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人生要訣

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英]蕭伯納《生活的思考》

人生是戰斗,也是過客暫時投宿的旅舍

一個人只要找到了他在生活中的位置,無論這是出于對自己有利還是出于服從命令,我相信為了榮譽,他會正視危險,不惜付出生命和一切。

——[古希臘]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最后日子·申辯》

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

——[古希臘]蘇格拉底《演說詞》

人的一生既是連續不斷的考驗,對于生活誰也不能有恃無恐,一人能改惡從善,也能變好為壞。

——[古羅馬]奧古斯丁《懺悔錄》

人生是戰斗,也是過客暫時投宿的施舍。

——[古羅馬]奧理略《自省錄》

生活到底有多少安樂?或者不如問,生活到底有多少艱辛?但即使生活有好處,畢竟它也還有滿足或限度。我不喜歡對人生長吁短嘆,像許多人和一些有識之士常做的那樣,我也不會悔恨我已走過的人生。因為我這樣生活沒有使我覺得枉來人世。但是,我離開這個人生就像是離開旅店而不是離開家,因為自然給我們的是一個暫居的客寓,不是久居的處所。

——[古羅馬]西塞羅《論老年》

思考于清晨,行動于白晝,飽食于日暮,就寢于夜晚——如此人生,不亦樂乎。

——[英]布雷克《地獄的格言》

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英]蕭伯納 引自《生活的思考》

人生的榮華不過是一場瘋狂的胡鬧,正像這種奢侈的景象在一個嚼著淡菜根的人看來一樣。我們尋歡作樂,全然是傻子的行為。我們所諂媚的、我們所舉杯祝飲的那些人,也就是在年老時被我們痛罵的那些人。哪一個人不曾被人敗壞也敗壞過別人?哪一個人死了能夠逃過他的朋友的譏斥?我怕現在在我面前跳舞的人,有一天將要把我放在他們的腳下踐踏:這樣的事不是不曾有過,人們對于一個沒落的太陽是會閉門不納的。

——[英]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

人生一世壽命太短暫了,為什么要把其他人犯罪的責任全由自己來擔當呢?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一人做事一人當。惟一值得遺憾的,往往由于偶然犯下一個差錯,就要永生永世地贖罪。命運向人清算時,這筆債是永遠還不完的。

——[美]王爾德《靈魂的毀滅》

人生,沒有任何其他事物能與之相提并論。真的,當一個人在熔煉痛苦與歡樂的獨特的爐火中觀察生活時,他不可能在臉上加戴上玻璃防護罩。于是,無法忍受的硫磺毒焰就會把他熏得昏天黑地,使他的幻覺中充滿妖魔鬼怪,夢魘不斷。某些毒藥是如此難以捉摸,要掌握它們的性能就必然會中毒。某些疾病是如此稀奇古怪,一個人要了解它們的癥狀就只好生一場病。可是,反過來,給你的獎勵也是意想不到的!這時,整個世界對你來說變成了人間天堂!要窺探出愛情的奇妙而嚴密的邏輯和理智的感情生活,就必須觀察它們在哪一點上相會合,在哪一點上分離,在哪一點上協調,在哪一點上不合拍。——這是多么難得的享樂!不管作出的犧牲有多大,又有什么關系呢?為了追求任何官能的刺激,并一舉成名,不論付出多高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英]王爾德《靈魂的毀滅》

人生徘徊于兩個世界之間,就像在晝夜之交一顆星徘徊于天邊。

——[英]拜倫《唐璜》

人生的長鏈不論是金鑄的也好,鐵打的也好,荊棘編成的也好,花朵串起來的也好,要不是你自己在終身難忘的某一天動手去制作那第一環,你也就根本不會過上這樣的一生了。

——[英]狄更斯《遠大前程》

人生里有價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麗,卻是人生的酸苦。

——[英]哈代《德伯家的苔絲》

他在一陣劇烈的痛苦中意識到他的妻子和他都不過是這世上匆匆而過的旅客。他是一個四十五歲的人了,四十五歲!再過五年就五十歲了。然后六十歲,七十歲,然后就完蛋了。我的天呀,人是如此地靠不住啊。

——[英]勞倫斯《虹》

沒有歡樂的人生豈不等于沒有油的油燈?

——[英]史考特《海賊》

像我這種類型的人,一生中主要的東西,正是在于他所想的是什么和他是怎樣想的,而不在于他所做的或者所經受的是什么。

——[美]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

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美]愛因斯坦《為什么要社會主義?》

人生如棋局,精于預測者必握勝機。

——[美]巴克斯頓《隨筆》

道路是艱巨的,但是,它是多么美好啊!目標是困難的,但是它是多么偉大啊!

