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楊瀾》:女人檔案: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 她們仨:在女性成功奮斗的時光里,遇見——楊瀾、董明珠、鄧文迪
- 靜柏心然
- 4082字
- 2021-12-30 16:14:22
人總是要推著自己往前走的,在不同的領域里,從事不同的工作,至少能夠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不滿足、不知足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走得更遠,看到更多的風景啊。
——楊瀾
美國著名演說家莉絲·默里在一次公開演講的時候,說道:“你并不一定要待在你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里,如果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些東西讓你退縮,你需要知道那是什么,我向你保證,一定有一條路可以打破和通過這種困境。”
莉絲·默里正是不斷打破困境、獲得重生、然后通向成功的智慧女性。
在地球的另一端,在一個古老卻也具有現(xiàn)代活力的東方國家,也有一位以知性優(yōu)雅、智慧溫和而著稱的女性,她靠著自己的斗志和努力獲取了事業(yè)上的成功,同時還靠著智慧和優(yōu)雅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她的名字,叫楊瀾。
二十多年前站在《正大綜藝》舞臺上的人就是她;在事業(yè)正紅火的時候,毅然放棄已有的成績,奔赴國外留學的人還是她。她是知名主持人、媒體人、社會活動家,當然,還是個有文化底蘊的商人。
她曾經(jīng)寫過一本書,叫《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在書中她真誠地分享自己人生中的故事,她講述著自己的婚姻,講述著自己對于成功和幸福的理解。
她在電視屏幕前告訴女性朋友們:在這個世界上要深情地活著、堅定地活著。雖然,這個世界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如意,但是,希望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時候看似人生之路走不下去了,可如果堅持下來,不放棄努力,說不定路就走出來了。
楊瀾,1968年3月30日出生在北京,但由于幼年時父母都忙于事業(yè),所以只好被送到上海的外婆家,由外婆照顧。記得在某電視節(jié)目上,楊瀾還分享過童年的一個小故事。
在外婆家的時候,每天外婆都會給她并不算多的零用錢。那時楊瀾喜歡吃一種話梅,每次的零用錢基本是買話梅解饞。但是某一天,她走路時不小心摔倒了,手中握著的硬幣也丟了,她記得一邊流淚一邊在街邊找零幣。這時候走來一位阿婆,在問清楚原因后,拿出一袋話梅送給楊瀾。多年以后,當楊瀾回憶起兒時的這個片段時,還是很動情,也很感激。她說,那種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讓她終生難忘。
在楊瀾主持節(jié)目時,我們其實也不難發(fā)現(xiàn)她帶給人們的善意和溫暖。
還是和主持節(jié)目有關的故事。有位優(yōu)秀的青年醫(yī)生,站在舞臺上講話時非常緊張,一不小心還讀錯字。正當觀眾們覺得莫名其妙的時候,楊瀾在旁邊說:“這位醫(yī)生不僅醫(yī)術高明,而且上臺就能當主持,而我呢,我下了這個舞臺連手術刀都拿不了?!庇^眾們用笑聲和掌聲表達他們對楊瀾、對那位青年醫(yī)生的支持與鼓勵。當然,這些溫暖的場面,在楊瀾的人生經(jīng)歷中,還發(fā)生過很多次。
一個人的內(nèi)心充滿了溫度,她的言行就會給別人帶來溫暖,這也是涵養(yǎng)與素質(zhì)的體現(xiàn)。而這種涵養(yǎng)與素質(zhì),又與一個人的家庭環(huán)境、成長經(jīng)歷分不開。
楊瀾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爸爸在北京外國語學院擔任英語教師。楊瀾的家里,總是充滿包容、親密的溫馨氛圍,孩子與大人平等對話,大人對孩子的問題作出回應。這種親子關系,在當時來講,可以說是非常寬松。但是,楊瀾的父母對她的教育卻很嚴格。每天,楊瀾的爸爸都會給她講故事,通過故事讓她明白各種道理。每當遇到不懂的問題,楊瀾總會讓爸爸給好好解釋一下。
