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你足夠迷人了嗎

所有品牌塑造,包括個人品牌塑造,如何追溯到我們長毛的祖先

你的個人品牌塑造

你的個人品牌是否迷人?

我問的并非你是否有魅力、性感、外向,或其他任何與迷人這一概念相關的特質。實際上,最迷人的人往往沒有魅力,也不外向。就像最迷人的品牌,他們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才能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和影響。他們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和記住。

為了變得更加有吸引力,你不必改變你自己。你要變得更像你自己。

要想與眾不同,你必須以自己的方式成為某方面的名人——可以吸引特定受眾的人。

無論你是作為首席執行官(CEO),想贏得董事會的尊重,還是作為美國少年棒球聯合會(Little League)的教練,教一群6歲的孩子如何溜進本壘,吸引力都能幫助你贏得關注,你可以用這種關注,來完成任何交流目標。

在我的《世界如何看待你》一書中,我提出了最可能使你變得最有吸引力的特質。我描述了如何更有意義地與周圍最重要的人關聯起來。你最迷人的特質可以幫你完成交易,獲得博客關注度,贏得選票,或者實現任何需要聯系的目的。

古代文化就意識到迷戀可以俘獲人心,使其無法抗拒。他們用護身符和儀式來保護孩子免受這種邪惡力量的侵害。很明顯,他們了解很多我們已經遺忘的事情。

信息本身并不迷人,迷人的是效果

我們先來看一看迷戀如果為錯的人所利用,如何變得邪惡。

想象一組人被關在上鎖的房間里。

那些人反復地、持續地聽到一個信息。同樣的信息,一遍又一遍,只有些許偏差和沖突的信息。當沒有沖突的信息輸入時,錯誤的信息也會被相信。很快,滿屋子人都開始相信這個信息,不管它有多么不合理或者錯誤。

然而,如果人們聽到不同的觀點,他們就更有可能開始質疑那個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做出自己的決定。

如果你是一個宣傳者,你不想出現反對的觀點——尤其是當你的信息必須違背或轉換人們原有的信念才能成功。如果你想給一群人“洗腦”,僅僅重復信息是不夠的,你必須鎮壓異議者。然后,你的追隨者被迫相信你的話,因為那是他們所知道的所有信息。(1)

既然我們回顧了為何人們會服從宣傳,現在我們一起應用這些原則來理解我們自己的行為吧!為何你會追隨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

讓我們轉向時尚領袖(除了剃光頭和橙色袍子之類的時尚建議之外,你還能學到什么)。

個人崇拜之外

從麥莉·賽勒斯(Miley Cyrus)到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再到凱文·貝肯(Kevin Bacon)的全部六度人脈,我們為名人所吸引——有時候僅僅是因為他們有名而已。

據專家說,對于名人的大多數粉絲而言,關注名人是一種著迷的狀態。而在極端情況下,粉絲可以變得比著迷還嚴重。他們實際上就像被俘虜了一樣。

《英國心理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的一篇研究發現,有20%的人冒險用對名人的迷戀來替換真實生活中的情感聯系。他們所表現的迷戀已經超越了下載歌曲、模仿發型。有些人甚至從真實生活中分離出來,拋棄了按常理來說更重要的一切,變得癡迷:盲目追隨狂熱的領袖,模仿其行為、著裝、說話和生活風格。

這種癡迷的狀態是如何系統地利用迷戀的黑暗力量的呢?他們是如何讓人們對其超越迷戀,進而癡迷?狂熱的領袖給追隨者洗腦,將本來有邏輯能力的人變成仿佛被電腦編程控制的人,在追隨領袖的過程中,失去了為自己思考的能力。

名人崇拜以同樣的內在驅動來驅使人們追隨他們。當人們對名人癡迷,他們就會被迷住、被催眠,從而做出不理性的行為。他們拒絕家人和朋友,創造出圍繞一場活動、一個人,甚至一個品牌運轉的虛假世界。

喝一口酷愛牌(Kool-Aid)飲料再繼續讀下去

我們都曾有過,至少是短暫地有過喜愛電影明星、專業運動員,甚至是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這樣的名人CEO(首席執行官)的經歷。到底在什么時候,對這些名人的喜愛超越了普通粉絲的界限,從而演變成了狂熱?到底在什么時候,個人的激情變成了癡迷?

吸引人的品牌并不吸引每一個人。它們都有較局限的目標,只吸納特定類型的人或心態,甚至排斥不屬于這類人的圈外人。作為狂熱的粉絲和特定的品牌,有很大的不同嗎?

在我的母校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學生們會扎帳篷露營一周,就為了搶個籃球比賽四強決賽的座位。那是一種狂熱嗎?

那些排隊等待蘋果手機發布新品的人呢?

美國全國橄欖球聯盟(NFL)比賽季后賽的粉絲呢?或者世界杯(World Cup)期間的巴西隊粉絲呢?

