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老夫人報備之后,白玉簪坐著馬車來到祖墓。
小廝和婆子在馬車等著,白玉簪帶著半夏去康欣怡的墓地。
還沒走近,半夏就發現康欣怡的墓碑前,有燒紙錢留下的灰。
半夏震驚的和白玉簪說,“小姐,有人來祭拜過!”
她疑惑不已道,“這不該啊!這種時候,除了小姐,不可能有人來祭拜的?會是誰啊?”
親人的墓,要是前三年,可是不能來祭拜的。所以,這來祭拜的,應該不是家里人來的。
可不是家里人,會是誰?
白玉簪心里也是疑惑不解,她走過去,看了一眼那一堆灰。
盯著被灰粘上,顯黑的肉,白玉簪蹲下去,仔細察看。
她吃驚發現,“這是鹽水鴨!”
還奇怪白玉簪端下去,是要干什么的半夏,聞言心里驚訝極了,“什么,鹽水鴨!”
半夏一點也不相信,她說,“這不可能。”
“京都可沒有鹽水鴨買,這可是南都的特色。夫人在的時候,還是特意找的南都廚娘,才能吃上。”
這鹽水鴨讓白玉簪想起一個人,她接著半夏的話說,“我在蘇嬸那,吃過兩次鹽水鴨。很好吃!”
不管是半夏,還是白玉簪,她們都完全不會想到,蘇娘會過來祭拜。畢竟在遇到白玉簪之前,兩家人可是沒有交集。
完全沒想到,會有人來祭拜的半夏,問,“小姐,會不會是奶娘。”
她仔細回想,接著說,“夫人喜歡吃鹽水鴨,就幾個人知道。”
“廚娘回鄉下了,木香姐嫁人了,也不是小姐和奴婢,那就只能是奶娘。”
半夏猜測,“難不成,廚娘來京師了。知道夫人的事,特意來祭拜的?”
“又或者,是奶娘來了?”
聞言,白玉簪立刻搖頭,說,“不會是奶娘,可能真的是廚娘。”
郭奶娘可是要白玉簪命的人,她不可能來祭拜康欣怡。
鹽水鴨,是康欣怡無意間看到家里短工吃家人帶來,這才知道。吃了后,十分喜歡。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
就連白老夫人也是不知道的,除了白玉簪幾人之外,誰也不知道康欣喜歡鹽水鴨。所以,就只剩下最后一個知情人。
兩主仆都這么認為,也就不再糾結是誰來祭拜了。
白玉簪把摘來,還沒開花的桃花放到康欣怡墓碑前,她跪下來磕三個響頭。
完了,白玉簪跪直腰板,說,“母親,我帶了您最喜歡的,還是花苞的桃花來給你。”
“來到半路,才想起來,忘了帶桃花酒來。每年這個時候,你都會……”
白玉簪把這些日子來,發生的一切,全都告訴康欣怡聽。
說到最后,她這才說明來意,“再過幾天,女兒就該啟程前去南都,和外祖母一起生活。”
“這一去,就是十年。女兒很是舍不得您,想要和您說說話。”
“這一次離開,女兒心里是很開心的。一是能離開這里,二是能替母親盡孝。”
“我沒有告訴祖母,要我命,把我扔河里的壞人,是奶娘。”
想起往事,白玉簪神色悲哀,“我見過奶娘好多次從劉姨娘屋里出來,都是一臉笑容的。”
“我不知道,奶娘做的事和劉姨娘有沒有關系。還有父親,他是不是知道的。
“現在我離開這里,對誰也好。”
身后的半夏,震驚聽到這一番話。任她怎么想,也想不到,居然是郭奶娘好白玉簪的命。
同時,白老夫人房里收到一封信。
把信放下,白老夫人嘆氣,有些憂愁,“這是,可怎么辦啊!”
白嬤嬤不明白白老夫人的煩惱,她問,“老夫人,這件事,您不打算告訴大小姐?”
白老夫人說,“這件事,不該我告訴她。”
意思是說,該說的,可決定權不再她手里。
她說,“已經過去那么多年了,現在欣怡也走了。這件事,簪兒知不知道,都無所謂。”
“至于告不告訴簪兒真相,這該是康家做的決定。從我接納欣怡那刻起,我就不會介意這件事。”
“欣怡是康家的姑娘,這是,該是康家告訴簪兒最合適不過。”
對于康欣怡的早逝,一直都是白老夫人過不去的坎,“人生怎么可能沒有遺憾!”
“很多時候,不知道,比知道來得幸福。”
“就算知道當年的真相,我們也做不了什么。人都不在了,再揭開傷痛,傷到的只是我們。”
白嬤嬤說,“老夫人說的是。人都不在了,知道了,也只是圖傷悲。”
把寫好的信交給白嬤嬤,白老夫人感嘆,“這一走,就得十年了!”
白嬤嬤收好信,拿出信封把信放進去。見白老夫人一臉不舍,她說,“您要是舍不得大小姐,怎的不讓大小姐多陪陪你,過了您的生辰再走也不遲。”
白老夫人何嘗不想,可事與愿違,“要是可以,我也想簪兒多留些日子。”
她冷笑道,“那邊,不是要辦宴會,說自己要扶正了。”
“這些糟心的事,簪兒沒必要知道。我只想她開開心心的啟程,去過無憂無慮的日子。”
這一次,白老夫人絕對要劉姨娘激不起一點浪花,她吩咐白嬤嬤,“你給我盯緊那邊,這宴會,我要讓她坐定在賤妾的位置上。”
“是。”白嬤嬤應聲,拿著封好的信,退出去。
時間飛快過去,白玉簪和白老夫人依依不舍惜別之后,就坐上馬車出發南都。
半夏吃驚的看著一臉淚水的白玉簪,“小姐!”
白玉簪先是一臉不解的看著半夏,接著伸手摸一下,還真的是流淚了。
她自己也是很吃驚,“明明上馬車的時候,我都沒流淚,怎的,就看一眼城門,這淚就掉了。”
從車窗看出去,半夏心里也是不舍的,“離鄉之別,哪能不掉淚。”
看著越來越遠,已經模糊看不到的城門,白玉簪說,“這一走,就得十年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