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圓滑生存之“裝”:裝糊涂,離開風口浪尖
- 活學活用圓滑生存厚黑智典
- 李睿主編
- 16558字
- 2022-03-02 15:01:15
李宗吾說:“聾,就是耳聾:‘笑罵任由笑罵,好官我自為之。’但,聾字中包含有瞎子的意義,文字上的詆罵,亦閉著眼睛不看?!币驗橐粋€人太聰明,心機用得過多,便容易不得要領,或自壞其事。許多情況下,最高的智慧在于一無所知,當然你不必是白癡,只是假裝如此而已。
再精明也要裝糊涂
“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轉糊涂更難?!焙亢我詴嚷斆麟y呢?看來有些費解。那是因為要做到糊涂確實不易,這不僅需要有一定的修養,更需要具備不同尋常厚臉皮。
李宗吾在《厚黑經》中說:“世間學說,每每誤人,惟有厚黑學絕不會誤人,就是走到了山窮水盡,當乞丐的時候,討口,也比別人多討點飯。故宗吾曰:自大總統以至于乞兒,也是皆以厚黑為本?!?
按照李宗吾的說法,在為人處世中,時時處處都需要用厚臉裝糊涂,即使你很精明,也不要表現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厚黑案例
案例一:
在《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次曹操帶著楊修出門,看到一碑背上刻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知不知道上面寫得是什么意思,楊修說:“道?!辈懿僬f:“你別說,讓我猜猜看吧。”又走了三十里,曹操說他知道了,并說好兩個人分別把答案寫出來,結果兩人同時寫出“絕、妙、好、辭”四個字。曹操感嘆說:“我的才華不如你,想了三十里才悟出答案。”
人們都被楊修的聰明和睿智折服了。但想到楊修之死,人們又會對他做事的感覺大打折扣。做事聰明的人,并不是說做人就會聰明。
曹操要手下為他修建一座花園,落成后要親自去察看,手下問他是否滿意,他“不置褒貶,只取筆于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們都不理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唯楊修聰明過人,領會到了曹操的意圖:“‘門’內添一‘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庇谑撬顚傧聞邮职褕@門縮小了。曹操再次來看非常高興,便問是誰知道他的意圖,左右回答說是楊修。疑心很重的曹操,對準確領會自己意圖的楊修表示贊賞,可內心生忌,所以,楊修并未得到曹操的重用提拔。
還有一次,有人款待曹操一杯酪,曹操吃了一點,便在上面寫一‘合’字讓大家看,人們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輪到楊修,楊修便吃了一口,說:“主公讓我們每人吃一口,這沒有什么呀?!彪m然曹操當時沒怎么樣,但他對楊修的戒心日益加重,而且還產生了除掉楊修的想法。
楊修的最后一次聰明的表露是在曹操自封為魏王之后,曹操親自引兵與蜀軍作戰,戰事失利,進退不能。曹操數次進攻蜀軍總不能奏效,長期拖下去,不僅耗費錢糧且會挫傷士氣,真的撤兵無功而歸,又會遭人笑話。是進是退,當時曹操心中猶豫不決。此時廚子呈進雞湯,曹操看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覺得眼下的戰事,有如碗中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彼烈鏖g,夏侯惇入賬稟請夜間號令。曹操隨口說:“雞肋!雞肋!”夏侯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自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夏侯惇大驚失色,立即請楊修到帳中問他:“為什么叫人收拾行裝?”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便知道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你怎么知道?”夏侯惇又問。楊修笑道:“雞肋者,吃著沒有肉,丟了又覺得它味道不錯。魏王的意思是現在進不能勝,退又害怕人笑話,在此沒有好處,不如早歸,明天魏王一定會下令班師回轉的。所以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說:“您可算魏王肚里的蛔蟲,知道魏王的心思??!”他不但沒有責怪楊修,反而也命令軍士收拾行裝。于是寨中各位將領,無不準備歸計。
當夜曹操心煩意亂,而久久未能入睡,就手按寶劍,繞著軍寨獨自行走。只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自準備行裝。曹操大驚,我沒有下達撤軍命令,誰竟敢如此大膽,做撤軍的準備?他急忙回帳召夏侯惇入帳,夏侯惇說:“主簿楊修已經知道大王想班師加回都的意思?!辈懿俳衼項钚迒査趺粗溃瑮钚蘧鸵噪u肋的含義對答。曹操一聽大怒,說:“你怎敢造謠亂我軍心!”不由分說,叫來刀斧手將楊修推出去斬了,把首級懸在轅門外。最終曹操尋得機會,立即除掉了楊修。最終,楊修結束了他聰明的一生。
案例二:
二戰時,美國小羅奇福特領導的一個小組,在中途島海戰前成功地破譯了日本人的密碼,得到了日軍在海上作戰部署的確切情報,并做了有針對性地進行了部署準備,戰爭一觸即發。誰知,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個嗅覺靈敏的美國新聞記者得到了這一前線的絕密情報,就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作為獨家新聞在芝加哥的一家報紙上給捅了出來。
這則報道隨時都可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覺而更換密碼和調整作戰部署,發生了如此嚴重的泄密事件,眼看著前線的戰略部署就要付諸一炬了。而羅斯福作為戰時的總統卻對此事置若罔聞,既沒有派人追查此事,也沒有去報社興師問罪,更沒有調整戰略部署,就好像根本沒有這回事一樣,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糊涂樣。
