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序言:產業引領未來 協作改變世界

21世紀,影響世界歷史進程最為深遠的三件大事分別是: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化,中國的高速城市化,歐洲的一體化。

當今世界,國際角逐的重點在于科技與產業,國內競爭的主體是城市和區域,而區域經濟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依靠的則是彼此之間的開放與協作。

歐美300年,中國30年。縱使有天才的頭腦,也難以想象,當中國城市化的天幕轟然開啟,在這數千年一遇的歷史大變局中,神州大地將上演多少滄海桑田、風云際會的翻騰與震蕩?有誰又能想象,當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西方數百年的城市化進程之時,將會有多少風險與挑戰,多少世紀之謎等待著世人去破解?

中國城市化1.0時代,世界走進中國,借助全球產業轉移而帶來的高速工業化,改革開放40年,中國城市化率從20%躍升至60%,堪稱“世界奇跡”。

中國城市化2.0時代,中國走向世界,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的嚴峻挑戰,建設世界級的城市群、都市圈和經濟區,便成為中國城市化亟須補上的“第二課”。

7年來,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破解“大城市病”,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成功實踐,已經成為“北京樣本”。

北京,作為14億人口大國的首都,面對有史以來最為迅猛的城市化浪潮,堅持“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踐行五大新發展理念,大智大勇,大開大合,大舍大得,克難攻堅,勵精圖治,奮勇前行。世人欣喜地看到,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一核與兩翼,一系列辯證關系得以厘清,一系列行動計劃強力實施,一系列疏解整治卓有成效。尤其是在產業協作、經濟協調、區域協同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初步實現了產業的轉型蝶變、城市的華麗轉身、區域的協同發展。

7年間,北京成為首座成功實現由減量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城市;首座成功實現用產業疏解倒逼產業升級的城市;首座成功實現變虹吸效應為輻射效應的城市;未來還將成為通過跨區域產業協作引領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的全球戰略樞紐城市。

北京,北方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為“城”的功能,她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怪圈,跳出自我小循環,通過交通、產業、服務配套一體化,解決“大樹底下不長草”的問題,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而帶動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的“兩翼”齊飛,打造中國經濟第三極。

北京,全中國的“首善之區”,作為“都”的功能,她還要踐行“四個中心”的職責,把中國送出去,將世界請進來,憑借資金、技術、人才和產業的雄厚基礎,依托文化與科技的絕對優勢,吸引并播撒全球最先進的創新成果,通過推動首都經濟與全國各地的跨區域協作,實現“一花引來萬花開”的效應,引領中國區域協調發展。

中國城市化的發展經驗已經表明,產業轉移協作才是全國跨區域合作的最現實之選,最關鍵之處,最明智之舉,如果不能實現產業鏈、經濟鏈、生態鏈的互動、互聯、互利,那么無論城市群與都市圈的構建,還是城市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現,統統都是紙上談兵。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產業轉移協作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如今,伴隨中國沿海三大世界級城市群的強勢崛起,新一輪的國內產業轉移協作正方興未艾。目前,北京正在積極推進的園區開放與產業開放,正在大力實施的產業轉移協作便是建立全國區域間產業合作共贏的絕佳契機。這場縱橫數千里,遍布各領域的大轉移、大協作、大循環,正在成為考驗各地產業轉型與城市更新的必答題,誰將先知先覺賺得盆滿缽溢?誰將后知后覺撿些殘羹冷炙?誰又將不知不覺最終顆粒無收?這將迫使每個城市必須迅速作出回應,而要求各位決策者們則必須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多。

新時代、新理念、新格局,呼喚新策略、新舉措、新方法。

“十四五”開局,世界經濟大轉舵,中國經濟大變革,首都經濟大協作。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那么后疫情時代,搶占“大循環中心節點,雙循環戰略樞紐”制高點,全面引領國內產業協作和區域協調發展,便成為角逐全球第六大世界級城市群的入場券。

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與跨區域產業協作不僅為全球超大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而且為中國構建雙循環體系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世界城市的北京樣本昭示,現在我們亟須對城市的本質——集聚和規模進行重新審視。面對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與世界城市更新浪潮,缺乏連接能力和共享特性的集聚將無法真正推動并提升城市在全球網絡中的地位,從而表明城市規模已不再是決定性因素。

美國經濟學家泰勒(Taylor)認為:“沒有連接,世界城市的概念就沒有意義。”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則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

無疑,這種“連接、循環、關聯”的實現,要靠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完美配合,要靠政治力量與經濟力量的靈活平衡,要靠產業互聯與區域協作的合力推進。

此時,城市需要的正是在更大范圍內基于產業合理布局的有效連接和共享發展,我們稱之為“大協作”。

因此,城市作為軀體,產業作為血脈,彼此之間的大聯合、大協作、大循環至關重要。

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促進跨區域產業協作,助力高精尖企業發展,支持雙循環體系建設。這是北京引領中國開創大協作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強勁序曲。

中國的“雙循環”體系構建之路,一定會是以點帶面。首先是京滬的“雙城記”,然后才是京滬深的“三國志”,最后可能是各地城市的“戰國策”。這其中,北京最有可能憑借獨特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優勢,率先將全國的城市連接起來,暢通國內大循環,然后再代表中國去連接全球的城市,打通國際大循環。北京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實施園區開發與產業開放,全力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正在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新路。這將是一次史無前例而且影響深遠的偉大實踐。

躬逢其盛,何其幸也。7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以透視歷史、洞悉未來的戰略眼光,提出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重大時代課題。7年來,宏圖漸次展開,變革靜水流深,成就舉世矚目。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交往中心,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構建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一個個宏偉目標激動人心,催人奮進。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開展新一輪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計劃,全力打造十大高精尖產業體系,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協同發展格局……一項項重點任務迎難而上、扎實進取。

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們有幸參與其間,成為親歷者與見證者,讓我們在這個重大時代課題面前,有幸一次次扮演了拓荒牛與破冰船的角色,讓我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觀世界,充分燃燒了自己,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大協作時代,全面助推城市與產業的大聯合、大協作、大循環,恰逢其時,時不我待。

京地協作,共贏發展。北京的跨區域產業協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理論,更需要實踐;不僅需要戰略,更需要策略;不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

一個成功的實踐,勝過一千打綱領。這部《大協作時代》就是我們對長達7年的跨區域產業協作實踐經驗的一次全面總結與系統梳理。靠鮮活的案例說話而不是坐而論道,靠深刻的市場體悟而不是泛泛而談,成為該書的最大特色。這也是我們始終以引領歷史潮流為己任,致力于回答好時代課題,推動大協作與大循環體系建設的不懈追求。

最后,這是幾個人的探險,卻借助了無數人的智慧。衷心感謝為本書提供素材、圖片、數據的諸位師友們。誠摯歡迎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并不吝惠賜寶貴意見。

房曉

2021年2月26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互助| 福州市| 司法| 女性| 宜丰县| 玛纳斯县| 台安县| 温宿县| 旬阳县| 秀山| 瑞昌市| 宁都县| 仪征市| 仪征市| 灵丘县| 资溪县| 德惠市| 喀什市| 元阳县| 泸州市| 宜昌市| 建德市| 旅游| 潮州市| 筠连县| 天津市| 库伦旗| 游戏| 柳林县| 石柱| 南昌市| 静海县| 万年县| 雅江县| 鸡西市| 乐业县| 大同市| 甘南县| 湖南省| 容城县|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