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卡洛斯黨人”
這座城市因保護文物和古跡而受到當地老百姓的交口稱贊,更是受到中央和省里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獎勵。中央和省里幾家媒體的記者,特地專程奔赴該市,采訪分管城建的副市長程健平同志。
作為市領導的程健平同志當然很忙,但由于是中央定下來的采訪任務,無論多忙他都得抽出時間來接待。
程健平和記者見面的第一句話,卻硬是把記者推給了他的老父親:“其實,你們真要來采訪,還是去采訪我的父親,因為是父親的一句話提醒了我!”
“你父親說了什么呢?”記者們頓時來了興致。程市長說:“我擔任副市長后,父親了解到我分管城建工作,立即給我打來電話,就說了一句話,要我這個市長,一定要好好保護城里的那些‘卡洛斯黨人’。”
“什么‘卡洛斯黨人’?”見多識廣的老記們聽了,也是一頭霧水。
程市長笑了,說道:“當時,我聽父親這么一說,也感到奇怪,這是什么什么呀!我父親在鄉鎮中學教了一輩子的書,退休了也喜歡讀書看報什么的,可這個‘卡洛斯黨人’,在我的記憶中,可從沒聽他說起過呀,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兒。”
程市長告訴記者們,后來,父親讓他去找到雨果寫的一篇題為《致拆房者》的文章,才了解到這個所謂的“卡洛斯黨人”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原來,《致拆房者》是當年雨果回老家后寫的一篇文章,寫于1832年2月14日。雨果在這篇文章里提到,他發現老家羅安鎮中心廣場上古老的路易烏特梅塔樓即將被拆除,而鎮里的一位“樸實而且受過不少教育的人,有文學修養并愛好藝術和科學”的Th先生,作為“上屆鎮議會唯一留下的成員,也是唯一反對拆塔樓的人,雖盡全力但沒有成功,怎么講道理也不成。那些新的議員以壓倒多數否決了他”,“而且,由于他在替這座無辜的塔樓說情時表現得比較激動,還被稱作是卡洛斯黨人”。那些認為塔樓要拆的人,表示“塔樓代表著封建社會,表決時甚至全場歡呼”。
說到這兒,程市長語調沉重地說:“讀完這篇文章,我才深深體會到老父親的良苦用心。雨果文章中提到的那位議員,為保護古建筑不惜受到眾人的諷刺和嘲笑,甚至還被稱為‘卡洛斯黨人’。可以想見,當時的這個卡洛斯黨人,是多么地不受議員們的歡迎啊!”
說到這兒,程市長停頓了一下,又加強語氣接著說道:“偉大的作家雨果在這篇《致拆房者》中,怒斥這種無視歷史、毀滅古跡、破壞文物的行徑是‘一宗真正的謀殺案’,他為那些故鄉人感到羞恥!父親讓我讀一讀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提醒我,今天,我們的城市在進行大規模建設時,也會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同志,為保護文物和古建筑不受到損害,他們仗義執言,因為他們一輩子甚至幾代人都生活在這座城市,對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感情。我們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一定要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千萬不要成為歷史的罪人啊!”
講到這兒,程市長便再也說不下去了。記者們追問道:“就這么完了,你就不談談你們具體是怎么開展保護工作的嗎?”
程市長笑了笑,搖搖頭說:“其實,真的沒有什么好講的了,真要談感謝的話,第一要感謝我的老父親和周圍那些老同志們的及時提醒,第二還是要感謝雨果一百多年前寫的這篇文章,盡管直到現在,我對雨果文章中提到的那個‘卡洛斯黨人’還是不那么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