結果,此事很快就沒有了下文,煙消云散了,也壓根就沒引起日本情報部門的重視,美軍在中途島戰役中,就靠著這種“糊涂”取得了一場大勝。
活學活用
羅斯福真的不知道這么大的泄密事件嗎?當然不可能。他不過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他明白此時如果自己無論采取什么行動,都會打草驚蛇,引起日本人的警覺,而讓所有戰略部署功虧一簣。而唯有當什么都沒發生才能挽回局面,日本人就會認為此則報道是無中生有,也就不去重視了。
糊涂是一種大智慧,是為人處世的大學問,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人生大境界。
糊涂不是無智,相反它是人類隱藏著的智慧。糊涂不是無能,相反它是人類一種未曾被啟動的潛能。有時“糊涂”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大勇若怯,以柔克剛;是處事不悖,達觀權變;是有所不為,而后大有所為。
有了“糊涂”這種大智慧,人才會清醒,才會冷靜,才會有容人之心的大度,才能靜觀花開花落,笑看云卷云舒;才能淡泊名利,撥開世俗,善待世間的一切;才能居鬧市而有一顆寧靜之心,待人寬容為上,處世從容自如。
圓滑生存就要學會糊涂,鄭板橋曾道,難得糊涂。但難得糊涂的鄭板橋,其實是個明白人??雌乒賵龈瘮 Ⅲa臟的他,辭官回鄉,寫詩作畫為生,瀟灑人生,以怪馳名。能看破,但就是不說出來或做出來,這是一種揣著明白裝糊涂的智慧。
生存箴言
人生好比一場戰斗,要學會隱藏自己,埋伏自己,讓自己首先獲得保全,才能在帷幄中運籌進攻的策略和等待進攻的時機。而表面糊涂、裝傻,心里透亮、明白地做人正是一種隱藏自己的保護傘和遮陽傘。
在別人面前多辦一些糊涂事
有時最高智慧在于顯得一無所知。你不必是白癡,只是假裝如此。只要你懂得裝傻,你就并不是真傻。要想在人際交往中得到別人的尊重,你就要學會掩飾自己的聰明,多辦一些糊涂事。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事不能太認真,太較勁。特別是涉及到人際關系,錯綜復雜,盤根錯節,太認真,不是扯了胳膊,就是動了筋骨,越搞越復雜。
順其自然,裝一次糊涂,不喪失原則和人格;或為了公眾為了長遠,恐怕暫時忍一忍,受點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數(樹),就不是荒山。有時候,事情逼到那個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給他個“模糊數學”,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人一生不應對什么事都斤斤計較,該糊涂時就糊涂,不計較、糊涂處置一些不關大局的小事情;但對重要問題,原則問題,就不能糊涂,該聰明時就得聰明。有句成語“呂端大事不糊涂”,說的正是小事裝糊涂,不耍小聰明,而在關鍵時刻,才表現出大智大謀。
厚黑案例
齊國一位名叫隰斯彌的官員,住宅正巧和齊國權貴田常的官邸相鄰。田常為人深具野心,后來欺君叛國,挾持君王,自任宰相執掌大權。隰斯彌雖然懷疑田常居心叵測,不過依然保持常態,絲毫不露聲色。
一天,隰斯彌前往田常府第進行禮節性的拜訪,以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禮接待他之后,破例帶他到邸中的高樓上觀賞風光。隰斯彌站在高樓上向四面瞭望,東、西、北三面的景致都能夠一覽無遺,唯獨南面視線被隰斯彌院中的大樹所阻礙,于是隰斯彌明白了田常帶他上高樓的用意。
隰斯彌回到家中,立刻命人砍掉那棵阻礙視線的大樹。正當工人開始砍伐大樹的時候,隰斯彌突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砍樹。家人感覺奇怪,于是請問究竟。隰斯彌回答道:“俗話說‘知淵中魚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別人的秘密,并不是好事?,F在田常正在圖謀大事,就怕別人看穿他的意圖,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樹,只會讓田常感覺我機智過人,對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無益。不砍樹的話,他頂多對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還不致招來殺身大禍,所以,我還是裝著不明不白,以求保全性命?!?
活學活用
心機用得過多,便容易不得要領,或自壞其事,或自相矛盾。對于一般狡黠的人來說。這是常有的事。雖然說聰明是件好事,但賣弄學問卻不然。說理太多會成為一種爭論。一些重要的論斷,最好只講不得不講的道理。
正如機器運轉需要添加潤滑劑一樣,搞好人際關系有時也需要潤滑劑。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陷入僵局時,《厚黑學》認為:“糊涂”,就是一種極好的潤滑劑。提到“糊涂”,人們自然會想起鄭板橋的那句名言,“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為糊涂更難,是聰明亦難,糊涂亦難。”
裝糊涂的好處有兩個,第一,不做出鋒芒畢露的樣子,少招人忌諱和嫉妒,第二,少問點事情,耳不聽,心不煩。這種處世方法,在人際關系比較復雜的情況下,或在社會政治環境比較惡劣的形勢下,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從鄭板橋強調說的“由聰明而轉為糊涂”可以明顯看出,他并不是真糊涂,而是裝糊涂。實際上,裝糊涂是一種很高明的待人處世之道。1953年6月,已經79歲高齡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到百慕大參加英、美、法三國首腦會談。他聲言自己年事已高,聽力不好,在需要回避的問題就裝作沒聽見,不予回答。而在感興趣的問題上,在能占便宜時卻又都聽得清清楚楚。丘吉爾靠裝糊涂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法國外長皮杜爾討價還價,爭個不休,使與會者大為頭痛。為此,艾森豪威爾曾幽默地說:“裝聾成了這位首相的一種新的防衛武器?!?
