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佛山——南方的佛鄉
- 一生要去的中國100個地方
- 黃峻菠
- 1159字
- 2021-12-30 15:47:07
佛山“肇跡于晉,得名于唐”。早在唐宋時期,佛山就成為我國南方的商貿重鎮,至明清時更是鼎盛一時,與北京、漢口、蘇州一起成為全國的“四大名鎮”。自古以來,佛山就有“廣紗中心”、“南國陶都”、“嶺南藥材發祥地”的美譽,名聲顯赫。近年來,佛山經濟迅猛發展,是全國率先達到小康水平的36個城市之一,并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
古往今來,佛山名人輩出。如明代太師梁儲,明代狀元倫文敘,清代粵劇藝人李文茂,清代民族資本家陳啟沅,清代武林宗師黃飛鴻,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領袖康有為,中國修建鐵路的第一人詹天佑,清末小說家吳趼人,武打明星李小龍,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鄧培,抗日英雄吳勤,革命烈士陳鐵軍等。
旅行須知
地理位置: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西接肇慶,南連珠海,北通清遠,毗鄰港澳。
面積:3813.64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324.98萬人,其中市區46.84萬人。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2.1℃,降雨量1600—2000毫米。
主要景點
孔廟
孔廟在市區祖廟路祖廟大院內,舊稱尊孔會,是清未宣統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紳集資所建。原建筑包括孔圣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園等,現僅存孔圣殿一單體建筑。該殿室內神龕置有“孔子石刻像”,是按山東曲埠孔廟的孔子石刻像拓本重刻的;左右兩壁之上,嵌有《孔子廟堂碑》石刻,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所書碑記拓本翻刻,上有翁方綱的考記題跋。殿內的明間還有大型雕花硬木隔扇屏風,無形制碩大而又清雅脫俗;殿前檐明間檐柱花崗石柱礎亦很有特色。1981年市政府撥款修葺復原,在殿內左右兩壁裝置了收集于佛山“李氏大宗祠”的六組磚雕裝飾;恢復了神龕及其周圍的面貌,還擴建美化了花園,增設了“佛山碑廊”、“佛山鐘廊”、“古洛芝蘭”牌坊以及明代石刻麒麟照壁等;橋亭水榭、曲徑回廊之美景,加上綠蔭、紅花,更增其迷人秀色。
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
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里面聚集了佛山民間藝術,通過剪、刻、撲、塑、粘、扎、鑄、繪等技法,制作出剪紙、扎作組燈、彩燈、秋色(包括紙撲、雕塑、雕刻、粘砌、鑄塑等)、木版門畫、書畫等數十種民間工藝,因獨具鄉土氣息而深受喜愛。國內外游人可觀賞選購全國各地的傳統工藝品,也能欣賞到佛山民間工藝的技藝制作表演。
飛來寺—飛來峽
飛來寺在清遠縣北江小三峽之飛來峽右岸,又名峽山寺。從山門前到寺背后的峰巖,有江邊臺石、飛來古寺、愛山亭、飛泉亭、交影亭、獅子石、歸猿洞等十余處佳境。這里“山水奇絕,層巒疊嶂,幽洞澄潭,白練飛云,嘉木異卉”,不愧為大自然風光“福地”。寺內有蘇東坡當年的釣臺和他的《峽峙》詩。飛來峽兩峽壁立,長達九公里。夾江對峙七十二座山峰,峻美險奇,一江巨流,翻騰而下。峽江迂回曲折,水碧晶瑩,泛舟可覽“金鎖潭”、“鐘潭”、“凝碧灣”、“韓愈泊舟處”、“東坡釣磯”,以及“一水遠赴海,兩山高入云”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