——[法]戴高樂《戴高樂言論集·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日電視廣播演說》

目標已經在望,為了這個目標,我們遭受一些痛苦是值得的。在這以后,我們將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和變得更有力,然而,生活難道不就是這樣的嗎?

——[法]戴高樂《戴高樂言論集·一九五九年一月三十日電視廣播演說》

過早地獲得人生經驗有時會在孩子的不很清楚的理智里形成一具可怕的天平,這些可憐的小靈魂就拿這具天平來衡量上帝。

——[法]雨果《笑面人》

人生一世往往會有這樣一些時候,他有時是實實在在地活著,有時又像沒有感情的頑石一樣,只知道忠于職守,疲于奔命,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生活又像虛榮心一樣虛無飄渺。

——[法]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東方奇觀·一彈解千愁》

有人說:“人生再沒比愛情的重復更令人厭倦的了。”這句話要是不錯,那么整個人生的重復不是更可厭嗎?那簡直會教人發瘋。——克利斯朵夫竭力不去想它,既然要活下去就不能想,而他是要活下去,這種自欺欺人的心理教人非常痛苦:為了內疚,為了潛在的、壓制不了的、求生的本能,而不愿意認清自己的面目!明知世界上沒有安慰可言,他就自己創造安慰。明知生活沒有什么意義,他偏創造生活的意義。……人就是這么可憐……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人生往往有些決定終身的時間,好似電燈在大都市的夜里突然亮起來一樣,永恒的火焰在昏黑的靈魂中燃著了。只要一顆靈魂中跳出一點火星,就能把靈火帶給那個期待著的靈魂。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人生里面有些東西,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人們在大海中間遇到的巨大暗流,很像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變。宿命、偶然、天意,名字不同又何妨?

——[法]阿·德·繆塞《一個世紀兒的懺悔》

人可以在四堵墻中間,不離開躺在上面消磨生命的長躺椅,也可以過著驚濤駭浪般熱情的生活。

——[法]巴爾扎克《舒昂黨人》

人的一生可以同植物的一年相比。

春天,花開滿園;有的花兒結果,有的花兒萎謝,大部分花兒在夏季來到之前沒有結果就枯萎凋零了。這不正是人生童年時期的鮮明寫照嗎!

夏天,園里呈現出另一派美景,樹上掛滿果實,一些果子碩大豐滿,而大部分果子卻枯癟墜落。這不正是人生壯年時期的寫照嗎?

秋天,園里又呈現出美麗的景象:果子成熟了,這是人生處于成年時期并以其有益的貢獻而出類拔萃的幸福時刻的背景。

最后,初冬,園里還有幾棵可以使人賞心悅目的果樹;樹上還依稀地掛著一些果子,這好像是一些年長者,在一生中做過多次實驗仔細觀察了實驗的結果以后,又以其充沛的精力來熱情、清晰、精確地報告他們的工作。

——[法]圣西門《生平自述》

在所有動物中,最完善、最幸福、最長壽的是人。因此我們不應為人生的苦難和生命的短促而詫異和嘆息,相反,我們應該為人生的幸福和生命的持久而詫異和慶幸。

——[法]伏爾泰 轉引自《時間與人生》

人生每多失望,能把思想寄托在高貴的性格、純潔的感情和幸福的境界上,也就大可自慰了。

——[法]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如果我不盡力重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存的話,我總覺得活著是很荒謬的事。

——[法]沙特《理智之年》

絕大多數人的一生也只是一個為著這生存本身的不斷的斗爭,并且明知最后還是要在這斗爭中失敗。使他們經得起這一艱苦斗爭的,雖也是貪生,卻更是怕死;可是死總是站在后臺,無可避免,并且是隨時可走到前臺來的。生命本身就是滿布暗礁和漩渦的海洋。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生并不是以金錢為對象,因為我們的對象是人群。

——[俄]普希金《暴風雨》

“每個人一生都應該具有一個固定的目標”,他有一次這樣告訴我。“沒有一個目標,沒有一個方針,生活便不是生活。”他勸我選定一個生活的目標,使我的生活不致浪費。我當時還異常年輕,不能夠尋到一個目標;然而在他的勸告之下已經有一種含糊不定的“善良的”東西在我的心里覺醒起來了,雖然我還不能夠說出那“善良的”東西會是什么。

