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槍薈萃:展現147種世界名槍風采
- 賈璞編著
- 1300字
- 2022-01-21 13:33:07
30 美國薩維奇“野人”手槍
亞瑟·威廉·薩維奇于1857年5月13日在牙買加金斯敦出生。1891年,34歲的薩維奇在牙買加開始經營咖啡生意。就在同一年他的另一部分天才能力被挖掘出來,這就是設計武器。
1894年,薩維奇在紐約州尤蒂卡市設立了公司,并找到了一名叫厄伯特·西爾勒的發明家和他的生意伙伴威廉·康迪特。厄伯特·西爾勒和他的朋友從1903開始在薩維奇的工廠內研發新型半自動手槍,很快就設計出一款很有特色的半自動手槍,并且開始申請專利。

☆ 薩維奇“野人”手槍設計圖紙
厄伯特·西爾勒設計的這款美國薩維奇手槍采用半自由槍機自動方式,其擁有一個前半部分為圓形的套筒,而套筒內部設有一段凹槽,在其末端還設置有一小段斜置的凹槽。這段凹槽與槍管尾部上方的凸榫在動作中相配合。

☆ 薩維奇“野人”手槍商標

☆ 薩維奇“野人”手槍結構圖

☆ 薩維奇“野人”手槍左視圖

☆ 薩維奇“野人”手槍右視圖
當射手扣動扳機擊發槍彈后,子彈向前,而產生的向后推力會讓套筒后坐運動。當套筒向后運動時,套筒上方的凹槽和槍管上方的凸榫配合則會使槍管自己向右旋轉5°。
薩維奇手槍的套筒不是“全包型”,而是和槍機組合在一起。套筒尾部外露式槍機從表面看來很像傳統的擊錘回轉式擊發方式。但實際上薩維奇手槍采用的是平移式擊針擊發方式。尾部類似擊錘的東西根本不是擊錘,而是待擊桿。
這個“假擊錘”在平時未上膛時,處在擊發位置。如果射手拉動套筒時,套筒座內部的阻鐵就會卡住擊針,使擊針處于待擊位置;又因為擊針與待擊桿連接,所以待擊桿也就向后處于待擊位置——這時的待擊桿也起到了彈膛指示器作用。
薩維奇手槍的阻鐵分為兩個部分。槍機內部設有阻鐵,而扳機上方設有阻鐵擋桿。當扣動扳機時,阻鐵擋桿降下,隨即槍機內部的阻鐵也從擊針前部移開。這樣的設計保證了薩維奇手槍的可靠性,但卻增大了加工的難度。薩維奇手槍的槍機組件除了槍機本體以外,其內部還包括擊針、擊針簧、待擊桿、抽殼鉤和阻鐵等10個小零件——由此可見薩維奇手槍的槍機結構十分復雜,可以說其槍機組件是全槍中最難加工的部分。
薩維奇手槍的保險位于套筒座尾部,保險結構十分簡單。當保險桿向下(垂直于套筒)時就是解除保險狀態,射手可以隨時扣動扳機擊發槍彈;如果把保險桿向握把右上方扳動(保險桿平行于套筒)時則是保險位置,這時保險桿伸入套筒座內部的部分可以有效阻止待擊桿下部向下移動——這就是種“蹺蹺板效應”。向下運動的待擊桿與擊針連接,所以待擊桿能拽住擊針,不讓擊針向前,這樣就能起到保險作用。這款保險雖然簡單可靠,但操作時卻不能單手完成。
薩維奇手槍除了獨特的自動方式和擊發方式以外,還首創了雙排彈匣結構。雖然這個雙排彈匣與現代手槍的雙排彈匣還是有區別的,但已經能有效增大彈容量。所以薩維奇手槍無論是哪種口徑的版本,都比同期任何一款手槍的彈容量要高。其彈匣左側帶有四條觀察槽,并且每款不同彈匣都帶有相應的口徑銘文。
薩維奇手槍的彈匣解脫桿也十分獨特,設置在握把前面下方。需要卸下彈匣時,射手用小拇指按壓彈匣解脫桿尾部就能解脫出彈匣。但這個設計也存在問題,雖然其設計十分巧妙,但手指按錯位置可能造成彈匣意外滑脫,并且如果射手戴有較厚的手套時,用小拇指按壓凹槽就非常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