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千日紅

別名 百日紅、千金紅、千日白、千年紅、蜻蜓紅、球形雞冠花。

基原 為莧科植物千日紅Gomphrena globosa L.的新鮮或干燥花序。

產地 主產于江蘇、福建、四川、廣西。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7~9月采收,曬干,亦可鮮用。

植物形態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cm;莖粗壯,有分枝,枝略成四棱形,有灰色糙毛,幼時更密,節部稍膨大。葉片紙質,長橢圓形或矩圓狀倒卵形,長3.5~13cm,寬1.5~5cm,頂端急尖或圓鈍,凸尖,基部漸狹,邊緣波狀,兩面有小斑點、白色長柔毛及緣毛,葉柄長1~1.5cm,有灰色長柔毛。花多數,密生,成頂生球形或矩圓形頭狀花序,單一或2~3個,直徑2~2.5cm,常紫紅色,有時淡紫色或白色;總苞為2綠色對生葉狀苞片而成,卵形或心形,長1~1.5cm,兩面有灰色長柔毛;苞片卵形,長3~5mm,白色,頂端紫紅色;小苞片三角狀披針形,長1~1.2cm,紫紅色,內面凹陷,頂端漸尖,背棱有細鋸齒緣;花被片披針形,長5~6mm,不展開,頂端漸尖,外面密生白色綿毛,花期后不變硬;雄蕊花絲連合成管狀,頂端5淺裂,花藥生在裂片的內面,微伸出;花柱條形,比雄蕊管短,柱頭2,叉狀分枝。胞果近球形,直徑2~2.5mm。種子腎形,棕色,光亮。花果期6~9月。

花藥性狀 呈球形或長圓球形,通常單生,長2~2.5cm,直徑1.5~2cm,由多數花集合而成;花序基部具2枚葉狀圓三角形的總苞片,綠色,總苞片的背面密被細長的白柔毛,腹面的毛短而稀;每花有膜質苞2片,帶紅色。氣微弱,無味。

質量要求 以潔白鮮紅或紫紅色,花頭大而均勻者為佳。

化學成分 含千日紅素-Ⅰ、千日紅素-Ⅱ、千日紅素-Ⅲ、千日紅素-Ⅴ、千日紅素-Ⅵ及硝酸還原酶、亞硝酸還原酶、谷氨酸脫氫酶,及皂苷和少量莧菜紅素、異莧菜紅素,還含維生素C、維生素E及多種微量元素等。

藥理作用 調節內分泌紊亂、解郁降火、補血、健脾胃、通經絡、消炎、祛斑等。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 清肝,散結,止咳定喘。用于頭風、目痛、氣喘咳嗽、痢疾、百日咳、小兒驚風、瘰疬、瘡瘍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克。

注意事項 孕婦,經期,脾胃虛寒、腹瀉者不宜多飲。

應用舉例

(一)驗方

(1)治頭暈:千日紅花10克、薺菜15克,水煎服。

(2)治哮喘:千日紅花10克、胡頹子葉9克、黃荊子15克,水煎2次服,每日1劑。

(3)治咯血:千日紅花10朵、仙鶴草15克、白及6克、冰糖20克,水煎前3味去渣,加冰糖調服。

(4)治肺結核咯血:千日紅花15克、墨旱蓮30克、葎草30克、龍葵果15克,水煎服。

(5)治白痢:千日紅花15克、辣蓼15克、鬼針草15克,水煎服。

(6)治婦女白帶過多:千日紅花30克加豬肉適量,煲吃。

(7)治小兒風癇:千日紅花10朵、蚱蜢干7個,水燉服。

(8)治小兒肝熱:鮮千日紅花10克,水煎服。

(9)治小兒夜啼:千日紅鮮花序5朵、蟬蛻3個、菊花1.5~2克,水煎服。

(二)保健方

1.千日紅薰衣草茶

制法及用法:將千日紅花5朵、薰衣草1茶匙放入杯中,倒入約400毫升沸水,悶泡10分鐘,溫熱時飲用。

茶療功用:舒緩壓力,預防感冒,對剛出現癥狀的流行性感冒有一定的功效。

2.千日紅菊花茶

制法及用法:將千日紅3~5朵、菊花5朵,分別揀凈,放入杯中,倒入約400毫升開水,悶泡10分鐘,放入冰糖,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茶療功用:清肝明目,祛斑養顏。用于因肝經風熱所致的目赤腫痛、肝腎不足、目暗昏花等癥。

本草記載 《花鏡》首載,云:“千日紅,本高二、三尺,莖淡紫色……夏開深紫色花,千瓣細碎,圓整如球,生于枝梢,至冬葉雖萎而花不蔫”。《植物名實圖考》載千日紅圖也為本種。

參考文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2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6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射洪县| 晋州市| 南昌市| 天长市| 清徐县| 阳高县| 定襄县| 平果县| 汉中市| 潞城市| 翁源县| 湟源县| 长寿区| 徐水县| 双柏县| 北京市| 西吉县| 资阳市| 阿瓦提县| 定兴县| 衡南县| 健康| 桦川县| 左云县| 铁岭市| 文昌市| 临桂县| 昂仁县| 廊坊市| 禄劝| 繁峙县| 侯马市| 棋牌| 沙田区| 泉州市| 疏勒县| 巴里| 廉江市| 侯马市| 岳普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