——[俄]克魯泡特金《我的自傳侍從學校》

人生里面有些瞬間,也有些情感……那是我們只能意會,卻不可以言傳的。

——[俄]屠格涅夫《貴族之家》

人生像條河,沖刷出意想不到的河道

對人生的樂觀都基于外界事物的有規律性的循環往復。晝夜的輪流,四季的迭代,開花與結實,以及其他按時呈現于我們面前的事物,使我們能夠和應該享受它們,這些實是塵世生活的原動力。

——[德]歌德《歌德自傳》

人生道路上的奧秘,不會而且也無法被揭示出來。在罪惡的巖石上每一個旅行者都不免要摔跤子。

——[德]歌德《格言和感想錄》

人生歸根結底,嚴肅到討厭的地步。如若沒有慷慨激昂與滑稽可笑的互相結合,人生簡直無法忍受。

——[德]海涅《思想·勒格朗集》

真正能夠應付并主宰其生活問題的人,只有那些在奮斗過程中,也能表現出利人傾向的人,他們超越前進的方式,使別人也能受益。

——[奧地利]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人不能在他的歷史中表現出他自己,他在歷史中奮斗著露出頭角。

——[印度]泰戈爾《漂鳥集》

人生的道路就象一條大河,由于急流本身的沖擊力,在從前沒有水流的地方,沖刷出嶄新的意料不到的河道。

——[印度]泰戈爾《戈拉》

冷淡猜疑毀壞友誼,粗魯愚蠢毀壞幸福,久客不歸毀壞愛情,酗酒毀壞羞惡之心,粗心大意毀壞田地,好施舍不勤勉把財產花光。

——[印度]泰戈爾《五卷書》

沒有比沒有理想信念的人生更為空虛的了。抱著錯誤的人生觀,前途有如風前的蠟燭。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瀾萬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義。

——[日]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人生讀來像一首詩……

人生讀來幾乎像一首詩。它有自己的韻律和節奏,也有生長和腐壞的內在周期。

——林語堂《人生像一首詩》

我想飲食男女,就是人生的真義,就是生命之河的活源。得著這河源滾滾不絕的灌溉,然后人生能暢茂向榮。

——林語堂《翦拂集大荒集·子見南子》

人生究有何種意義,何等價值,這個問題曾費盡了西方哲學家許多心思,錯綜糾紛,終未能予以全般之解釋,——這是從目的論的觀點出發的天然結果,目的論盡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連同蚊蟲和窒扶斯菌在內,都是為了人類的福利而產生的。因為這個人生太痛苦,太慘愁,殆無法創設一完善之解答以滿足人類的自尊心。目的論因是又轉移到第二個人生,這個現世的塵俗的生命因是被看做下一世生命的準備。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

人生最大目的還是博愛,一切學術也都是要更有效的達到這個目的。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重在義務,不僅有益自身,且有益于人群,始不辜負此人生。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人之生本禽獸也,進化而已耳。人所以食禽獸者,豈不曰,彼愚而我知也,彼弱而我強也。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人生最可詛咒的永恒流變一躍而為人生最高貴的意義與價值。

——宗白華《藝境·歌德之人生啟示》

原本是人生的詛咒,那不停息的追求,現在卻變成了人生最高的印記。人生的矛盾痛苦罪過在其中,人生之得救也由于此。

——宗白華《藝境·歌德之人生啟示》

7.希望喻言

未來就像人們透過光亮能看到紙背面的字一樣……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希望是熱情之母

希望是熱情之母,它孕育著榮譽,孕育著力量,孕育著生命,一句話,希望是世間萬物的主宰。

——[印度]普列姆昌德《半斤小麥》

我惟一不能缺少的東西就是希望。

——[西]松蘇內吉《合同子》

希望就是我們自己。

——[安哥拉]A·內圖《辭行》

希望從來也不拋棄弱者。

——[秘魯]里·帕爾瑪《一吻之死》

人們相互希望得越多,想要給予對方的越多……就必定越親密。

——[德]海澤《臺伯河畔》

希望啊,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應該是希望,而不是現實。盡管希望是多么虛幻,至少它能領導我們從一條愉快的道路走完人生的旅途。

——[德]托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現在是不確定的;將來并不現實,不過是現在的希望;過去也并不現實,不過是現在的記憶。

——[阿根廷]博爾赫斯《特隆,馬克巴爾,奧爾比斯·忒蒂馬斯》

現實并不總是跟預見恰恰相符的。

——[阿根廷]博爾赫思《秘密的奇跡》

腳不能達到的地方,眼睛可以達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

——[法]雨果《海上勞工》

熱情像一對翅膀似地帶著你,使你很快地飛過憂郁的山嶺。

——[埃及]哈米西《札米利亞·札馬利亞特》

在人的幻想和成就中間有一段空間,只能靠他的熱望來通過。

——[黎]紀伯倫《沙與沫》

未來就像人們透過光亮能看到紙背面的字一樣……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希望是一種對于未來光榮的預期。

