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咨詢人際關系的形成

咨詢中人際關系的改變

1.增進人際吸引的因素

(1)美好外貌的吸引。咨詢者的容貌、著裝、體態以及風度等都會影響求助者的吸引程度,尤其是在做初次診斷的時候。由于求助者對于咨詢者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咨詢者的外貌因素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隨著診斷次數的增加,這種作用越來越小,到最后咨詢者的吸引力將會從外表逐漸轉入個人內在的品質。

(2)作為一種相似性的吸引。在個人特性諸如態度、價值觀、種族、年齡、性別等方面,咨詢者若能意識到和求助者之間的相似性,往往容易相互吸引,使交談得以順利進行。所以說,相似性原則在交往的整個過程之中都起著相互吸引的作用——讓雙方不斷產生親密感。在這些因素中,咨詢者的態度是最主要的催化劑。阿爾尼美的研究證實:在雙方交往的后期,咨詢者和求助者之間的態度和價值觀超相似,相互之間吸引力越大,談話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3)作為互補性的吸引。當咨詢者和求助者之間的需要以及期望正好成為互補關系時,雙方就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德國社會心理學家本雅明的研究表明,人際吸引中互補因素的增進作用顯著,常常發生在感情深厚的同性朋友,特別是在男女朋友或婚外戀的情人之間。

(4)作為一種接近性的吸引。在實踐空間上的距離越小,咨詢者和求助者就越接近,交談往往容易成為知心性的交談。最近的研究表明,這種接近性原則是增進陌生人——尤其是特殊關系之下的陌生人早期階段交往的重要形式。不過隨著時空的逐漸親近,這種形式所發揮的作用慢慢減少,咨詢者需要進一步尋求新的談話方式。加州大學的學生在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研究。

(5)作為一種個體性的吸引。一個人的能力是影響人際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這種個人能力和特長本身就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和召喚力,讓求助者對咨詢者發生敬佩感并欣賞其才能,愿意與咨詢者接近?;艨撕D?0世紀60年代做了該方面的研究。

2.阻礙人際吸引的問題

與之相對,咨詢者在交談過程之中,就要注意各種阻礙人際吸引的問題。

(1)人際知覺的偏差性。所謂人際知覺,是指咨詢者的知覺,即對求助者的印象。人際知覺實質上是咨詢者推測與判斷求助者的心理狀態、動機和意向的過程。在咨詢行為中,必須先有導向性的人際知覺,后有雙方的吸引。由于受到微觀環境條件的制約,經常會造成歪曲的交往效果,也就是產生一些咨詢者——求助者型的偏見。這些偏差型的因素就會阻礙良好關系的形成。最為常見的人際知覺的偏差是近因效應、暈輪效應。在咨詢者的頭腦中形成的這些偏見心理都勢必阻礙對求助者的真實了解,造成和求助者不良的關系的影響。

(2)自我認知的偏頗性。在交談過程中,咨詢者的自我認知有助于求助者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正確合理的自我認知是協調雙方關系之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求助者在自我認知時,除了受主觀因素影響外,還受到動機、意愿、愿望等其他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求助者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很難做到恰如其分,尤其在咨詢者的面前,更加很容易過高或過低估計自己。如果求助者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和咨詢者對她/他的客觀評價距離過于懸殊,那么,就會使求助者與咨詢者之間的關系失去平衡,從而阻礙心理咨詢的發展,降低咨詢的成功概率。

人際關系模式的應用

咨詢人際關系理論源于斯蒂芬博格的精神心理衛生咨詢實踐,它為如何促進精神健康,尤其是減輕或解除焦慮的咨詢研究提供了理論框架,它對交流、學習、焦慮、人的發展等概念的界定為研究者提供了理論的假設,因而,極大地促進了精神科咨詢的發展。然而,人際關系模式的理論和實踐價值不僅僅在于精神咨詢方面,它的概念框架可被廣泛地應用于咨詢教育、科研和咨詢環境。

