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慶似乎對于女人之間的鉤心斗角不大敏感,她并沒有意識到小靄想爭第一的心態,也沒有注意到小美的蛻變。她的一顆芳心都寄托在國內翻天覆地的革命中。和其他少女不同的是,“解放”和“自由”這樣的詞匯最能命中她的萌點。在其他少女還在打扮戀愛做白日夢的季節里,她已經幻想著自己是一個英姿颯爽的革命者了。
而最最讓她關注的還是有關于孫中山博士的消息。當小慶還在襁褓里的時候,孫中山就和宋家的命運聯系在了一起。對她來說,孫中山是“沒有大事不登門”的叔叔,是讓父母贊不絕口的孫博士。但長大之后,她發現叔叔還是報紙上帥氣的反清志士,是流亡海外的革命魯濱孫。孫叔叔那一顆紅亮的心照亮她少女的靈魂,簡直是比“親眷還要親”。
小慶剪下報紙上孫叔叔的照片和新聞,貼在少女秘密的筆記本里,藏在枕頭下。小慶堅信,孫叔叔最后一定可以取得革命的最后勝利——只有孫中山才是中國的希望。
小慶當時只能通過報紙和爹地的來信了解革命的進程。終于,在她大三那一年,最好的消息傳來了——孫中山起義成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小慶捧著信,激動得差點兒跳了起來!
和她同宿舍的女孩們都驚訝地仰頭望著她,不能理解為什么這個平日里文文靜靜,幾乎像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姐姐”的女孩兒竟然有如此強烈的爆發力。而小慶還寫信催著爹地寄來一面新的國旗,恨不得拉著旗在學校的跑道上狂奔。在她又蹦又跳到精疲力竭之后,又戀戀不舍地把共和國國旗掛在自己床鋪的上方,緊緊靠著,就像靠著祖國、家人和她最親最愛的孫叔叔一樣。
小美聽說家里寄來包裹,以為又是新衣服,忙跑過來看,不料看到的卻是滿臉潮紅的姐姐和一面花花綠綠的大旗。小慶還興高采烈地向小美解釋說:“你看,這就是我們的國家新的國旗。這上面五道橫條——紅、黃、藍、白、黑,代表了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象征了我們國家的大團結。”
美齡忽閃著眼睛,對這一切似乎不是很感興趣。對于她這個年幼的“多動癥少女”,學校里能讓她分心的有趣的事情太多了。對于10歲就出國的小美來說,“國”和“家”是童年遙遠的傳說,看不清,也沒深刻的印象。她不能理解宋慶齡為什么不喜歡時髦的美國生活,卻對遙遠的中國發生的劇變那么感興趣。
小慶開始實踐她的政治家夢想。她仿照報紙上的文章,撰寫隨筆和評論。威斯里安女子學院院刊就登過她的一篇文章,題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在許多有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看來,中國革命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是滑鐵盧以后最偉大的事件。中國革命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它意味著四萬萬民眾已經從君主專制的奴役下解放出來。這種專制制度已經存在四千多年;在它的統治下,“生活、自由以及對幸福的追求”都被剝奪了。中國革命還標志著一代王朝的覆滅。由于這一王朝的殘酷壓榨和自私自利,使得一度繁榮昌盛的國度變得貧窮不堪。推翻滿清政府,這意味著摧毀了、廢除了一個風俗極其野蠻、道德十分墮落的宮廷。
五個月前,我們做夢也想不到會實現共和。有些人甚至對可能盡早建立立憲政府的希望都持懷疑態度。但是,不管是政治家還是勞動者,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內心深處都有反清精神。一切苦難,諸如饑荒、水災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倒行逆施,都導源于暴虐的滿洲王朝及其貪官污吏。壓迫是爆發這一驚人的革命的起因。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現在已經親眼見到正在進行改良,而這在專制統治下是怎么也不可能實現的。
革命已經在中國實現了自由和平等這兩項萬不可少的個人權利。為了贏得這些權利,無數先烈高尚而英勇地獻出了生命。然而博愛尚待爭取……博愛是人類尚未實現的理想;沒有人類相愛之情,自由就失去了可靠的基礎;而除非人們彼此情同手足,否則“平等”一詞就僅僅是夢想而已。
在大洋彼岸的小慶兀自花癡的時候,小靄已經領先一步,進入了革命的隊伍中。宋靄齡以其出色的英語水平和優雅的舉止言談,立刻成為同盟會的新成員。查理宋在他的虹口書房里給她擺了一張桌子,又在山東路印刷廠秘密政治總部為她設了一張書桌,讓小靄擔任自己的秘書,協助作為同盟會司庫的父親同身在海外的孫中山聯系。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查理宋和小靄也前去歡迎。當得知面前這個身材豐腴打扮入時的女孩竟然是宋家的長女時,孫中山驚呼一聲,轉過頭向查理說:“我有一個不情之請,回國期間能否請貴千金做我的秘書,為我處理公務呢?”查理宋呵呵一笑說:“這你得問她自己。我這大女兒性格最獨立,凡事都愿意自己拿主意。”
孫中山于是向宋靄齡投去詢問的目光,宋靄齡微微一笑說:“您這可是挖了我爸的墻腳,所以您還是問他吧。只要他答應,我絕對聽您吩咐。”
聽了宋靄齡機智的回答,周圍人都大笑起來。孫中山贊許地朝她點點頭,興奮地和查理宋并肩向迎接的人群走去。
從書信里得知小靄成為孫中山的秘書,能夠天天和他親密接觸,小慶更加激動和興奮,不由得也抱著一絲幻想。她開始渴望畢業回國的早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