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車去旅行:自駕游完全攻略
- 夏星編著
- 11744字
- 2021-12-24 17:30:20
1.4 如何規劃路線?
智能手機在我國普及率特別高,用它不僅可以看微信、看視頻、轉賬支付,在自駕游過程中,它還能起到很大作用—線路查詢、導航、路況顯示、訂房、景點查詢、天氣查詢,應有盡有。四處打探的各種旅游信息,其實在手機里都能查到。
有一次乘機回京,我的鄰座通過微信語音通話,詢問對方,抵達后如何乘車前往市區。可實際上,她只需輸入目的地,手機就能告訴她在哪兒乘車、車票多少錢、在哪兒換乘、多長時間能到。
我獨自一人去過許多語言不通的國家,完全靠手機獲取信息,非常準確。谷歌地圖甚至能告訴你下一班公共汽車幾分鐘之后到站。
時常看到有人問想自駕車去某某地該怎么走
答案很簡單,就三個字:開導航。
無論您想去哪兒,打開導航,它就能引導您前往,一路上還能隨時播報,提醒您注意轉彎、注意限速、前方有服務區等。
比如,打算從北京前往湖北省赤壁市,游覽三國古戰場。預定的是赤壁市華美達廣場酒店,導航顯示,走京港澳高速公路,全程1305公里,需13小時58分鐘,過路費560元。同時顯示,如果走大廣高速,全程1295公里,需13小時48分鐘,過路費605元。
在導航中,前方路況也能隨時顯示,比如某一段正在下雨,可能會影響車速;某一段出現擁堵,擁堵長度及預計通過時間,都能提前告知。如果擁堵嚴重,甚至可以改變路線,或下高速走國道,將擁堵路段避過去。
在規劃路線時,應該提前設定前提,比如系統默認、時間優先、少收費、躲避擁堵、不走高速、高速優先等。
如果希望在沿途能有些收獲,就需要依靠自己的大腦進行規劃
在規劃中,有兩個要點:第一,最好走環形路線,盡量避免走回頭路;第二,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時間,進行規劃。
比如去西藏,進藏走川藏南線(國道318線),出藏就應該考慮走青藏線(國道109線)或川藏北線(國道317線);如果時間特別寬裕,則應該考慮走新藏線(國道219線)。總之,去與回,最好是兩條路,構成一個環形,從而讓旅途變得更加豐富,收獲更多。
時間方面,從成都到拉薩,走川藏南線是2100公里,全程柏油路,其中將近700公里是高速公路,只要不出意外,第一天到巴塘,第二天到八宿,第三天就能到拉薩—這是我本人在單人單車情況下,經歷過的最短時間。前提是沒有游覽。
當然,對于絕大多數游客來說,這樣做毫無意義。因為,多數人需要游覽。規劃自駕游線路時,最好是環形路線。比如,從北京去西藏,去程途經成都,沿川藏公路到拉薩;回程沿青藏公路,途經西寧,返回北京。

北京去西藏的環形路線
沿途在哪些地方游覽,停留多久?
首先,取決于您的假期有多長。
假設,您的出發地是我國東部,希望走川藏線進藏,青藏線出藏,假期14天。
不妨這樣規劃:假設從住家到成都、從西寧回家,均在2000公里左右,共計4000公里,需4天。走國道318線從成都到拉薩4天,在拉薩停留2天,然后沿國道109線從拉薩到西寧3天,機動日1天。
打開地圖,就能很容易規劃出路線。
就在我寫到這一節時,“悟空問答”發來好幾個回答邀請。
第一個:坐標深圳,自駕去西藏,該如何規劃路線?
第二個:我在河南,想去西藏,該怎么走?
第三個:從天津到壩上草原,該怎么走?
