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6章 殘軍

  • 明朝:為天地立心
  • 半百老公子
  • 2424字
  • 2022-10-31 21:00:00

若說大明開國的名將,當年一起投靠朱元璋的三個小伙子:朱文正、李文忠以及沐英,在朱元璋特意栽培下,后來也漸漸成為名將。

不過,朱文正在先前的洪都之戰后,已形同殞落;李文忠與沐英兩人,過去主要以防備「東吳」張士誠為主,后來閩虎陳友定敗亡后,則協助剿平在福建據地作亂的殘軍;此期間,大戰不多,小戰不斷,也算是歷練。

而自李文忠被朱元璋派來協助常遇春征北,常遇春卻突然「暴卒」后,朱元璋便令李文忠領其兵;從此,李文忠便開始展露頭角。

在北平,李文忠送走常遇春靈柩后,便奉詔由北平率軍經太原,與大將軍徐達會師,合攻慶陽城;大軍剛行至太原,偵騎上報,北邊有大元大軍,正開拔往大同而去。

此時此地還有大元的大軍行進?

原來元帝「北奔」應昌城后,這塞北還真是不適合人住,況且過去,可是養尊處優的皇帝,心里很不甘心,「意圖恢復」過去的日子。

打聽到大明軍「劫掠」上都(開平)后,已率師由灤河回大都(北平),上都此時無人了。

至正二十九(洪武二)年八月初一、癸亥日

元帝詔脫列伯、孔興(關中四將之二)攻大同,以圖恢復。

作戰方面,李文忠和常遇春比較類似,不像徐達,得事事稟報一類的將領;遽聞大同受敵,李文忠便召集左丞趙庸等將領,舉行緊急軍事會議。

道:「我和大家,都是受詔命出兵,雖然現今詔令是要我軍前往慶陽,但依據探馬的戰情,大元大軍正攻向大同,以目前大同守備,必然無法應戰。與其等待大同求援信到朝廷,再由朝廷快馬下令我軍支援,來回曠日廢時,豈不失卻先機?不如現在就先前往支援大同守軍?!?

也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類型,不是徐達寧愿「候詔」的小心謹慎型。

雖然詔令要往南邊的慶陽,但因事態緊急,大軍反而要向北攻伐,不過眾將們也覺得有理,就算多快的快馬傳訊,到建康來回也要好幾天。

況且有皇帝的「親外甥」做主,應該沒問題,于是皆曰:「諾?!?

史書上的這「諾」字,可是有「是」、有「好」、有「遵命」的復雜意義。

大軍遂出雁門關,至馬邑,恰巧便遇上脫列伯手下前鋒,平章劉帖木率領的數千游騎奄至,兩方猝遇,算是劉帖木倒霉,幾萬人對戰幾千人,敗之。

抓了劉帖木,才知道這下可釣到「大魚」了,兩條大魚:脫列伯與孔興。

臭「名聞」中原的大元朝關中四將之二,竟然跑到北方來了,若能一舉擒獲,這可是大功一件。

這讓剛當起「大將」的李文忠,也小心謹慎起來,自己的征虜首捷,便看此役了。

大軍進至白楊門,下起雨來只好暫且駐扎;大將該做的事,便是選定好營地,派人扎營、警戒;先前有常遇春在,現在自己當老大,總要注意一下。

李文忠乃身引數騎,到高處察視,前軍已駐營,一般是去敵營五十里,不過要隨情況而定;李文忠可是很用功的,觀察天候地形,現在正下著雨,低洼之地易淹水,便命改徙五里,營于高地上。

除了行軍、扎營要注意,作戰也要有戰略,陣前也要有謀略。

不過,這也算是脫列伯倒霉,遠遠看著大明軍這邊的旗幟,「李」字的大旗。

「李」?大明軍有哪一號姓李的「大將」?

長年在北方征戰的脫列伯,只聽過「徐」、「常」、「馮(勝)」、「湯(和)」…。

這算是哪一號人物?沒聽過有姓「李」的大將,哪還怕什么!就打唄!

