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鳳仙花

別名 金鳳花、燈盞花、好女兒花、指甲花、海蓮花、指甲桃花、金童花、竹盞花。

基原 為鳳仙花科植物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

產地 主產于全國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開花時采收,鮮用或陰、烘干。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肉質,直立,粗壯。葉互生;葉柄長1~3cm,兩側有數個腺體;葉片披針形,長4~12cm,寬1~3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銳鋸齒,側脈5~9對。花梗短,單生或數枚簇生葉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紅色或雜色,單瓣或重瓣;萼片2,寬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圓,先端凹,有小尖頭,背面中肋有龍骨突;翼瓣寬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圓形,上部裂片寬斧形,先端2淺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長成細而內彎的距;花藥卵球形,頂端鈍。蒴果紡錘形,熟時一觸即裂,密生茸毛。種子多數,球形,黑色。

花藥性狀 花單生或2~3朵簇生于葉腋,無總花梗,白色、粉紅色或紫色,單瓣或重瓣;花梗長2~2.5cm,密被柔毛;苞片線形,位于花梗的基部;側生萼片2,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mm,唇瓣深舟狀,長13~19mm,寬4~8mm,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長1~2.5cm內彎的距;旗瓣圓形,兜狀,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狹龍骨狀突起,頂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長23~35mm,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近圓形,先端2淺裂,外緣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絲線形,花藥卵球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密被柔毛。

質量要求 以紅、白二色者入藥較佳。

化學成分 主要含各種花色苷,山柰酚,槲皮素及萘醌成分。

藥理作用 對癬菌和細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微溫。歸肝經。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殺蟲。用于風濕肢體痿廢,腰脅疼痛,婦女經閉腹痛,產后瘀血未盡,跌打損傷,骨折,癰疽瘡毒,毒蛇咬傷,白帶,鵝掌風,灰指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克,鮮品可用至3~9克;或研末。外用:適量,鮮品研爛涂;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血虛無瘀者慎用。孕婦忌用。兒童慎用。

應用舉例

(一)驗方

(1)治百日咳,嘔血,咯血:鮮鳳仙花7~15朵,水煎服,或和少許冰糖燉服更佳。

(2)治腰脅引痛不可忍者:鳳仙花,研餅,曬干,為末,空心每酒服15克。

(3)治跌撲損傷筋骨,并血脈不行:鳳仙花150克,當歸尾100克,浸酒飲。

(4)治骨折疼痛異常,不能動手術投接,可先服本酒藥止痛:干鳳仙花5克(鮮者15克),泡酒,內服一小時后,患處麻木,便可投骨。

(5)治風濕臥床不起:鳳仙花、柏子仁、芒硝、木瓜,煎湯洗浴,每日二三次。內服獨活寄生湯。

(6)治白帶:鳳仙花15克(或根50克),墨魚5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7)治蛇傷:鳳仙花,擂酒服。

(8)治鵝掌風:鮮風仙花外擦。

(9)治灰指甲:白鳳仙花搗爛外敷。

(二)保健方

鳳仙花酒

原料:鳳仙花90克,紅花30克,白礬2克,60°白酒1千克。

功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適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關節疼痛等。

制作:將鳳仙花切碎,與紅花、白礬同裝紗布袋內,扎緊袋口,浸于白酒中,密封20天,經常搖動,過濾去渣,裝瓶備用。

用法:將紗布浸于藥酒中20分鐘,取出,外敷于傷處;若紗布干時,可隨時往紗布上灑藥酒液令濕潤。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本酒方去白礬,加當歸30克,用同樣方法制取酒液,可用于內服,每日3次,每次飲服30毫升,主治功效相同。

本草記載 《救荒本草》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5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山县| 原阳县| 山阴县| 丽江市| 贡嘎县| 景洪市| 安远县| 天全县| 蒲城县| 阿克苏市| 文化| 华坪县| 招远市| 虎林市| 大石桥市| 林甸县| 堆龙德庆县| 葵青区| 那坡县| 伊川县| 安泽县| 丹凤县| 龙山县| 衡水市| 获嘉县| 寿阳县| 博兴县| 察雅县| 周宁县| 余庆县| 繁昌县| 平昌县| 隆化县| 措勤县| 商都县| 南召县| 绥中县| 青田县| 台山市| 改则县|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