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庸》(7)
- 大學中庸(謙德國學文庫)
- (春秋)曾參 子思
- 486字
- 2021-12-08 14:56:49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1]。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2]。”
注釋
[1]子曰至守也:納,使進入。諸,“之于”二字之合音。罟,朱熹注:“網也。”擭,陷阱,朱熹注:“擭,機檻也。陷阱,坑坎也,皆所以掩取禽獸者也。”《禮記正義》:“予,我也。言凡人自謂有知,人使之入罟,不知辟也。自謂擇中庸而為之,亦不能久行,言其實愚又無恒。”孔穎達疏:“此一經明無知之人行中庸之事。予,我也。世之愚人,皆自謂言我有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者,此謂無知之人設譬也。罟,網也。擭,謂柞〈木咢〉也。陷阱,謂坑也。穿地為坎,豎鋒刃于中以陷獸也。言禽獸被人所驅,納于罟網、擭陷阱之中,而不知違辟,似無知之人為嗜欲所驅,入罪禍之中而不知辟,即下文是也。‘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者,小人自謂選擇中庸,而心行亦非中庸。假令偶有中庸,亦不能期匝一月而守之,如入陷阱也。”
[2]期月,一整月。朱熹注:“期月,匝一月也。”
譯文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