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域紀行
- (日)井上靖
- 5903字
- 2022-01-05 15:11:34
昆侖之玉
八月二十三日,晴朗,略有寒意。我們從迎賓館出發,趕奔烏魯木齊機場。今天是乘機飛越天山,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前往昆侖山脈北麓的和田的日子。
和田是這趟旅行中最令我感興趣的地方。倘要我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說出一個最感興趣的都邑,我想非和田莫屬。不為別的,只因和田是漢、唐史書中作為一個西域南道的強國登場的于闐國的所在地。
今天,根據已出版的各專家的研究,于闐國在公元前2世紀時,便已作為東西貿易的中轉市場十分繁榮,是一座集伊朗系、印度系等多彩文化于一身的國際都市。這里既奉行拜火教,又擁有獨自的語言。隨著時代變遷,佛教盛行,寺院也多起來,還誕生出了優秀的佛教美術,在西域南道建立起一個特殊的大文化圈,并一直延續到11世紀。一般認為,支撐往日于闐國繁榮的最大的東西,便是取自流經該國的白玉河和黑玉河的軟玉,即所謂的昆侖之玉。
既然這樣,往日這個優秀的于闐國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民族呢?縱使詳情不明,可有一點確切無疑,即它們都屬于印歐語系。不只是于闐人,就連那些定居在西域各綠洲,各自建立小國,并誕生出獨自文化的各民族,也同樣被囊括在這一大致的稱呼內。
西域的這種局面在11世紀時發生了徹底改變。由于維吾爾族的遷徙大軍涌入該地域,印歐語系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繁榮不得不畫上休止符。之后,這一地帶就變成了維吾爾人的居住圈。就這樣,西域時代結束。
不用說,往日于闐國的王城,還有這個優秀民族所建造的寺院、城堡、大小聚落、優秀文化遺產,現在一樣都沒能留下。它們悉數被埋進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中。
縱然一切都埋在了沙漠中,可我最想知道的仍是于闐國興盛時的王都究竟在哪兒。現在的和田本是個名叫“伊里齊”的聚落,究竟從何時起變成了現在這樣一個地區中心都邑,確切時間并不清楚。唯一能確認的,也僅有清代時被稱作了和田之類。
盡管如此,于闐國的王都是何時,又是如何變成廢墟的呢?史書中對此只字未提。倘若臆測一下,于闐王都滅亡的理由只能有兩個:一是自然環境的變化,即白玉河與黑玉河兩條河道的變遷。因為發源于昆侖山的這兩條河自古以來便屢屢改道。
另一個則是人為因素。史書中所見的佛教盛行的于闐國向伊斯蘭教的轉變,是在10世紀末至11世紀這一時期進行的。不用說,在此期間,于闐的佛教徒們同新入侵的伊斯蘭教徒們進行了斗爭,并最終失敗。于闐王都之所以變成廢墟,最終淪為被棄沙中的命運,只要不是河道變遷的因素,那就絕對繞不開這一時期。
斯坦因推定于闐國的王城位于現在和田西方11公里外的約特干廢墟,他的觀點得到了普遍承認,直至今日。除約特干廢墟外,該地區還有一處同樣是由斯坦因發掘的于闐國時期的寺院遺址。該遺址被稱為“丹丹烏里克”,出自沙漠。大概也是于同一時期成為廢墟的。
這次的和田之行,我的行囊中塞滿了各種任務。我必須要到約特干的廢墟上站一站,要親眼看看丹丹烏里克,還想到史書上記述“夜夜月光盛,產玉”的白玉河與黑玉河的河岸去走一走。由于我還寫過一部名叫《昆侖之玉》的小說,身為作者,那些河道之類我還是很有必要去看看的。并且,在小說《異域之人》中,讓主人公——東漢將軍班超誓將一生獻給西域的地點,便是于闐王城的前面。至少,那四處飛揚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特有的沙塵,我還是要親身感受一下的。
