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智能管理會計:全面賦能業財融合的實戰指南作者名: 韓向東主編本章字數: 1682字更新時間: 2021-12-27 10:02:35
1.2.1 會計信息化:從核算軟件到智能系統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顧客需求瞬息萬變,產品更新換代加速,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形勢下,企業管理必須從粗放經營向成本控制轉變,從部門管理向企業級協同管理轉變,才能適應競爭形勢的變化。要實現這些轉變,企業信息化是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在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中,會計作為重要的管理職能,其信息化程度是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會計是企業所有業務信息的集成點,企業經營中的每一個事項和交易,最終都會匯集到會計信息系統中。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儲存信息、披露信息,并為經營決策提供支持,是會計的一項重要工作。會計的信息化,最終是為企業管理決策服務的。因此,管理會計信息化不是一套獨立的財務信息系統,它是會計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會計信息化,實際上就是面向管理會計的會計信息化,是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會計信息化一般以財務核算領域為起點,最終實現對管理會計領域的覆蓋,以及財務領域全方位的信息化。回顧歷史,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核算軟件階段、管理軟件階段、標準化階段和智能化階段(劉勤,2019)。
第一個階段:核算軟件階段,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會計電算化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國企業處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并存的轉軌經濟時期,會計工作職能以記賬、報賬為主。隨著計算機開始出現在企業辦公桌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這個高級的計算工具和數據管理工具應用于會計領域,如工資核算、資金支付核算等數據處理量大、計算簡單且重復次數多的經濟業務,使會計人員逐漸擺脫了手工賬務處理過程中繁雜、易錯的重復勞動,實現了數據的電子化存儲。但是各個核算模塊,如總賬、固定資產管理、工資核算系統之間仍然聯系較少,相對獨立。
第二個階段:管理軟件階段,即我們通常所說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階段。1998 年,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舉辦的“向ERP進軍”發布會,拉開了我國會計核算軟件向管理軟件轉型的序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企業管理的主要任務轉向資源管理,會計工作職能開始由單純的記賬、報賬轉向輔助管理、輔助分析和輔助決策。同時,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在企業逐步普及,國外企業流程再造及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思想及技術相繼傳入,促使企業在財務工作中由電算化階段逐漸發展到信息化階段,廣泛采用ERP、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系管理)、生產制造管理、供應鏈管理和財務(業務)分析系統等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數據計算、存儲和管理,展現出快速、高效和易用的特點。
第三個階段:標準化階段。進入21 世紀,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企業集團業務規模不斷擴張,在國際化進程中出現了財務管理效率低下、成本上升、管控難度增加等問題。基于此,一些大型企業集團開始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經濟一體化使全球經濟規則、技術規則趨同,會計信息化標準成為企業解決財務管理問題的關鍵技術。2008年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中國地區組織成立,我國會計信息化進入了標準化階段。
第四個階段:智能化階段。“大智移云物”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斷顛覆著傳統商業模式,互聯網化的創新型商業模式要求企業具有靈活的經營管理體系和實時的信息決策能力。如何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數據處理,并生成相關決策信息,輔助經營和管理決策,真正實現用數據驅動業務發展成為時代對財務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16 年德勤和Kira系統(Kira Systems)聯手,宣布將人工智能引入我國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中,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會計智能化階段。
從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階段看,信息系統的早期階段主要是提高財務會計(會計核算、會計報表)手工計算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實現效率的有效提升。后來,隨著信息系統的不斷發展,其職能逐漸向業務和管理領域不斷拓展,并逐漸聚焦于如何將財務信息系統與企業的業務信息系統融合,如何滿足管理會計的需求,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更好地發揮會計管理功能,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服務。這時候,管理會計信息化就成為會計信息化的核心。管理會計信息化在不斷更迭的信息技術和工具的推動下不斷縱深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