下,如果超出正常值,也表示有黃疽。
在麝香草酚濁度試驗中,也稱TTT,可了解肝細胞損害的程度。正常數值為0~6單位,如果超出6單位則為不正常。
在谷丙轉氨酶活性試驗中,也稱GPT,當肝細胞受到損害時,血液里的GPT濃度增高。由于各醫院測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醫院對谷丙轉氨酶正常值的規定也不同。
2.看糞便常規化驗單
正常人的糞便,一般是黃色成形的,沒有血和黏液,沒有紅細胞、白細胞、蟲卵和原蟲。
如果糞便的顏色是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得了膽道梗阻。
如果糞便是柏油樣黑色,可能是上消化道有出血,或者服了活性炭、鐵劑等藥物。
如果糞便是紅色,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有結腸、直腸或肛門疾患,要加以重視。
大便中驗出有紅、白血球在“+~++”以上,可能是菌?。恢徊槌霭籽?,多是腸炎;只查出紅血球,多半是結腸炎、腫瘤、息肉、腸結核和痔瘡出血等。驗蟲卵可以從大便中查出蛔蟲卵或絳蟲卵。
3.看尿常規化驗單
在一張尿化驗單上,如果一些項目后面寫了“+”號(或“++”、“+++”,表明程度不同),表明是陽性結果,相反,“-”號就是陰性結果。
陽性結果通常是泌尿系統患有疾病的標志。
如報告單上報告驗出大量白血球(WBC++~+++)和上皮細胞,多提示泌尿系統感染。
尿中有大量紅血球
(RBC+~+++),說明患有腎臟結石、腫瘤、急性腎炎、膀胱炎和泌尿系統外傷。
如果尿中化驗出有管型陽性,那就表示腎臟有一定損傷,常見于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和腎綜合癥等;如果尿糖試驗是陽性,那就很可能是糖尿病。
4.心電圖的用處
一般來說,心電圖可以識別出各種心律不齊,可以診斷心房、心室肥大,可以診斷心包炎、心肌炎及心肌病等等。
在沒有條件進行生化測定的情況下,低血鉀、高血鉀及低血鈣在心電圖上均有特異的改變,為治療贏得時間。
另外,藥物對心肌是否有影響,也可以通過心電圖的檢查得到反映。如治療心力衰竭的洋地黃是否達到治療效果,就可從心電圖上反映出來。
檢查前的準備
1.心電圖檢查前的準備
心電圖及心電圖運動試驗,是目前診斷心臟病變的常用手段,在做心電圖檢查前,應安靜休息5分鐘左右,不能在跑步、飽餐、冷飲或吸煙后進行檢查,否則可以導致心電圖異常,影響對疾病的判斷。
2.腦電圖檢查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腦電圖檢查前一天要洗頭,且不能使用發油。
檢查前24小肘要停止服用鎮靜劑、興奮荊及其他作用于神經系統的藥物,以免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3.化驗室檢查注意事項
如果需要抽血用生化指標檢查時,應在早餐前抽空腹血,這樣查出的結果較為準確。尤其是檢查肝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等項目,對于空腹的要求更為嚴格。
4.CT檢查須知
作CT檢查時,不能佩戴金屬物品,檢查前一周不能服用金屬性藥物。
腹部CT檢查前必須禁食、禁水,以免形成偽影,影響CT圖像質量。其他部位的CT檢查不必禁食禁水。
5.B超檢查須知
進行B超檢查時,病人應注意以下幾點:
作肝臟、膽囊、膽管、胰腺B超檢查,應于早餐前空腹進行,不可進食、飲水。
作膀胱、前列腺、子宮、子宮附件B超檢查的患者,應排空大便,多飲水、憋尿,以充分充盈膀胱。
作胸腔、腹腔、心包腔檢查,如有積液,醫生定位后,不要把定位的藥水標記擦洗掉,這是醫生穿刺前的位置選擇。
另外,作過鋇餐造影和放射性同位素檢查的患者,不宜在短期內作B超檢查。
6.纖維內鏡檢查前的準備
纖維內鏡檢查可分為支氣管纖維鏡檢查、纖維胃鏡檢查和纖維腸鏡檢查等。
作支氣管纖維鏡檢查時,4小時前要禁食、禁水,以免因檢查刺激引起嘔吐。戴有假牙者,檢查前應取下,防止脫落而誤入氣管或食管內。
胃鏡檢查,最好選擇早餐前進行,防止插管時嘔吐和食物對檢查的影響,檢查前還應排空大小便。
腸鏡檢查前3天應吃少渣食物,檢查前一天服瀉藥,檢查前3小時灌腸,以排空腸腔內的糞便。
7.造影檢查前的準備
造影檢查可分為膽道造影、心血管造影和泌尿系統造影等多種。
作膽道口服造影劑檢查時,檢查前一天中午要吃油膩性食物,促進膽囊排空,晚餐以無油高糖為好。晚餐后7時左右按醫生交待服用造影劑,然后禁食。
作靜脈造影檢查時,檢查前一天的中午吃脂肪餐,檢查當日早晨禁食。
作選擇性心血管造影檢查前3~4小時應禁食,并認真練習檢查中所需要做的動作,如吸氣、閉氣,以配合檢查。
作泌尿系統及男性生殖系統造影檢查前一天的晚餐應吃軟食,并且晚上還應服瀉藥,以清除腸腔的積氣、積糞。檢查前要排空小便。
健康標準
影響一生的健康公式
最簡單的健康公式是:健康與情感穩定性、運動鍛煉、適度的飲食成正比與懶惰、酒煙的嗜好成反比。
大多數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癥而死亡的人都與自身的不良習慣有關。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糖尿病都與缺乏運動有關,口腔癌、肺癌與吸煙有關,腸胃癌、乳癌及前列腺癌與食用過量富含脂肪的食品及缺乏渣滓的精制品有關,喝酒過量會造成肝硬化、胃腸炎等病。
人的生命活動,有它內在的節律性。人的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符合其節律性,人體就健康,生命力就旺盛,就能延緩衰老而踏上長壽之路。
身心健康10條標準
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的緊張。
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體重合適,身材勻稱,站時頭、臂、臀位置協調。
眼睛明亮、不發炎,反應敏銳。
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感覺輕松。
健康自我監測10法
體重:基本穩定,一個月內體重增減不超過4公斤,超過者為不正常;
體溫: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體溫變化不超過1℃,超過1℃為不正常;
脈搏:每分鐘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
呼吸:正常成年人每分鐘呼吸16~20次,呼吸次數與心脈跳動的比例為1:4,每分鐘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為不正常;
大便:基本定時,每日1~2次,若連續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為不正常;
進食:每日保持在1~1.5公斤左右,連續一周每日進食超過平常進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進食量的1/3為不正常;