其實,在待人處世中要做到糊涂確實不易,這不僅需要有一定的修養,更需要具備不同尋常的厚臉皮。因為在人與人的相互接觸中,說不定什么時候會產生矛盾,有了矛盾,平心靜氣地坐下來交換意見,予以解決,固然是上策,但有時事情并不是那么簡單,需要厚臉之下的“糊涂”進行調和,方能煙消云散。這就是糊涂勝聰明的秘訣之所在。
生存箴言
人生是個萬花筒,一個人在復雜莫測的變幻之中要用足夠的聰明智慧來權衡利弊,以防失手于人。但是,人有時候不如以靜觀動,守拙若愚。這種處世的藝術其實比聰明還要勝出一籌。
不要表現得比別人聰明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當然是一種自信。但是有些時候,比如才具尚不成熟,時勢有所不利時,你若一味地表現出自己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才華,不僅不能脫穎而出,還可能會招來麻煩,甚至災禍。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打江山時,各路豪杰匯聚在一人麾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有本事。主子當然需要這樣的人杰。但天下已定,這些虎將功臣不會江郎才盡,總讓皇帝感到身邊有諸多威脅。歷史上有多少人因此而丟官喪命啊!所以,到了一定時候,一定要掩蓋自己的才華,不要表現得比別人知道的多,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
在如今的社會里,為人處世同樣道理,不要表現的比別人聰明,比別人知道的多,否則會引禍上身。而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必要的時候裝糊涂,把自己扮成“無知”的人,以求保全自身。
厚黑案例
有一天,王安石與蘇東坡在一起討論王安石的著作《守說》。這本書把一個字從字面上解釋成一個意思。當他們討論到“坡”字時,王安石說:“‘坡’字從土,從皮,‘坡’就是土的皮?!碧K東坡笑道:“這么說,‘滑’字就是水的骨了。”王安石又說:“‘鯢’字從魚,從兄,合起來就是魚子。四匹馬叫做‘駟’,天蟲寫作‘蠶’。古時候的人造字,是有它的含義的?!睎|坡故意說:“‘鳩’字是九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王安石不知道蘇東坡是開玩笑,連忙虛心向他請教,東坡笑著說:“《毛詩》說‘鳩鳩在桑,其子七兮?!由纤麄兊牡鶍?,一共是九個?!蓖醢彩宦牐徽f話了,心中暗暗覺得東坡雖有才,但不免輕狂了些。
過了不久,蘇東坡由翰林學士遭到貶謫,削級降職,被皇帝派往湖州做刺吏;三年期滿,又回到京城。蘇東坡在回來的路上便想:當年得罪這位老太師,也不知他生氣了沒有,回去得馬上拜訪他。所以,他還來不及安好家,便騎馬往王丞相府奔來。
東坡到相府門口,立刻被門前的一些聽事的小官吏引入門房。守門官說:“您在門房里稍稍坐一下,老爺正在睡覺,還沒醒呢!”東坡點點頭,便在門房內坐下了。
守門官走后,東坡一人等得無聊,便四下打量起來,看到硯下一疊整整齊齊的素箋,上面寫著兩句沒有完成的詩稿,題著《詠菊》。他看了看筆跡,認得是王安石的,不由得笑了起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二年前我看這老頭兒下筆幾千言,不用思索;二年后怎么江郎才盡,連兩句詩都寫不完!”于是取過詩稿念了一遍:
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
念完之后他連連搖頭:“原來這兩句詩都是胡說八道?!睘槭裁茨兀吭瓉硪荒晁募镜娘L都有名稱: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這首詩開頭說:“西風”,西方屬金,這應該是說的秋季;可是第二句說的“黃花”正是菊花,它開于深秋,最能和寒風搏擊,而且即便是焦干枯爛了,也不會落花瓣,所以說,“吹落黃花滿地金”,不是錯誤的嗎?
蘇東坡為自己發現了這個謬誤而得意萬分,興之所至,他忍不住舉筆蘸墨,依韻續了兩句詩:
秋花不比春花落,
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完,他又覺得有些不妥,暗想:“如果老太師出門款待我,見我這樣當面搶白他,恐怕臉面上過不去。”可是已經寫了,想把它藏起來吧,萬一要是王安石出來尋詩不見,又要責怪他的家人。
想來想去,終于他還是把詩原樣放好,自己走出門來對守門官說:“一會兒老太師出堂,你便稟告他,說蘇某在這里伺候多時。只因初到京城,一些事沒有辦妥,明天來拜見?!闭f完,便騎著馬回住所了。
過了不多久,王安石出堂,心內惦記著自己一首菊花詩還沒有完韻,便徑自往門房走來。坐定后,他一看詩稿,馬上皺起眉頭:“剛才誰到過這里!”
