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7章 第一個國際統一戰線的建立(13)

他派人跟蹤秦國使者在晉國的行蹤,順藤摸瓜,很快發現丕鄭等人與秦國使者來往甚密。于是稟報晉惠公,將丕鄭、祁舉以及與他們有牽連的晉國下軍的七位將領賈華、叔堅、騅顓(zhuī zhuān)、累虎、特宮、山祁全部抓起來殺掉。

丕鄭的兒子丕豹逃亡到秦國,恨恨地對秦穆公說:“晉侯對外背叛秦國這樣的大國,對內忌恨對他有意見的人,百姓們都不擁護他。如果現在討伐他,他一定會被趕出去?!?

秦穆公倒是很理智,他對丕豹說:“小伙子,你就別忽悠我這個大叔了,晉侯如果不受擁護,怎么可能一下子殺那么多大臣;如果大臣都趨利避害,逃到國外,又有誰能夠將他趕下臺呢?”

站在晉國人的立場上,晉惠公縱有千般不是,但是不將河外土地劃給秦國,懲罰吃里扒外的丕鄭之黨,無論如何不算是錯事。晉惠公可能在其他事情上得不到擁護,但在關系到晉國的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他只要站對了邊,群眾自能作出正確判斷。

晉惠公殺了里克和丕鄭等人,還特意派使者到周王室通報這一事件。這樣做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想告訴全天下人,里克殺奚奇和卓子,與他夷吾沒有一點關系。

公元前649年春天,周天子派召武公、內史過兩位大臣來到絳都,為晉惠公舉行了隆重的策命儀式。

按照周禮,諸侯即位,必須得到天子的首肯,舉行策命儀式之后,方可正式使用諸侯的服裝儀仗。但是,周平王東遷以來,天子策命諸侯的記錄可謂鳳毛麟角,那是因為“禮崩樂壞”,諸侯們都沒有把天子放在眼里,誰也不會跑去雒邑向天子匯報即位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天子也不會自討沒趣,主動要求策命諸侯。所以,這次在晉國舉行策命儀式,可以肯定是晉惠公主動請求天子舉辦的,目的只有一個:進一步強化政權的合法性。

晉惠公上臺以來,殺里克、誅丕鄭、改葬申生、受天子策命,隱隱約約都暴露了其心里最大的擔憂:晉國朝野之間對公子重耳的期盼,并沒有隨著他的上臺而改變,反而似乎越來越強烈了。

值得一提的是,晉惠公主動要求舉辦策命儀式,再一次把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史內過回到雒邑之后,氣呼呼地對周天子說:“晉侯這家伙大概會斷子絕孫吧。他在接受策命的時候,神態慵懶,沒有一點誠敬之意,自己先自暴自棄了,怎么還能指望千秋萬代,長期統治晉國?”

秦晉交惡,老好人也有底線

也許是晉惠公的行為真的得罪了神明,在他上臺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47年的冬天,晉國發生了饑荒。

國無糧則不穩。民間的不滿情緒如同水中的波紋,朝著四面八方蕩漾開去。不久,晉惠公在自己的宮中也感受到了這次饑荒帶來的威脅。他召集群臣開會,討論救災的事情。

會議研究的結果,是決定向秦國購買糧食,以度過難關。當然,大伙兒對秦國會不會同意將糧食賣給晉國,都心存疑慮。理由很簡單:河外土地的許諾至今沒有兌現,秦國完全可能以此為由,對晉國的要求置之不理,甚至奚落晉國使者一番。

但不管怎么樣,面子事小,餓死事大,晉國的使者還是厚著臉皮來到了秦國的首都雍城。

秦穆公也召集群臣開了一個會,討論到底要不要向晉國輸出糧食。

出人意料的是,秦國的幾位主要大臣都贊成向晉國輸出糧食。

大夫公孫枝說:“我們幫助晉侯回國當上國君,已經是有恩于晉國;這次如果答應把糧食賣給他們,就又一次救了晉國。晉國想必會知恩圖報,對于我們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損失。”

秦穆公苦笑:“晉侯如果知恩圖報,河外五城也不會至今還在晉國手上。”

公孫枝還是很樂觀,“晉侯如果再一次知恩不報,晉國的老百姓也會背棄他,到時再去討伐他,他必敗無疑?!?

秦穆公又問大夫百里奚的意見。百里奚說:“天災流行,哪個國家都不免會遇上。救濟災民,安撫鄰國,是有道的行為。行有道之事,將給國家帶來福氣?!?

公孫枝和百里奚的意見雖然殊途同歸,但很顯然,百里奚的境界要高那么一點。

秦穆公聽了兩位大夫的話,下定決心要將糧食賣給晉國。這時流亡在秦國的丕豹找到秦穆公說:“這可是討伐晉國、驅逐夷吾的大好機會啊,您可千萬不能錯過!”

老實說,丕豹的這個建議雖然有趁火打劫之嫌,但是考慮到晉惠公的所作所為,秦穆公即使要這么做,也不會有誰指責他。秦穆公沒有采納丕豹的建議,而是說了一句讓丕豹感到很慚愧的話:“其君是惡,其民何罪?”

這句話的意思是:就算晉侯確實是個壞人,可晉國人民沒有什么過錯吧?