尿量:一晝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連續3天24小時內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內尿量少于500毫升為不正常;
月經:成年女性月經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為不正常;
孕育:正常成年男女結婚后,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不育為不正常;
睡眠:每日能按時起居,睡眠6~8小時,不足4小時或每日超過15小時為不正常。
10項健康危機
1.在30~50歲光景,即大腹便便,鼓起將軍肚。此為引發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的溫床。
2.進行性脫發、早禿、斑禿。此為壓力過大和經久精神緊張的外在表現。
3.女子過早閉經,男人過早出現性功能障礙、性欲低下或喪失。
4.遇見熟人竟忘記姓名或稱呼。
5.心算能力降低,靠數手指幫忙。
6.經常悲觀、失落、發脾氣,動輒怨天怨地,常常拿家人或下屬當出氣筒。
7.中年時段即頻頻排尿、排便,表明腎氣不足或胃腸發生毛病。
8.經常眩暈、頭痛、耳鳴,體檢時醫生又查不出具體的器質性疾病。
9.睡眠不實,稍風吹草動即驚醒,醒后不易再入睡,反而更感周身疲軟。
10.干什么事情精力都難以集中,效率也每況愈下。
膽固醇與人體健康
膽固醇在人體內含量過高,就可能引發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但膽固醇在人體內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膽固醇是存在于人體的各種組織和體液中的重要脂類物質,特別是在腦、脊髓等神經組織中含量最豐富。膽固醇不但是構成生物膜(如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而且對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也有重要影響。
生活中不必因為食入了一定的膽固醇而恐慌,只要人體內的膽固醇代謝正常協調地進行,不斷地在轉化消耗,使體內每100毫升血漿中只保持150~250毫克的正常水平,便可趨利避害。
腰圍與壽命
腰與臀部的尺寸比例越大,因心臟病而猝死的危險性越大。50歲的男子中。體瘦而肚皮大者,在70歲以前29%有死亡的危險,而體胖腰細者,只有5%可能性。若一個男人其腰圍與臀部同樣大,屬于最危險的范疇。
腰與臀的比例測定健康情況的尺度,對婦女不一樣。因為女性骨盆尺寸不同。如腰部在67.6厘米以下,縱使身體過胖,危險性也較小。但若其腰部在77厘米以上,危險性就較大。
心腦血管系統
中風的先兆
當血凝塊或堵塞血管使大腦供血的血流切斷時,就會出現中風癥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95%的中風患者會出現以下的早期信號:
1.麻木感。一只手臂,一條腿或臉部的一側突然產生麻木感。
2.瞬時說話困難。
3.瞬時視力喪失,僅持續幾秒鐘或幾分鐘。
4.暈眩、行動不穩和突然跌倒。
5.不同尋常的劇烈頭痛,昏昏欲睡,惡心和嘔吐。
6.個性習慣的突然變化,判斷能力下降,異常健忘等。
7.哈欠的深呼吸作用增加了氧氣的吸入,可使人的疲勞暫時減輕。但是,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者,頻頻打哈欠,有可能是缺血性腦中風的先兆,應提高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宜清淡,避免高脂飲食,戒煙限酒,注意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防止激動,并注意防寒保暖,這些對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都有積極作用。
如出現上述信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以免發生意外。一旦確診后,應積極采取治療措施。
腦血管發病的先兆
1.眩暈與語言困難
突然發生,視物有晃動感,持續時間較長,有時感到惡心,出現復視,說話時舌根不靈活;突然發生語言困難,短則10~20秒,長至數小時即自行恢復,常是腦缺血的先兆。
2.劇烈頭痛
高血壓患者突發劇烈頭痛,伴有嘔吐,甚至短時間神志不清,要小心腦血管破裂出血。
3.半身麻木
中老年人經常性半身發麻。可能是腦內小血管病變的征兆。
4.突發遺忘癥
突然對數年以來的往事完全忘卻,數小時后又好轉,而自我認識始終良好,意識清醒,往往是急性腦血管病發作的先兆。
心臟病的先兆
有時心臟病并沒有典型癥狀,而是表現為其他部位的不適,這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
1.牙痛
有少數人心絞痛發作時表現為牙痛。因此,中老年突然發生牙痛,尤其是伴有胸悶不適或大汗淋漓時,要考慮是否是心絞痛發作,并及時處理。
2.下肢浮腫
中老年人下肢水腫常是心臟病的癥狀,應及早求醫。
3.肩痛
有時心臟病也可表現為肩痛。特別是肩痛與氣候無關,且表現為左肩、左手臂內側陣發性酸痛。所以,中老年人左肩疼痛,應就醫確診。
4.長期持續打鼾
長期持續打鼾的中老年人要留意心血管疾病。
5.耳鳴
近年來有關研究發現。心臟病人在早期階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鳴。所以,中老年人若頻繁耳鳴,應去醫院檢查。
動脈硬化的先兆
當出現以下表現時,多提示已有動脈硬化的可能。
角膜老年環:眼角膜周圍會出現一圈灰白色的環,稱為角膜老年環。
眼瞼黃色瘤:眼瞼內側皮膚上出現一側或對稱性的黃色斑塊,即眼瞼黃色瘤。起初較小,稍高出皮膚,發展緩慢。
內耳反應:出現耳鳴、耳聾或眩暈等。
耳垂皺紋:耳垂上出現皺褶,是動脈硬化的一個特殊信號。
另外,多有記憶力減退,健忘;頭暈頭痛經常發作,時輕時重;情緒不穩定、易沖動,說話語無倫次;拿東西時,手指哆嗦;行動緩慢,反應遲鈍;皮膚有螞蟻爬的異樣感覺等。
心肌梗死的預防
心肌梗死是嚴重的疾病,發病以午夜1時左右最為集中,其死亡率高達10%~15%。
其癥狀是胸部持續疼痛,并擴散到兩臂、腹部、肩胛骨之間和下顎;胸腔常有一種強烈的悶壓及火辣辣的感覺;突然出現虛脫,臉色蒼白無血色,額頭、上唇等出冷汗,但并未失去知覺;呼吸困難。不得不坐下或躺下。
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波動。不要過度興奮激動,不要暴飲暴食。少葷多素,不宜長時間進行劇烈運動和強體力勞動,禁煙酒。
另外,夜間入睡時。將頭位床腳墊高5~10厘米,可使心臟負荷減少,對預防心肌梗塞有積極的作用。
在醫生指導下,長期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或與潘生丁合用),也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心血管病的預防
1.測量血壓,掌握情況
如發現血壓有增高的情況,應請醫生查明原因和指導治療,防止血壓持續性增高。