下人們忙稟告:“湖州府蘇老爺曾來過?!蓖醢彩矎墓P跡上認出了蘇東坡的字,口里不說什么,心下直犯嘀咕?!斑@個蘇軾,遭貶三年仍不改輕薄之性,不看看自己才疏學淺,敢來譏諷老夫!明天早朝,待我奏明皇帝,給他來個削職為民。”但轉念一想:“他不曾去過黃州,見不到那里菊花落瓣,也難怪他?!庇谑撬毧戳艘幌曼S州府缺官名單,那里單缺一個團練副使;第二天便奏明皇上,把蘇東坡派到那里去了。
活學活用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盡管蘇東坡才高八斗,學富五年,但是太愛嶄露頭角,被人一種“自己知道的永遠比別人多”的印象,因此敗在王安石腳下。對于蘇東坡來說,幸運的是王安石是一位正人君子,所以沒有遭遇到什么災禍。如果是撞在一個小人的身上,他可能就兇多吉少了。
生存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但也需要智慧進行支撐。不要告訴別人你的聰明之處就是一個極大的智慧。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
1.記住,別人也很聰明。
記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聰明之處,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在你覺得自己很聰明的時候,你一定要記得這一點。千萬不要到處吹噓、炫耀。這樣不僅還會給自己惹來了很多麻煩,讓自己威嚴掃地,甚至還會因此而喪失自己的地位和優勢。
2.無論有多少能力,收斂一點。
我們身邊有些人確實有些能力,像案例中的斑鳩一樣,能強占喜鵲的窩,拔光小麻雀的毛。但是他們的能力是有限的,還不能和真正的王者——老鷹相對抗。如果他們懂得收斂一點,就不會遭到別人的打擊。遺憾的是,這些人沒有這么去做,最終被“老鷹”一巴掌就打出了原形,威風掃地。其實,那些真正實力雄厚的聰明人是不會讓別人知道自己比別人來得聰明的,低調是這些“王者”之人生活的主要基調。畢竟光靠嘴上功夫是吹不出實力的,就像那句順口溜一樣“火車不是用來推的,牛皮不是用來吹的”。真的聰明,要讓別人去說,不能老王賣瓜自賣自夸。
3.吹噓別人,而不是自己。
生活當中,那些不知收斂、盲目吹噓自己的人,總有一天真相要被人揭開,讓自己顏面無光、威風掃地。相反,那些低調、謙虛之人反而能獲得人們的尊敬和肯定。
4.常對自己持懷疑態度。
有本事要讓別人去評價,不必自我吹噓自我炫耀,因為你的聰明、你的成績、甚至是你的成功,最為旁觀者,別人會比你看得更清楚。只有那些對自己的成就持有一種懷疑態度的人,才不會在人家面前強出頭。
5.更加努力去做,而不是滿足于現狀。
有人曾經說過:“愈是不喜歡接受別人稱贊的人,愈是表明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這也就意味著他會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奔偈挂粋€人常常把一點微不足道的成績就當作一樁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來宣揚,那么他無異于是在欺騙自己,就像那些被魔術欺騙了的觀眾一樣。這樣的人早晚都會走上失敗之路,因為他早已沒有自知之明了,一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事就如同盲人摸象,又如何會取得成功呢?
所以說,不要告訴人家你更聰明,而應該低調謙虛,這樣不僅能擺正自己的心態來獲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和機會。
生存箴言
才華、本事就像一筆財富,誰擁有了這筆財富,誰就會受人傾慕,被人追逐,甚至遭人暗算。所以聰明的富人大都不會輕易“露富”。同樣,聰明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輕易表現出自己的才華,露出自己的真本事,因為很多時候,你知道的越多,危險也越多。
裝聾作啞,摸清他人真實想法
圓滑生存厚黑之道秘訣是:與其咄咄逼人,不如裝聾作啞!要“作啞”不難,而“裝聾”實屬不易,因為不僅需要培養他們言語“左耳進右耳出”的功夫,還要有忍耐一切的厚臉皮,否則心中一起波瀾,不回他一二句也是很難的。
李宗吾常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斗爭。的確,在競爭的社會里弱肉強食本就是常事,你要想生存下來,就要學會裝聾作啞。聾啞之人不會和人發生爭斗,因為他聽不到,說不出,別人也不會找這樣的人斗,因為斗了也是白斗。
可是,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不聾又不啞,一聽到不順耳的話就會反駁,這樣一來就中了對方的計謀,如果你不反駁裝作沒聽見,對方自然覺得無趣。如果你裝聾,他還一再挑釁,只會顯示他的無理取鬧罷了。
不管怎么說,在今天的社會,面對你不了解的人,或是不懷善意的人,你學會裝聾作啞,摸清他的真實想法,然后再決定怎么做。其實,“裝聾作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必要好好修煉一番厚黑學的內功。
厚黑案例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他的兒子侶繼承王位,史稱楚莊王。看到楚國新王初立,晉國便想利用這個機會恢復已經失去了的霸業,并開始四處活動,利用自己尚未完全失去的影響,把幾個早就依附于楚國的小諸侯國都拉到自己的麾下,建立了以晉國為首的聯盟。楚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勢力范圍眼看就有化為烏有的可能。楚國上下一片恐慌,紛紛要求楚莊王采取措施,與晉國一決雌雄。
可是,楚莊王即位后卻似乎一點也不關心國家大事,整天就知道尋歡作樂,在長達三年的時間里,竟然沒有發一道有關國家大事的命令,不免令人大失所望。群臣們紛紛勸諫他要節制淫樂,應該以國事為重。楚莊王對這些上諫都是不屑一顧,甚至對繼續上諫的大臣下了一道死命令“今后如果再有人敢議論國君是非得失者,格殺勿論!”