——[意]但丁《神曲》

亮光是能夠使人產生信心的。

——[法]雨果《九三年》

愿望就是力量。

——[意]拉·喬萬尼奧里《斯巴達克思》

為了取得前進的力量,我們就必須懷抱達到一個樂土的希望。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只有能夠實現的希望才能產生愛,只有希望才能保持愛。

——[意]奧維德《變形記》

如果說愛情仗著希望而生存,那么它也會隨著希望一齊死亡,沒有了燃料火焰自然就會熄滅。

——[法]高乃依《熙德》

過度的希望,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極度的失望。

——[阿根廷]博爾赫斯《巴別圖書館》

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靈魂。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希望是失望的孿生兄弟。

——[美]蓋伊:博爾頓《雪萊情史》

希望的燈一旦熄滅,生活剎那變成了一片黑暗。

——[印度]普列姆昌德《咒語》

你永遠不知絕望為何物

除非你失去希望,你永遠不知自己的抱負

除非你親見別人的幻滅。

——[烏干達]R·恩蒂魯《友誼的葫蘆》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英]雪萊《西風頌》

不要陷入眼前的瑣碎事務而不能自拔,而要在自己心中培養對未來的理想,因為理想是一種特殊的陽光,沒有陽光的賦予生命的作用,地球會變成石頭。

——[俄]謝德林《波謝洪泥耶遺風》

太陽不僅僅給人帶來生命,而且還會給人帶來希望,因為,當她傍晚落山的時候,我們總盼望著她在第二天早晨隨著新的一天的開始而升起。

——[瑞典]斯特林堡《女仆的兒子》

每一個人對于明天都有所希冀。每一個人對于未來總有個目的和計劃。

——[波蘭]顯克微支《十字軍騎士》

今天倒運的人,也許明天走運,所以一個精明的外交家總是給未來留下余地的。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自己的全部愿望總傾向于明天。今天你接受現世的生活,但你一定希望明天會變成另一種樣子,哪怕你今天的生活也很好,但你總希望明天過得更好。

——[前蘇聯]艾特瑪托夫《斷頭臺》

對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當它“完整無缺”時,才是理想。它的方向,只有當它指著在現實中并不存在的數學的直線時,才能表示出來。

——[俄]列夫·托爾斯泰《最后的日記》

我們誰也不能兩次濯足于同一的河流,然而,河水流去,繼之流來的水仍舊一樣清涼沁人。

——[英]毛姆《刀鋒》

在一個不知道是否有明天的人眼里,夜是真長呵!

——[法]阿普《山大王》

陰沉的滾動的雷聲,就是將來更巨大的暴風雨的先兆。

——[意]喬萬尼奧里《斯巴達克斯》

暴風雨來臨前那像急剎車般的沉默,決不會是和平的象征。

——[日本]夏目漱石《明暗》

只要活潑地唱歌一切都會正常

抱怨會有損尊嚴,

我不怨天恨地。

——[古巴]何塞·馬蒂《在這塊蒼白的土地上》

誰若怨天尤人,誰就是愚蠢,就是違反了掌握萬物的天帝。

——[英]喬叟《喬叟文集》

永遠不要抱怨,就是看到自己難看的雙手也不要抱怨。

——[前蘇聯]瓦·阿扎耶夫《生活的序曲》

一切使你痛心的事情,

不要老在抱怨多講,

只要活潑、活潑地唱歌!

一切都會恢復正常。

——[德]富凱《活潑地唱歌》

有時候,人們在失去幸福之后,頭腦反會清醒,因為夢幻往往使人神志恍惚和不明事理。

——[意]法拉奇《一個男子漢》

幻想,奇妙的安慰者

生命是一張弓,那弓弦是夢想。

——[法]羅曼·羅蘭《箭手》

幻想是不能吃的。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幻想,奇妙的安慰者,你賜給沙漠里的饑者以食物,你用樹皮烤成面包,用葡萄制造白糖。