2.合理飲食,控制體重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清淡的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不應暴飲暴食。
3.不動煙酒
酒精和煙堿可加速血管硬化,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生。
4.口輕味淡,少吃食鹽
血液中鈉的含量高,可導致高血壓,應養成少吃鹽的良好習慣。
5.勞逸結合,加強鍛煉
長期的精神緊張和疲勞可引起心血管病,每天參加適當的鍛煉可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心態。
高血壓患者飲食須知
1.控制熱能的攝入
提倡吃復合糖類,如玉米、小米、燕麥等植物纖維較多的食物。少進食葡萄糖、果糖及蔗糖。
2.限制脂肪的攝入
多采用植物油,多吃一些魚,尤其是海魚,因海魚含有較多的亞油酸,能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預防血管破裂。
3.適量攝入蛋白質
以每日每公斤體重為宜,平時應多吃脫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魚等。
多吃含鉀、鈣、鎂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芋頭、茄子、海帶、萵筍、冬瓜、西瓜等。
4.膳食宜清淡
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在5克以下。同時,應注意食物中的含鈉量,例如掛面含鈉較多。蒸饅頭時,避免用堿,應改用酵母發面。
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有利于心肌代謝,防止高血壓病的發展。少吃肉湯類,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導致體內尿酸增多,加重心、肝、腎的負擔。
5.忌食用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
如酒、濃茶、咖啡等,吸煙者應戒煙。
消化系統
便血與疾病
1.肛門及直腸疾病
血便為鮮紅色,血附在糞便外面,或便后滴出鮮血,肛門局部瘙癢、疼痛,或有便秘,多見于痔瘡、肛裂;血便中混有糜爛組織,則可能為直腸癌。
2.結腸疾病
血便為鮮紅色,量少,伴有大量黏液或膿液,多以腹瀉為主要表現,伴有發熱、腹痛、里急后重等癥狀。
常見疾病有菌痢、阿米巴痢、結腸炎、血吸蟲病等。結腸癌除血便外,則有梗阻及腹部痞塊等。
3.小腸疾病
血便色暗,呈稀薄赤豆湯樣,量多,常見于傷寒、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等。
4.腸套疊
多見于兩歲以內兒童,為果醬樣血便。
嘔血的原因
1.十二指腸潰瘍
有潰瘍病史者,嘔血色澤暗紅,并伴有黑色糞便。
2.慢性胃炎
出血量少,并有食后上腹部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癥狀。
3.肝硬化
由于食道靜脈及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而出血,嘔血量較多,色澤鮮紅。
4.癌腫
食道癌:多為小量持續性出血,患者多為老年男性,還伴有吞咽困難、返食、呃逆、消瘦等癥狀。
胃癌:嘔血為咖啡渣樣,嘔血后疼痛緩解不顯著,發病多在40歲以上。
5.膽道疾病
嘔血前發熱,嘔血后絞痛緩解。
便秘的原因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多種,常見的包括以下幾個:
1.排便的肌肉無力,從而引起大便不通暢。如多次懷孕生育后可出現這種情況。
2.大腸痙攣會使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并伴有易興奮、煩躁、精神不振、多汗等癥狀。
3.過于少食,過于講究精細,渣滓太少,使腸蠕動減慢而引起便秘。
4.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或憋便,從而引起便秘。
因此,便秘者有必要調節飲食,多飲開水,多食蔬菜水果或富有纖維的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多做排便動作加強排便肌肉的功能。
便秘的危害
便秘常常導致上腹部飽脹不適、反胃、惡心。
便秘還會引起食欲減退、精神萎靡、頭暈乏力,久之又會導致貧血和營養不良。
經常排便用力,可促使痔的形成。
長期便秘,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出,可誘發皮膚病、炎癥、腫瘤等疾病。
如果患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便秘還會導致并發癥的發生和加劇。
因此,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有規律的排便,避免久站久坐,多食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燥熱之食品。
腹瀉的診斷
1.糞便的性狀
小腸病變所致的腹瀉,糞便多為稀薄或水樣便。
結腸病變所致的腹瀉,糞便多呈糊狀。
含有膿血和黏液的腹瀉,同時伴有里急后重者,常見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糞便呈醬紅色或血水樣,含有膿血小塊,量較多且有惡臭,為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特點。
糞便量多,惡臭異常,呈灰白色油脂狀,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礙所致的腹瀉。
2.伴隨癥狀
如急性腹瀉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大多表示腸道細菌感染、食物中毒、沙門菌感染等。
慢性腹瀉伴發熱者,常見于慢性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和結腸癌等。
腹瀉嚴重,伴劇烈嘔吐、發熱嚴重脫水,糞便呈米泔水樣,病情兇險者,應考慮是否為霍亂或副霍亂。
呼吸系統
打鼾是睡眠殺手
打呼嚕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良性打呼嚕不是經常性的,且鼾聲均勻,并隨睡眠體位改變而改變。
惡性打鼾則不僅呼嚕聲音大,而且經常發生呼吸暫停,兩次鼾聲往往隔了十幾秒甚至幾十秒,如果7小時睡眠中呼吸暫停超過30次,就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AHS)。
SAHS患者除了在夜間睡眠時打鼾外,有的會有憋醒、夜尿增多等癥狀,白天還會出現記憶力減退、反應能力下降等癥狀,而且容易造成多個系統的損害,并發高血壓、心率失常、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腎病等,冠心病的患者還可能發生猝死。