另外,我還想知道,于闐國人的后裔們擁有什么樣的容貌,又是生活在怎樣的習俗中的。我想跟波斯系、印度系、漢族系,還有維吾爾,想與這些擁有兩千余年的復雜血液藥方的人在葡萄架下一起喝杯茶。
當然,我還要踏進塔克拉瑪干沙漠。塔克拉瑪干在維吾爾語中叫“塔其里·瑪干”。據說塔其里是“死絕”,瑪干是“廣袤”之意。即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死的沙漠”“不歸的沙漠”。關于這個沙漠我也寫過不少次,因此,即使在道義上,我也必須去那兒看看。
對于我來說,和田基本上便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八點四十五分,飛機從烏魯木齊機場起飛。An-24,核載人數46。至和田預計用時三個半小時,中途在天山南路的阿克蘇降落。
起飛后,飛機很快來到大耕地的上方。五彩斑斕的長條詩箋般的耕地出現在眼前。這種地帶結束后,飛機又忽然來到一片大丘陵地帶的上方。不,不是丘陵,是大大小小的山層疊在一起。有紅的,有灰的。從草木不生的情形來看,大概是巖山。不久,被抹上一層淡淡綠色的山也浮出來。山逐漸變大。
今天必須由北向南穿越天山山脈。從烏魯木齊去伊寧時,我也曾與天山山脈多次接觸過。不過那次是在天山山脈北側沿山脈飛行的。雖然也飛越了一兩道山脈,可不過是些天山的支脈。今天則要從北往南,把天山的全部山脈都要飛越一遍。如此一來,小型飛機是最合適不過了。由于飛不太高,能夠近距離領略天山。
山,翻著浪而來。一座接著一座,從遠處,從近處,像波浪般涌來。眼前的幾座山,山頂覆蓋著白雪。山是褐色的,雪像掛在山上的白布。
山表發紅起來。大概是太陽照射的緣故吧。山陰部分黑黢黢的。不久,眾多頂蓋著雪的山像波浪一樣鋪開來。無數的雪山軍團,像波浪一樣揚著白色浪花涌來。它們是巨山的脊梁,是幾十架龍骨!最遠的地方涌出雪來,像云涌一樣。
終于,飛機越過山脈的脊梁,來到荒漠上方。九點三十分。雪的山脈逐漸遠去。下面是發紅的灰色荒漠。可是,山的波浪再一次襲來。不過,這一次已沒有了剛才的震撼。山頂的雪也很少,無數的山的雕刻方式也沒有了剛才的粗獷。
不久,飛機越過山脈群,再次來到平坦地帶的上方。可是,蓋著雪的山脈很快再次接近。可是,這些山也沒有剛才的震撼。正因如此,視野格外開闊,景觀雄壯。這是一道東西長2000公里,南北寬400公里的山脈之束。很難想象飛機究竟是如何飛越這巨大的山脈群的。
我們再次將山脈群甩在身后,來到平坦地帶。十點。飛機正飛行在無數大地褶皺的上方。霧氣加深。
十點十五分,飛機飛至草木不生的丘陵地帶上方。大概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上方。所有山丘,一個個像刻著浮雕一樣浮出來。有的刻著觀音,有的被印上了魚骨或葉脈。
不久,飛機穿過丘陵地帶,完全來到沙漠上方。一條細線般的長河橫在眼前。可轉眼間,眼前又變成了丘陵地帶,又是眾多的浮雕群。
飛機第三次離開這種地帶,來到沙漠上方。眼前是巧克力色的河、水渠、長條詩箋形的耕地,不久還出現了一條大河。大河也是巧克力色的。不久,一片大綠洲地帶威風凜凜地鋪展開。眾多的水渠、眾多的河。水又紅又濁。
十點三十五分,飛機抵達阿克蘇。氣溫21度。休息三十分鐘。在機場的休息室,我們被招待了西瓜和哈密瓜。
十一點起飛。盡管很快來到大耕地上方,不過霧氣很深,什么都看不見。
十二點二十分,飛機降低高度。一片荒漠浮現出來。荒漠中還流著大河,夾著耕地。不久,一片眾多河流交織成網的地帶浮現在眼前。較之河,似乎稱作水域更貼切。既無干流,也無支流,每條河都擁有無數沙洲,每個沙洲看上去都發白。
穿越這片奇妙的水域地帶后,一片大耕地鋪展開來。十二點二十五分,飛機在和田機場著陸。
這里完全是一個沙漠機場。其他飛機一架也未看到。機場的地面上蒙著一層細沙,像撒了一層面粉。機場連間隔類的東西都沒有,與沙漠直接連通,再連到城市。陽光明亮,風很大。氣溫27度。
