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Completed-accept,過稿
書名: 我的黑科技瀏覽器作者名: 醬鴨好吃本章字數: 2386字更新時間: 2023-01-07 00:43:05
這自然奠定了接下來會場的主流基調,那就是不斷有圍棋愛好者自告奮勇,愿意上臺配合顧言的指揮,接連在各種圍棋AI身上復現“極度愚蠢的一手”。
另一邊,就是顧言通過這數個同類案例,證明AI在特定盤面,且大優勢的局面下,實際由于此類型的對弈歷史缺乏,也就是沒有相應的自我學習經歷,會直接無視黑白棋大龍糾纏的具體變化,轉而在其他區域不斷丟子計算。
在這種忽視重要因素的前提下,AI的選點模擬勝率當然謬誤極大。
而如果再深刻些,就是AI暴露了不同于人類的思考方式。
作為菜鳥人類棋手,哪怕才剛入門,很多棋局變化從未經歷過,但鑒于大腦既已了解規則,那么會自然推導后續局面。
但AI理解的從不是規則,而是指向結果的路徑。
所以遇到從無接觸過的局面,它要么報錯,要么按照程序的設置,對某些無法理解的部分機械忽略。
也正因為AI曝露出的這一問題,顧言還對提交ICLR的論文主題進行了升華與反思,將其不再局限于圍棋AI,而是探討起人工智能需要警惕的應用場景。
在實驗室里,開發人員或許已經自信滿滿地給AI輸入,數以百萬千萬計的基本數據。
之后又讓程序經過了無數次的自我學習完善。
但這就足夠了嗎?
現實中的意外狀況永遠超乎想象,如果AI享有全部情況下的最終處置權,它又能應付得了一切嗎?
或許數十個傳感頭中的一個出現微小故障,讀取到錯誤信息的程序就會使一整個飛機瘋狂壓頭,直至在機組精疲力竭的絕望眼神里直沖地面。
或許是車載攝像頭掃過路邊飄來的某個泡沫紙箱,汽車就會因錯誤判斷風險而大幅偏離車道,引發一次本不該發生的事故。
還有......
綜上,在當前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概念極其火熱的階段,無數研究者和企業都在期待著讓其更快投入應用,本文提出以“對抗攻擊”為代表的考核AI方式同樣值得關注,這是人工智能程序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時,人類對自己必要的保護......
......
回憶著自己的論文內容,還有這幾天通過“黑科技瀏覽器”,顧言實時掌握到的實名與匿名評價,他對過稿的信心可以說是非常充足。
問題只在于ICLR組委會正經委派的學術審核什么時候能騰出時間,對顧言的論文進行打分和簡評。
現在直接在“工業杯”上展示成果,作為計算機領域投稿大戶的華國從業者們,肯定會在知曉情況后,出于好奇到Open Review網站上查看顧言文章的全文,之后再留下更多的討論和評價。
這自然會順理成章地刺激ICLR組委會,催一催有時候真得超級磨嘰的學術審核們。
顧言此時很佩服自己這個計劃通。
雖然漏洞是“黑科技瀏覽器”找到的,但水出的論文,從想法到內容可都是他自己的努力。
都沒經過導師的指導和修改,就能在國際A類學習會議上發表文章,說明他最起碼在水論文上,有著獨到的天賦啊!
滿臉高興地走下高臺。
看著身邊許多圍棋愛好者圍住組委會放置,或者自帶的電腦,按照顧言之前的指導思路,享受人人都可以擊敗,原本被認為無可匹敵的AI的快樂。
在這些人里,他看到換座至AI對面的秀氣青年。
看到了仍有幾分不信邪,親自上手考驗自家AI的禿頭工程師。
同時竟還看到了金所二。
這個一輸完棋,就面色難看直沖回房間的新羅棋手。
此時同樣因為得到AI負于人類棋手的震撼消息,趕忙回到大廳里了解情況。
當然還少不了看了看應芷桐,她正接受這幾天內不知多少次,來自大群媒體的采訪。
......
......
當天晚上,雖然“臨大網絡攻擊事件”的相關內容延燒幾天后,依舊霸占著大部分熱搜。
但“人類棋手擊敗AI”的關鍵詞同樣堅定地爬上了榜。
于是和顧言預想的一樣,Open Review網站上,他的文章下方,立刻多了數十條評論。
并且在第二天,第一位學術審核就給出了他的打分與簡略評語。
【審稿人1,9/10,Completed-accept】
“本文陳述了如何以一種‘對抗攻擊’的方式,找到穩定擊敗最強圍棋AI——JYGO-AI系統的策略。這是一項純粹的實證研究,發現了隱藏在多種圍棋AI系統中的安全漏洞,并將其機理清晰完整地做出了解釋,因此具有改進當前主流產品的實際意義。并且有趣的是,這篇論文的結果得出了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結論——雖然人工智能在大部分情況下,會以超強的算力碾壓人類,但如果面對未曾學習過的狀況,則AI表現出的判斷力則遠不如普通人類。故而,該論文揭示了高效和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在安全使用方面,尤其涉及人類與AI系統優先級的考量時,確需謹慎的態度。”
極高的分數,極棒的評價,極好的開頭!
第一位學術審核就不吝惜認可,那么接下來的兩個審核員,大概還是會受到影響,傾向于給出高分。
到這時,已經從各種渠道收到消息的孫景,還有導師池正源,都提前發來了郵件向顧言祝賀。
顯然在他們看來,顧言過稿一事同樣是板上釘釘。
而其他的師兄師姐,大概也已經知道了自家小師弟第一篇論文,就是發表在A類頂級國際會議上的重量級文章。
不過他們因為不熟悉ICLR的流程,明顯是準備等待塵埃落定,再恭喜顧言。
當然,這不影響師兄師姐們內心的羨慕嫉妒恨。
大一暑假,大二都沒開始,論文主題還和導師的課題幾無相干。
意思是單憑自己就弄出了一篇超高質量論文,你是要上天嗎?!
感嘆課題組來了個小妖怪,壓力果然拉滿,這些師兄師姐,仍留在實驗室的立刻動力充足起來。
放假回家的,則強迫自己看起了枯燥的本領域最新論文。
反正鲇魚效應,是被驗證了個十成十。
顧言這里呢,第二天從睡夢中醒來,第一時間就習慣性查看郵箱。
審稿通過!!!
一個鯉魚打挺起身,他轉而搜索Open Review網站,那里才是正式確認論文狀態的地方。
沒有意外情況,登上作者后臺,他文章后方的投稿狀態,已然變成【Completed-accept】(完全過稿)。
心情激動,意識到自己他踏出了正兒八經的科研第一步。
顧言咧著嘴查看起另外兩位審稿人的打分和具體評語。
嘿!加上最后部分的升華與反思果然不錯。
評語內容里,顧言嚴謹翔實,并且完全可以驗證的具體成果部分自然沒有多少浮動的空間。
但針對謹慎應用人工智能的探討,兩位審稿人都表達了贊同的態度。
即使也都只是簡略一提,可必然對一個8分,一個9分的高分值,有著無法忽視的影響。
美滋滋地翻身下床,然后開始哼歌洗漱。
顧言大概想不到,他的結語部分,固然幫自己過稿大大加分。
同時,卻也意外招來了某領域巨擘的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