命令下達后,果然上諫的人沒有了,楚莊王繼續全心全意地尋歡作樂。然而,畢竟還有不怕死的忠臣。一天,大夫伍舉要求見國王,說有要事稟告。這時的楚莊王正忙于和寵姬們作樂,哪里有半點心思聽什么要事。但是自己畢竟是一國之王啁,不見大臣又不行,只好下令帶伍舉上來。
伍舉走進大殿,只見楚莊王左手摟著一位從鄭國來的美女,右手抱著一位從越國來的美女,正坐在一大片樂器中問,盡情地歡笑??匆娢榕e走了進來,楚莊王才收住了笑,滿臉不高興地對伍舉說道:“你有什么要緊的事趕快說,沒看見我在這兒忙著嗎?”
伍舉知道現在發火只會把事情搞糟,而且還可能真的把自己的性命搭進去,便強忍住憤怒,笑著對楚莊王說道:“事兒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臣下聽說大王特別喜歡猜謎語,臣下這里有一個謎語,許多人都猜不出來,所以今天特地來獻給大王,看大王是否能猜出來?!?
楚莊王就喜歡猜謎語,特別是一聽說別人都猜不出來,興趣馬上來了,連忙對伍舉說:“快講給我聽?!?
伍舉看到楚莊王已經進了自己的圈套,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沒有什么危險了,便一字一頓地慢慢說道:“山上有只鳥,三年不飛翔,三年不鳴叫。請問大王這是只什么鳥?”
楚莊王明白,這是在說自己呢。可這是自己同意他說的,又不好問罪,便只好故意作出一幅失望的神情說道:“我還以為是什么謎語呢,原來就是這么一個呀,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嘛。伍大人可以回去了,我明白你是什么意思。”
伍舉滿以為楚莊王既然明白了自己的意圖,肯定會有所收斂的。沒料到,此后的幾個月,楚莊王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所作所為比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夫蘇從實在看不下去了,再也不顧什么禁令,趁上朝的機會,在大殿之上慷慨陳詞,希望楚莊王能夠以國事為重,遠離身邊那些只知逢迎拍馬的人們,徹底治理國家,使楚國能夠稱霸中原。
楚莊王似乎十分疑惑不解,兩眼直盯著蘇從,任憑他往下說。等蘇從把話說完了,楚莊王才慢悠悠地說出了一句任何人聽了都會感到心有余悸的話:“難道你沒有聽到我的命令嗎?”
蘇從鎮靜地回答說:“臣下是大王的臣下,對大王的命令豈能不知!”
楚莊王又問:“既然你知道不準上諫的命令,卻還在上諫。難道你不怕死嗎?”
蘇從回答這“如果我的死能使大王成為賢明之王的話,臣心甘情愿地去死!”
眾大臣看到蘇從竟敢和國王辯理,都以為這個蘇從肯定被殺無疑了。大家不由地都捏了一把汗,只等著楚莊王說出那句話了。
實際上,所有大臣沒有一個人了解,楚莊王表面上尋歡作樂,卻是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忠臣、良臣和智臣。因而,楚莊王不僅一點火也沒有發,反而哈哈大笑起來。大臣們都被搞糊涂了,只聽著楚莊王一個人笑,誰也不敢說一句話。
楚莊王盡情地笑夠了,才滿面春風地對蘇從說:“我整整等了三年,終于盼到了像你這樣的忠臣。你們是楚國振興的真正希望之所在!”隨后,楚莊王下令,殺掉了三年來圍在自己身邊的那些只知拍馬奉承的官員,并下令整頓治安,殺掉了數百名為非作歹的慣犯,提拔了數百名在這期間敢于上諫、治國有方的官員。并任用伍舉和蘇從全面負責國家政務,全力發展生產,訓練軍隊。使楚國迅速地發展起來,終于打敗了晉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活學活用
楚莊王裝聾作啞,表面上荒淫廢弛,實際上在觀察大臣的忠奸,最終終于知曉臣僚的真實,親君子遠小人,一舉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韓非子曾經告誡君主說:人君防備臣下,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很多時候表面上要清靜無為,不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以防被總在窺測君主意向的臣僚和近侍所探知;而到適當的時候,一直暗中在觀察、考察群臣的皇帝,拿出赫赫皇威來,給予群臣有效甚至致命的措施,糾正他們不合君意的舉措,打擊他們可能觸犯王法與君王利益的行為,適當表彰做得好的臣子們。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君王的英明與偉大。臣僚總在膽戰心驚中謹慎做事,夾起尾巴作人,永遠跟著君王的步調,不敢為非作歹,這樣國家就會安定,君主天下江山就會萬世永存。
這就是一種以聰明的糊涂、睿智的愚笨和英明的昏庸來欺蒙臣下,考察百官,最后來個大清理、大換班,以達到治理整頓目的的厚黑之道。
現實生活中,許多上班一族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的上司非常精明強干時,那么平時的言談舉止都特別謹慎,生怕被精明的上司抓住自己的疏漏之處。雖然上司精明過人,但整天被一群戴著面具的下屬圍在身邊團團轉,往往也搞不清東南西北。
待人處世厚黑之道告訴你,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裝傻,什么都不說,什么也不管,讓手下人最大限度地表演。參加假面舞會的人為什么那么放肆,就是所有參加者都覺得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同樣的道理,如果下屬覺得上司是個什么都不懂的笨蛋,他就會最大限度地將自己的真實想法暴露出來。此時,原本“愚笨”的上司突然精明起來,在真正摸清手下人真實想法和人品高下的情況下,對手下人員重新組合。進行大調整、大換班,往往效果最好。
生存箴言
一個善于挑釁的人,面對你的沉默,多半會在幾句話之后就倉皇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如果你還裝出一副聽不懂的樣子,并且不時發出“???”的聲音,那么更能讓對方敗走。這就是“裝聾作啞”的威力。
裝瘋賣傻,貌似愚蠢以養晦
太聰明的人,有時使人不敢接近;太精明的人,有時使人覺得害怕;難得糊涂,可以使人看到缺點,放心感增強。
