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讓賢
課余時間,李同學忽然找到老師,說道:“老師,我想再補充說明一下昨天您提到的那個有關牛頓的問題。我發現,牛頓說的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那些巨人除了許多科學家,其中還有他的導師巴羅博士。”
老師一聽,頓時來了興趣,讓李同學趕快說說。
李同學說,牛頓十九歲時進入劍橋大學,成為三一學院的減費生,靠為學院做雜務的收入支付學費。在這里,牛頓開始接觸到大量自然科學著作,經常參加學院舉辦的各類講座,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數學。牛頓的第一任教授伊薩克·巴羅是個博學多才的學者。這位學者獨具慧眼,看出了牛頓具有深邃的觀察力、敏銳的理解力。于是,他便將自己的數學知識,包括計算曲線圖形面積的方法,全部傳授給牛頓,并把牛頓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
據后來牛頓在回憶時說道:“巴羅博士當時講授關于運動學的課程,也許正是這些課程促使我去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當時,牛頓在數學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學。他學習了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笛卡兒的《幾何學》、沃利斯的《無窮算術》、巴羅的《數學講義》及韋達等許多數學家的著作。其中,對牛頓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要數笛卡兒的《幾何學》和沃利斯的《無窮算術》,它們將牛頓迅速引導到當時數學最前沿——解析幾何與微積分。1664年,牛頓被選為巴羅的助手,第二年,劍橋大學評議會通過了授予牛頓大學學士學位的決定。
牛頓二十六歲時,在物理學、數學、光學等領域已做出了許多重大的貢獻。巴羅作為牛頓的導師,尤其器重牛頓的才華。為了使牛頓在科學事業上能放出更大的光和熱,巴羅教授向學校提出聘請牛頓擔任教授,但由于學校暫時還沒有聘請教授的意思,他便決定辭去當時劍橋大學很有名望的“魯卡斯教學講座”教授的職位,讓年輕的牛頓接替。巴羅教授后來辭職離開了劍橋,離開了他最得意的學生牛頓。不過,他留給這位學生在人品和學問上的寶貴財富,讓他一生也享用不完。
也是由于巴羅教授的主動讓賢,公元1669年,年僅二十六歲的牛頓晉升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數學教授。
成為數學教授后的牛頓更加潛心于對學問的研究,他的那種認真與忘我,已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以至于他經常忘記時間,晝夜顛倒。無論他在做什么事,只要想到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他便會忘卻一切。
李同學說:“因此,我認為,在牛頓提到的那些巨人中,他的導師巴羅教授完全應該是其中重要的一位。站在導師的肩上,牛頓取得了更大的成績。”
老師聽了,深有同感地說:“看來,重視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提攜人才,是大學問家、大科學家一個十分寶貴的思想品質。他們在視事業為自己生命的同時,也把培養事業的接班人,提攜、獎掖青年科學工作者看成是自己責無旁貸的天職,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