丕豹滿臉通紅,唯唯而退。

秦穆公和他手下管理團隊的思想境界,委實不是晉惠公之流能夠企及的。

秦國組織大批人力物力,將糧食運到晉國。自雍城至絳都,從黃河至汾河,運輸糧食的隊伍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秦穆公以其非凡的氣度,為秦國贏得了晉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尊重。他那一句“其君是惡,其民何罪”,令后世之人無限景仰。甚至有人評論說:造就秦國帝業者,是秦穆公;滅亡秦國帝業者,是秦始皇。

也就是說,造就帝業從來不是靠文韜武略,而是靠一顆仁愛之心。

我沒有那么多歷史細胞,也不想討論秦穆公和秦始皇孰優孰劣這樣關公戰秦瓊的話題。我只是站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門口的小攤前,看著那些精于算計的小商販,心里默默地想,當年負糧泛舟的秦國人哪里去了?

很不幸被百里奚的烏鴉嘴言中,僅僅過了一年,公元前646年的冬天,秦國也開始鬧饑荒。秦穆公派人到晉國,要求向晉國購買糧食。

在秦國人看來,這是一樁有來有往的買賣,應該沒有任何懸念。沒想到,晉惠公在秦國使者遞上的國書上簽了兩個字:“不賣!”

晉惠公這個人,實在很難用人類的感情來揣測他。

大夫慶鄭看不下去了,批評晉惠公說:“秦國多次施恩于我國,如果背棄秦國的恩德,恐怕人心離散,那就是不親;幸災樂禍,就是不仁;貪小便宜,乃是不祥;惹惱鄰國,叫做不義。親、仁、祥、義四德俱失,您拿什么守護國家呀?”

晉惠公的舅舅虢射聽了,不陰不陽地說了一句:“皮之不存,毛將安附?”虢射這句話的意思,當年欠了秦國五座城池還沒有給呢(皮),現在就算賣給秦國人糧食(毛),不過等于不給皮而光給毛,一樣于事無補嘛。

按照虢射的邏輯,一個人如果傷害了另一個人,干脆就不要做任何補救,最好的辦法是繼續傷害下去。晉惠公有這樣神志不清的舅舅,多少讓人明白了他為什么會這樣沒心沒肺——原來是遺傳使然。

如果遇到這樣的人,我便立刻閉嘴。但是慶鄭這個書呆子不死心,反駁虢射說:“如此背信棄義,以后我們有患難時還有誰會來援助我們?沒有信義,災難就會找上門來;沒有援助,就只有滅亡。世事就是如此啊?!?

虢射冷冷地說:“賣給他們糧食,也不一定能消除他們對我們的怨恨,反而幫助了敵人,還不如不給?!边@句話說明,刻薄的人總是認為全世界的人都和他一樣刻薄,和他一樣不容易受到感動。

慶鄭說:“以怨報德,幸災樂禍,人民都要唾棄,眼前就有人會仇視你,哪里用得著敵人來怨恨你!”

慶鄭的話說得很有道理,但是晉惠公聽不進,最終沒有答應把糧食賣給秦國人。

人與人之間,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

晉惠公一而再、再而三地背信棄義,終于惹惱了秦穆公,確切地說,惹惱了全體秦國人民。公元前645年,秦國大軍自雍城出發,討伐晉國。

從當時的國力對比來看,秦國弱于晉國。但是,再弱的國家也有尊嚴,不容別人用對待三歲小孩的手段反復欺騙。秦軍將士充滿了昂揚的斗志,發誓要好好教訓一下背信棄義的晉國人。

出發之前,秦穆公命卜徒父為這次出征算卦,得了個“吉”字。消息傳開,秦軍的士氣進一步飆升,求戰的情緒彌漫了整支部隊。

面對秦國的入侵,晉惠公也盡起上、下二軍前來迎戰,準備御敵于國門之外。兩軍在黃河邊上擺開陣勢,一場大戰即將開幕。

這時發生了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晉惠公的戎車突然散了架,原本威風凜凜站在戎車上準備擂鼓進攻的晉惠公連同他的駕駛員、護衛都跌到了地上,被摔得狼狽不堪。

晉軍士氣大受影響,主動向后撤退,避開秦軍的鋒芒。

秦穆公也覺得很是奇怪,問卜徒父是怎么回事。卜徒父從容自若回答說:“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啊。根據算卦的結果,我軍將大敗晉軍三次,然后俘獲晉侯?!鼻剀娪谑抢^續推進,果然又打了三次勝仗,抵達晉國的韓地。

韓,又被稱為韓原,是離絳都不遠的一個地方,晉國軍隊在此集結,準備與秦軍進行決戰。晉惠公現在有點緊張了,他問慶鄭:“敵人已經深入我國了,怎么辦?”

慶鄭攤開雙手,“那是您要他們深入的啊,能怎么辦?”

晉惠公大為惱怒。其實與秦軍開戰之前,他也組織了一次占卜活動。從《左傳》的記載來看,這次占卜可謂是細之又細,連晉惠公的戎車該派誰擔任護衛這樣的事都占到了,結果是讓慶鄭來擔任戎車護衛最吉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化县| 乌兰浩特市| 汕尾市| 东宁县| 孟津县| 务川| 江安县| 六安市| 拉孜县| 江阴市| 崇仁县| 电白县| 安吉县| 黔东| 广昌县| 静安区| 吉林市| 昌平区| 北京市| 肥乡县| 叶城县| 洛扎县| 八宿县| 芒康县| 武胜县| 河北省| 乐亭县| 乌拉特中旗| 玛沁县| 东宁县| 大厂| 江城| 嵊泗县| 彭阳县| 会泽县| 政和县| 江口县| 阿勒泰市| 宁武县| 沙田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