肥胖、飲酒和吸煙是睡眠呼吸暫停的危險因素。平常改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注意睡眠衛生,采取側臥位睡眠,減少氣道堵塞的機會。睡前數小時內盡量不喝含酒精飲品,還要定期鍛煉減輕體重等,可以有效防止或減輕睡眠呼吸暫停的發生。
易忽視的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呼吸道疾病,是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總稱。其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長時間咳嗽、氣喘并伴有咳痰。
這種疾病可在沒有明顯不適的情況下發病,尤其在早期階段。病情持續加重,呼吸功能逐漸下降,最終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因此,當反復出現慢性咳嗽、咳痰、氣促時,要小心這位隱形殺手。
早期診斷及治療對控制減緩慢阻肺病程非常重要。確診患上慢阻肺后,要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如戒煙、減少室內外環境污染、合理使用支氣管舒張藥等,以防止肺功能惡化。
分泌系統
糖尿病早發現
經過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患者身上往往有以下跡象,必須提高警惕。
1.遺傳傾向。
2.上體肥胖。
腰圍與臀圍之比常大于0.7~0.85。
3.菱形舌炎。
舌體的中央部位萎縮。局部無舌苔覆蓋的菱形缺損區。
4.反復感染。
常見的有膽道、尿道、肺部、皮膚等部位,而且反復發作,遷延不愈。
5.皮膚瘙癢。
全身或局部皮膚干燥脫屑,瘙癢,難以入睡,女性陰部瘙癢更為多見。
6.排尿困難。
中老年男性除前列腺肥大外,應考慮患糖尿病的可能。
7.陽痿。
中老年肥胖陽痿病人應提高警惕。
8.周圍神經炎。
表現為肩部和手足麻木,伴灼熱感、蟻行感。
9.迅速發展的白內障。
10.餐后低血糖。
餐后3~5小時常出現頭暈眼花、心慌乏力、面色蒼白、脈搏增快,甚至發生昏迷抽搐。
皮膚上的糖尿病信號
1.皮膚紅斑
酷似灼傷性水泡。壁薄、內含透明漿液、皰周無紅暈,數周內自愈,但可反復出現。
2.皮膚瘙癢
全身或局部皮膚干燥脫屑,劇烈瘙癢。女患者以陰道瘙癢更為多見。
3.頸部毛囊炎
后頸枕部出現膿頭痱子樣的炎癥,有觸痛??勺杂?,但常此起彼伏。
4.出汗異常
多汗(多見于上肢或軀干)或少汗(多見于下肢或軀干),甚至有隱性者汗液淋漓。
5.足部壞疽
患者足部痛,溫覺消失,易發生感染,難愈合,甚至發生足穿孔癥。
6.黃色瘤
可以見到成群突發的黃橙色小結節或小丘疹,周圍有紅暈,伴有瘙癢。
如發現上述癥狀其一者,就要警惕糖尿病,應及時進行檢查,抓緊治療。
糖尿病的“黎明現象”
凌晨剛醒便感到饑餓難忍,心慌不適,疲乏無力。進食后,癥狀有所緩解,但仍有口渴多飲情況。
這提示患有糖尿病的可能。因為糖尿病往往在凌晨發生血糖濃度突變,出現清晨饑餓、心慌、口渴等癥狀,稱之為糖尿病“黎明現象”。
冬季謹防糖尿病
第一,注意保暖。
天氣驟然變冷,人體會發生一些生理反應,引起血糖、血壓升高,易誘發心肌梗塞、腦溢血等。因此,應注意御寒保暖。
第二,注意飲食。
冬天人們食欲大增,會導致血糖升高。因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科學飲食方案。
第三,防止感染。
注意皮膚、口腔的清潔衛生,經常洗澡、刷牙漱口,積極治療呼吸道炎癥、皮膚破損及牙病等,以防誘發更為嚴重的并發癥。
第三,適當運動。
適當運動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對調節血糖、穩定病情十分有益。
第四,注意護腳。
注意為足保暖,不能凍傷,睡前溫水泡腳,注意修剪指甲。鞋子應軟硬適度,經常換襪子,保持腳清潔、干燥,以防足部感染。
腫瘤
早期腫瘤的自我診斷
腫瘤的防治關鍵在于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出現刺激性干咳、痰中帶血等,應警惕肺癌的可能,尤其是長期吸煙者應更加注意;短期內有進行性吞咽困難者,應提防食癌;對于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食欲不振、消瘦等表現,要考慮胃癌的可能性。
胃潰瘍患者,癥狀失去原有的規律性,并進行性加重,應考慮胃潰瘍惡性變;短期內出現肝區痛、消瘦、進行性肝腫大,應排除肝癌的可能性。
年逾40歲,突然出現黃疸,應排除胰頭癌、膽管癌的可能性;出現無痛性、間歇性血尿,反復發作又可自行停止者,應考慮腎癌、膀胱癌的可能性,尤其是男性。
另外,當體表某一部位出現腫塊,特別是較硬而不疼痛,或觸到淋巴結腫大者,應考慮腫瘤的可能性。
乳腺癌的高發因素
乳癌主要發生于青春期以后的婦女,40~50歲為多發年齡段,其發病率與卵巢功能、遺傳因素、婚產及哺乳等因素密切相關。當具有以下因素時,患乳腺癌的機會要較一般人多,應特別引起警惕。
1.13歲以前即有月經初潮或至50歲還未停經者。
2.直系親屬中有乳癌家族史者。
3.獨身未婚婦女。
4.婚后沒有生育的婦女。
5.生育后未哺乳或哺乳期過長或過短者。
6.一側已得過乳腺癌者。
7.乳腺因各種原因多次接受放射線者。
8.高齡孕婦。
9.曾患乳腺囊性增生者。
10.曾患功能性子宮出血或宮體腺瘤者。
11.免疫能力有缺欠者。
癌腫的皮膚癥狀
癌腫發現早期,可出現皮膚瘙癢。在癌腫接受治療以后,瘙癢會消失。如復發或轉移,瘙癢可再度發作。所以,皮膚瘙癢有時是癌腫的一個征兆。
據調查,大約有30%左右的患者,起病時有瘙癢。除了淋巴瘤和白血病較常見外,其他不少癌腫,如胃癌、食管癌、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也會出現瘙癢。肝癌、胰腺癌、膽囊癌等也常有瘙癢,但一般都同時出現黃疸,這種瘙癢是由黃疸引起的。
當出現久治不愈的瘙癢,要進一步查明原因,以防為癌腫所致。
大腸癌的預防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其報警信號是大便習慣改變和性狀改變,如腹瀉、血便、便秘、便條變細、腸梗阻等。
發生大腸癌的原因,與食物成分有一定的關系。
高脂肪飲食容易導致癌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可使大腸癌發病率降低。因為食物纖維可使糞便量增加,促使腸蠕動加快,使腸腔內致癌物質加速排出,減少致癌物質與腸壁接觸的機會,并減輕對腸壁的刺激作用。
另外,大腸癌還與大腸慢性病有關。因為。炎癥和機械刺激是造成癌的誘因。
預防大腸癌要注意飲食成分,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要及時發現大便異常,及時檢查。
結腸癌的早期發現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結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并清除掉癌變組織,術后壽命幾乎不會受太大的影響。
