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3章 成何體統(tǒng)

文華殿,內閣。

內閣大學士李東陽,順天府尹周昊,九門提督楊梧桐、吏部尚書許進、戶部尚書韓文、禮部尚書張昇、署理兵部事左侍郎吳登科、刑部尚書閔珪、工部尚書曾鑒、通政史李彥、大理寺卿何休、左都御史張敷華等,人手一張大明時報,個個神情嚴肅。

李東陽看了眾人一圈兒。

“各位,這一期的大明時報,你們也都看了,都說說吧。”

沒有人吱聲。

“既然都不說話,我來說說。本來有些話是輪不到我說的,應該劉閣老來說。但是劉閣老在家休養(yǎng),皇上命我主持朝政。皇上交辦的事情,不敢怠慢,只好勉為其難。”

“以前有什么失誤,咱們可以關起門來,慢慢想辦法解決。但是如今大明時報直接就給捅了出來,弄的京城上下皆知。街談巷議,都是大明時報上的消息。”

“用不了多久,這些消息就會流傳到大明各地,舉世皆知。士農工商,販夫走卒,市井小民,都會議論紛紛,指指點點。朝廷的臉面何在?咱們如何面對皇上?”

“別的不說,就先說說京城的事情。大明時報對五城兵馬司的指責,到底對不對?要我說,語氣雖然激烈,但十有八九說的是對的。”

“什么軍容不整,衣著邋遢,行止無狀,紀律渙散。敲詐勒索,打罵成風。惡少當街縱馬傷人,更有甚者還踩死人,不少車輛逾制僭越,橫行無忌。”

“街上臭氣熏天,屎尿遍地。春天化凍,夏天下雨,就無從下腳。更有流氓無賴,挖斷道路,敲詐過往車輛錢財……。楊梧桐,這些事情,你可承認?”

“這個……。”

“什么這個那個的,分明句句是實。我看大明時報說的還客氣了許多。”

順天府尹周昊,因為京城秩序的事情,經(jīng)常跟九門提督發(fā)生爭執(zhí),早就對楊梧桐不滿。

“周昊,你也別把事情都推到我頭上。京城的事情,也不是我一家,你們順天府也有責任。有好事兒,你順天府就搶。出來壞事,就推到五城兵馬司和巡檢廳身上……。”

“楊梧桐,不是你們自己搶著管事兒么?如今管不好,又賴順天府。”

“誰賴你了?你血口噴人。”

“你才血口噴人呢。”

咚,李東陽砸了一下案子。

“都住口,吵來吵去的,如同市井潑婦,成何體統(tǒng)。”

九門提督衙門和順天府的糾紛,由來已久。說來說去,根子還是利益之爭。

能夠施展權力,罰款抓人,拿錢來贖人的事務,就搶著管。

那些吃力不討好,容易得罪人的事情,就互相推諉。

比如防火,疏浚溝渠,紈绔子弟大街上縱馬,權貴之家車輛逾制之類的事情,就誰也不愿意管,能推就推。或者視而不見,或者和稀泥。

“京城乃天下州縣之師,首善之地。京城混亂不堪,不僅有失朝廷體面,也是朝廷無能。京城都治理無力,何談治理天下?”

“如今皇上不在京城還好,若是皇上哪天突然回來,或者那唐寅到皇上那里告狀,說大明時報已經(jīng)抨擊,九門提督和順天府還是無動于衷,皇上會怎么想?怎么做?”

“想想劉閣老,謝閣老,兵部閻仲宇他們,還在家閉門反省呢。屆時皇上雷霆震怒,我想你們兩個誰也跑不了。”

李東陽此言一出,楊梧桐和周昊立刻蔫了。

大明時報和唐寅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背后的皇上。

吏部尚書許進輕咳一聲說道:“二位,恕我直言。你們的糾紛,正如皇上所言,還是分工不明,職責不清。誰該管什么,不該管什么,糾纏不清。”

哼哼,李東陽冷笑兩聲。

“許尚書說話還是給你們留了面子。大明時報上都擺明了講,是利益之爭。能撈好處的,就搶著去管。吃力不討好的,就互相推諉。這才是根本。”

“話雖然難聽,但事情明擺著,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咱們也不用在這里裝著不知道,自欺欺人。”

“依我看,你們回去之后,盡快到一塊兒,商議出個章程出來。正如許進所言,要分工明確,劃分職責,盡快整頓,拿出成效來。”

“報紙上不是說了么,還要跟蹤報道。如果還沒有什么改觀,下一期報紙,未必會放過你們。屆時皇上如何反應,你們自己掂量去。”

“今天我把話說明白了,到時候皇上震怒,可別怪我不幫你們說話。”

“對對對,我們跟李閣老一個意思,這是你倆的事兒。到時候可別拉我等下水。”

許進一說,眾人紛紛附和。

楊梧桐和周昊看看眾人,露出鄙視的眼光。

這幫王八蛋,還說我倆推諉,你們這就不是推諉了?

不過,他們真的干得出來。到時候,一定落井下石。

“好吧,周府尹,咱們回去就商議一下如何?”

“楊梧桐,我早就有此意,你早說啊。既然你有此意,我也不能不給你面子,回去咱們就商議出個章程來。”

王八蛋,這也怪上我了。還你給我面子,老子……,算了,還是商議一下吧,免得皇上那里追究。

“京城秩序之事就這樣,下面說說這個裹腳之事。這個唐寅,筆鋒犀利,把裹腳之俗罵的鮮血淋漓。”

唉,明明是女人裹腳,你說你怎么凈是罵男人呢?

“裹腳之事,以前也有爭議。不過這一回大明時報用了兩篇文章,還都是第一版。顯然……,啊。你們也該知道,這是……,啊,誰的意思。當然,也不要妄加猜測。都說說吧。”

沒人吱聲。

一是在座的人,家里就有女眷裹腳的,他們也不反對裹腳。

二是裹腳流傳已久,想制止也比較難。

三是會增加行政成本,地方官不會愿意推行。

這種深入民間的事情,在地方官那里看來,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

四是一旦禁止裹腳,誰來執(zhí)行?這種事情沒有先例可循,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哪個衙門都不愿意管這種事情。

此外可能還有很多想不到的問題。

發(fā)一道禁令好辦,但是具體怎么禁止?

如果就是有人裹腳,怎么處置?明面上不裹腳,人家暗地里偷偷裹腳怎么辦?你還能挨家挨戶去檢查人家女眷的腳?

這種事情,如果放在以前,眾人早就站出來反對。

但是今日不同往日,大明時報上發(fā)出來,顯然就是皇上的意思。

致仕的致仕,閉門反省的反省,灌糞湯的灌糞湯,拉稀的拉稀,皇上什么招兒都能使出來。

這個時候頂風上,跟皇上作對,還能有好果子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孝义市| 咸丰县| 岱山县| 甘泉县| 武乡县| 婺源县| 龙州县| 嵩明县| 突泉县| 郁南县| 博爱县| 新安县| 内江市| 夏河县| 安塞县| 西城区| 稷山县| 会理县| 定州市| 长治县| 延安市| 宁国市| 葫芦岛市| 南部县| 苏尼特左旗| 和林格尔县| 西青区| 临潭县| 崇仁县| 松桃| 当雄县| 利辛县| 西宁市| 朔州市| 南平市| 定日县| 扎赉特旗| 个旧市| 大化|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