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管理會計:全面賦能業財融合的實戰指南
- 韓向東主編
- 1748字
- 2021-12-27 10:02:32
序言2 從數據中臺到數據賦能
過去20年,以ERP為核心的信息化應用大幅提升了企業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世界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充滿不確定性。管理會計作為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利器,不僅需要具備更加敏捷響應前端業務變化的能力,具備能夠實時獲取第一手的、充分的業務信息并及時捕捉到變化中的管理需求的能力;而且能夠具備消除數據壁壘,實現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的數據實時流動與共享的能力;最終幫助管理者在眾多的不確定性中做出及時、正確的管理決策。然而,以ERP為核心的企業傳統信息化體系已日益無法滿足企業的管理需求。
從本質上來說,傳統財務是準則導向、披露導向,不是業務導向、管理導向,ERP系統主要為流程操作服務,帶來兩個問題。
一是財務信息客觀但未必真實。財務記賬以發票內容為主體,但發票無法反映業務的本質。財務數據與業務實質脫離。這些都導致ERP財務信息失真,口徑無法滿足管理需求。
二是財務信息為單一化的貨幣計量信息,而非企業綜合性的全面經濟信息。貨幣計量的信息固然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非貨幣性信息對管理往往至關重要。財務信息支撐體系存在的這些問題,使得財務信息片面、失真,難以滿足業務管理的需求。同時,在傳統的企業信息化體系中,ERP等一系列專業套裝軟件系統以煙囪式的架構彼此獨立,造成了大量信息孤島。大量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重復、凌亂地散落于企業的各類信息系統平臺中,使數據采集和數據轉換成為難題。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一種全新的信息化架構能夠實現所有點狀的、分散的專業應用的線上化和數據互聯互通化。這就是以數據中臺為基礎的新一代企業信息化架構。它在前后臺之間增加了一層系統(即數據中臺),將企業信息化架構由不同平臺下分散的煙囪式系統集群變革為部署在同一平臺下基于服務的應用系統集群。這不僅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的信息孤島和系統重復建設問題,有力提升數據存儲、數據采集、數據轉換和數據管理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可以基于對多源數據的打通和匯聚,實現數據資產化和內外部數據的整合,將其實時動態地共享和復用給前端應用系統,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前端對后端管理提出的各項需求。
管理會計的本質是通過采集數據建立分析模型、發現運營決策的問題,并調整策略、制定計劃改善運營。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數據中臺將給管理會計應對不確定性插上翅膀。與此同時,管理會計亦為數據中臺的生發成長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
管理會計“用數據說話、用量化管理”,數據是管理會計發揮職能的重要支撐。因此,管理會計信息建設首先要解決數據來源和數據質量的問題,其次要通過數據挖掘價值。數據中臺從三個層面促進未來管理會計的發展。
第一層是數據治理。它是數據中臺的基礎層,企業數據中臺建設面臨底層數據基礎差、數據口徑不統一等問題,需要首先對數據進行治理。同時數據治理把數據更實時、更動態地從各系統匯集起來,便于應對管理會計不確定性挑戰。
第二層是數據中臺核心層。數據中臺核心是打通各個領域的數據,包括財務數據、業務數據、內部數據、外部數據、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等,形成統一的數據平臺,把數據變成知識、洞見。
第三層是賦能。數據本身也是業務,它從業務中來,也要能賦能業務。這是數據中臺應用層核心要解決的問題。當前,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數據應用提供了巨大幫助。而基于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的管理會計的各大系統,包括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管理會計報告等系統,以及各類數據分析系統,包括場景化分析、財務分析、業務分析等系統,基于數據中臺的數據集和數據模型開展業務應用,使數據賦能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一個典型的中臺架構中,最下面通常是數據源,包括各種產生數據的系統。中間是數據中臺,它是數據的加工廠,數據從數據源被接入到存儲層,再經過計算層進入數據倉庫。最上面是各種數據應用,包括管理會計的預算、合并、成本,面向業務運營的銷售、定價測算等,還有數據挖掘的各種應用,它們是數據的消費者。
本書所闡釋的核心內容,正是上述中臺化管理會計系統在智能技術加持下的一系列數據賦能應用。傳統的管理會計業務與更業務化、場景化、實時化的數據分析怎樣通過數據中臺融合在一起?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在新一代管理會計系統中落地應用?相信每個人都能在通讀本書后找到自己的答案。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CIO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