那些熱愛全國運動汽車競賽協會(NASCAR)某些車手的粉絲呢?

網絡釣魚粉絲和僵尸粉呢?

每周訓練七天的鐵人三項運動員呢?

你從中學到是什么引導人們前往令人振奮的方向了嗎?

調情與迷戀

在圣保羅(Saint Paul)機場萬豪國際酒店(Marriott),酒吧間燈光昏暗,是社交活動的溫床,這里混雜著來自不同公司、城市和職業的旅行者。酒吧里用蕨類和黃銅營造的氣氛給旅行者一種熟悉的舒適感,而且還有無人知曉的隱蔽感。

調酒師在提供山姆·亞當斯酒(Sam Adamses)和肯德·杰克遜(Kendall Jackson)夏敦埃酒時,見慣了夜色中陌生人之間的調情,一種老套的過程就是從暗示的眼神開始,兩個小時或更短時間里就到了電梯間。如果調酒師學過伊瑞納斯·艾伯-亞貝費特(Iren?us Eibl-Eibesfeldt)關于進化人類學的研究,就會意識到他們表演的是調情探戈,由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根據上千年間的求偶舞編排的一系列舞步,是大自然母親的饋贈。

不管是一位經常引用《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中凱莉·布雷蕭(Carrie Bradshaw)的話的女人,還是來自沒有書面語言社會的女人,都會與來自其他任何大陸、文化和地區的女人一樣,使用幾乎相同的非語言信號來調情。艾伯-亞貝費特發現全世界的女人,從偏遠、隔絕的小島到大都市中心,當她們在判斷潛在的男伴是否可以得到或者是否對自己感興趣時,都使用一套相同的姿勢。與所有的迷戀一樣,調情是與生俱來的。

調情探戈

在其巧妙命名為《性》的書中,喬安·埃里森·羅杰斯(Joann Ellison Rodgers)描述了艾伯-亞貝費特關于女人如何調情的研究。女人要想迷住男人從朝他微笑開始,揚起眉毛使她的眼睛看起來更大、更孩子氣,然后快速低垂眼簾,同時微頷下巴,以求男性的接近。在她們左顧右盼之際,幾乎無一例外地把手指在唇部輕撫,莞爾一笑,微抿嘴唇,或者在凝視獵物的同時,聳起胸部。這一系列女性行為已經超越語言、社會經濟地位、宗教背景,具有高度普遍性。羅杰斯說,男性的調情似乎并不如此含蓄與低調,但也有他們自己的范式。男人通常會挺起胸膛,抬起下巴,弓起背部,伴隨手臂擺出優雅姿勢,以唯我獨尊的掌控者姿態來吸引女性對其雄性魅力的關注。(與雄性鴿子鼓起胸膛,或者雄性大猩猩高視闊步也沒有什么不同。)和女性的調情一樣,男性的宣傳重點也放在他們的健康繁育能力上。

天生就會吸引異性

正如我們天生會被潛在伴侶的特殊信號所吸引一樣,我們也生來知道如何吸引潛在異性。調情是一切迷戀產生的最基本要素,是所有生命形式得以存續所依賴的本能之一。沒有調情,就沒有交配。沒有交配,就沒有后代。而沒有后代,就沒有基因的傳遞,種族也就此而消亡。

迷戀是一種吸引力

這種吸引力可以強化人們對智力、情感和身體的注意力。迷戀正如圣保羅機場萬豪國際酒店的那對墜入情網的男女一樣,你一定也體驗過類似的吸引力。當你突然想看某部電影,當你對最喜歡的巧克力扁桃仁冰激凌垂涎不已,或者當你打開iPad反復聆聽同一首歌,凡此種種,你無不在經歷一種與迷戀類似,而又沒那么強烈的吸引罷了。

吸引力不一定要有意義。在大多數情況下,吸引力是極其不理智的。我們通常不會決定要被某個人吸引,我們也不會決定被迷戀,因為迷戀的根本原因是內在連接,而輪不到我們自己發言。

迷戀有很多種形式,但是都來自本能的觸發,比如打獵、控制、感到安全、養育和被養育。有些迷戀僅如一聲心跳之短暫,而有些迷戀能持續六十一個婚禮紀念日。不管迷戀持續多久,激發了何種行為,或者觸發迷戀的原因是什么,每種迷戀都與一種異常強烈的練習有關。我們被完全吸引住了,哪怕只有一瞬間。迷戀的力量在于此:迷戀打破常規的理性藩籬,赤裸裸地說服別人。

談到赤裸裸,讓我們回顧一下圣保羅機場的萬豪國際酒店酒吧間調情的那一對。

在酒吧,律師助理正在和來自薩克拉門托市(Sacramento)的售后服務工程師調情。他們正在跳可以準確預測的求偶舞。是的,的確有些瘋狂。但是,如果你無法控制看似瘋狂的調情行為,那么一旦你被迷住則更加瘋狂。

