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投行的邏輯:商業模式的顛覆與重構作者名: 樓新平本章字數: 2860字更新時間: 2022-01-12 11:10:29
第三章
“挖金術”值得信賴嗎?
——中國企業運作中的風險與誤區
掌握自己命運的“餡餅”
從中國經濟發展來看,經濟發展要靠政府,也要靠企業,同時也要靠學習與借鑒。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將眼光放到更為長遠的地方,企業的發展則不僅要將眼界放廣闊,還要梳理自己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具備獨到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力、快速的學習能力和對新事物的分辨能力。
不同的回答與選擇
2020年上半年,如果你在中國沒有談論過股市,沒有關注過口罩概念、呼吸機概念股票,你就OUT(落后)了。
進入2020年,世界股市的波瀾不驚被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隨著疫情在中國的發展,口罩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必備品,從原材料、生產設備到成品,價格一路攀升,反映到股市就是口罩概念股票屢屢漲停,多支醫療領域股票價格迅速翻番,如道恩股份的股票從不到12元,在一個多月時間內上漲到62元,漲幅近400%。在眾人居家為國做貢獻的時期,股市新開戶數明顯增加,很多人進入股市,幾乎隨便買一支口罩概念、醫療類股票都能賺上一筆。
這是“進者為王”的階段。無論你是學生還是職員,無論你是農民還是企業家,無論你是藍領還是金領,簡而言之,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進入股市買到這類股票都能獲得正收益。
在相關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新增的投資者中,約有70%的投資者沒有讀過大學,甚至有一些投資者依靠借來的錢炒股。當賺錢效應極其明顯時,人們的貪婪戰勝了對風險的恐懼。
可喜的是2020年口罩、醫療股票的這波行情沒有讓他們失望,可悲的是龐大的投資者隊伍中理性觀察股市的人并不多。非理性導致的盲目追逐利潤的投資者在不斷增多,高燒市場帶來的主觀情緒,使大家永遠期盼能夠以最小的付出獲取最大的命運改變,途徑就是希望股票再漲、繼續漲、持續漲。
結果就是,股市泡沫的破滅就好像一個嚴厲的家長,狠狠地打了投資者一記耳光。由于投資者對日益蔓延的新冠病毒和全球油價的暴跌帶來的經濟影響的擔憂,國際市場的股市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暴跌。
2020年3月9日,投資者見證美股史上第二次熔斷。
2020年3月12日,投資者見證美股史上第三次熔斷。
2020年3月16日,投資者見證美股史上第四次熔斷。
2020年3月19日,投資者見證美股史上第四次熔斷。
十天四熔斷、連續三個交易日平均波動超過9%、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最大周跌幅……各項歷史記錄被刷新,就連見慣了大風大浪的“股神”巴菲特這次也被驚呆了。
其他國家的股市也沒有幸免,各國暴跌不斷上演。
中國股市在這波行情中相對比較堅挺,雖然也有下跌,但跌幅沒有美股那么大。人們好像對中國股市信心滿滿,對外部市場的大跌津津樂道。然而,這只是表象,中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外部環境的惡化必然引起連鎖反應,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終究會受到影響。中國股市也在相對小的幅度內不斷下跌,尤其是前期暴漲的個股,受國內政策、國際局勢等多方因素影響,開始了下調走勢。這就造成了前期一大批追高的投資者被深度套牢,損失慘重,30%、50%的損失并不鮮見。
這些數字代表了什么?這是“剩者為王”的階段,但評價的標準不是看誰剩余的盈利比較多,而是看誰剩余的本金比較多。
股市“過山車式”的大漲大跌,就好像帶著濃重血腥味的利刃刺痛了股市的各方參與者。塵埃落定后,非理性對待過熱的股市,非理性面對泡沫的破滅,無疑是最值得反思和造成“跳樓自殺”等悲劇的真正原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嗎?理性者的回答是“命運自己掌握”,非理性者的選擇是“讓不確定因素做決定”。股市“過山車式”的漲跌已經驗證了這一點,中國企業運作過程中又何嘗不能對號入座。
理性對待,辯證取舍
由此,我想到一家投資公司的案例。
這家公司正是抓住了人性“投機取巧、一夜暴富”的弱點,誘導人們盲目追逐利潤,讓主觀愿望和情緒作主,削弱了對事物的理性判斷,在資本膨脹速度過快、企業規模擴張速度過快的時候,對風險沒有足夠的意識。
這家公司的老板曾經是國內培訓行業中的領軍人物,培訓課程也受到眾人的追捧。從其每月舉辦的課程規模可見一斑,每月10期左右,每期學員人數1000余人,每期每個學員收取費用8萬元。8萬元一期培訓課程,究竟隱藏著什么奧秘?該公司老板經常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是他本人,最讓人心動的故事情節是,他曾經是一個草根,辛辛苦苦積攢了50萬元,四方籌借了50萬元,最終用100萬元作為杠桿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成功翹起(收購)了一家資產超過6億元的房地產公司。
赤裸裸的財富打劫故事中包含了看似真實的人物、情節、時間、地點,有多少人能夠抵抗被洗腦?又有多少人能夠繼續保持理性?尤其是亟待找到企業破冰之路的企業管理者,誰不想一試?