——[德]伯爾尼《燒炭黨和我的耳朵》

幻想只能委諸志同道合的人。

——[前蘇聯]康·巴烏斯托夫斯基《金薔薇》

每一個人幾乎都對某些事物馳騁幻想,這些事物直到他改變了生活方式才會碰到。

——[英]撒繆爾·約翰遜《論未來》

我們所努力爭取的未來是由不可戰勝的人類特質——善于幻想、善于愛——產生的。

——[前蘇聯]康·巴島斯托夫斯基《金薔薇》

一個人在虛幻的夢境中所集聚的情思是任憑什么火一樣的激情和新穎的東西也不能驅散的。

——[美]弗·司·菲玄杰拉德《大人物蓋茨比》

人類最大的兩個敵人,恐懼和希望……(恐懼使人多疑,希望只是夢想未來)

——[德]歌德《浮士德》

恐懼中的幻想有時候比現實格外可怕。

——[英]蓋斯凱爾夫人《瑪麗·巴頓》

我們想望而得不到的東西,比我們已經得到的東西總要寶貴些。

——[黎]紀伯倫《沙與沫》

一個人能滿足自己幻想的需要才算富裕。

——[美]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幻想家徒然在往日的夢想中翻尋,在這堆死灰中搜索一星半點余燼,企圖把它吹旺,讓復燃的火溫暖冷卻了的心,讓曾經如此為他所鐘愛、如此觸動靈魂、連血液也為之沸騰、熱淚奪眶而出的一切,讓曾經使他眼花繚亂、飄飄欲仙的一切在心中復蘇。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個最偉大、無夢想、無愿望的人。

——[黎]紀伯倫《沙與沫》

對于在世上一無所有的人,甚至天恩也是值得要的。

——[波蘭]萊蒙特《農民》

不到高峰就不會感到光榮

在走向勝利的道途中,我們必須流灑不少的鮮血,偉大的理想只有經過忘我的斗爭和犧牲才能勝利地實現。

——[意]喬萬尼奧里《斯巴達克思》

塵土受到損辱,卻以她的花朵來報答。

——[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謝謝火焰給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執燈的人,他是堅忍的站在黑暗當中呢。

——[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誰要是希望自己好,他就得自己動腦筋,自己關心自己,——別的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他。

——[俄]車爾尼雪夫斯基《怎么辦》

屬于人民的人為了愛國的理想而死去,他們犧牲了自己。可是派他們去犧牲的人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著。結果利益比理想更長壽。

——[法]羅曼·羅蘭《先驅者》

憑借幻想和希望繪出美好圖景的人,將得不到什么快樂;希望作機智談話的人,總想知道他的聲譽應歸功于什么私見。希望雖然常受欺騙,但卻非常必要,因為,希望本身就是幸福,盡管它常遭挫折,但這種挫折畢竟不比希望破滅那樣可怕。

——[英]撒繆爾·約翰遜《諭未來》

一個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沒有片刻的安寧,他也就不會感到生命的恬靜的光榮。

——[英]蕭伯納《康蒂妲》

人類總是愛和自己鬧對立,他用自己目前的痛苦哄騙自己的希望,又用并不屬于自己的前程,來欺騙目前的痛苦,人類的一切行為,無不打上自相矛盾和軟弱的烙印。

——[法]巴爾扎克《驢皮記》

一個處身罪惡中的人指望將來的幸福,猶如一個播種瞿麥的人指望將來在他的谷倉里要堆滿小麥或者大麥。

——[英]約翰·班揚《天路歷程》

爛蘋果最好剔出,莫爛了其余的果實。

——[英]喬叟《喬叟文集》

既然刀子已經扎到肉里去了,干脆把爛肉挖掉,才能保住整個身體。

——[瑞典]斯特林堡《戲劇選》

8.生死真諦

盡管在活人的生活中,近事遮掩住了往事,當他一旦死去,他的整個生命成為歷史時,他的各種行為就會立刻變得同樣引人注目。

——[英]柯勒律治《桌邊交談》

死是靈魂從此處移居到彼處

盡管我們的生命是短促的,不拘是這里的人,還是其他的人,還沒有一個人幸福到這樣的程度,即他不會不只是一次,而是多次,不由得產生與其生勿寧死的念頭。我們遭到各種不幸的事故,我們又受到疾病的折磨,以致他們竟使短促的人生看來都會是漫長的。結果生存變成了這樣一種可悲的事物,而死亡竟成了一個人逃避生存的一個求之不得的避難所。

——[古希臘]希羅多德《歷史》

在我看來,誰想活得更長久而不滿足于普通的年齡,誰就是個愚蠢的人;因為那長久的歲月會貯積許多更近似于痛苦的東西;一個人度過了他應活的期限以后,你就會發覺他不再享有快樂了;那拯救之神對大家是一視同仁的,等冥王注定的命運一露面,那時候,再沒有婚歌、弦樂和舞蹈,死神終于來到了。