1.斯蒂芬博格對人際關系四個發展階段的描述適用于一切以人際交往為基礎的場景

以咨詢教學為例,咨詢者與帶教老師之間的關系發展同樣經歷四個階段。以該理論為指導,教師應注意在認識期關心、愛護、尊重學生,獲得學生的信任;確認期師生雙方交換各自對咨詢實習的看法和期望,教師通過對所獲得的信息的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和確認目前自己所處的狀況及所需的幫助;開拓期師生共同致力于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的功能主要在于幫助學生發揮潛能,將過去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咨詢實踐結合起來,在做操作過程中通過自身的體驗和總結尋求發展,而不是向學生教授和灌輸咨詢技能;到了解決期學生的問題得到解決,咨詢能力獲得了發展,此時新的問題和目標可能出現,確認、開拓、解決可能進入下一個循環。

2.人際關系的階段劃分以及咨詢者六種角色的定位

這種劃分和定位都有助于人們形成科學的現代咨詢觀盡管為求助者提供精心的照料是咨詢學一貫倡導的宗旨,但是,咨詢者在為求助者服務的過程中更應注重如何幫助求助者增強自身能力,幫助求助者從對他人的依賴逐漸走向獨立;咨詢研究的焦點也應定位在對咨詢者的指導、咨詢領導等能力的開發上,而不是簡單地提供照料。

3.人際關系模式展現的是一個動態的咨詢過程

這有助于為求助者提供符合個體不同時期需求的個性化咨詢。

隨著咨詢者—求助者關系的發展,求助者的心理狀況和咨詢需求是不同的,相應的咨詢者角色和功能也發生了變化,這種不斷調整的結果使求助者獲得了最適合個體的咨詢服務。

4.人際關系模式可作為咨詢專業課程設置的依據

與人際關系的四個階段相對應,課程設置可包括四大塊內容:

(1)人文類課程。

(2)醫學基礎及健康評估類課程。

(3)咨詢理論及實踐技能類課程。

(4)促進學生身心和能力發展的課程,如邏輯學、評價學、護理科研方法學等。

5.人際關系模式為咨詢實踐提供了理論和方法的支持

斯蒂芬博格所描述的咨詢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終止過程,與咨詢程序的基本過程是一致的,以該理論為指導,在特殊人群咨詢、家庭養育及改善精神科求助者藥物依賴性方面均取得了成功經驗。

人際關系惡化的案例

(一)案例

孫某:女,20歲,大學二年級學生,未婚。2002年9月入學,2003年4月開始出現食欲減退、乏力,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不愿與人交往,個人生活不愿打理,行為懶散。

近兩個月來癥狀加重,不思飲食,疲憊乏力,嗜睡,不能堅持學習。自述生活沒有意思,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一個失敗的人,曾有自殺傾向。

入學前求助者成績優秀,深得高中老師的喜愛,曾獲優秀學生干部、縣級三好學生等榮譽。

進入大學以后學習努力勤奮,但2003年1月的期末考試受挫,成績不佳,之后情緒低落,郁悶,寒假結束返校之后,開始與同學疏遠,獨來獨往,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曾稱“老師和同學看不起她,不想上學了”。

既往身體健康,無特殊疾病史,父母均為農民,家中還有一個弟弟。由于求助者從小懂事、成績好,父母及親戚對她評價甚高,并寄予較大期望。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父母對子女疼愛有加,但思想交流較少。本次就醫由老師陪同,求助者面容蒼白,情緒低落,意識清楚,回答問題切題,體格檢查未發現任何異常。求助者要1年住院治療或回家休息。

毫無疑問,斯蒂芬博格的理論對于精神科咨詢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對于人群保健、慢性病咨詢、老年及殘障等特殊人群的咨詢也是適用的,但對于急癥危重環境下的求助者咨詢是不恰當的,對求助者自身在健康恢復中的作用的過分強調,可能會阻礙咨詢者及時采取積極的搶救和咨詢措施。

當求助者不能使用有效的交流技巧時,能否應用人際關系模式尚需進一步探討。盡管斯蒂芬博格也認為環境會在人與人之間發揮作用,影響健康,但在理論的描述中并未涉及環境是如何影響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的,咨詢者與求助者相互作用是否會影響咨詢者專業功能的發揮?

