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1073字
- 2021-12-30 14:28:54
九里香花

別名 九秋香花、七里香花、千里香花。
基原 為蕓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的花。
產地 主產于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4~6月開花時采摘,曬干。
植物形態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8m。樹皮蒼灰色,分枝甚多,光滑無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3~9枚,卵形、倒卵形至近菱形,長2~8cm,寬1~3cm,先端鈍或鈍漸尖,有時微凹,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光亮,下面青綠色,密生腺點,腺點干后褐黑色,中脈凸出,均無毛,紙質或厚紙質。3至數花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軸近于無毛;花大,直徑達4cm,極芳香;花柄細長;萼片5,三角形,長1~2mm,宿存;花瓣5,白色,倒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2~2.5cm,有透明腺點;雄蕊8~10,長短相間;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長4~6mm,柱頭粗大,常較子房寬。漿果朱紅色,球形或卵形,長12~20mm,厚5~10mm,先端尖銳;有種子1~2顆,種皮具棉質毛。花期4~6月,果期9~11月。
花藥性狀 黃白色,芳香。
質量要求 以花白色、花瓣完整、氣芳香者為佳。
化學成分 主要含多種揮發油、東莨菪苷、氨基酸、葡萄糖等。
藥理作用 九里香花石油醚提取物:對離體白鼠小腸和大腸均有松弛作用;對乙酰膽堿引起的痙攣不能阻斷,對用組織胺和氯化鋇引起的痙攣有對抗作用。對離體蛙心有明顯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肺經。
功能主治 理氣止痛。用于氣滯胃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克。
注意事項 陰虛火亢者忌用。
應用舉例
(一)驗方
(1)治胃氣痛:九里香干花3克,香附9克。水煎服。
(2)治胃痛:九里香花9克,雞肉90克。煮湯,喝湯吃肉。
(3)治風濕性關節痛:九里香花4朵,小排骨1000克,蔥白250克,豬骨頭湯500克,白糖、醋、鹽、料酒、香油、姜各適量。燒熟食,每日1次。
(二)保健方
復方九里香藥酒
原料:九里香15克,一枝黃花15克,羊蹄根15克,半邊蓮15克,三椏苦15克,了哥王15克,入地金牛15克,毛麝香15克,漆大姑15克,蛇總管15克,60度白酒(或75%酒精)1000毫升。
制作方法:以上藥物(除白酒)均用干品,研成細末,混合浸泡于酒中,密封7日,過濾去渣,即可使用。
功用主治:消炎,解毒,利濕。用于稻田性皮炎,皮膚瘙癢、糜爛或滲液。
用法:外用。每日3~4次,用藥酒外擦患處;皮膚腫痛者,可用藥渣外敷患處,每日1次。
本草記載 始載于《廣西本草選編》。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4卷[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947.
[2]李振瓊.食療—藥用花卉[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