在為人處世中,有些人故意在他人心目中制造自己“愚鈍”和“低能”的假象,故意裝作愚蠢、呆癡,行“韜晦”之計,以求保存自己,等待時機戰勝對手。真應了“愚蠢者最聰明,聰明者最愚蠢”這句話。
厚黑案例
諸葛亮死后幾年里,蜀漢對魏國只采取守勢。魏國的勢力強大起來了,但是它的內部卻發生了動亂。
魏國的大將司馬懿,出身大士族。曹操剛剛掌權的時候,曾經征召司馬懿出來做官。那時候,司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意應召,但是又不敢得罪曹操,就假裝得了風癱病。曹操懷疑司馬懿有意推托,派了一個刺客深夜闖進司馬懿的臥室去察看,果然看到司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還不相信,拔出佩刀,架在司馬懿的身上,裝出要劈下去的樣子。他以為司馬懿要不是風癱,一定會嚇得跳起來。司馬懿也真有一手,只瞪著眼望著刺客,身體紋絲不動。刺客這才相信他是真癱,收起刀向曹操回報去了。
司馬懿知道曹操不會就此放過他。過了一段時期,讓人傳出消息,說風癱病已經好了。等曹操再一次召他的時候,他就不拒絕了。
司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擔任了重要職位。到了魏明帝即位,司馬懿已經是魏國的元老。由于他長期帶兵在關中跟蜀國打仗,魏國兵權大部分落在他手里。后來,遼東太守公孫淵勾結鮮卑貴族,反叛魏國。魏明帝又調司馬懿去對付遼東的叛亂。
司馬懿平定了遼東,正要回朝的時候,洛陽派人送來緊急詔書,要他迅速趕回洛陽。
司馬懿到了洛陽,魏明帝已經病重了。魏明帝把司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邊,囑咐他們共同輔助太子曹芳。
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繼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當了大將軍,司馬懿當了太尉。兩人各領兵3000,輪流在皇宮值班。曹爽雖然說是皇族,但論能力、資格都跟司馬懿差得遠。開始的時候,他很尊重司馬懿,有事總聽聽司馬懿的意見。
后來,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說:“大權不能分給外人啊!”他們替曹爽出了一個主意,用魏少帝的名義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是奪去他的兵權。接著,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職位。司馬懿看在眼里,裝聾作啞,一點也不干涉。
曹爽大權在手,就尋歡作樂,過起荒唐的生活來了。為了樹立他的威信,他還帶兵攻打蜀漢,結果被蜀軍打得大敗,差點全軍覆沒。
司馬懿表面不說,暗中自有打算。好在他年紀也確實老了,就推說有病,不上朝了。
曹爽聽說司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是畢竟有點不放心,還想打聽一下太傅生的是真病還是假病。
有一次,有個曹爽親信的官員李勝,被派為荊州刺史。李勝臨走的時候,到司馬懿家去告別。曹爽要他順便探探司馬懿的情況。
李勝到了司馬懿的臥室,只見司馬懿躺在床上,旁邊兩個使喚丫頭伺候他吃粥。他沒用手接碗,只把嘴湊到碗邊喝,沒喝上幾口,粥就沿著嘴角流了下來,流得胸前衣襟都是。李勝在一邊看了,覺得司馬懿病得實在可憐。
李勝對司馬懿說:“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擔任本州刺史(李勝是荊州人,所以說是本州),特地來向太傅告辭?!?
司馬懿喘著氣說:“哦,這真委屈你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備啊。我病得這樣,只怕以后見不到你啦!”李勝說:“太傅聽錯了,我是回荊州去,不是到并州?!?
司馬懿還是聽不清,李勝又大聲說了一遍,司馬懿總算有點搞清楚了,說:“我實在年紀老、耳朵聾,聽不清你的話。你做荊州刺史,這太好啦?!?
李勝告辭出來,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說:“太傅只差一口氣了,您就用不著擔心了?!?
曹爽聽了,甭提有多高興啦。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掃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親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馬懿既然病得厲害,當然也沒有人請他去。
等曹爽一幫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擻精神,帶著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領兵馬占領了城門和兵庫,并且假傳皇太后的詔令,把曹爽的大將軍職務撤了。
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亂成一團。有人給他獻計,要他挾持少帝退到許都,召集人馬,對抗司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人,哪兒有這個膽量。司馬懿派人去勸他投降,說是只要交出兵權,絕不為難他們。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
過了幾天,就有人告發曹爽一伙謀反,司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監獄處死。
這樣一來,魏國的政權名義上還是曹氏的,實際上已經轉到司馬懿手里。
活學活用
司馬懿是個表面糊涂心里明白的人,他裝瘋賣傻,貌愚以養晦,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裝瘋賣傻”其實是一種人生境界,是聰明人所為;是那種明了一切卻不點破的拈花微笑般的智慧。
在常人看來,無論是跟裝傻的還是跟真傻的在一起混,心理上都會沒有壓力,以至于自己沾沾自喜,覺得比他們高出一籌。誰讓他們犯傻呢?誰讓自己聰明呢?
