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腎動脈造影的正常表現

將導管置入腹主動脈或腎動脈并注射造影劑,連續攝片可顯示腎動脈、腎實質和腎靜脈,分別稱為:腎動脈期、實質期和腎靜脈期。
1.腎動脈期
開始注入造影劑1~3秒,顯示腎動脈逐漸分支,分布均勻,管徑由粗變細,邊緣光滑,無局限狹窄、粗細不均等表現。有時可見自腹主動脈直接發出的副腎動脈。
2.腎實質期
也稱毛細血管期,開始注入造影劑2~3秒腎實質顯影,5~7秒時最濃,其后逐漸變淡。腎實質顯影是由于造影劑彌漫分布在腎微血管和腎小管內所致。早期,正常腎皮質顯影較髓質濃,晚期腎錐體清楚顯示。
3.腎靜脈期
腎靜脈于開始注入造影劑4~12秒可顯示,最佳顯影時間為18~20秒,腎靜脈屬支與腎動脈伴行。

第四節 泌尿系統正常CT表現

一、腎臟及腎周結構
(一)腎臟
正常腎臟的橫斷面在接近上下極水平,呈圓形或橢圓形軟組織密度影,邊緣光整。腎門水平內側面凹陷,為腎門。腎臟平掃密度均勻一致,CT值約為30~50Hu。多期增強檢查,腎實質的強化表現隨時間變化:①皮質期(注藥后30~90秒),腎血管、外周腎皮質及伸入錐體之間的腎柱明顯強化,而髓質強化不明顯,皮髓質分界明顯:②實質期(注藥后90~120秒),皮質強化程度減低,髓質密度增高,與皮質接近并逐漸超過皮質,集合系統開始顯影;③排泄期(注藥后5~10分鐘),腎實質強化程度下降,腎錐體密度增高,而腎盂、腎盞和輸尿管內可見造影劑濃集(圖1-2-10)。
有時在左腎上極的前外側邊緣處可見一局部突出,呈駝峰樣隆起(splenic lump),為先天變異,勿誤認為病變。
圖1-2-10 正常腎實質平掃及增強表現
a.平掃:雙腎密度均勻;b.皮質期:皮質明顯強化,皮髓質分界清晰;c.實質期:髓質明顯增強,與皮質分界不清;d.排泄期:腎實質密度降低且不均勻,腎錐體、上組腎盞造影劑濃集
(二)腎竇及腎門
在腎臟的中部平面可見腎竇及腎門,并有腎蒂出入腎門的結構。腎蒂自前至后包含腎靜脈、腎動脈及腎盂,由上而下則為腎動脈、腎靜脈及腎盂,左側腎靜脈較右側者稍粗。腎竇脂肪呈極低密度,腎盂呈水樣密度(圖1-2-11)。
圖1-2-11 左腎門平面正常腎竇及腎門CT表現
a.平掃:左腎實質密度均勻,見腎蒂結構出入腎門,腎竇脂肪為低密度;b.皮質期:皮質明顯強化,腎動脈明顯強化;c.實質期:皮髓質不能分辨,腎盂開始強化;d.排泄期:腎實質密度降低,腎盂、腎盞造影劑濃集
(三)腎盞和腎盂
CTU能很好地顯示腎盞、腎盂全貌,與IVP所示相似。腎小盞匯合成腎大盞,腎大盞再集合形成腎盂。腎小盞呈杯口狀,邊緣清楚、銳利。腎盂呈三角形,尖端向下移行為輸尿管(圖1-2-12)。
圖1-2-12 正常泌尿系的CTU表現
a、b.VR;c.MIP
(四)腎血管
于開始團注造影劑20~30秒行腎區薄層掃描,并行MIP、SSD、VR等重組,可顯示腎動脈及其主要分支,正常表現類似DSA(圖1-2-13)。
圖1-2-13 腎動脈CTA
a.VR;b.MIP
二、輸尿管
常規CT軸位掃描,連續層面追蹤可識別腹段輸尿管的橫斷面,呈小圓形軟組織密度影,中心可呈低密度,位于腰大肌前緣。但盆段輸尿管難以識別。注入造影劑10分鐘后延遲掃描,自腎盂開始能追蹤輸尿管全程,其管腔內的造影劑呈點狀高密度。CTU可很好地顯示輸尿管全貌(圖1-2-12)。
三、膀胱
膀胱大小、形狀因充盈程度而異,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充滿時可呈類方形。因膀胱周圍低密度脂肪組織與膀胱內低密度尿液對比,可清晰顯示軟組織密度的膀胱壁,厚度一般為2~3mm,均勻一致,內外緣均較光整。造影增強掃描,膀胱壁均勻強化;排泄期可見造影劑進入膀胱,若輸尿管下端有強烈蠕動,含造影劑的尿液成一條高密度的流注噴入膀胱內(輸尿管“噴射征”)。造影劑與尿液混合不均,高密度的造影劑沉積在低密度尿液下方,出現液-液面(圖1-2-14)。
圖1-2-14 正常膀胱CT表現
a.平掃:膀胱呈類方形均勻水樣密度影,呈光整薄壁;b.動脈期:膀胱壁均勻輕度強化,內容物無強化;c.靜脈期:膀胱內見條狀高密度造影劑(噴射征);d.排泄期:膀胱內造影劑與尿液分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台江县| 界首市| 高清| 霞浦县| 普陀区| 启东市| 米脂县| 于田县| 南充市| 贵南县| 兖州市| 临猗县| 华亭县| 彩票| 德钦县| 塔城市| 揭西县| 昭通市| 鲁甸县| 广德县| 南陵县| 康马县| 白城市| 江城| 乐都县| 锡林郭勒盟| 牟定县| 万山特区| 桐乡市| 吉首市| 准格尔旗| 太白县| 东至县| 永宁县| 苏尼特右旗| 阜新市| 平顶山市| 马山县| 铜陵市|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