王彬與阿提·庫爾班在機場迎接了我們。兩位都是和田地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阿提·庫爾班是維吾爾族。我們乘上迎接的車輛,趕往市區。高粱田、開滿白花的棉花田、鉆天楊行道樹,一切都蒙著沙塵,白花花的。
路邊男人女人的服裝與此前地方的有些不同,感覺好像來到了真正的西域。大人孩子只是注視著我們,并未表示出歡迎之意。他們既不笑,也不招手,對外國人并不親近。尤其是解放后,從未有日本人訪問過這座城市,據說我們是第一次。倒是在明治時期的時候,大谷探險隊的橘、渡邊、堀三位隊員曾在這里短暫逗留過。
掩映在鉆天楊行道樹中的簡易硬化路筆直地伸向遠方。路上既有騎驢的老人,也有騎驢的小孩,驢子也是這里的交通工具。女人的服裝各式各樣,艷麗的色彩與圖案總給人一種盛裝打扮的感覺。可是,每個人的身上都蒙著塵土,白蒙蒙的。
進入城市。城市十分閑散,確有一種沙漠城市的感覺。我突然想,傍晚時這里一定會很寂寞吧。路上一輛行駛的汽車也沒有。由于車道兩側都沒有硬化,塵土飛揚。建筑物用白、黃、綠等各種顏色粉刷過。房子、店鋪、道路、行人全都蒙著沙塵。這便是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城市。
車子拐過大街,沿一條古城墻駛進和田地區革命委員會第一招待所。從機場到這里共花了三十分鐘。
房間跟吐魯番的招待所一樣,風格簡樸。兩張床,地板上鋪著地毯。地毯很干凈。并且,房間里還帶有洗手間。
放下包后,我只把鞋子一脫就躺到了床上。終于來到了于闐的故地!我感慨萬千,仰面躺在床上。可一躺下便睡著了。雖然只是三十分鐘的午睡,可一覺醒來,卻是神清氣爽。
午餐后,在招待所的一個房間里,我們與革命委員會的人們商量逗留期間的日程安排。桌子上擺著蘋果、梨、葡萄和西瓜。另外,煙灰缸里還焚著紅色的香。雖然只是線香,可同為線香,這里的香味竟有一種說不出的清爽。
在商量日程之前,阿提·庫爾班先向我們介紹了和田地區的基本情況。由于他跟我挨著座位,介紹前,我先請他將名字寫在筆記本上。——阿提·庫爾班。果然如此。
——和田地區有7個縣。皮山縣、和田縣、墨玉縣、洛浦縣、策勒縣、于田縣和民豐縣。
——和田地區的人口有105萬。居民為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蒙古族、藏族和柯爾克孜族等。其中維吾爾族占95%。
——和田縣,即我們所進入的和田城,人口有4萬。
——和田地區有大小23條河流。全都發源于昆侖山脈,沖積出一個大綠洲。白玉、黑玉兩條大河流經本地區兩側,環抱著本地區。
——本地區的物產有:
(礦物)煤炭、鐵礦石、銅、金、鉛、云母
(農作物)玉米、小麥、水稻、大麥、棉花、豆類
(牧畜)牛、羊、馬、驢、駱駝、豬、雞、鴨
(瓜果)葡萄、蘋果、桃、李、杏、石榴、無花果、核桃、瓜類
(特產品)絲織物、玉石、地毯、桑樹皮制作的玩具
——解放前,本地區的居民生活很艱苦。沙塵暴與一年春秋兩季的旱災、交通不便造成的孤立。這里沒有工業,經濟貧窮,很多人有半年時間靠吃桑葚和杏來度日。衣服是羊皮(用從前的制作方法制作,當作衣服來穿),照明靠燒樹皮。當然,汽車是一輛都沒有。
——解放前小學只有100所,現在已有1426所。中學解放前沒有一所,現在是70所,醫院解放前也只有1家,現在已增至9家。95%的學齡兒童都已入學就讀。
——養蠶業在解放后獲得了快速發展,生絲產量增長到21倍,原來只是手工業的地毯和手織絲產品,現在已經實現工業化,獲得了巨大效益。
我一面聽,一面連連點頭。進入此城才兩小時,我的內心就不可思議地變得坦率起來。的確,我們現在已進入了一處生存不易的地帶。這是我心情的真實寫照。
并且,該地區的人們正迎來一個新時代,他們在拼命地同自然條件作斗爭,克服不利條件,讓自己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可是,我們的逗留時間短,行程緊張,倘若將訪問對象壓縮到只參觀玉石采購站、絲織廠和黑玉河水力發電站這三處地方,那么,我們專程趕到和田的意義就沒了。
——能去約特干嗎?