迷醉:一種精神紊亂

在調情過程中,我們的神經化學系統獎勵給我們一種“迷醉”的狀態。迷戀和迷醉都起源于大腦的邊緣區域,正是這一區域產生了憤怒、狂喜、悲傷、性喚起、“戰斗或逃跑”的應激反應。

在《相思:愛就像一種心理疾病》(Love Sick: Love as a Mental Illness)一書中,弗蘭克·塔利斯(Frank Tallis)寫道,如果我們把墜入愛河的癥狀“與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相對照就會發現,大部分‘戀人’的表征都與強迫癥、抑郁癥或躁狂癥的患者表征吻合”。其他癥狀還包括失眠、亢奮、厭食等。所以,愛情怎能不刻骨銘心?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心理學家伊萊·芬克爾(Eli Finkel)描述了戀愛如何“使正常人做出瘋狂的舉動。他們跟蹤、以黑客手段入侵電子郵件、竊聽,做出理智思維之外的事情”。進化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這樣解釋:在被愛沖昏了頭腦之時,人腦會分泌超出正常水平的多巴胺,驅使我們進行不可思議的冒險。這樣看來,愛情的確可以征服一切,但不總以友善的方式。

可是,為什么大腦會使我們陷入暫時的瘋狂呢?這種著魔一般的失控,其進化意義何在?費舍爾說,我們大腦的構造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陷入迷戀”,因為這讓我們有兩年時間沒法好好思考,你只會馬不停蹄地相識、相戀、結婚、生子,而這正是對人類進化最有利的。一切在理智思維下應該考慮的問題,比如孩子的撫養,都在迷戀的蒙蔽下被忽略了。

利用同樣的原則,你就可以吸引客戶了,這樣他們就會心甘情愿地愛上你的品牌。

先戀愛,再結婚,然后再關注嬰兒車的品牌

迷戀的大部分元素都在潛意識層面起作用。與理性的關注大不相同,迷戀和不符合邏輯的激情有些類似。正如我們意識不到調情實際上無關心跳與鮮花,更多是發自想要繁殖的那種生物性沖動,我們對迷戀的發生也一無所知。然而,不管你是否意識到迷戀發生在自己身上,你都經歷過那種被迷戀控制的瘋狂時刻。你可能并不喜歡野格酒的口味卻喝了一杯,因為那感覺就像偷嘗禁果一樣刺激。或者來上一杯威士忌,也大抵是同樣的原因。

為何禁酒令被廢除

聰明的公司當商機一露頭就能立刻抓住。因此當美國禁酒令在1920年1月17日開始推行時,黑手黨肆虐,把黑手伸向了比賭博和盜竊更加利潤豐厚的販賣私酒。一夜之間,在美國釀造、銷售和配送黑酒成了違法行為。隨著烈性酒黑市生意蒸蒸日上,那幫黑手黨越來越有錢,酒精的暴利助長了黑手黨的范圍和勢力。黑手黨老大艾爾·卡彭(Al Capone)一年就賺了100多萬美元。黑手黨在1928年召開了全國大會,規范組織結構,甚至將成立全國性的犯罪集團提上議程。

后來禁酒令被稱作“崇高的實驗”,但這次實驗并沒能禁止飲酒。人們轉入地下非法經營的酒吧喝酒,挑戰禁酒令一時成為數百萬美國人的樂趣。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曾經支持禁酒令,后來也不得不承認禁酒令是失敗的,他寫道,“喝酒的人不減反增,非法酒吧代替了正規酒吧,大量違法者涌現,我們許多守法的公民也公開藐視禁酒令,人們對法律的尊重不如從前,犯罪猖狂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為有了禁酒令,酒精才成了經過發酵的誘人禁果。美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貪杯,直到1933年禁酒令才被廢除。

迷戀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塑造著人們的行為。古老的文明了解迷戀的魔力。現在輪到你來利用和操控迷戀了。

(1) 在極端情況下,濫用迷戀會導致最丑陋的結果。在自傳《我的奮斗》(Mein Kampf)一書中,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將“宣傳的藝術”描述為一種營銷。“比如,對于本該宣傳一種新型肥皂的海報,卻說別的肥皂好,我們對此會說什么呢?我們會搖搖頭。政治宣傳也恰恰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隆化县| 轮台县| 肥西县| 恩平市| 石嘴山市| 黑河市| 九江县| 太康县| 蓬安县| 太白县| 焉耆| 新津县| 青河县| 湟源县| 板桥市| 锡林浩特市| 渑池县| 霞浦县| 岑巩县| 西安市| 儋州市| 漯河市| 前郭尔| 桃源县| 张家港市| 宜城市| 伊金霍洛旗| 乾安县| 克拉玛依市| 靖远县| 元谋县| 莱州市| 陵川县| 南丰县| 丹寨县| 石林| 龙井市| 万宁市| 柞水县|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