然而,當這家公司被眾多企業管理者寄予厚望的時候,卻突然倒閉破產了。
不甘的學員窮追不舍,他們不愿意放棄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法律的結果讓他們最終看到的是:一個帶著偽善面具示人的培訓老師,一套利用冠冕堂皇的言語蠱惑人心的培訓體系,一個精心設計的圈錢“陷阱”。
我也詳細研究過這個企業的課程,課程內容的表象是“滾雪球”,即如何將100萬元變成1個億,然而,這僅僅是一個噱頭,利用學員非理性的大腦忽視資本運作中的風險。
這套培訓體系的神奇之處就在于說服企業抱團發展,比如7個人一組,相互簽訂借款合同,彼此之間進行資金周轉的游戲。
舉例,該投資公司給B公司100萬元,B公司隨后將100萬元轉給C公司,C公司打給D公司,D公司最后再轉給該公司。資金在這幾個公司里面進行空轉,企業的流水賬單便會水漲船高,隨后,憑借假流水賬單便可獲得銀行貸款。
問題是,難道銀行會輕易同意這筆貸款嗎?
雖然銀行在信用審核環節比較嚴格,但是仍有例外。例如,銀行工作人員渴望得到審核通過后的獎金等因素,往往能降低信用審核環節的審核力度,使利用假流水賬單的企業順利獲得貸款。
盡管該投資公司布下的局天衣無縫,但是在經營過程中,該公司仍存在著兩個巨大的漏洞。
一是偷稅漏稅。有流水賬單,也就意味著一定會有營業額,必然需要上繳營業稅。顯然,假流水賬單所對應的是偷稅漏稅,結果必然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二是騙貸。在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貸款通常屬于貿易貸,即企業貸款的用途或是投資,或是購買設備,以推動企業正常運營,并且通過運作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最終還本付息。在運作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企業未能及時還錢,銀行通常會向法院上訴,追究其刑事責任。而該投資公司教導企業所采取的一切行為,都是觸犯法律的行為,屬于騙貸。
這也是為什么這家投資公司好景不長的真實原因。
企業運作是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企業經營者無論學習哪種方法和經驗,本意是對企業進行轉型升級,但前提是理性看待需要接受的事物,辯證取舍。對此,盡管有人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仍不以為然:“不過就是傾家蕩產,身無分文。”
非理性運作企業的結果,資產所有權的喪失是必然,但更為嚴重的是喪失信用。銀行的信用調查體系已經變革,任何一家企業或個人,一旦在任何一家銀行留下哪怕一絲不良信用記錄,所有銀行將不會再接受其以任何形式提出的貸款行為。
“過山車式”的股市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了理性的重要性,對于企業運作來說,無知和弱小同樣不是生存和發展的障礙,尤其是對于資本杠桿運作來說,非理性才是最大的危機。
- 農村金融服務指南
- 投資者行為與新干預主義監管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紀念版)
- 中國科技金融生態年度觀察(2018)
- 誰將主導世界貨幣?
- IPO公司風險信息披露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研究
- 基金投資者養成筆記:最美的66位投資者來信
- 個人金融新格局:新趨勢下的變革與創新
- 賊巢:美國金融史上最大內幕交易網的猖狂和覆滅
- 艾略特波浪理論:市場行為的關鍵(原書第10版)
- 與莊共舞:跟操盤高手學炒股
- 中國金融市場概況=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in the 2000s and Beyond
- 基于實物期權的新技術投資評估與決策研究(管理新視野)
- 中國的股票市場與上市公司風險研究
- 好貨幣,壞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