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第一個國際統一戰線的建立(8)

齊桓公差點想跳起來,被管仲使眼色制止了。他知道,和楚國人打交道,用菜市場討價還價的伎倆只會自討沒趣,還不如把牌攤開來打。

在管仲的建議下,聯軍退到召陵。在這里,聯軍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閱兵儀式,齊桓公請屈完坐上他的戎車,檢閱了威武雄壯的聯軍部隊。這次檢閱出動的部隊之多,在春秋史上當屬罕見。齊桓公以他挺拔的身軀佇立在戎車上,不停地向將士們揮手,所到之處,他均致以“勇士們辛苦了”的慰問,而各國將士則用不同的方言回以“諸侯長更辛苦”,一唱一和,歡聲雷動,將熱烈的氣氛推到極致。

檢閱完畢,齊桓公得意洋洋地問屈完:“屈大夫認為我中原的軍隊如何?”

“威武之師,雄壯之師。”瘦小的屈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回答。

齊桓公故作感嘆道:“你看這些人,不遠千里從中原跑到這里,難道是為我而來的嗎?不是。他們是為了我們這些國家的傳統友誼而來的。屈大夫你說,我們兩國也建立這種友好關系如何?”他說這話的時候,語音中帶著一種不可思議的熱情,讓周圍的人都感覺到目眩神迷。

這一點,連屈完也感受到了。因此,他恭恭敬敬地回答:“這是敝國的福分。”

齊桓公沉默了一陣,話鋒一轉,說:“屈大夫你看,如果用這樣的軍隊作戰,誰能抵擋?用這樣的軍隊攻城,有什么樣的城池攻不破?”

屈完聽后,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君侯您如果以德服人,誰敢不服?如果想以武力服人,我楚國以方城山為城,以漢水為池,請盡管放馬過來好了。”

第二次口舌之爭,齊桓公又沒占到便宜。

《左傳》記載,齊桓公帶領八國聯軍討伐楚國,以雙方和解而告終。屈完代表楚成王與各諸侯國簽訂了盟約,史稱“召陵之盟”。

對于這件事,歷史上很有些爭論,有人認為召陵之盟意義非凡,有人認為齊桓公這次南征是無功而返,或者成效甚微。現將正、反兩方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評論簡述如下。

反方觀點認為:楚國于春秋年間不斷向北擴張,爭奪中原,消滅了靠近楚國的呂、申、息等小國,而獨蔡國延存,是因為蔡國死心塌地臣服于楚國,并且為虎作倀,成為楚國“有事”于中原的工具。從地理位置上看,蔡國既是楚國進出中原的捷徑,也是楚國抵御中原各國進攻的屏障,所以要討伐楚國,必先討伐蔡國,拿下這塊兵家必爭之地。

按照這種觀點,齊桓公伐楚的最大收獲在于擊潰蔡國,斬斷了楚國在中原的爪牙,但是對于楚國本身沒有絲毫的影響。楚國反而在召陵之盟后變本加厲,加快了侵并中原的步伐。因此,召陵之盟的意義十分有限,遠遠不及后來晉文公在城濮一戰中大敗楚軍的意義。

正方觀點認為:“齊桓公加管仲”這對北方組合遇上“楚成王加子文”這對南方組合,可謂是棋逢對手。八國聯軍在陘地駐兵數月,楚軍一直按兵不動,只派了屈完來談判,寥寥幾句,雙方便息兵罷戰,是因為雙方都認識到打下去是兩敗俱傷,誰也占不到便宜。

齊桓公遠居山東,因其地理位置所限,一直將戰略重點放在平定北方的狄、戎之亂,無暇顧及南方。但是他仍然關心中原安危,為了解除中原諸國的心腹大患,不遠千里跑到南方來討伐楚國,這種負責任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齊桓公南征的戰略目標,不在于使楚國屈服(這點顯然做不到),而在于打擊蔡國和堅定鄭國抗戰的決心,確保天子腳下的這片凈土不受楚國的侵犯。達到這個目的,他的任務就算是完成。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我看來,齊桓公和管仲最值得肯定的一點在于,他們雖然有志于稱霸諸侯,而且建立了強大的武裝力量,卻很少真正付諸刀兵,更多的是采用和平手段來解決問題。他們這種做法,不但與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爭理念不謀而合,而且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召陵之盟后,八國聯軍自楚國邊境撤退,一路迤邐北行,順便將被俘的蔡穆公釋放回國。其間發生了兩件小事。

第一件事,許穆公在軍中病逝。前面說過,許穆公娶了宣姜的小女兒為夫人,而齊桓公娶了宣姜的大女兒為小妾,所以兩個人是連襟。許穆公對齊桓公這位姐夫可以說是唯命是從,而齊桓公對這位窮親戚也不薄:許穆公本來是男爵,在他死后,齊桓公命人以侯爵的規格為他舉行葬禮,算是對他鞍前馬后效力的獎賞。

第二件事則有點復雜。

聯軍部隊中,陳國的重臣轅濤涂找到鄭國的大夫申侯,說:“如果大軍取道陳、鄭兩國之間回師,則貴國和我國都要供應糧草物資,負擔十分沉重。如果大軍能取道東方,自海濱回師,就不會有這些麻煩。”申侯聽了,說:“這主意不錯,您去和齊侯建議一下嘛。”轅濤涂便跑去向齊桓公說了,齊桓公覺得走海邊看看風景也好,表示同意。