因為結腸癌多會導致大便的異常,要早發現結腸癌,就要了解自己的排便習慣,一旦習慣突然發生了變化,最好查清原因,以防結腸癌的可能。
比如,大便最近突然變稀,或忽然變得非常干燥;排便次數出現了變化,從每天一次變成兩三次,或是反之。
總之,排便和平常規律不一樣了,最好要小心,到醫院檢查是比較妥當的選擇。當出現血便或是黏液便,不要總認為是痔瘡在作祟,很可能就是結腸癌所致。
尤其是45歲以上的男性,是結腸癌的高發人群,有必要時應到醫院及時診治。
警惕痣的癌變
痣有良性與惡性之分,惡性者容易癌變。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謹慎對待,小心癌變的可能。
1.痣的周圍出現衛星狀黑點,邊緣變得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
2.痣出現疼痛,痣的周圍或中間發生較硬的小結。
3.痣的顏色變淡,出現潰爛、發炎、出血或流膿的癥狀。
4.痣的顏色加深,并在短期內迅速擴大。
5.短期內痣由棕色變黑,又由黑色變成黑棕色,并出現相間的花斑色。
6.淋巴結附近的痣出現了淋巴結腫大。
7.30歲以上再生的新痣。
肝癌的早期發現
肝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是所有癌腫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素有“癌中之王”的稱號。早期易誤診為肝炎、肝膿腫、肝囊腫、肝硬化等,遷延至肝進行性腫大、黃疸、腹水時,已進入晚期。
要早期發現肝癌,就要定期進行健康普查,定期檢查甲胎蛋白及作B超檢查,特別是過去或現在感染了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其他肝臟病背景的中年男性,更要提高警惕。
對原因不明的肝區疼痛、納差、消瘦、進行性肝腫大的患者,要高度懷疑原發性肝癌的可能,盡快去醫院作相應的檢查。
早期肝癌發現后,經過相應的綜合治療,患者的生存期則明顯高于中、晚期患者。因此,對亞臨床型及小肝癌的早期發現有重要意義。
胃癌的預防
胃癌是常見的癌癥之一,以上腹疼痛、飽脹、乏力。進行性消瘦及貧血,食欲減退,嘔吐、嘔血或黑便為常見癥狀,病程短,死亡率高。
胃癌早期癥狀易被忽視,待確診時多已是晚期。因此,凡是在40歲以上的人,在短期內出現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身體消瘦、面色萎黃等癥候,或胃脘部疼痛、黑便時應當考慮胃癌的可能。并及時到醫院作相應檢查,以明確診斷。
胃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預防胃癌的發生,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對家族有胃癌史者,應定期作防癌咨詢檢查,并常服一些防癌食物,如香菇、蘆筍等。
2.精神因素與胃癌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應保持樂觀豁達,心情舒暢。
3.不吃發霉食物,少吃腌菜、干咸魚、熏制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吃過冷過熱食物和飲烈性酒等,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4.積極治療胃部慢性疾病,對預防胃癌有重要意義。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等都有癌變的可能,如能積極治療,及時消除這些疾病,可大大減少胃癌的發生。
傳梁病
預防傳染病的措施
1.控制傳染源
傳染病人要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紓魅静〉膭游镆皶r地處理。
2.切斷傳播途徑
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
3.保護易感者
傳染病流行期間,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并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平常應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麻疹的癥狀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癥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普利克斑,及皮膚出現斑丘疹為其特征。
主要通過飛沫直接傳播,由衣物、玩具等間接傳播甚少見。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消化道傳染病的預防
消化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侵入消化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傳染病。大多發生在夏、秋季節,病人和帶菌的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飲用水和食物傳播。
因此,預防消化道傳染病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做到飯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凈。
同時,搞好滅蛆、滅蠅、滅蟑螂、滅鼠工作,加強水源管理,病人的排泄物要做好消毒處理,使用的生活用具、污染的衣物、便器也應做好消毒工作。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經呼吸道傳播所致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
流腦在化膿性腦膜炎的發病率中居首位。其主要臨床表現是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點等,嚴重者可有敗血癥休克及腦實質損害,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本病經常見于冬春季。
病原菌主要是通過咳嗽、噴嚏等經飛沫直接從空氣中傳播,兒童發病率高,以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6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病毒性肝炎的傳播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目前已確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其中甲型、戊型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表現為慢性肝炎,并可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病毒性肝炎的類型不同,其傳播途徑也有差別。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經消化道傳播。
