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投名狀》,才知道兄弟不可靠。其實,這沒什么,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高級動物,也是這個世界上最不易了解的物種之一。別看就一撇一捺,但人不易知,知人不易。
識人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一些小人總是讓我們防不勝防。從古至今,再高明的領導,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本來一切都發展得比較順利,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劉邦的隊伍會越來越強。但這個世界充滿了意外。這一次的意外事件,是由一個叛徒啟動的。
有信任就會有背叛,有耶穌就會有猶大。劉邦扮演了救世主耶穌的角色,雍齒扮演了猶大的角色。
也許你會指責劉邦識人不明,其實,耶穌區區十二個門徒,就有一個猶大;劉邦好幾千人的隊伍,藏著一個雍齒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
公元前208年,劉邦拉起來的隊伍已經小有名氣,他每次帶人去沛縣周邊地區占地盤、搶糧食時,總習慣把大本營交給一個從小一塊長大的雍齒守著。
劉邦一直認為別人可能出問題,但死黨雍齒是不會出問題的,所以一直比較看重雍齒。
人心隔肚皮,若想真正看透一個人,真是不容易。
雖然劉邦很重視雍齒,但雍齒打心眼里卻非常蔑視劉邦。
一起長大,一起廝混,為什么自己要接受這個無賴的領導呢?
在雍齒眼里,眼前的這個“沛公”永遠是一個喝酒賴賬、好色、愛吹牛的人,根本就擺不到桌面上。所以,雍齒在表面上對劉邦是大哥長大哥短的恭敬有加,心里卻恨不得把他拉下馬來,自己當大哥。
心里不甘屈居人下和略有些變態的雍齒終于等來了機會。
魏國宰相周巿率軍經過雍齒駐守的豐邑時撂下這么一句話:投降吧,否則屠城。
在劉邦手下做事相當不爽的雍齒便毫不猶豫地宣布,他和他守衛的豐邑脫離劉邦的管轄,投降魏國。
周巿樂了,沒想到自己的恐嚇竟然這么厲害,這劉邦手下的兵將也不過如此。
再看劉邦,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后院會起火。
在人在一生中,最難以忍受和痛徹心扉的就是親人的背叛。雖然雍齒只是自己手下的一個比較親密的小弟,但劉邦一直把他當親人來看待。
如今,雍齒義無反顧地背叛自己,和自己為敵,這無疑是在劉邦的心口重重地插了一刀,把他的一顆心擊了個粉碎。
劉邦非常惱火,他無法容忍這種背叛,所以,清理門戶、以儆效尤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是自己親自來做。
劉邦本想發動閃電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蕩平豐邑,用叛徒的血來消自己的心頭之氣。結果,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因為叛徒雍齒不簡單,他在豐邑的防守做得非常到位。其實,正因為他有這個特長,所以劉邦才把他留在家里看家。
劉邦本想帶著人馬砍了雍齒,結果卻久攻豐邑不下。因為他手下的人馬搶東西或占個小地盤還可以,攻城掠寨就差遠了。
無奈,劉邦在城底下破口大罵了幾句,“你小子等著,老子還會回來的,非扒了你的皮不可……”然后,轉身進攻秦國控制的碭縣,僅用了三天便攻下來了,隨即攻擊下邑(安徽省碭山縣),也比較輕松得手。接收、整編了碭縣、下邑的武裝部隊后,劉邦的實力大增,擁有了一支萬人的勁旅。
連續的勝利和隊伍的壯大讓劉邦信心倍增,他覺得是時候收拾叛徒了。于是,把隊伍開到了豐邑城下。
結果,還是攻不下豐邑。
劉邦為什么急著非得攻下豐邑不可呢?原因有二,其一是要嚴懲叛徒,以儆效尤。其二,豐邑就像一枚釘子插在自己的后方根據地,為了消除安全隱患,必須要拔掉這枚釘子。
既然靠自己的力量收拾不了雍齒,那么,就只有請外援了。
劉邦想到了陳勝、吳廣,畢竟自己能走到這一步,也是受這兩位老大哥的影響啊。其實,此時陳勝吳廣的起義已經以失敗而告終,這兩位老大哥已經為革命流盡了最后一滴血。而打敗陳勝、吳廣起義大軍的是秦國大將章邯。
章邯在秦二世時任少府,是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員大將。
這就是劫數,當陳勝吳廣遇到章邯時,便被打上了失敗的烙印。
張楚政權的建立,促進了全國范圍內反秦斗爭的高漲,各地百姓久苦于秦政,紛紛殺秦長吏,響應陳勝。
本來,這路義軍一路高歌猛進,大有把皇帝老兒拉下馬的架勢。
但好事不會讓起義軍都占了。
這不,吳廣率領起義軍圍攻滎陽不下,陳勝另派周章為將軍西擊秦,希望能打開局面。
周章的隊伍在進軍咸陽途中,不斷擴大,到達函谷關時,已有兵車千輛,戰士幾十萬。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冬天,陳勝派遣的周章等將領到達戲水(今陜西臨潼東北)。
起義軍的速度如此之快,二世胡亥大為震掠,和群臣商量退敵妙計。
少府章邯說:“盜賊已經來到這里,兵眾勢強,現在調發近處縣城的軍隊為時已晚。酈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們,發給兵器,讓他們出擊盜賊。”
靠刑徒來保衛大秦江山,這是胡亥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但事已至此,這是唯一可行之計。
于是,二世胡亥大赦天下,派章邯為將領,受命率驪山(今陜西臨潼東南)刑徒及奴隸70萬之眾,迎擊周章。
結果,章邯取得了大勝,而周章出關,逃到了曹陽(今河南三門峽西南)。章邯一路狂追,擊破曹陽。周章敗走澠池(今河南澠西),10多天后,章邯大破澠池,周章戰敗自剄。
打敗了周章后,章邯又向滎陽(今河南省滎陽東北)進發。
本來,吳廣率領的起義軍圍攻滎陽不下,再加上章邯的援軍,吳廣有些騎虎難下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畢竟外部的敵人不管多少是能看得清的,而內部的矛盾才是最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