——[古希臘]索佛克利斯《伊底帕斯在科洛諾斯》

在戰斗中,顯然經常有這種情況,只要你放下武器,向追捕你的敵人乞憐,就可以避免一死。在各種危險面前都有很多逃避死亡的辦法,只要你寡廉鮮恥到什么也不顧及,就可以死里逃生。

——[古希臘]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最后日子·申辯》

死對我來說實在不算什么。這不是夸張,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不做錯事和壞事。盡管政府是強有力的,但它不能脅迫我去做不義之事。

——[古希臘]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最后日子·申辯》

怕死只是一個無知卻自以為聰明的另一種形式,是認為自己知道他實際上并不知道的事,實際上,沒有人知道死是否就真的不是一個人所能獲得的最大幸福,但人們都畏懼死亡,好像他們確知死是最大的不幸。這種無知,即以不知為知,是最糟糕的無知。

——[古希臘]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最后日子·申辯》

以一種邪惡的、不智的、失節的和不法的方式活著,就不僅是很壞地活著而是在繼續不斷地死亡。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塵世上的凡人啊,你們庸庸碌碌與草木同朽,好像木雕泥塑,好像浮光掠影,不能飛騰,朝生夕死,辛苦一生,有如夢幻,來聽聽我們鳥類的話,我們是不死的,長生不老,永存于大氣之中,研究神仙之道的,來跟我們學習一切玄妙道義。

——[古希臘]阿里斯托勞《鳥》

啊,當我將啟程去靈魂的神圣聚集地和集合地時,當我將離開混亂和污濁的世界時,那該是多么輝煌燦爛的一天呀!

——[古羅馬]西塞羅《論老年》

人在臨終時所理解的東西,正如人在閃電中所看見的東西一樣

我們用“死亡”一詞來表達這樣一種狀況:與我們自身相似的眾生已經不再存在了,我們再也聽不到他們說話,看不到他們運動。如果說她們具有情感和理解力的話,那么,我們已無法觸及這些情感與理解力了。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構造精美的血肉之軀(沒有它,我們就無從體驗生活或思想的存在)已經分解消亡,零落四方。尸體埋葬于泥土,一段時間之后它便灰飛煙滅,了然無痕。這,便是人類無盡的憂郁、悲涼之源。它的陰影使世界的明亮為之失色。而對這一情景,普通的旁觀得不由得黯然神傷。墳墓已雄辯地證明了一切,他的抗爭只是徒然,——死者長已矣!他腳下的尸體預示出他自己的歸宿。那些走在他前面的人,他們的聲音曾多么悅耳,他們的觸摸曾如甜蜜而微妙的火焰,他們的身影曾在他的路途上播灑了夢幻般的光——這一切他已無法追回!那些走在前面的人,他們的感覺器官已被毀壞,依賴于感官的思維能力也隨之消亡。一具尸體怎能會看,會感受?他的雙目已經枯槁,他的心臟已幽然無聲,兩堆腐爛的肉體、破碎的白骨又怎能交歡?倘若你能在褪色的花朵中尋覓她昔日嬌嫩的顏色,或是在琴弦已斷的七弦豎琴中,尋覓它當初的樂音,那么,就在死者中去找尋生命吧。這就是普通的旁觀者憂心忡忡,郁郁寡歡的沉思,盡管流俗的家教往往抑制這種自由。

——[英]雪萊《論來世》

“真的”,他接著說,“神秘與死亡是一種變更、無論對我們自身或對別人,這種變更都不該是希望或恐懼應有的目標。我們不知道它是善還是惡,我們只知道它存在著。無論年邁的、年輕的都同樣會死去。沒有時間、空間、年齡、預見可以使我們免于一死,或免于死亡的可能。如果死是一種感知,如果存在的種種事件并不能使之幸免的話,我們沒有任何防衛措施可以使這種感知幸免。讓我們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當成一件平凡的事來想吧。”