水生貝類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飲用水污染則是戊型肝炎爆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
乙型、丁型、丙型肝類病毒主要經體液、血液(輸血及血制品)、注射針刺等方式而傳播。另外,生活上的密切接觸是次要的傳播方式。如母嬰傳播,包括經胎盤、分娩、哺乳、喂養等方式,這些都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還可通過唾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觸也是乙型和丙型的重要傳播方式。
在醫院內,5型肝炎均可在病人之間以及病人與醫務人員之間傳播,成為院內感染的重要組成部分。
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宜忌
一般說來,乙肝病毒攜帶者可從事正常的學習和丁作,但他們中大多數人的肝細胞組織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如果發現有厭油、倦怠、腹脹、肝區有痛感或肝區部不適感時,就應及時求醫確診、治療。
平常生活與工作中,病毒攜帶者應時刻提高警惕,要定期去醫院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情況,及時治療。要注意加強營養和休息,適度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免疫能力。應忌煙戒酒,以保護肝臟。
凡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可從事幼托部門保教工作,也不要從事食品經營、制作工作,更不可獻血。在家庭內應實行分餐制,個人用品應專用、專放并定期消毒。外出旅游或出差應自備餐茶用具,謝絕宴請等。
細菌性痢疾的特點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系指由一些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樣病變,是夏秋季常見腸道傳染病。
菌痢的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和黏液膿血便,可伴有發熱及全身敗血癥癥狀,嚴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腦病。
中毒性菌痢多見于2~7歲的小兒,表現為突然高燒、四肢發涼、面色蒼灰、血壓下降、陣陣抽風而休克,病情極為兇險,搶救不及時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危及生命。
菌痢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病原菌隨病人糞便排出,污染的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經口使人感染,亦可通過蒼蠅污染食物而傳播。
霍亂的傳播途徑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性腸道傳染病,夏秋季流行,四季散發,屬于甲類傳染病。發病急驟,以劇烈的腹瀉、嘔吐、脫水及肌肉痙攣、循環衰竭,伴嚴重水電解質紊亂與酸堿失衡,急性腎功能衰竭等為臨床特征,重癥及典型患者其病死率高。
病人與帶菌者糞便或排泄污染水、食物等,經口感染人群,引起傳播。經水傳播是最主要途徑,食物傳播的作用僅次于水,水產品尤以甲殼或貝殼類(蝦、蟹、螺、甲魚、蟶子等)的傳播作用更大。
人群普遍易感,且隱性感染多,顯性感染較少,流動人口常是主要發病人群。
蛔蟲病的癥狀與傳播
蛔蟲病是人體腸道常見的寄生蟲病,早期幼蟲移行時可引起呼吸道癥狀。當成蟲寄生在小腸則可引起腹痛、腸道功能紊亂。大多數為無癥狀感染,少數患者發生膽道蛔蟲病與蛔蟲性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
得了蛔蟲病的孩子,反復肚子痛,多發生在肚臍周圍,夜間睡眠時經常磨牙。舌面有邊緣整齊的乳頭狀紅色丘疹,齦緣處附近有密集型的灰白色小顆粒,白眼球上有三角形、圓形或半月形的藍色斑點,臉上有指頭大小圓形白色癬塊。吃得不少,但日益消瘦。
蛔蟲感染率與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密切相關。感染期蟲卵主要經手入口,亦可隨灰塵飛揚而被吸入咽部而感染。
人糞中的蟲卵污染土壤,成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兒童在地上游戲或爬行,吸吮手指中蟲卵而感染。生食未經洗凈的蔬菜、腌菜、泡菜等也容易感染。
人對蛔蟲普遍易感,兒童較成人高。尤以學齡期與學齡前兒童感染率最高。
蟯蟲病的感染方式
蟯蟲病是蟯蟲寄生于人體盲腸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癥狀為肛門周圍和會陰部瘙癢。
蟯蟲病以兒童最為多見,成人感染率較低,但兒童感染后也可在家庭中傳播。其傳播途徑有以下幾種:
直接感染,蟲卵從肛門至手經口感染?;颊呤种富蛑讣卓p中可發現蟲卵。
間接感染,蟲卵也可通過內衣褲、地板、桌面、玩具、門把手或食物等間接感染。
通過呼吸道感染,蟲卵通過空氣中塵埃飛揚,從口鼻吸入而咽下,也可引起感染。
逆行感染,蟲卵在肛門附近自孵,幼蟲進入腸內。
腸絳蟲病的感染
腸絳蟲病是各種絳蟲寄生于人體小腸所引起的疾病總稱。常見的有豬肉絳蟲病和牛肉絳蟲病。
豬肉絳蟲病和牛肉絳蟲病,是因食入生或未熟的含有囊尾蚴的豬肉或牛肉而受感染。亦可因生嘗肉餡,或生肉與熟食用同一砧板與炊具,造成熟食被污染。短膜殼絳蟲病是由于手或食物被污染而傳播的。
豬肉絳蟲病和牛肉絳蟲病不分性別和年齡均可感染,但以青壯年為多,男多于女。短膜殼絳蟲病則以兒童居多。
血液傳染病的預防
血液傳染病是指以節肢動物(如蚊、虱、蚤、蜱等)為媒介所引起的傳染病,因而又叫蟲媒傳染病。
病人和帶菌的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傳播。
因此,做好滅鼠、滅蚊、防蚊、滅虱、滅蚤的工作,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尤為重要。夏日使用蚊帳、防蚊油、驅蟲劑等防護措施,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傳播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以腦實質炎癥為主要病變的急性傳染病。
多為夏秋季流行,以高熱、意識障礙、抽搐、病理反射及腦膜刺激征為特征。重癥者中樞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可有后遺癥。
