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佳蔬良藥枸杞葉

★枸杞葉

【釋名】為雙子葉植物藥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嫩莖葉。又名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頭。

【性味歸經】苦、甘,涼。入心、肺、脾、腎四經。

【功能主治】補肝益腎,生津止渴,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60~240克;煮食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汁滴眼。

【用藥忌宜】《藥性論》:“與乳酪相惡。”

早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這里所說的天精草就特指“根莖與花實,收拾無棄物”的枸杞葉嫩芽。中醫學認為,枸杞葉“甘平而潤”,《本草匯言》中贊它“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焉”。

◇枸杞頭

我們的祖先食用枸杞頭至少有3000年歷史了,《詩經》里就有“陟彼北山,言其采杞”的詩句,形象地記述了他們在荒原上采集枸杞的情況;《山海經》中也有“虖勺之山,其下多杞”的記載;唐代詩人陸龜蒙曾在居室前后栽植枸杞,每到“春苗滋生”,就“采擷供左右杯案”,且寫過一篇質樸清新的《杞菊賦》記錄食之樂趣。蘇東坡也曾種過枸杞,黃庭堅更是給予枸杞頭極高評價:“仙苗壽日月,佛界承露雨。”不是十分喜好,是不會寫出這種句子的。明·徐光啟《農政全書》載:“枸杞頭,生高丘,實為藥餌出甘州,……饑人飽食為珍齏。救饑,村人呼為甜菜頭。”明代王世懋在《瓜蔬疏》中稱“枸杞苗,草中之美味”,枸杞是百草(中藥)里的上品,其苗又如此鮮美,怎不叫人贊賞!王磐的《野菜譜》里稱“枸杞頭……饑人飽食如珍饈”。古典名著《紅樓夢》里薛寶釵喜吃“油鹽炒枸杞芽”,這道菜成了大觀園姑娘們的美容菜。

新中國成立后,郭沫若長期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等要職,配有一流廚師,生活條件優裕,但仍對枸杞頭等佳蔬情有獨鐘。他所居住院子的土山上種有枸杞,通常在春初剛萌新芽之際,郭老即叫人去掐嫩尖,洗凈后略焯一下,撈出加些鹽、蒜等配料即可食,他甚至連焯枸杞頭的水都舍不得倒,要喝掉;有時則用醬油、醋、香油和麻醬拌食;或者用蔥、姜、蒜熗鍋,下枸杞嫩尖翻炒,烹少許料酒,清炒后亦別有風味。蘇州老作家周瘦鵑,既愛養護花草又精于美食,他栽種枸杞,春日享食嫩芽、秋天品嘗紅果,一舉兩得也。周瘦鵑談枸杞頭,評價是“清雋有味”,真是簡明精到的評價。枸杞頭若不是風味上乘且獨特,能得到這么多名人富人、更多的是老百姓們3000多年的青睞嗎?不可能!

上海春日名菜佳蔬“生煸枸杞頭”應當說是從古代的“油鹽炒枸杞芽兒”拓展而來,取材清明節前后的枸杞嫩芽,和春筍絲、豬肉絲、水發香菇絲一起入旺油鍋迅速煸炒,調以精鹽、白糖、味精即成,枸杞頭色澤暗綠,吃時苦澀,回味甘甜清香、脆嫩爽口。蘇浙常用枸杞頭和雞同燉,亦鮮美異常。枸杞頭做菜有一點須注意,其苦味系其雋永特色、有助養生,若需矯之,食前焯水拌食可除大部分,或烹調時加糖使其滋潤。

枸杞頭自古被認為是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的良藥。《滇南本草》還說:“枸杞尖做菜食,和雞蛋炒吃,治少年婦人白帶。”據分析,枸杞葉中主要含甜菜堿、胡蘿卜素、抗壞血酸、亞油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甲硫氨酸、牛磺酸等十幾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且富含鈣、鐵、鋅、硒、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枸杞葉可減輕性冷淡,健胃,護肝補腎,抑制肺結核,消除便秘,緩解失眠,調理低血壓、貧血,治療各種眼疾與口腔炎癥,并且可以護膚養顏。長期食用,更是可以治療體質虛寒,增強抵抗力,有一定的改善體質的作用。枸杞葉所含蕓香苷、維生素C、維生素P等,還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膽固醇、抗動脈粥樣硬化及抗癌、抑制瘡腫等作用,此外枸杞頭還可減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枸杞雖可人工培植,但枸杞頭卻不是四季可得之物,只有在春初才會萌芽,而且采摘的時間相對較短,稍老即刺手,當梗微硬即不宜食用,供人們取用的時間僅不到1個月,故尤足珍惜。

此外,用枸杞葉煎湯沐浴,還可美容健身,防治百病。《洞天保生錄》載:“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四日……以至十二月十二日,皆用枸杞葉煎湯洗澡。令人光澤,百病不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吴桥县| 上思县| 万源市| 吉木乃县| 虎林市| 成武县| 松潘县| 龙州县| 古浪县| 桓仁| 马鞍山市| 鄄城县| 射阳县| 铜鼓县| 应城市| 新邵县| 新蔡县| 清苑县| 广河县| 德格县| 南阳市| 辽宁省| 鸡东县| 扶风县| 平利县| 兖州市| 大田县| 宁强县| 涪陵区| 姜堰市| 左贡县| 海丰县| 揭阳市| 芦溪县| 鄂伦春自治旗| 突泉县| 治多县| 繁昌县| 蕉岭县|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