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用枸杞治百病
- 王君 王惟恒編著
- 974字
- 2021-12-16 17:13:21
清肺涼血的地骨皮
★地骨皮
◇地骨皮(藥材)
【釋名】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藥性論》稱其為枸杞根皮。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甘。入肺、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虛熱,瀉肺火,涼血。主治陰虛勞熱,骨蒸盜汗,小兒疳積發(fā)熱,消渴,肺咳喘,吐血,衄血,尿血。
【用法用量】9~15克。水煎服。
【注意事項(xiàng)】外感風(fēng)寒發(fā)熱及脾虛便溏者禁用。
枸杞的根皮稱為地骨皮,清潤入陰,降而微升,清虛熱,瀉肺火,又能涼血,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清虛熱藥。《本草述》載其功用尤多:“主治虛勞發(fā)熱,往來寒熱,諸出血證、鼻衄、咳血,咳嗽、喘,消癉,中風(fēng),眩暈,痙痼,腰痛,行痹,腳氣,水腫,虛煩,心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濁。”可謂功效不凡。
《藥性歌括四百味》載:“地骨皮寒,解肌退熱,有汗骨蒸,強(qiáng)陰涼血。”是說地骨皮味甘,性寒,甘寒清潤而入血分,有解除肌膚虛熱和涼血止血的作用。治有汗的自骨髓透發(fā)而出的發(fā)熱證,癥見陰虛潮熱、盜汗、勞嗽咳血和肺熱咳嗽氣喘、心煩口渴等癥,并有降火涼血補(bǔ)陰的功效。此外,兼有生津止渴作用,還可用治內(nèi)熱消渴。
臨床上,用地骨皮治骨節(jié)煩熱有汗而因陰虛者,多與銀柴胡、青蒿、知母、鱉甲等同用,共奏滋陰退虛熱、除骨蒸之功。若治陰虛勞嗽、咳血盜汗者,又常與貝母、知母、百部、阿膠、百合等同用;而治肺熱喘咳,則多與桑白皮、粳米、黃芩等同用。此外,與白茅根、大薊、小薊同用,可治血熱吐衄尿血;與玉米須、山藥、生地黃、天花粉同用,可治陰虛內(nèi)熱消渴;與生地黃、生茜草、生地榆等清熱涼血藥同用,又可治婦女血熱月經(jīng)先期。
近代研究發(fā)現(xiàn),地骨皮含甜菜堿、β-谷甾醇及亞油酸及桂皮酸、多種酚類物質(zhì)、地骨皮甲素、枸杞素A、枸杞素B等。有解熱、降血壓、降血糖、降血清膽固醇、調(diào)節(jié)免疫、提高痛閾及興奮子宮作用,對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較強(qiáng)的抑制作用。現(xiàn)代臨床還常用地骨皮配生地黃、麥冬、天花粉等治療糖尿病;配夏枯草、牡丹皮、豨薟草等治療高血壓。臨床有報(bào)道,地骨皮治療高血壓確有顯效。用法:每日用鮮地骨皮或全根60克(干品30克),水煎2次分服,連服30天為1個療程。觀察1~3期患者36例,顯效(按1964年蘭州心血管會議擬訂標(biāo)準(zhǔn))20例,有效5例,無效11例。其中Ⅰ期3例全部有效;Ⅲ期療效最低,有效率62%。療效出現(xiàn)時間最快4小時,最慢7天。全部病例自覺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無直立性低血壓及其他不良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