——被埋在沙里,什么都沒有。
——什么沒有也沒關系,我只想到那里親自站一站。只有10公里遠吧。
——是10公里,可那兒是沙漠,沒有路。用吉普也夠嗆。
——丹丹烏里克呢?
——也被埋在沙里,不知道具體在哪兒。1928年,中國考古學者黃文弼花了好幾天時間尋找,最終也沒能搞清楚。后來到了59年(1959年——譯注),烏魯木齊博物館也組成調查隊,從于田縣到策勒縣,進行了艱難的考古之旅,結果最終也沒能發現那地方。
——另外,這附近還有疑似于闐國遺址的地方嗎?
——黃文弼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記》里記述了一兩處地方,可后來就沒人來過。總之,騎駱駝估計要兩三天,沒有真格的裝備是不行的。
如此一來那就無能為力了。面對我的提問,一個從事古文物工作的年輕人替阿提·庫爾班做了答復,不過我卻心情復雜,難以釋懷。
協商結束后,最終確定今天參觀玉采購站和手工織絹廠,晚上由王彬設宴招待。由于當晚的宴會會有古文物方面的內行人出席,我決定屆時再交涉一下訪問于闐相關遺址的問題。
我們去了玉采購站。這里既是玉石陳列場,也是玉石交易機構,同時還是一個將集中到此的玉石分配到全國加工廠的政府機構。我將主任所做的介紹大體上做了記錄:
——和田的玉在國內外很暢銷。白玉河、黑玉河兩條河都產玉。白玉河出白玉,黑玉河出黑玉和綠玉。這里的玉,特征是純凈油潤,堅硬有韌性。如果細分,可分為白玉、碧玉、青花玉、黑玉、黃玉和綠玉六種。品質最上乘的是白玉,以質優無瑕疵為貴。
——采集方法是在秋天的洪水季到河里撿拾。春天,天氣變暖后,昆侖的雪融化,河水泛濫,屆時玉石會被沖到河里。并不是河里有玉,而是玉在河水的沖刷下變得光滑,順水流下來。陳列場里還有一塊一抱大的大玉石,也是從河里撿的。
——除了在河里撿以外,也可以在山上的玉礦山采掘。雖然名字叫玉礦山,卻并非有礦脈。只是玉塊被埋在了砂石中而已。
——在和田,從山上采到的或是從河里撿到的玉,都要被分配到全國五十幾個加工廠。先是用飛機運到吐魯番,再從那里用列車轉運到各地的加工廠。
——這里的玉采購站,也是從一般人手中收購玉石的地方。現在誰都可以去河里拾玉。然后玉石就都被集中到了這里。到了秋天,全國各地加工廠的人會齊聚于此,屆時分配。
——最近,有人發現一塊巨型玉,重達150公斤,便給運到了這里來。價值不菲。雖然不能直接變成個人收入,但可以變成該人所屬生產大隊的收入。玉到了這么大以后,我們就不交給加工廠了,而是特別保存,留作某些特別紀念物用的。
——關于玉,維吾爾族人具有特別敏銳的鑒定眼光。
——現在以采掘為主,一年的產量能達到20噸乃至50噸。在河里撿的也就二三百斤左右。
不過,昆侖山還真是一座神奇的山。兩千多年的時間里一直在產玉。高居晦出使于闐是五代時期,屬于10世紀前半葉,根據他當時的旅行記錄《于闐行記》,當時從昆侖山流下一條河,到于闐后分成了三條,分別被命名為白玉、綠玉和烏玉。每年秋天,待到河水干涸時,國王要最先采玉,之后,國人才可以入河采玉。
國王采玉時,采玉人——本地維吾爾人們會在河中排成一排,赤著腳,邊踩河床的石頭邊往上游走,一直走到上游。他們用自己的腳踩到玉后,便彎腰從水中拾起來。然后由乘船監視的士兵們敲響銅鑼,聽到信號后,官員便將玉的數量登記入賬。
然后,當上一批采玉人排著隊走到上游,上岸后,下一批采玉人會隨即排隊出現在下游,再次向上游前進。如此反復。國王大概會獨占河流好幾夜,之后才會向國人開放。
高居晦出使于闐是在10世紀前半期,而在那之前的一千年以前,人們用何法采玉我們已不得而知,不過,是玉支持了于闐國的巨大繁榮,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于闐亡國后,曾經的榮光、王城和王都也悉數被埋進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中,不見了蹤影,只有一樣東西——玉,至今仍被昆侖山繼續生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