這種相互作用與一般人群之間的相互作用有什么區別?咨詢者是否應處于主導地位,咨詢者是否對求助者的影響應該是主要的方面等都是應研究和討論的問題。

(二)理論分析

1.認識階段——評估

咨詢者與求助者相互認識,獲得求助者的信任,通過交談和觀察獲取資料評估求助者的健康,幫助求助者認和確定她所需要的幫助。

(1)一般資料:20歲的女大學生,未婚無宗教信仰,來自農村。

(2)社會心理學資料:求助者以往成績優秀,自幼受父母及老師的寵愛,進入大學以后,在學習上受挫,自感不如別人,以往的自信與驕傲受到打擊,繼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懷念以前的生活,認為自己在同學中受到歧視,不能融入現在的生活。

(3)健康功能狀態:求助者情緒低落,對周圍事物的興趣減退,常感疲憊乏力,心情差,有自殺傾向,學習及生活能力下降,人際交往出現障礙,以上癥狀持續時間達半年之久;體格檢查未發現任何異常,智力、記憶力檢查正常,可排除軀體性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癥狀。

(4)心理生物學體檢(需要、挫折、沖突、焦慮):求助者能夠體驗心理生物學方面存在的異常,要求休學治療或休息;體驗到挫敗感,有自殺傾向,存在生與死的沖突;出現情緒低落,獨來獨往,不愿與同學交往等焦慮表現。

2.確認階段——咨詢診斷和計劃

在認識期的基礎上,咨詢者—求助者雙方交換意見,確認求助者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共同擬訂治療和咨詢方案。根據以上四方面的資料,求助者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咨詢診斷):個人應對無效,與自信心受挫有關。咨詢者—求助者協商,確定治療和咨詢的預期目標:

(1)求助者能夠描述兩種以上應對挫折的策略。

(2)求助者能夠主動向他人表達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

(3)求助者表現出對周圍事物的興趣,能主動與人們交往。

3.開拓階段——咨詢實施

根據問題和目標,實施適合于求助者個體的咨詢措施,以提高求助者的應對能力和自信程度,強調咨詢者—求助者的共同參與。

(1)咨詢者以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獲得求助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詢者—求助者關系。

(2)鼓勵求助者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焦慮和期望,無論求助者表達什么樣的感受與想法,咨詢者應表示理解,不做任何評價。

(3)與求助者一起回顧以前的生活,總結以前應付壓力和挫折常用的策略和方法,并評價其應用效果。

(4)鼓勵求助者評價自己的行為,分析自己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困惑。

(5)創造機會,安排求助者的同學和老師前來探望,表達對求助者的友好和喜歡,肯定求助者的成績和優點,提高其自信心。

(6)與求助者共同討論,制訂心理調整的策略和計劃,幫助求助者樹立重建自我的信心。

4.解決階段——咨詢評價

評價求助者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咨詢目標是否實現,并發現和確認新的問題。評價內容:

(1)求助者能否描述出兩種有效的應對挫折的措施?

(2)求助者能否主動向咨詢者或家人、同學談及自己的感受和內心體驗,能否坦然承認自己的挫敗感?

(3)求助者是否已開始主動與周圍人交往?

(4)是否有新的問題出現?

人際溝通能力測試題

在以下的15個問題當中,按照你自己的第一反應(每一個題目不要超過2~3秒鐘的時間)來填寫:

1.你認為在任何場合下都應該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嗎?

Yes No

2.和自己興趣愛好不相同的人相處在一起時,你也不會感到興味索然,無話可談嗎?

Yes No

3.當別人在融洽地交談時,你會貿然地打斷他們嗎?

Yes No

4.你善于和老年人談他們關心的問題嗎?

Yes No

5.當你處于一個新的集體中時,你會覺得交新朋友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Yes No

6.當有人與你交談或對你講解一些事情時,你是否時常覺得很難聚精會神地聽下去?

Yes No

7.你年輕時候是否時而會做出一些言而無信的事?