蚊子是乙腦的主要傳播媒介,國內的庫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種類是主要傳播媒介。帶乙腦病毒的蚊蟲經叮咬將病毒傳給人或動物。
人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數呈隱性感染,感染后可獲得較持久的免疫力,母親傳遞的抗體對嬰兒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乙腦患者大多數為10歲以下兒童,以2~6歲兒童發病率最高。近年由于兒童和青少年廣泛接種乙腦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發病率相對增加,但總的發病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流腦不同于感冒
流腦發病有一定的規律性,從年底到年初發病率開始上升,3~4月份為發病高峰;感冒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尤其冬季發病較多。所以夏季就不大可能是流腦。
流腦發病以15歲以下兒童居多,特別是2~6歲的小孩;感冒沒有明顯的年齡區別。老幼皆可感染。
流腦發病之初雖有感冒樣癥狀,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可出現劇烈頭痛、噴射狀嘔吐、頸部強直、皮膚有出血點和瘀斑,很快處于休克和昏迷狀態;感冒不會出現上述癥狀。
流行性出血熱的感染
流行性出血熱屬于病毒性出血熱中的腎病綜合征出血熱,以發熱、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為主要表現。
鼠類是主要傳染源,攜帶病毒的鼠類排泄物如尿、糞、唾液等污染塵埃后形成的氣溶膠,能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體。
若進食被鼠類攜帶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經消化道感染;當被鼠咬傷或破損傷口接觸帶病毒的鼠類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導致感染。另外,孕婦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經胎盤感染胎兒。
感染流行性出血熱后,其早期癥狀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切不可麻痹大意。
流行性出血熱有“三痛”和“三紅”的特征?!叭础卑^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紅”則是顏面部、頸部和上胸部皮膚出現潮紅充血,類似酒醉的樣子。
如果診斷和醫治不及時,流行性出血熱很容易造成腎臟的嚴重損害,出現腎區叩擊痛、少尿、尿血甚至腎功能衰竭,而且對心肝脾胃和血管也都有不良的影響。
瘧疾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
瘧疾是由按蚊叮咬傳播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以間歇性寒戰、高熱,繼之大汗后緩解為特點。
經蚊叮咬皮膚而引起感染。極少數可因輸入帶瘧原蟲的血液后而發病。人群對瘧疾普遍易感,一般是從非流行區來的外來人員常較易感染,且癥狀較重。
艾滋病的主要癥狀
艾滋病發病后主要有以下癥狀:
1.全身無力,特別是早晨,有精疲力盡的感覺。
2.夜間出虛汗,有時白天也大量出虛汗。
3.胃口突然變壞,飲食不思。身體很快消瘦,病人在1個月中可能減體重8千克左右。
4.有腸道炎癥狀,如大便不正常,經常腹瀉等。
5.脖子、耳后、肩下、腹股溝等處的淋巴結腫大。
6.發燒,口腔皮膚出現破損,舌上出現絨毛狀白斑。
7.皮膚中出現水泡、點斑、疹子等。
性病的常見表現
感染性病后,常出現以下癥狀:
尿道口有異常分泌物,有時僅在清晨或排尿后出現;小便時有灼痛;外陰部潰瘍或反復發作的群集或分散的小水泡,外陰、肛周或會陰部有疣狀物增生;單側或雙側腹股溝淋巴紅腫,與周圍組織粘連,可潰破形成瘺管,自痛及觸痛等。
全身皮膚(軀干為主)發生無痛癢的皮疹,并伴有淋巴結腫大、全身不適、食欲不振、關節酸痛。
男性內褲常有異常分泌物的污斑,入睡時陰莖有痛性勃起,陰囊腫大,睪丸或附睪腫大有壓痛。
女性白帶增多,外陰瘙癢,或下腹部疼痛或壓痛;陰唇紅腫疼痛,或有膿液,并有發熱及全身不適者。
有肛交或同性戀史者,肛門皮膚黏膜紅腫,有膿性分泌物,大便不適、困難、疼痛或混有膿血;有口交史而出現口腔咽喉黏膜紅腫,膿樣分泌物或吞咽食物時不適與疼痛。
出現以上情況,多半是患有性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另外,母親有性病史的,初生兒出現皮膚紅腫或膿分泌物;幼兒外陰紅腫、疼痛。小便時疼痛或有膿性分泌物;幼女外陰有疣物增生;或后代少年時出現眼炎、視物模糊、耳聾、鋸形齒或額骨圓凸、小腿骨向前膨隆等,均應考慮性病的可能。
五官口腔
流淚需查找原因
淚液不但有潤滑、保護角膜、沖洗微小異物的作用,還有消毒、滅菌的功能。通常淚液的一部分在經過眼球前時被蒸發了,剩下的部分則經淚道流入鼻腔,所以人們平時不能覺察到流淚。
有些疾病也可導致淚腺分泌增多而流淚。常見的有如下幾種情況。
1.特發性下瞼內翻常見于嬰幼兒。由于嬰幼兒下瞼皮下組織比較豐滿,把下瞼緣推擠內卷,使眼睫毛碰擦眼球表面,刺激眼球而流淚,一般不需治療,隨著年齡增長會自行消失。
2.重沙眼當沙眼導致眼瞼內翻、眼睫毛亂長時,就會刺激眼球而流淚。另外,眼瞼結膜面的結石也會刺激流淚。
3.淚道阻塞或炎癥
正常情況下,淚液從淚道進入鼻腔。當淚道任何一處堵塞或炎癥都會發生流淚。
4.角膜(黑眼)炎
患有此病的病人會流淚不止。
5.老年性流淚
大多數因為皮膚肌肉彈性減退,淚液不能順利進入淚道,或淚道開口輕度外翻,造成淚液不能順利進入。
耳鳴是健康的警鐘
耳鳴是一種常見癥狀,發生率很高,不僅使患者精神痛苦、煩躁不安,而且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耳鳴的原因很多,有時是某一疾病的先兆癥狀。
外耳道疾病如耵聹、異物、腫瘤或炎癥腫脹等堵塞,均可導致耳鳴。其輕重與堵塞程度有關。
中耳疾病中,中耳炎可導致耳鳴,但程度輕微。耳硬化癥的耳鳴較為明顯。開始為間歇性低音調,以后逐漸加重,并可轉變為持續性,這類患者甚感痛苦。
內耳疾病所引起的耳鳴多屬高音調,呈間歇性或持續性。
在老年人的感覺系統退行性變化中,耳鳴也常是耳聾開始的先兆癥狀。血液循環系統病變也可以引起耳鳴,高血壓引起的耳鳴一般為雙側性。
另外,鼻咽癌壓迫咽鼓管開口,導致阻塞,可引起耳鳴。
因此,如果出現耳鳴癥狀,應該予以重視,及時查找原因,但不應過分憂慮。否則會加重耳鳴癥狀,不利于疾病的治療。
幻聽的病因
幻聽是一種虛幻的聽覺,即自覺聽到什么聲音,而實際上這種聲音并不存在。主要見于精神病。
正常人在極度疲勞、極度恐懼、極度饑餓、孤獨等情況下也可出現幻聽,淺昏迷病人或在致幻劑作用下也常出現幻聽。
小心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的發病原因還不是很清楚。勞累、精神緊張、情緒過于激動、生氣可能是其誘發因素。
