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中庸》(4)
- 大學中庸(謙德國學文庫)
- (春秋)曾參 子思
- 519字
- 2021-12-08 14:56:49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1]。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2]。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3]。”
注釋
[1]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禮記正義》:“罕知其味,謂愚者所以不及也。過與不及,使道不行,唯禮能為之中?!笨追f達疏:“‘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以輕于道,故‘過之’。以遠于道,故‘不及’?!?
[2]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孔穎達疏:“‘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者,言道之所以不顯明,我亦知其所由也?!t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言道之不行為易,故‘知者過之,愚者不及’;道之不明為難,故云‘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是以變知稱賢,變愚稱不肖,是賢勝于智,不肖勝于愚也。”
[3]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孔穎達疏:“言飲食,易也;知味,難也。猶言人莫不行中庸,但鮮能久行之。言知之者易,行之者難,所謂愚者不能及中庸也?!?
譯文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覺得太過明白了,認為不足行;愚笨的人智力不及,因而不能行。中庸之道不能闡明的原因,我也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度,以為不足知:不賢的人難以企及,而又不設法求知。人沒有不飲食的,但很少能真正知道滋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