——[英]雪萊《柯利昂姆遺址》

將死亡看做塵世罪孽的贖還和通向天國的大道,這種信念是神圣而具有宗教意味的。而將死亡看做對大自然的獻祭,因而對之畏懼卻是怯懦的。

——[英]弗蘭西斯·培根《人生論·論青年和老年》

不要過愛你的生命也別恨它,

當你活時好好地活吧,長短由天。

——[英]米爾頓《失樂園》

所謂死是一件使人流淚的事,

可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在睡眠中消逝。

——[英]拜倫《唐璜》

人們簡直不懂,他們把窮人喪失親屬冷冷淡淡地說成是死者脫離苦海,生者減輕負擔——我說他們簡直不懂這種喪亡是何等的慘痛。

——[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

盡管在活人的生活中,近事遮掩了往事,但當他一旦死去,他的整個生命成為歷史時,他的各種行為就會立刻變得同樣引人注目。

——[英]柯勒律治《桌邊文談》

我們要努力把一生好好地度過,等到死的時候,那就連殯儀館的老板也會感到惋惜。

——[美]馬克·吐溫《傻瓜威爾遜》

任何死亡都不是偶然的,因為對原始人的思維來說,任何事物都不是真正偶然發生的。

——[法]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

災難愈大,死者個人愈高貴,則偶然事故的可能性愈難得到承認。

——[法]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

假如我害怕遠離本土而客死他鄉,假如我以為遠離家園而死頗不適宜的話,我簡直就不會走出法蘭西;我就不會無所畏懼地邁出我的教區。我感到死神總在扼住我的喉嚨或揪我的后背,然而,我卻具有另一種脾性。死在任何地方對我來說都一樣。不過,要是讓我選擇的話,我想我會寧可死在馬背上而不是床上,寧愿離開家園,遠離親友。

——[法]蒙田《人生隨筆》

我不打算在臨死的舉止中證明和表現自己的堅貞。我該是為誰這樣做呢?我因為名譽而享有的一切權利和利益,屆時都將中止。我滿足于靜靜地、單獨地死去,只有我自己,符合我退隱的私生活。這恰與羅馬人的迷信相反,他們認為一個人要是沒有說話就死去,要是沒有至親來給攏他雙目,他就不是幸福的人。我完全應該使自己舒適,而不必去安慰他人;我頭腦里的想法足夠了,不必再增加新的;我忙的事情夠多了,不用再去找事。這種事在社會中不合流,這是單個人的行為。讓我們在朋友中生活和歡愉,讓我們到陌生人中間去發牢騷和死亡。

——[法]蒙田《人生隨筆》

死亡破壞我所做的一切。我的所見所聞,我的飲食,以及我所愛的一切,像皎潔的月光,燦爛的朝霞,美麗的河川還有仲夏沁人心脾的晚風,統統都被它破壞了!

——[法]莫泊桑《漂亮朋友》

生命中有這樣的時刻,死神離我們那么近,從我們身邊輕輕擦過,他的氣息使我們的心都感到冰涼了。

——[法]莫泊桑《一生》

人在臨終時所理解的東西,正如人在閃電中所看見的東西一樣,起初是一切,接著是空虛。人看見了,又看不見了。等到死亡以后,眼睛才能重新睜開,臨終時的閃電就變成了太陽。

——[法]雨果《笑面人》

沒有遠見的,他不知道生命的價值,所以也就不怕丟失他的生命;智者可以看到更貴重的財富,所以他寧愿要那種財富而不要生命。只有不求甚解和假聰明的人才使我們只看到死,而看不到死以后的情景,因而使我們把死看做是最大的痛苦。在明智的人看來,正是因為必然要死,所以才有理由忍受生活中的痛苦。如果我們不相信人生終究要一死的話,我們就要花太多的代價去保存它的。

——[法]盧梭《愛彌兒》

每個人的結束與其生命相似

你們也不應當被這種宗教所告訴你們的關于地獄可怕的痛苦的無謂的恐懼所嚇倒,其實這種地獄并不存在。我對你們說明白這些,為的是讓你們的理智清明、心情平靜地擺脫這些恐懼。一切講說天堂美妙和地獄可怕的話都是虛無縹緲的神話。我們死后固然不可能期望得到好的東西,但也不必耽心不好的東西。因此,你們應該明智地利用時間,好好地生活,如有可能,要適度地、平靜地、快樂地享受生活中的福利和自己的勞動果實;這就是你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因為死就是生命的終止,同時也就是人們對禍福的各種認識和各種感覺的極限。

——[法]梅葉《遺書》

她之所以死,是因為在她這年齡就有了一個真正母親的理智,而她的嬌嫩狹小的心胸,還容不下這么大的慈母之愛呢。

——[法]左拉《小酒店》

人類痛苦地經歷茫然無所從的感覺。于是逃避自由,逃避自我本位,寧愿將自己迷失埋沒在宇宙整體之中心。這就是人類宇宙性的、泛神諭的夢之基本來源;也就是人們渴求遺忘、睡眠、狂喜、死亡之原因。一個人永遠無法廢除自我,但至少他要將自我固體化,穩定成形。當別人凝目注視他時,他特別感覺自己是固定之物。

