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影像醫學·泌尿生殖系統卷(第3版)
- 陳敏 王霄英主編
- 1926字
- 2021-12-18 00:20:15
第二節 正常尿路造影
一、腎臟
(一)腎盞
靜脈尿路造影,經靜脈注入造影劑2~3分鐘后,腎盞開始顯影,15~30分鐘顯影最濃。腎盞包括腎小盞和腎大盞。通常每側有6~14個腎小盞和2~4個腎大盞。腎髓質由腎錐體組成,腎錐體基底部朝向皮質,尖端圓鈍伸入腎竇,稱為腎乳頭,尿液通過腎乳頭孔流入腎小盞內。腎小盞分為體部和穹窿部:①體部又稱漏斗部,是與腎大盞相連的短管;②穹窿部,體部的遠端,其頂端因腎乳頭的突入而形成杯口狀凹陷。腎大盞邊緣光整,呈長管狀,分為三部分:①頂端或尖部,與2~3個腎小盞相連;②峽部或頸部,為長管狀部分;③基底部,與腎盂連接。正常腎大盞、腎小盞的形態有很大變異,可短粗或細長,數目亦常不相同,兩側多不對稱(圖1-2-2)。

圖1-2-2 靜脈尿路造影(15分鐘)正常腎盞表現
腎小盞末端呈杯口狀凹陷,腎大盞尖部與2~3個腎小盞相連,基底部與腎盂連接
(二)腎盂
正常靜脈尿路造影腎盂最佳的顯影時間是注入造影劑15~30分鐘。腎盂呈喇叭狀,尖端向下與輸尿管相接,基底部位于腎竇內。腎盂造影可表現為三種基本形態:①壺腹型腎盂,腎盂較大,腎盂與腎小盞直接相連,往往看不到腎大盞;②分支型腎盂,腎盂往往較小,相反,腎大盞狹長、明顯;③中間型腎盂,即所謂常見的典型腎盂,介于壺腹型與分支型之間(圖1-2-3)。

圖1-2-3 腎盂的三種基本形態
a.中間型腎盂;b.分支型腎盂;c.壺腹型腎盂
腎盂的正常變異較大,依腎盂與腎竇的關系,腎盂又可分為:①腎內型腎盂,腎盂位于腎竇內,腎盞短小;②腎外型腎盂,腎盂位于腎竇外,腎盞則往往狹長(圖1-2-4)。

圖1-2-4 腎盂的正常變異
a.腎內型腎盂;b.腎外型腎盂
在逆行尿路造影時,由于造影劑直接從插于輸尿管的導管內注入腎盂腎盞,腎盂腎盞系統內的壓力驟然升高,可使其充盈較多,因而顯得比靜脈造影時略為擴大。逆行尿路造影時還有一種腎盂回流現象(renal reflux)遠較靜脈尿路造影常見。此種現象是由于逆行尿路造影時壓力驟然升高致使造影劑逆行進入腎盂、腎盞以外的區域,發生率約為20%。回流現象可分為兩類:
1.穹窿回流
穹窿回流可分為三種:①腎盂腎竇回流,造影劑自腎盞邊緣外溢入腎竇,或沿腎盞及腎旁組織到達輸尿管周圍;②腎盞血管回流,即靜脈周圍回流,表現為腎盞附近有弓形或弧狀的線條影;③腎盂淋巴管回流,表現為腎間質內有一條或多條線條狀致密影(圖1-2-5,圖1-2-6)。

圖1-2-5 常見的腎盂回流現象
1.腎小管回流;2.腎盂腎竇回流;3.腎盞血管回流;4.腎盂淋巴管回流

圖1-2-6 靜脈腎盂造影所致腎盂回流
a.腎小管回流(黑箭頭);b.腎盂腎竇回流(黑短箭)
2.腎小管回流
造影劑自腎盂腎盞進入乳頭小管,并向集合系統擴散,表現為腎小盞向外呈刷狀陰影,或進入腎小管旁腎皮質,呈扇狀影(圖1-2-7)。
不同腎盞或同一腎盞可同時發生不同類型的腎盂回流。
回流現象在正常逆行尿路造影時雖然可以出現,但若表現嚴重,常說明腎臟本身可能存在病變,應予以重視。

圖1-2-7 逆行尿路造影所致腎小管回流
腎盂明顯擴張,腎盞圓鈍,腎小盞杯口消失,造影劑自腎小盞向外扇形條片逆流
二、輸尿管
靜脈注入造影劑后30分鐘左右,當腎盂腎盞顯影滿意后,去除腹部壓迫帶,雙側輸尿管腔充盈造影劑而清晰顯示。輸尿管全長25~30cm,寬約3~4mm,表現為外形光滑的細條狀影,蠕動時呈輕度彎曲或波浪狀外形。上端與腎盂相連,下端與膀胱相連,分為三段(腹段、盆段、壁內段):腹段輸尿管在L 2水平起于腎盂,沿腰大肌前緣下行,在骶髂關節內側越過骨盆緣進入盆腔而續為盆段輸尿管。盆段輸尿管先向后下外行,繼而轉向前內達膀胱,斜行穿越膀胱壁,壁內段長約1.5cm。
輸尿管有3個生理性狹窄部位,即輸尿管與腎盂交界處、髂嵴平面處、輸尿管與膀胱交界處,在這些部位造影時會出現狹窄現象,勿誤認為病變(圖1-2-8)。
逆行尿路造影時,輸尿管可因受插管的刺激產生痙攣,或因造影劑充盈不足導致顯影不良。

圖1-2-8 靜脈尿路造影所示正常輸尿管
沿脊柱旁下行在骶髂關節內側,越過骶骨水平以后彎向外走行,再向前內斜行入膀胱底部
三、膀胱
膀胱的形態、大小隨其內充盈造影劑量的多少以及鄰近結構的推壓而改變。正位觀察,充盈的膀胱位于恥骨聯合上方,呈橢圓形、圓形等,密度均勻,邊緣光滑整齊。頂部因子宮或乙狀結腸壓迫可略凹陷(圖1-2-9)。側位觀察,膀胱成紡錘形或直立的卵圓形,長軸平行于恥骨聯合。
靜脈尿路造影時,若輸尿管下端有強烈蠕動,含造影劑的尿液成一條高密度的流注噴入膀胱內,稱為輸尿管“噴射征”(ureteral jet sign)。

圖1-2-9 尿路造影膀胱正位
四、尿道
男性尿道分為前后兩部,后部自外向內可分為膜部和前列腺部,膜部尿道是最狹窄部,因其周圍有外括約肌圍繞;前部尿道較寬,自外向內為舟狀窩、海綿體部與球部,球部尿道最寬。前尿道約長13~17cm,后尿道約長3~4cm,全尿道總長約16~21cm;女性尿道很短,僅3.5cm長,由膀胱頸部開始,向前下方開口于陰道口前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