這便是裝傻者的目的,以傻為誘餌,把你拖下水,然后痛打落水狗。裝傻者大都是足球界的精英,懂得一兩門裝傻的技巧,也懂得裝傻的好處。傻嘛,誰能跟傻子認真呀?既然你不認真,那么“對不起了,我也要把你弄傻了,我要把你活活地給煽呼傻了”。
只要你懂得裝傻,你就并非傻瓜。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功高震主不知給多少下屬臣子招致殺身之禍。與領導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適時“裝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糾正對方的錯誤。人際交往,裝傻可以為人遮羞,自找臺階;可以故作不知達成幽默,反唇相譏;可以假癡不癲迷惑對手。你必須有好的演技,才能傻得可愛,“瘋”得恰到好處。如果你讀不懂厚黑你就會被愚弄;誰不領會厚黑之神韻,誰就是真正的傻瓜了。
西方有句諺語說:“盡管星星都有光明,卻不敢比太陽更亮?!薄蛾幏洝氛f:“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边@也就是讓我們懂得,善于伏藏是制勝的關鍵。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伏藏的道理,即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以戰勝對手,甚至還會招來殺身之禍。楊修就是喜歡在上司面前動腦筋,在別人面前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鋒芒太露而不知收斂,才高震主而不懂掩飾,才引火燒身“誤了卿卿性命”的。真正聰明的人,無論是對于自己的優點還是缺點,都不能發揮到“極至”,人們常說盛極則衰,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適當地掩飾自己才是最佳選擇。
揣著聰明裝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坦然地在這個社會上很好地生活下去。
生存箴言
有一個詞叫“大智若愚”,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小事愚,大事明,這是一個人一種很高的修養。所謂愚,并非自我欺騙,自我麻醉,而是有意識地糊涂。該糊涂的時候,一定要糊涂,不要顧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學識、自己的地位和權勢。由糊涂而轉聰明,則必定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也必定會有一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生。
不要賣弄雕蟲小技
與人相處,不要處處爭先,即使你真有兩下子,也必要在別人面前賣弄,不然會惹人嫉妒,引火上身。
《厚黑學》認為:在待人處世中,不要把別人都看成是一無所知的人。真實,我們周圍的人,和你一樣,都各有主張。但按照《厚黑學》對人性的揭示,多數人都不喜歡采納別人尤其是下屬的主張,因為這往往會被認為有失身份,有損體面。如果我們把同事都看成是庸才,只有我自己有真知灼見,于是在一個團體內,多發主張,結果被采納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而且很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厚黑案例
魏王的異母兄弟信陵君,在當時名列“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極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門客,達300人之多。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宮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報告,說是北方國境升起了狼煙,可能是敵人來襲的信號。魏王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應敵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說道:“先別著急,或許是鄰國君主行圍獵,我們的邊境哨兵一時看錯,誤以為敵人來襲,所以升起煙火,以示警戒?!?
過了一會兒,又有報告說,剛才升起狼煙報告敵人來襲,是錯誤的,事實上是鄰國君主在打獵。
于是魏王很驚訝地問信陵君:“你怎么知道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鄰國布有眼線,所以早就知道鄰國君王今天會去打獵?!?
從此,魏王對信陵君逐漸地疏遠了。后來,信陵君受到別人的誣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賴,晚年沉溺于酒色,終致病死。
活學活用
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曾經對他的兒子做過這樣的教導:“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
蘇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誡他的門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無所知?!笨桌戏蜃右舱f:“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些話,有一個共同的意思,就是你即使真有兩下子,也不要太出風頭,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說,在待人處世中,不要賣弄自己的雕蟲小技。
《莊子·雜篇》中有一則寓言:吳王乘船渡過長江,登上一座猴山。猴子們看見國王率領大隊人馬上山來了,都驚叫著逃進叢林,躲藏在樹叢茂密的地方。有一只猴子卻從容自得,抓耳摸腦,在吳王面前竄上跳下,故意賣弄技巧。
吳王很討厭這只猴子的輕浮,便張弓搭箭,向它射去。這只猴子存心要顯露本事,因此,當吳王的箭射來時它就敏捷地躍起身,一把抓住飛箭。吳王轉過身去,示意隨從們一齊放箭,箭如雨下,不可躲閃,那猴子終于被亂箭射死。
世上有一種人就像那只喜歡賣弄自己的猴子,他們掌握一點本事,就生怕別人不知道,無論在什么人面前都想“露兩手”。這種人愛出風頭,總想表現自己,對一切都滿不在乎,頭腦膨脹,忘乎所以。在待人處世中,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寓言里的猴子認為自己有兩下子,就故意在吳王面前賣弄,引起了吳王的反感,最終被亂箭射死。這對于那種性格輕浮,喜歡浮夸,賣弄雕蟲小技的人,是一于很好的教訓。
那么,在待人處世中應該如何做,才算是不賣弄自己的聰明呢?《厚黑學》認為,不妨從以下三方面注意:
1.要在生活枝節問題上學會“隨眾”,蕭規曹隨,跟著別人的步履前進。美國的艾倫·芬特在在《照相機》一書中有過這樣的心理測驗:
一個人走進一家醫院的候診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驚訝:每個人都只穿著內衣內褲坐著等侯。他們穿著內衣內褲喝咖啡、閱讀報刊雜志。以及聊天等,這個人起初非常驚奇,后來判斷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所不知道的內情,于是20秒種之后,這個人也脫下外衣,僅著內衣褲,坐著等候醫生。
這種隨眾附和的做法,至少有兩大實際目的:一是社會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互相合作。二是在某些情況下,當你茫然不知所措時,你該怎么辦?當然是仿效他人的行為與見解,從而發掘正確的應對辦法。