Yes No

8.當你住在樓上時,你會往樓下倒水或丟紙屑嗎?

Yes No

9.告訴別人一件事情時,你是否試圖把事情的細節都交代得很清楚?

Yes No

10.你是否注意赴約前不吃大蔥、大蒜,以及防止身帶酒氣?

Yes No

11.你關心報紙、電視等信息渠道中的社會新聞嗎?

Yes No

12.你經常指出別人的不足,要求他們去改進嗎?

Yes No

13.當你的同事或朋友取得進步或成功時,你是否真的為他們高興?

Yes No

14.遇到不順心的事,你會精神沮喪,意志消沉,或把氣出在家里人、朋友、同事身上嗎?

Yes No

15.你向別人吐露自己的抱負、挫折以及個人的種種事情嗎?

Yes No

答案出乎你的意料:所有的正確答案都是應該選擇No,這樣的話,如果你的分數在10~15分之間,說明你是一個善于溝通的人;如果你的分數在6~10分之間,說明你的溝通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如果你的分數在0~5之間的話,太糟糕了,你急需增強你的溝通能力。

首先,咨詢者應當減少歸因偏差,提高自己的內控程度——這從以上數據也可以看出。歸因偏差是產生咨詢交往矛盾和沖突的一個主要因素。應當強力控制基本錯誤、咨詢者—求助者的偏差和求助者自我服務之間的偏差,這些都會對咨詢交往行為產生強大的影響。加強咨詢者對歸因偏差的認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咨詢者的內控程度越強,越易產生正分值的情感體驗,咨詢活動成功的水平越高;在咨詢過程中,求助者越易于用相對性理性思維與操作來訴說矛盾,回憶創傷性的問題。因此,應當著立培養咨詢者的內控能力,引導他們用理性思維來應對咨詢交往中的沖突和矛盾,避免障礙的產生,增強咨詢的成功機會。

其次,創造各種咨詢的機會,增強咨詢者和求助者成功后體驗工作模式中人際關系的信心。在一份對美國350名的心理咨詢師和350名取得博士學位但是有著心理疾病的學生的對比性調查中,我們發現前者往往比后者經歷了更多次的咨詢性質的人際交往失敗,更多失敗的體驗強化了成熟的咨詢者削弱在咨詢性質的人際交往中形成的心理障礙的能力,從而產生人際網絡的由惡性向良性的循環。

但是,這是一種成熟心態之下所產生的正面效果;相反,如果這些具有可能負面效果的經歷放在心智并不完善的大學生身上,就會產生這樣不好的結局:根據上文所說的同一份調查,那些不成熟的學生失去了進行咨詢性質的人際交往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校園中他們總是遠遠的躲開人群,拒絕參加各種活動,避免與人多接觸,實際上,他們在極力回避的是失敗的體驗。

所以,咨詢性質的交往和平常的人際交往障礙有著同樣的征候,主要表現在:不善與人交際、或者滔滔不絕、不能形成有效溝通、對人冷淡或者死纏著某個人,一旦關系惡劣,就會出現情緒上的較大波折等表現。存在人際交往障礙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求助者總是把成功的人際互動歸因于外部的環境等原因,將失敗的原因歸因于自身能力的缺失,這種消極的心理模式對建立良性人際關系產生極大的阻礙作用。因此,對于咨詢者來說,重要的是我們要給人際交往障礙的求助者創造一個平等寬松的交談氛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碌曲县| 西乌| 老河口市| 大港区| 太湖县| 江西省| 新化县| 泸定县| 惠州市| 正宁县| 喀什市| 香格里拉县| 榆树市| 葫芦岛市| 任丘市| 绥阳县| 玉林市| 芮城县| 大姚县| 江源县| 道孚县| 弥渡县| 龙胜| 宁安市| 新津县| 寻乌县| 隆子县| 南漳县| 高要市| 丽水市| 锡林浩特市| 洱源县| 纳雍县| 邯郸县| 宝鸡市| 新泰市| 托克逊县| 大足县| 高阳县| 明溪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