八月初四、丙寅日,脫列伯率騎來攻。

李文忠對自己真正意義的第一場大戰,與「聞名中原」的關中四將之一:脫列伯對戰,還是很小心謹慎地。

令將士秣馬蓐食,先派遣兩個騎兵營,而閉營堅守不出。

另分軍為左、右兩翼,也不管陣前兩軍追逐何如;自寅至辰,等到兩陣營都跑累了,便如同常遇春般,自身當前鋒,舉起刀、騎著馬,「往前沖鋒,奮勇殺敵」。

眾將們看這「皇帝外甥」都如此地奮勇向前,都跟著向前沖殺。

一是這皇上親外甥大將若戰死了,下面將領們這下可罪大了;二是大將自己都不怕死,下面的將領還敢落后嗎!

眾軍們莫不爭先殺敵,于是大敗敵軍,還生擒了脫列伯,降其眾萬余人,獲其馬匹、輜重甚多。

原本關中四將之中,李思齊獨大,張思道次之,而孔興與脫列伯則算是同一路的。

在后方路上的孔興,據聞前方的脫列伯已被大明軍所擒,便退回西南邊的根據地綏德(現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

不過,大元將領們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其部將「可能隨時叛變」。

主要還是因為,元帝、朝廷都已經遁走至塞北,繼續為「大元」效力,還有前途嗎?

眼見頭兒孔興相互倚仗的脫列伯都被擒,其部將看「前途」渺茫?!也趁機砍了孔興的頭顱,向大明軍投降。

李文忠此一戰,收了「名聞」中原的關中二將,真是所謂「戰功彪炳」,自此,也開始展露頭角了。

………

捷報送至京師,朱元璋當然高興,但也不高興。

高興地是自己的外甥立了大功,大元的殘軍「關中四將」,先前李思齊已投降,現在又少了兩個。

不高興地,當然就是剩下的那個:張思道,慶陽城攻了快三個月了,還沒攻下。

八月十二、甲戌日

等不及的朱元璋,不好對自己的「麻吉」徐達太兇,便用很委婉地方式,寫了一封敕書,派遣都督僉事吳禎,往諭大將軍徐達。

大意便是,如果「攻克」慶陽后,令右副將軍馮勝掌總兵印,統軍駐守,大將軍徐達、偏將軍湯和先回京,定議功賞事宜;且朕等著與大將軍等,參加鄂國公常遇春葬禮。

八月十六、戊寅日

收到敕書的大將軍徐達,知道不能再「圍」了,只好督諸軍強攻慶陽城;無聊很久的將士們,爭勇奮進,而城中也極力防御,雙方終于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攻守戰。

故事其實是這樣的。早在大明軍未到慶陽前,張思道便先率部分軍隊前往寧夏,預留后撤的據點,卻遇上已隱遁在寧夏的擴廓…。

留守慶陽城的弟弟張良臣,以為兄長已被擴廓所擒殺,畢竟兩人過去有舊怨,所以先前才會向大明朝的大將軍徐達投降。

后來得知兄長仍健在,所以又背叛大明;而擴廓還派出部將韓札兒、賀宗哲,在慶陽附近城鎮作戰支援,更積極防守慶陽城。

不過,實在被「圍」太久了,雖然沒有「援絕」,但卻已是「糧盡」,慶陽城內面臨著「吃人」的處境。

眼下只剩下張良臣的親兵們,包括皆善戰、號稱「七條槍」等人,還愿努力防守,而大部分的大元將領、士卒們,都已經在找機會投降。

如此也撐不了幾天,元平章姚暉、熊左丞、胡知院、葛八等,眼見事已不濟,一人起頭便都爭相獻門,投降納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芮城县| 西贡区| 盖州市| 舒兰市| 阜平县| 延川县| 通州市| 团风县| 安远县| 邢台市| 莱州市| 威信县| 抚顺县| 汝州市| 都兰县| 兴城市| 苍梧县| 阿城市| 秭归县| 长宁县| 玛曲县| 平顶山市| 武功县| 阿瓦提县| 文安县| 精河县| 邹平县| 北安市| 女性| 襄垣县| 奈曼旗| 河北区| 出国| 灌阳县| 东乡县| 榆树市| 庐江县| 新沂市| 荥阳市| 固阳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