2.不要讓人感覺你比他人更聰明。如果別人有過錯,無論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兒,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可能帶來難堪的后果。羅賓森教授在《下決心的過程》一書中說過一段富有啟發性的話:“人,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他錯了,他就會惱火,更加固執己見。人,有時也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會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維護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
3.貴辦法不貴主張,換一句話說,就是多一點具體措施,少一些高談闊淪。年輕人,對于諸多事情,總是喜歡發表主張。主張是對于某種事物的觀察所得,觀察分析才能有所得。所得能夠成為一種主張,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如果急于求得理解,一有所得,不看對象,不分場所,立即發表出來,往往是沒有什么好處的。
4.少一點高談闊論,多一點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辦法。譬如,上司和同事或者朋友,希望你幫助他辦某件事,你可以拿出一套又一套的辦法,第一套方案,第二套方案,總之,你千方百計把問題解決了,這比發表“高見”,不是有意思得多嗎?不說空話,而又能干得成實事,你將給人以一種沉穩的成熟者的形象。
生存箴言
為什么在待人處世中要提倡“別賣弄自己的聰明”呢?這是因為“聰明”是相對的,是對某一具體的方面、具體的人而言的。你在這個人面前很聰明,而在另一個人面前。很可能就不怎么樣。所以,聰明還是不“聰明”并不是什么待人處世的資本,根本不值得賣弄。
裝不懂,拜他人為師
好為人師的人不招人喜歡,但是如果你能謙虛好學,即使滿腹才華也裝作一無所知,拜他人為師,容易得到別人的好感。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對比:在別人需要你教導的時候,你去教導他,那么你是他的老師;當別人不需要你去教導而你卻主動去的時候,你就是好為人師。同樣是教導,差別卻很大,效果也相差甚遠,前者別人會尊敬你,而后者別人則會厭煩你。
遺憾的是,很多人養成了好為人師的習慣,處處表現自己的才華,特別是在人多的地方,高調教育別人,卻不知別人已經厭煩了這種“教誨”。自然而然,這樣的人不僅無法獲得別人的尊敬,即便他教育的是正確的,人們也會不以為然。甚至一旦有機會,就會“反戈一擊”。
厚黑案例
維斯卡亞公司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為著名的機械制造公司,其產品銷往全世界,并代表著當今重型機械制造系的最高水平。許多人畢業后到該公司求職遭拒絕,原因很簡單,該公司的高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各種高技術人才。但是該公司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讓人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職者閃爍著誘人的光環。
史蒂芬是哈佛大學機械制造系的高材生。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申請被拒絕,其實這時的用人測試會已經是徒有虛名了。史蒂芬并沒有死心,他發誓一定要進入維斯卡亞重型機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里的廢鐵屑。
一年來,史蒂芬勤勤懇懇地重復著這種簡單卻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后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對策。當會議進行到一大半卻未見眉目時,史蒂芬闖入會議室,提出要直接見總經理。
在會上,史蒂芬對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并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后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狀。史蒂芬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史蒂芬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并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并想出了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獲得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活學活用
好為人師,與拜人為師,當然簡單幾個字的差別,卻有相當大的差別。拜人為師不僅能讓自己舍去很多麻煩,還能讓自己免于被別人厭煩的境地,將自己的人際關系處理的更好,更穩固。
那么我們該如何表現自己的拜人為師呢?
1.要“不恥下問”。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明明不知道,卻非要裝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樣子,他們不希望自己表現出無知,特別是在需要向比自己地位低、年齡小、經驗少的人請教時,這種表現更加明顯。其實,這些人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去做?,F代社會,一切的更新都很快,有很多不了解、不懂的東西是正常的,他們又何必感到不好意思呢?即便是要“不恥下問”,又能如何呢?
2.贊美、欣賞別人。
如果有機會,由衷地贊美、欣賞別人也是一種拜人為師的良好表現。正是因為對方身上有值得你欣賞、看好的東西,你才有可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才有可能拜人為師。如果你在贊美對方之后,再擺出拜人為師的姿態,自然能獲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
3.過于熱情也不好。
如果對方并不需要你的幫忙,而你卻表現得極其熱情,自然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顯擺”、“炫耀”自己了。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說“好人難做”,其實“好人難做”的真正原因就是太過于熱情,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是在作秀,而不是在真正幫助別人。因此,記住這一點:在別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請求你幫助的時候,你再施以援手。雪中送炭總比錦上添花好。
4.高手在場,懂也要裝不懂。
如果有高手在場,你還不停地炫耀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那么自然是“班門弄斧”、“關公面前耍大刀”了。鬧了笑話暫且不說,還讓人感到厭煩,擋了別人表現自己的機會。
5.千萬不要炫耀自己的經驗。
即便你的經驗再多,別人再怎么白癡,也千萬不要“以大欺小”,經常拿自己的經驗說事。暫且不說經驗也會過期,即便你的經驗還是適用的,如果你總是哪它來炫耀,別人會怎么想?他們會怎么做?感激你還是鄙視你?我想絕大部分人的反映會是后者。
生存箴言
每個人都應當有遠大志向,才可能成為杰出人物。但要成為杰出人物,光是心高氣盛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從最低級的事情學習做起。在你默默無聞不被人重視的時候,不妨試著暫時降低一下自己的物質目標、經濟利益或事業野心,做好一個普通人的普通事,這樣你的視野將更廣闊,或許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