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班級的凝聚力從哪里來?
- 發現:一個教育人的自白
- 陸虎
- 2476字
- 2022-01-18 11:04:30
作為班主任,就是這個團隊的“總司令”,要把自己的隊伍培養成一個優秀的、擁有特色“名片”的班集體實屬不易。因此,通過各種活動和機會正面引導,對于培養學生對班集體的認同感,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大有幫助的。
一、善于組織和利用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
我們的青春和記憶都建立在集體活動之中,集體活動不僅是學生美好生活的起點,還是學生班級生活的美好回憶。因此,班主任必須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德育“活”起來,利用真實生動的教育情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跡。比如校運動會、投籃比賽、歌詠比賽等,學生取得優異成績,成就感和對班級的自信心大增,他們會自我暗示這是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就算暫時在活動中沒有取得好成績,也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失落情緒,調動他們在下一次活動中絕地反擊的決心)。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都很優秀,我必須愛惜這個班集體,并且努力為集體添光彩。我們可以在班級設計“班級十佳”評選活動。在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爭取“十佳”的機會,比如助人為樂“十佳”、勤奮好學“十佳”、運動健康“十佳”等,這樣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的學習生活以正面積極的導向。當然,還有“最美女生”“陽光男生”等多元評價方式,正面引導,積極發現,塑造美好。
二、積極構建和諧的班級文化
1.班級文化的外顯層面——環境文化?!叭胫ヌm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一個優秀的班主任,首要的工作都在積極創設一個整潔、優美的班級環境,走進他們所帶班級的教室,立刻會給人一種爽心悅目的感覺:教室窗明幾凈、地面一塵不染、圖書角書香沁人、墻壁上懸掛著文明班級的流動紅旗、黑板報圖文并茂、窗邊幾角有綠綠的小盆栽……
2.班級文化的中間層面——制度文化。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應該有一整套規范化的、具有約束力和公信力的管理體系,這就叫班級的制度文化。除了按照學校規定,從思想、學習、禮儀、社交、紀律、衛生等方面對全班學生提出總的要求外,班主任還要根據班級實際制定具體的班級學習制度、衛生制度、文明禮儀制度、體育制度和諸如前面提到的“班級十佳”評比制度等,對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都要做出細致入微的規定和具體要求。
3.班級文化的內隱層面——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具體表現為班級人際關系、班風學風、集體輿論方向、班級成員的審美情趣、個人的道德情操和思維方式等。比如,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班興我榮,班衰我恥”都是全班同學的共同信念,大家都以自己的班級而自豪和驕傲,嚴格自律以維護班級形象。走進教室,優雅的班級環境給人一種爽心悅目、積極向上的感覺;置身于班級所有的成員中,你會更加體會到一種溫情、溫馨、滿足、正能量。老師愛學生,學生敬老師;有話講給老師聽,有事愿意找老師商量,有心事愿意向老師傾訴;對于老師的教誨愿意接受和悅納,表現低于老師提出的要求時愿意竭盡全力去提高、去達到;同學親如一家、互幫互助互相激勵……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加之在同一目標激勵下的競爭和比賽,為班級每一位同學的成長和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精神家園。還有,“人人為班級,個個是主人”的民主管理風氣,既讓老師從瑣碎中抽離出來,同時又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各方面的發展都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重視在合作交流中共創共進
班科合作(班主任與科任老師),凝聚學科老師的合力,發揮群體效應,班主任應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1.營造集體輿論,讓學生悅納接受每位老師。《學記》有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學生能否親近、認可一個老師,班主任的中介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為班主任,應把握好各種契機,向學生宣傳各位學科老師的亮點、優點,不吝嗇溢美之詞,在學生中形成積極的認同感,讓學生對科任老師從認可向信任、從親近向愛戴發展。
2.為科任老師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要鼓勵學生積極配合老師上好每一堂課,科代表提前協助老師布置教學用具,到教師辦公室幫老師搬運作業試卷等。教室布置和衛生狀況對師生的情緒有調節作用。干凈的黑板,整潔的講臺,明凈的桌凳,清香的盆花,美觀協調的墻壁,清爽的教室等都能給師生以良好的心情,從而為上好課提供方便。
3.指導學生行為,平等和諧地與各科老師相處。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實中,學生對老師會有不同的看法,班主任應經常教導學生尊重所有的老師??梢岳皿w育比賽、班級活動、師生聯歡等時機,邀請學科老師參加,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和老師親近與溝通,逐步培養更融洽的感情;節日期間,指導學生給學科老師寫慰問信、制作贈送小賀卡、獻上一朵鮮花等。師生之間感情融洽了,就容易互相理解和諒解。
4.推功攬過,和科任老師搞好團結。當班級工作有了成績,千萬不要忘了科任老師的功勞,引導學生為科任老師送上“贊譽”;學生與學科老師有了小矛盾,班主任應積極斡旋、協調解決,充當“和事佬”。有的時候,還要“攬過”,主動把一些問題的出現歸咎于自己,“垃圾簍”式的接住各種“吐槽”,做到“任勞任怨”。
5.經常召開班科聯席會或者“包班會”。通過與科任老師們深入地交流班級管理、課堂生態、“后進生”“學困生”現狀等,商量對策、統一步調、形成合力。對于班級管理和課堂標準,統一要求和規范;對于個別特殊學生,統一教育思路和行為;對于作業規范、資料整理、小組評價等,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實施細則。
四、在細節管理中盡享收獲
班主任可以不是管理方面的理論家,卻必須是管理的藝術家,必須深知“細節管理”的奧秘。如何把細節做好?關鍵是嚴格管理,強化訓練。班級很多事情不去嚴格管理,不去訓練,就會永遠停留在一個低水平上。
其實,細節管理重在一個“細”字。比如說衛生大掃除的分工,班主任必須把任務細化,越細越好。負責擦窗戶的,誰負責擦里邊,誰負責擦外邊;負責打掃教室衛生的,誰負責掃地,誰負責拖地,誰負責擦桌凳,誰負責擺桌凳等都要說清楚,都要具體責任到人,而且短期內基本不變動勞動任務,大家按原來的分工各干各的一份事,這樣既省時,又有利于學生勞動業務的“專業”成長。
細節出成績,團結顯力量。當班級的各項管理在有條不紊中進行,班級的學習成績、德育評比等各項指標逐步脫穎而出,班級的凝聚力就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