那時候,在楊瀾家窗戶后面有個小小的花園,雖然花園不大,植物品種也不多,但對于小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做游戲的天堂,而對于楊瀾來說,在這個小花園里,正好可以親密接觸大自然。在這個小小的花園里,楊瀾認識了一些花花草草,并且還堅持每天寫觀察日記。這些在成年人眼里再普通不過的小花草,卻勾起了楊瀾的好奇心,在觀察植物的過程當中,她的性格中還多了一分沉穩(wěn)與機敏。
說起年少時候的點點滴滴,楊瀾總是掩飾不住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楊瀾的父母對她的教育雖然嚴格,但家庭氛圍卻也是平等而開放的。面對一些問題,楊瀾持有自己不同的觀點,而她的父母也尊重她的選擇。
讀中學時,楊瀾的媽媽身體情況不太好,楊瀾便承擔起家里的勞動:洗衣、做飯、買菜,甚至是換煤氣。這些家務勞動,培養(yǎng)了楊瀾的責任心,她的獨立精神也在看似繁忙沉重的生活中漸漸凸顯出來。
在別的女孩子還在埋頭學習時,楊瀾早已懂得了什么叫作承擔。她眼中的優(yōu)秀,也不再僅僅是“學習成績好”這么簡單,而是能夠承擔起自己的生活,也承擔起照顧別人的責任。這種承擔以及對家庭的責任感,都為楊瀾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打好了基礎。并且,即便在結束繁忙的家務勞動后,楊瀾也沒有放下功課,她依然喜歡讀書、喜歡思考,她說自己不是那種天才型的人,因此就必須多付出一些努力。
愛讀書的習慣,楊瀾說是自小就有的。楊瀾的父親除了給她講故事,給她讀書聽,還引導她自己選擇圖書,鼓勵她從小就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接觸新的知識。正是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楊瀾才認識到對于一個女孩子來說,多讀書真的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讀過的每一本書,都可以豐富我們的心靈,成為滋養(yǎng)靈魂的養(yǎng)料,成為社交中的資本。更重要的是,好的書籍時刻陪伴在我們身邊,能夠在我們困惑時給予鼓勵,失落時給予安慰。好書便是良師益友,能夠教給人很多生活的哲理,帶給人們心靈上的震撼以及思想上的轉(zhuǎn)變。
楊瀾的愛人吳征先生說,楊瀾是個特別倔的人,只要自己認準了什么,任誰都攔不住她的。一個女孩子的倔強,有時候很可能給自己帶來種種麻煩。但有些底氣的倔強,我們還是可以有的。這種底氣何來?這是與自己的能力、想法、對生活的要求等分不開的。當我們說,一個女孩子很倔,對自己的生活很有想法時,其實也暗示著這個女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著清晰的選擇。
記得之前有個朋友開玩笑,說所謂的選擇困難癥,無非就是因為口袋里錢不多,所以買東西時才會猶豫不決。買東西時很猶豫,這個尚且不算什么大問題。但是,當我們面臨人生的選擇時卻一直猶豫不決,就很容易失去很多發(fā)展的機會,而面對人生選擇時的這種“選擇困難癥”,其根源就在于,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感不強,說得直白一些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楊瀾倔強也好,堅持也罷,都有她自己的道理。她對自己人生方向的準確把握,這就是她最大的底氣。而這種底氣又是從哪里來呢?據(jù)楊瀾說,這種底氣,來自自己對生活的承擔、對未來的期待以及對困境的不妥協(xié)。
作為女性,我們應該足夠相信,那些壓不垮我們的困境,都將化成為我們披荊斬棘的勇氣。在困難襲來時,我們是要丟盔棄甲,在困境面前潰不成軍,還是要堅強起來,帶著非洲菊般陽光而明媚的微笑,去迎面正視困境?如何選擇,全看我們內(nèi)心的支撐是不是足夠堅實。當一個女孩子越是對自己的未來有期待,對自己的人生有要求,在面對障礙、困境的時候,便越是不會輕易退縮、畏懼。
人們總是把女性與花聯(lián)系起來,都說美人如花,佳人如詩。而作為優(yōu)質(zhì)女性的典范,楊瀾自爆說,她也是個愛花的人?!皼]有哪個女人不愛花,就像沒有哪個女人是不向往愛情的?!睏顬懺诨貞浥c外婆一起生活的歲月時,總是會說起外婆與花的故事。從楊瀾的講述里我們也能想到,她受了外婆很多影響,比如,外婆愛花,而楊瀾也是如此。
