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有關婦產科學的文獻資料
李時珍《本草綱目》引《搜神記》云:“黃帝母名附寶,孕二十五月而生帝?!?[9]《〈史記〉集解》記載:“修巳背坼而生禹,簡狄胸剖而生契?!?[10]這是我國最早期的過期妊娠和異常分娩方式的記載,這些傳說,已經涂上了一層神話的色彩,并沒有真實性可言。
根據考古學家胡厚宣先生的《殷人疾病考》研究,商代的武丁時期,明確記載的疾病已包括眼病、耳病、口病、牙病、舌病、喉病、鼻病、腹病、足病、趾病、產病、婦人病、小兒病、傳染病等16種。 [11]
在《甲骨文合集》 [12]中有關甲骨文的資料中,涉及生育的內容相當豐富,現選釋部分內容如下:
乙亥(日期)卜(占卜),
(師,卜官名)貞(卜問):王曰:有孕,
(表示分娩順利)?扶(卜官名)曰:
。



□辰(日期)王卜,在兮[貞]:[婦]娀(人名)毓(育),
?[王]占曰:吉(吉祥)。在三月(占卜的月份)。

丁亥卜,亙(占官名)貞:子商(子商為王子名)妾
(人名)冥(娩):不其
?


□□卜,爭(占官名)貞:婦妌(人名)冥(娩),
?王占曰:其惟庚冥
(只有庚日分娩才順利)。


貞,子母其毓(育)?不
(死的意思)。

以上五條卜辭,是關于占卜婦女分娩時是否順利,會不會危亡的內容。由于難產歷來是危及母子生命的最大威脅,所以甲骨文卜辭中反映這方面的內容很多。
乙丑貞,帚爵(帚即婦,帚爵為人名),育子亡(無)疾(育子亡疾指妊娠中不會生病嗎)?
丙申卜,
貞:婦好(人名)娠(胎動)弗氏(禔,即安的意思),婦死?

前一條是占卜妊娠期間會不會生病,后一條因胎動不安,去占卜孕婦的安危。說明妊娠期間的疾病和胎動不安已引起當時人們相當的重視。尤其是對于胎動不安的認識,已超出疾病的本身,而考慮到進一步發展的嚴重后果。
戊子卜,貞:婦巡(人名)有子?
戊子貞:婦來(人名)有子?
癸酉余卜,貞:雷帚(雷帚為人名)又(有)子?
以上幾條,均是占卜婦女會不會生育的內容,說明生育繁衍在宗法制度的時代具有至高無上的意義。
辛丑卜:呼爰(呼爰,即呼令援引)姼(人名)乳(哺乳)?婦如(人名)子疒(生?。浑迹ú浑技床辉龏竵聿溉椋?,徙(疾病要遷移)。
這是一條涉及哺乳會不會導致乳兒間相互傳染生病的內容。
以上的資料足以證明,在我國醫學發展的初期,在人類的文明仍停留在愚昧階段的時候,巫醫一度占據了產科的統治地位。
伊尹為商初的大臣,皇甫謐《針灸甲乙經》記載:“伊尹以亞圣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13]這個記載顯示,遠在商代的時候,我國已經具備運用藥物治病的知識和能力。所以推測在商代的時候,應該有運用藥物治療婦產科疾病的歷史了,只是沒有發現更加詳細的文字記載而已。
姜嫄是周族始祖后稷之母。在《詩經·大雅》中對她有這樣的描述:“克禋(野祭)克祀(一般的祭祀),以弗(借為祓,為除災去害舉行的儀式)無子。” [14]姜嫄當初沒有生兒子,其時只能祭祀天神祈禱賜子。待到姜嫄妊娠以后,“誕(發語詞)彌厥月(指滿了懷胎的月份),先生(初生,第一胎)如達(像生小羊一樣容易),不坼不副(坼、副均指裂開、割開),無災無害”。姜嫄分娩后稷的過程十分順利,并沒有發生產門破裂。而產門破裂在當時的分娩過程中應是非常易見的,所以這里才用“無災無害”來表達一種慶幸的心理。
《列女傳》中記錄了太任在懷孕周文王時講究胎教教養胎兒的事,一直為后人傳頌,被奉為婦女妊娠期間實行胎教的典范。書中載:“大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大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15]《禮記》也說:“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兇災。” [16]《禮記正義》注解說:“言此時夫婦交接生子支節性情必不備,其父母必有災也。” [17]從上述的論述中,周代對于婦女感應之說的強調,就可以略見一斑了。
萌芽于殷周的《易經》中提到“天地
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揭示了男女構精,是形成人類生命繁衍的奧秘所在。書中亦有“婦三歲不孕”“婦孕不育”“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2]等類似于甲骨文卜辭中的內容。其中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成為后人生育男女不同性別的理論依據。