——[法]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

我們無法了解最后一條恐龍曾有過什么想法,但我們可以斷定那不會是真知灼見。難以想像最后一個人會有歌德的頭腦,他會死去,人類的進步就此踏上了最后一級階梯。

——[法]阿納托爾·法朗士《玫瑰花下》

如果我們生命的意義變成了等死,事實上,死在突然到來時,就只能在生命上蓋上自己的印記。

——[法]沙特《存在與虛無》

死亡的本義恰恰就是:它總是能提前在這樣或那樣的一個日子里突然出現在等待著它的人們面前。

——[法]沙特《存在與虛無》

如果人們認為死最終的和主觀的可能性不只與自為有關的結局,那么很明顯,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替我去死。

——[法]沙特《存在與虛無》

死本身不是別的,而是生命的最后的表露,完全了的生命。人在死的時候,“呼出自己的靈魂”,但在生的時候也一樣,其差別只是死的活動是斷氣。

——[德]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

一切痛苦與一切痛感的肯定的結局都是死亡;在自然的人常常視為罪過的那一切事情中,死亡對我說來是微不足道的。我根本不會對我自己死亡,而只會對別人,對那些依然留下來的、我脫離其結合的人們死亡;對我自己而言,死亡之時就是一種嶄新的、更壯麗的生命誕生之時。

——[德]費希特《人的使命》

我們哀悼死者,與其說是為無法喚回他們的生命而悲哀,毋寧說是為無法產生喚回的愿望而悲哀。

——[德]托馬斯·曼《魔山》

人生只是生死之間短短的一橛

知道為什么而死,問題就不同了。明白這一點的人,也就有了力量。要是你感到真理是在你那一邊,你就會死得從容。英雄行為就是這樣產生的。

——[俄]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當我剛跨過此生的門檻的時候,我并沒有發覺。

是什么力量使我在這無邊的神秘中開放,像一朵嫩蕊,中夜在森林里開花!

早起我看到光明,我立時覺得在這世界里我不是一個生人,那不可思議,不可名狀,已以我自己母親的形象,把我抱在懷里。

就是這樣,在死亡里,這同一的不可知者又要以我熟識的面目出現。因為我愛今生,我知道我也會一樣地愛死亡。

當母親從嬰兒口中拿開右乳的時候,他就啼哭,但他立刻從左乳得到了安慰。

——[印度]泰戈爾《吉擅迦利》

我們當親愛的人死了之后,往往在一段時間有一種特殊的夢,將這個人已死的事實和自己要他復生的愿望互相調和。有時死者入夢,雖死猶生,因為夢者不知道他已死。好像只有知道之后,他才算真死,有時他似乎半死半活,而每種情境都有特殊的標記。這些夢不能說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復活一事在夢里和在神仙故事里同樣是可以允許的,特別在神仙故事中,復活是常有的事。

——[奧地利]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

假若壽數已經到了最后關頭,則死亡對我來說是絲毫談不上損益的。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人的一生僅僅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行程,災難、禍患都匯集在它的埠頭。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你們不要自殺,真主確是憐恤你們的。誰為過分和不義而犯此嚴禁,我要把誰投入火獄,這對于真主是容易的。

——[阿拉伯]《古蘭經》

人人都要嘗死的滋味。在復活日,你們才得享受你們的完全的報酬。誰得遠離火獄,而入樂園,誰已成功。今世的生活,只是虛幻的享受。

——[阿拉伯]《古蘭經》

自知是正直的人并不怕人按一個罪犯把自己處死,不怕受懲罰;他的心中沒有因做了丟臉的事而起的那種惱悔。他認為為正義而死不是懲罰,而是一種光榮,為自由而死是一種榮耀。

——[荷蘭]史賓諾莎《神學政治論》

我常想,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何處去,生非甘心,死非情愿,所謂人生只是生死之間短短的一橛。

——[梁實秋]《梁實秋散文第一集·了生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凤冈县| 洪泽县| 黔西| 贵德县| 商都县| 安徽省| 揭东县| 镇远县| 渝北区| 红安县| 东阳市| 凉城县| 元谋县| 罗江县| 洪江市| 井陉县| 岐山县| 湘阴县| 郑州市| 泰安市| 磴口县| 青神县| 兴业县| 柳林县| 赤壁市| 宜君县| 富锦市| 乐至县| 勃利县| 芜湖县| 峨山| 本溪市| 万源市| 水城县| 故城县| 焦作市| 阳山县| 廉江市| 金沙县|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