楊瀾還記得,外婆帶著專注的神情給插花換水的場景,她也還記得,外婆面帶笑意修剪花枝時的一幕。有花的日子,生活便呈現(xiàn)出寧靜美好的面貌。但是楊瀾并沒有長成那種嬌嬌弱弱的矜貴之花,而是長成了絢麗陽光的非洲菊。她向往那種充滿陽光、飽滿而新鮮的生活,這大概是因為幼年受了外婆侍弄花草的影響。在楊瀾看來,人的一生,就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應該渾渾噩噩地度過。
她不止一次地提到過,上了年紀的外婆,每次侍弄花草的時候,臉上的神情都帶著幾分天真爛漫,像個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少女。這讓楊瀾開始相信,內(nèi)心美好的人,她的美麗是不會被歲月帶走的,她也開始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內(nèi)心美麗而又堅韌的人。
若要讓生活過得飽滿而新鮮,那就應該像個探險家那樣,在平淡無奇的日子里總能有新發(fā)現(xiàn)。楊瀾說起自己幼年時的生活經(jīng)歷,說那些場景仿佛就像在昨天。雖說人不應該活在過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過去的生命經(jīng)歷,沉淀出了我們未來的生命氣質(zhì)。
愛花的楊瀾,慢慢地成長為一個有著如花般笑靨的魅力女人。每個人的人生歷程雖然很不一樣,可是,像困境、挫折、苦難這些灰暗的東西,幾乎是人人都需要面對的。楊瀾說,當心情特別差的時候,一定不要去看那些頹喪的文字,一定要多接觸一些美好而陽光的東西。我們沒有必要總是想著自己的不幸,也沒有必要時刻提醒自己肩頭沉甸甸的負擔。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活得更不幸,也還有許多人的壓力堪比山大。多想想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如果實在想不起來,自己的生命里到底有沒有過快樂的日子,那就從現(xiàn)在開始,去創(chuàng)造快樂,去創(chuàng)造出陽光。很多時候,我們不必渴求別人的同情或憐憫,只要自己活得足夠陽光,別人就能感受到你帶來的溫暖。
不抱怨生活,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堅持下來卻很難的事,但更難的是,我們要有所相信,相信自己的生活里總會有陽光,哪怕現(xiàn)在自己正經(jīng)歷著凄風苦雨,我們也要鼓起勇氣,讓自己變成一個小太陽。
作為一個女孩子,你不必哀求生活給自己足夠的慈悲,更不必請求命運“手下留情”。經(jīng)風經(jīng)雨,才能堅韌而蓬勃地怒放。
雖然在公眾看來,楊瀾已經(jīng)足夠成功了,但她也經(jīng)歷過一段灰暗坎坷的人生,她坦言,要想不悲觀地活著,真的也挺難,畢竟經(jīng)歷過的艱辛日子,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哪怕在別人看來你的生命已經(jīng)錦繡一片,可咬牙挺過來的歲月,只有自己才最了解。
所以啊,面對人生陷落時,我們不必沮喪、悲觀、厭世,只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才會讓人生真的美好起來。你看那頂霜傲雪的寒梅,它們只有在霜雪的襯托下,才更顯出了高貴、堅韌與不俗。
若要生活真的變得美好起來,人的內(nèi)心就應該有所相信,相信明天一定會比今天好,前提就是,我們真的努力做事了,真的努力改變自己的缺點,而不是當風雨襲來時只會哭喪著臉抱怨!
抱怨生活,就等于詛咒了自己。當你對著生活笑起來,當你說“不論眼前的日子怎么樣,明天都會更美好”,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眼下的困境真的不算什么了。有一次,某位媒體人向楊瀾討教成功秘訣的時候,楊瀾就是這樣說的,“只要你努力了,社會一定是公平的,不要報怨生活,否則只能證明你自己沒有真正地去努力”。
財智女人心語
在這個大大的世界里
每天都在上演著悲喜劇
不論眼下的生活充滿了多少凄苦
都應該在內(nèi)心有所堅信
讓內(nèi)心陽光起來,生活才會溫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