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人為本:中國制造下半場全球突圍的密鑰作者名: 曹順妮本章字數: 1175字更新時間: 2021-12-29 15:54:47
人造板的品質軟肋
年產量、消費量、出口量已經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一的中國人造板行業,品質是最大的“軟肋”。
2015年9月,由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主辦的“木制品質量監督萬里行——直擊人造板、木地板市場現狀”大型公益調查活動結束,發現六大問題:環保指標不過關、產品甲醛釋放量超標、質量檢測報告不規范、質檢報告與產品不符甚至無質檢報告、消費觀念誤區助長了低端產品的市場需求、市場監管銜接不暢。
這次調查涉及黑龍江、遼寧、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六省市,調查團通過公開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對近17家重點人造板(木地板)批發市場及20多家人造板生產銷售企業和部分采購商、消費者進行了調查、采訪,取回近百張樣板,交由國家家具及室內環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專業檢測。
全國木材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國家林業局計劃財務司副司長孫建指出:“木材制品質量萬里行監督活動十分有意義。這種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促進木材加工業企業的正常發展,也有利于保護我們消費者的權益,有利于促進整個木材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關系到木材工業在國內能不能做大做強,也關系到我國的木材工業能不能更好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它應有的貢獻。所以這項活動的意義十分重大。”[1]
檢測結果顯示,大亞人造板、吉林森工、廣西豐林、廣西三威、福人集團等人造板骨干企業,以及大自然、圣象等地板品牌,質量過硬,在通報中受到表揚。
大自然、圣象這些受到表揚的地板品牌,背后的供貨商之一正是豐林。《商業評論》2017年發表的文章《豐林集團:一家中國企業的人文管理試驗》,把豐林喻為“品牌背后的品牌”:
像所有縫隙市場的領袖一樣,豐林對于普通大眾而言是一家隱形的公司。這些公司深藏在價值鏈的后方,人們每天使用它們的產品,但無法辨認出它們的品牌,就像那些開奔馳車的人,可能不關心也不知道氣缸里的火花塞是博世(Bosch)生產的,因為它們是“品牌背后的品牌”。如果你買過索菲亞、歐派、尚品宅配的櫥柜,你很可能就用過豐林的產品……
作為“品牌背后的品牌”,豐林成為行業大洗牌中脫穎而出的少數派。當上萬多家人造板企業在環保風暴、去產能雙重夾擊下破產、倒閉、收縮時,豐林生產的板材卻滿產滿銷,供不應求。
劉一川說,精造產品永遠有市場。
市場,開始對投機者、污染者、低端制造者陸續出清。
若不是這場環保風暴吹散迷人眼的商業“霧霾”,豐林仍如埋在沙礫中的珍珠,以領先國內同行的制造標準,孤獨地承擔著遠高于同行的環保成本,忍受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在人造板行業,只要做到中國第一,離全球第一就不遠了。
這對于品質堅守者豐林而言,正是脫穎而出的最好時機,尤其當大多數同行陷入環保風暴、原料短缺的泥沼中痛苦求生之際。
在國內人造板面臨著行業大洗牌之際,全球掀起的大禁伐,無疑給洗牌帶來了更多不確定的外部因素。
[1] 《人造板、地板市場現狀調查 發現甲醛超標等六大問題》,央廣網,2015年9月26日。
- 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機理、模式及效率評價
- 綠色金融總量統計及其影響效應測算研究
- 中國話語:中國政治經濟學40人論壇·演講錄
- 三去一降一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供給側改革與企業盈利水平研究
- 經濟改革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研究書系)
- 高成長企業論·第三季:下冊(《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政府管制評論(2014年第3期)(總第7期)
- 全球戰略觀察報告:國外智庫看“一帶一路”(Ⅲ)
-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數字經濟驅動經濟結構升級(2023)
- 貨幣政策與價格波動
- 中國領先一把: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
- 分享經濟:供給側改革的新經濟方案
- 中國經濟新格局:戰略轉型及全球重組
- 對外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人力資本的影響(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