沒想到,申侯這家伙聽到大軍改道而行的消息,也跑去找齊桓公,裝作很驚訝的樣子說:“唉呀,您怎么會下這樣的命令呢?大軍勞師遠征,已經很疲憊,如果再繞道海邊,萬一遇到夷人襲擾,恐怕難以抵擋。還是取道陳、鄭兩國之間,物資糧草的供應都有保障,才是萬全之策啊。”

申侯這么一說,齊桓公立刻明白自己上了轅濤涂的當。他很感慨:同樣是諸侯的大夫,為什么轅濤涂這么陰險,而申侯這么厚道呢?于是他把鄭文公給找來了,一是宣布大軍將接受鄭國的熱情邀請,從鄭國過境,請鄭國準備充分的糧草物資供應;二是告訴他申侯這位同志很不錯,要提拔重用,請鄭文公把虎牢賞給申侯作封邑。

前面說過,虎牢就是制的別稱。當年武姜要求鄭莊公把制封給弟弟段叔,鄭莊公猶且不肯,說了一大堆理由來推搪。現在齊桓公要求鄭文公把虎牢封給申侯,鄭文公心里一萬個不樂意,卻也只能表示同意。

一句話,一座城,齊桓公還真是慷慨——慷別人之慨。

因為這件事,齊桓公派人把轅濤涂給抓了起來。大軍回國之后,他仍然覺得不解恨,又于當年冬天組織了七國聯軍討伐陳國。陳國立刻表示認錯,齊桓公索取了一筆軍費開支后,才將轅濤涂放回陳國。

轅濤涂深恨申侯的無恥行為。被釋放之后,他到鄭國去看望申侯,看了他的新封邑虎牢,贊不絕口,建議申侯加高城墻,把虎牢建設得漂漂亮亮的,好讓子孫不忘記申侯的功德。申侯好大喜功,果然照辦。這邊,轅濤涂又對鄭文公咬耳朵說:“申侯加高虎牢的城墻,恐怕是有了叛逆之心吧。”

鄭文公莫明其妙丟了一座虎牢,本來就對申侯不滿,聽了轅濤涂的話,意見就更大了。

春秋首霸是怎樣煉成的

八國聯軍南征楚國,雖然沒有占到楚國人任何便宜,卻仍然讓“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楚國人深受震動。聯軍撤退后,楚成王根據盟約的協定,派人前往王都雒邑,向周天子進貢地方土特產和金帛。這一舉動,意味著楚國改變了多年以來秉承的“去中國化”政策,而轉向“入中國化”政策。

很多年以來,楚國就以蠻夷自居,倚仗國力強橫,根本沒有把周王室放在眼里。這次前來朝貢,可謂是破天荒頭一回。可想而知,周惠王對此十分高興,不但熱情招待了楚國使者,還命人分給楚國祭肉。

按照周禮的規定,祭肉原則上只分給周王室的兄弟之國,不能分給異姓諸侯。如果分給異姓諸侯,也只能分給二王之后,也就是周朝之前的夏、商兩個朝代國君的后人,以示尊重。

給楚國人上祭肉,這一禮遇高得實在有點嚇人,恐怕連楚國的使者都覺得受寵若驚。

周惠王一時高興,還不忘吩咐一句:“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意思是要楚國鎮守南方,彈壓蠻夷諸族,不要讓他們入侵中原。

這一句話讓機敏的楚國人如獲至寶,拿著雞毛當令箭,更加有恃無恐地在南方擴張勢力。據《史記》記載,周天子說過這句話之后,“于是楚地千里”,楚國人洗腳上田,楚國一躍成為實至名歸的南方大國。

按理說,楚國這次主動向周王室示好,應該歸功于齊桓公。如果不是他帶著八國聯軍討伐楚國,讓楚國人感受到來自中原的壓力,楚國人才不會搭理什么周天子。但是,周惠王此時不但不領齊桓公的情,反而因為一件家事和齊桓公鬧得很不開心。

這件事說來還是因為“以少陵長”引起的。前面說過,當年鄭厲公跑到王城去打探王室的情況,正好遇上虢公、晉侯朝覲天子,三個人做了一件好事,促成了周惠王與陳國公主的婚事,將一個叫陳媯的女人娶到王室來了。這位陳媯,在歷史上被稱為惠后。惠后深得周惠王寵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叫做帶,也就是王子帶。周惠王愛屋及烏,想立王子帶為大子,而廢除原來的大子鄭。大子鄭意識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向當時中原的霸主齊桓公求援。

齊桓公當然很樂意幫大子鄭這個忙,這筆政治生意簡直是一本萬利,即使沒有管仲的教導,他也會主動去做。但是如何才能使周惠王放棄廢長立幼的念頭呢?人家好歹是天子,廢長立幼又是內政,齊桓公縱使強勢,但也不能明目張膽地干涉天子的家事呀。這個時候,還是管仲給他支了一個高招:會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酒泉市| 石城县| 平山县| 惠州市| 通山县| 肇源县| 临颍县| 荃湾区| 隆子县| 海门市| 郯城县| 五台县| 庄浪县| 奉贤区| 洱源县| 虹口区| 松潘县| 襄城县| 安泽县| 黑河市| 闽清县| 怀化市| 南雄市| 塔城市| 贺兰县| 娱乐| 扶余县| 上虞市| 苏尼特右旗| 宜君县| 临桂县| 华容县| 荣成市| 墨江| 丁青县| 安乡县| 盘山县| 陇南市| 商河县|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