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張愛玲——最恨海棠花無香
- 她們仨:在風華絕代的才女佳人中,最想遇見——張愛玲、林徽因、楊絳
- 陳思梵
- 784字
- 2021-12-30 16:14:27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能夠原諒現在的我!
——張愛玲
她的青春之夢,罩在清朝遺少鴉片煙的濃霧里,軟禁在沒有愛沒有交流的閣樓之中,使那原本噴薄的人生希望,暈染了暗黑的底色。別人的世俗繁華,對她,從一開始,就是清醒的悲涼。因此,她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她,站在民國的煙雨樓臺,忘極春愁;她,穿梭在故事的字里行間,疏狂不醉。她給自己的定位,是盡覽春秋后的賞花人,知其美,紫膩紅嬌云霧香,懂其哀,春風秋雨皆摧花,悟透春色,然后心淡如水,所以她的文字華麗卻又冷靜,像是霜花,美得驚艷,卻隱隱透著寒意。
可她忘了,自己正在滿園春色中盡情綻放,少不了的年少輕狂,按捺不住的春風得意,她毫無顧忌地宣揚:出名要趁早!那登頂的欲望,裹挾著人間煙火,滾滾而來。
少女的情懷、對愛情近乎癡絕的想象,一樣也不少。她也曾經小軒窗、正梳妝,也有著暗香浮動中情系一生的渴望。她說:最恨海棠花無香。
她是那樣的真性情,以至于臨水照花時,赫然發現她在人生的戰略上只是臨山孤傲、遇水清涼,看似通透,實則孤絕,即使清醒著,也得卑微地經歷一場又一場的噩夢。
她精明于愛情寫作,卻轟然踏進俗套的悲劇陷阱之中,她守著自己的原則,卻一跤絆倒在別人的世故里。
她的血似乎很冷,“傾城”的痛苦縱然伴隨著國仇家恨,在她,也不過是斑斑血點染就的桃花扇,扇起的,也還是秋月下的春花。
她的情是如此之濃,一往深情之重,卻不顧被冠以漢奸之名、成為痛打的“落水狗”之輕。境況江河日下又怎樣,被世人口誅筆伐又如何,一而背叛再而背叛三而背叛又算得了什么。她孤冷得絕情,火熱得卑微。
她想要高高冷冷地活成女神,可結局是她成了只有自己守候的脆弱。說到底,她不過是一個極易受傷的小女人,繁華之千帆過盡,孤寂時月上梢頭,說不盡的冷冷清清。
歲月讓年華飄零,歷史卻讓才情沉淀。只是,當今日之小資女將她作為楷模時,不知她知道后,會不會報以別樣的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