《詩經》搜集于周初至春秋之間,其中提及的藥用植物有車前草、甘草、貝母、桑椹、益母草、艾、杞子、茜草、芍藥、澤瀉、遠志、臭椿、瓜蔞、鼠婦、刺蒺藜、菟絲、凌霄等30多種。由于目今尚未發現其時關于藥物學方面的書籍或其他資料,所以,還不能斷定當時是否已從婦產科的功效方面來認識這些藥物(《毛詩正義》則談到芣苢“其子治婦人生難”)。
反映周代醫事制度的《周禮·天官》中,記載當時的醫師負責主管醫藥政令,下設食醫、疾醫、瘍醫和獸醫。其中,“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漱(嗽)上氣疾。以五味、五谷、五藥養其病。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死生……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18]從上述記載中,可以了解到周代醫學上的大略分工。這種“掌養萬民之疾病”的“疾醫”,也應該包括醫治婦產科疾病的醫生,當時的婦產科學并沒有在臨床上出現獨立分科的跡象。
大約成書于戰國至西漢之間的《山海經》中,已經出現關于婦產科功效的藥物記載。其中《南山經》云:“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贝硕挝淖终J為佩帶鹿蜀有利于生育?!段魃浇洝吩疲骸坝治魅俣?,曰嶓冢之山……有草焉,其葉如蕙,其本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蓇蓉,食之使人無子。”《中山經》云:“又東十里,曰青要之山……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鳥焉,名曰
,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庇终f:“又東二十里,曰苦山……其上有木焉,名曰黃棘,黃華而員(圓)葉,服之不字?!?[19]這些具有“宜子孫”“使人無子”“宜子”“不字”(不妊娠)的藥物依舊是圍繞生育這一主題。

春秋時代,我國已具有比較發達的農業、手工業、文化、天文、歷算。哲學思想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勢必會使得依靠天命鬼神起家的巫醫受到挑戰,醫學終究要擺脫巫卜的困惑而得到發展。
春秋初年,《左傳·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記載:“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20]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說:“寤假借為牾,足先見,逆生也?!边@是最早記錄足先露的臀位分娩的資料,并認識到這是一種不正常的胎位分娩,故使姜氏受驚。
《左傳·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云:“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嬴孕過期,卜招父與其子卜之,其子曰,‘將生一男一女’。” [20](《孔子家語》云:“人十月而生,故知過期過十月也。” [21])這是一則過期妊娠的例子,說明當時對妊娠期限已相當明確了,但由于缺乏對受孕的準確診斷方法,以致有可能將正常的妊娠期限誤認為過期妊娠。
《左傳·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記載:“后緡(人名)方娠?!?[20]此句記錄了妊娠以后胎兒在腹內微動的情況。
此外,《史記·楚世家》中說:“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10]《吳越春秋》中亦有女嬉剖脅而產高密的事情 [22]。根據當時的婦產科技術水平,剖腹產是難以令人置信的,但正是這種想象,給以后的現實架起了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