另外,飲酒過量或病毒感染也可誘發該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血液黏稠度高者更要特別注意。
患有突發性耳聾,就診的速度是治療效果的保證,治療越早,損傷程度越小,效果越好。如果不及時治療,會越來越嚴重。時間越長,治好的可能性越低。
老人特別要注意,別把自己的聽力下降歸咎于年齡。
避免發生突發性耳聾,關鍵是調整好心態,把生活安排好,不要經常地熬夜趕工。另外,隨著天氣增減衣服,別讓病毒有機可乘。
多關注一下鼻子
鼻子在人體中很靠上的位置,像河流的上游,隨時可以污染下游。
感冒時,有的人往往把鼻涕往鼻腔里吸。這樣做會把細菌通過鼻涕抽回到鼻腔,引發鼻炎、咽炎,甚至細菌可從鼻腔進入呼吸道,甚至消化道,直至隨血液到達全身,使人們出現咽部炎癥、心臟病、皮膚病、關節炎等。
所以,鼻子出現了問題,要積極治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鼻涕就要向外排,避免發生嚴重感染。
鼻出血的常見原因
鼻出血又稱鼻衄,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外傷
此時,鼻出血常為突發性的大量出血,多半為一側出血。
2.鼻中膈疾患
鼻中膈彎曲可經常少量出血,并有堵塞感。鼻中膈膿腫也可引起出血。
3.萎縮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常使人感到鼻中干燥,兩側經常出血或鼻中帶血絲,并伴有頭痛、咽干等癥狀。
4.鼻腔異物
一側性鼻出血或血膿性溢液,有臭味。
5.鼻咽癌
鼻咽癌患者鼻涕中經常帶血,并伴有鼻塞、頭痛、耳鳴、耳聾等癥狀。
嗅覺異常的原因
1.嗅覺減退
輕者對氣味不敏感,重則完全聞不出香臭。主要由鼻黏膜的炎癥、充血、水腫或鼻黏膜萎縮所致,如鼻炎、鼻竇炎、萎縮性鼻炎等;鼻息肉、鼻甲肥大、鼻部腫瘤等鼻腔堵塞性疾患也可以使嗅覺減退。
另外,嗅覺喪失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現之一,因此應特別注意。
長期在同一氣味環境中生活,造成對這一氣味的靈敏度下降,屬正?,F象,與病理性嗅覺減退不同。
2.嗅覺過敏
對少量存在的氣味都會感到極度不安,主要見于神經質或者癲癇、癔病發作的先兆。
3.幻嗅
聞到并不存在的氣味,尤其是燒豬皮味、羊皮膻味等難聞的氣味為常見,常見于精神病、腦部腫瘤或血腫等。
正常人在極度疲勞、極度恐懼、極度饑餓等惡劣環境下,也會出現幻嗅。
口味異常也是病
1.口有苦味
可見于急性炎癥與肝、膽疾患。癌癥患者常失去對甜味的敏感性,導致產生苦味。
2.口有甜味
見于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或糖尿病患者。
3.口中淡味
多見于長期消耗性疾病、內分泌疾病以及營養不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使味蕾敏感度下降,或老年人味蕾退化,也會食而無味。
4.口有咸味
常見于神經官能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和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患。
5.口有酸味
與胃酸過多有關,常見于胃炎和消化性潰瘍。
若因吸煙飲酒、異味飲食、藥的反應所致,經刷牙、漱口后,口中異味可消失。
婦兒科
乳房的自我檢查法
乳房自我觸診,可以了解乳房的健康狀況,早期發現乳房疾病。其正確方法如下:
先直立位,對鏡子高舉雙臂,觀察乳房大小、外形有無異常,乳頭、乳暈、乳房皮膚的結構有無異常變化。
仰臥位,用對側的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平放在乳房上檢查,以發現異常增生及腫塊。切忌直立以手指捏擰,以免造成誤診。
然后,用左右手交叉觸捫腋下及鎖骨區淋巴結有無腫大,腫大的淋巴結數目多少,大小如何,可否活動,有無粘連,有無紅腫疼痛。不要把妊娠或哺乳期的副乳腺當做淋巴結腫大。
平時注意內衣上有無漿液性或血性分泌物,定期自我檢查乳頭有無溢液。檢查時,應取半坐位,用手沿乳暈和乳頭根部,順時針方向按壓,如有溢液時,需了解溢液的性質。
乳房自我檢查最好在兩次月經之間,每月進行自我檢查一次,以早期發現乳房腫塊,對防治乳腺癌有重要價值。
陰道出血病因何在
此處指月經以外其他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包括子宮體、宮頸及陰道本身的出血。常見于以下幾種類型。
1.功能性子宮出血
主要包括子宮內膜增生癥和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前者多見于青春期及絕經前婦女,陰道出血量多,持續時間長。常有短期閉經史。
后者多見于生育年齡婦女,陰道出血持續時間長。量或多或少,月經周期多縮短。
2.器質性子宮出血
常見于感染和腫瘤,如盆腔炎、宮頸癌等。感染多有下腹墜脹感,月經不規則,出血量多;腫瘤多為接觸性陰道出血(子宮肌瘤除外),并伴白帶增多,且多有惡臭的血性液體。
3.妊娠期陰道出血
流產:有停經史及早孕反應,有部分妊娠組織物排出,多有陣發性下腹痛。
葡萄胎:有12周以上停經史,血中混有透明水泡。
前置胎盤:妊娠晚期無痛性陰道流血。
胎盤早期剝離:出現在妊娠晚期,伴有腹痛。
關注白帶的變化
白帶一旦出現異常,多標志著生殖系統出現了某種問題。
1.滴蟲性陰道炎
白帶為膿性泡沫狀,有時帶血性,并有臭味,還伴有外陰瘙癢。
2.霉菌性陰道炎
白帶呈乳塊狀或豆渣樣,伴有嚴重的外陰癢。
3.老年性陰道炎
白帶為黃色水樣分泌物,有時為血性。
4.宮頸炎
白帶為黏厚的膿性分泌物。
5.淋病
白帶為大量膿性白帶,若合并其他感染,白帶呈混合性。
6.生殖器腫瘤
白帶常為血性和膿血性。
另外,陰道內安放子宮托或幼女陰道內進入異物,均可引起陰道感染,出現膿性或膿血性白帶。不論發生何種白帶異常,均應到醫院就診。
小兒厭食的原因
小兒厭食癥狀可由以下多種原因造成。
病理上:兒童軀體不適、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病等,可引起兒童食欲不振。
生理上:有些兒童的厭食則是由于過度興奮、貪玩、情緒不佳或故意違拗引起。
護理上:喂食不規律,飯前吃零食,強迫喂食,食物單調和兒童有偏食習慣等,也可使他們拒絕正餐進食。
總之,對于厭食的兒童應進行深入觀察,找出原因,正確引導其進食。
小兒缺鈣的癥狀
小兒缺鈣一般表現在以下方面:
經常在入睡后驚醒、啼哭;白天常表現煩躁、坐立不安;出牙遲(10個月后才長牙),或牙齒排列不整齊;學步遲(13個月以后才學步);抽搐或抽筋;偏食或厭食;指關節明顯較大,指節瘦小、無力;指甲灰白或有白痕。
小兒咳嗽與病情
時間:輕者僅早晨起床和午睡起來時吐痰咳嗽,重者夜里比白天咳得厲害。
頻率:輕者偶有不連貫的咳嗽,重者經??人?,痰不易咳出。
程度:輕者咳嗽時無其他聲響,重者嗓子里有咝咝啾啾的聲音,且呼吸急促,可能是肺炎、哮喘、百日咳等,應及時治療。
另外,異物誤入氣管,常導致突發嗆咳,應及時送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