只需攤開地圖,上述問題的答案,立刻得出。
自駕游最好首先學會利用紙質地圖
自從有了智能導航,紙質地圖就被遺忘了。
在駕駛過程中,智能導航非常有效,但在規劃階段,紙質地圖的作用更為明顯。我認為,對于自駕游愛好者來說,應該有一張全開的中國地圖,有了它,無論想去哪兒,都能很輕松地規劃出路線。比如從深圳到西藏,在中國地圖上一目了然:先往西到南寧,再往西北方向到昆明,然后沿滇藏線進藏。至于回程,可以走川藏北線到成都,然后取道重慶、遵義、貴陽、桂林、梧州、廣州回深圳。也就是說,根據紙質地圖作出“戰略”規劃,具體的“戰術”執行,交給智能導航完成。兩者取長補短,才是最佳。每次出門,我都是三合一:紙質地圖、電子地圖、現場路標。
我第一次到美國自駕游之前,對那個國家完全不了解,也不打算麻煩當地朋友,買了一張地圖和一本旅游指南,看到自己有興趣的景點,就在地圖上標注,然后把各個興趣點連成一條線,過分繞路的興趣點刪除,一條旅游路線就規劃出來了。當然,具體執行時,靠的是手機導航。
規劃路線基本要素之一:每天能行駛多遠?
每天能行駛多遠,取決于路況、人、時間。路況好,自然就能多跑一些;人的精力旺盛,不容易勞累,駕駛時間就會長一些;假期短,時間有些緊張,每天更要多跑一些。上述三個因素要是反過來,路況不好、人的精力沒那么旺盛、時間很寬裕,每天就少跑一些。
有一次,我因為工作原因,單人駕車從北京出發,先走國道318線到拉薩,再沿國道219線到葉城,然后穿越沙漠公路到吐魯番,最后再沿京新高速公路返回北京。全程1.2萬公里,歷時15天,平均每天行車800公里。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強度較大的旅行。每天從早到晚,幾乎一直在駕駛。
還有一次,我自己玩,前半程也是上述路線,但沿國道219線走到日土時,折向東,穿越羌塘,最后在那曲轉上國道109線回京,總行程也是1.2萬公里,歷時兩個月,平均每天行車200公里。
以個人感受,長途自駕游的時候,日均行車800公里基本就是上限了。日均行車低于200公里,才會玩得比較從容。
路況不同,每日行車里程也會有很大差異。
高速公路—大致上,每天能行駛800~1200公里
我國高速公路大都限速120公里每小時。假設每天早上8點出發,晚上19點住宿,全天共有11小時的行車時間,減去加油、午餐等,一切順利的話,全天最長行駛距離約1200公里。當然,為了趕路,可以一直沿高速公路行駛,晚上住宿在服務區的旅館中,或者睡于車內。這樣做,能節約很多時間。
路況復雜地區,高速公路往往會限速100公里每小時或80公里每小時,在這種情況下,全天最長行駛距離為800~1000公里。我國高速公路網絡已經形成,自駕游頗為便利。對于小車來說,每公里通行費在0.4~0.6元。
普通公路—大致上,每天能行駛400~ 600公里
我國的國道、省道限速多為80公里每小時,山區有可能降為40~60公里每小時,由于沿途還會經過許多村鎮,故平均每小時至多行駛40公里左右。如此計算,全天最長行駛里程為400~600公里。國道與省道雖然行車速度不快,但有些路段更適合旅游。

如果遇到意外,例如天氣有變、車輛擁堵,甚至是塌方、泥石流等,行駛就會嚴重受挫。所以,制定計劃時,應該適當留出寬裕量。比如剛才說的西藏,之所以留出一天作為機動日,就是出于這個原因。假設受挫非常嚴重,機動日已經耗盡但仍時間不夠用,就需通過壓縮行程予以解決。
參考實例
有一次我自駕車進藏,回程的計劃是沿川藏北線從拉薩到成都。行程前半部分因意外,浪費了許多時間,抵達拉薩時,行程只剩下四個整天。于是,我沒在拉薩停留,迅速穿城而過,沿國道109線直奔那曲。由于那曲距離成都還有2000公里,故在接下來的四天當中,我必須日行500公里。有了清晰的目標,遵照執行便可,途中雖遇到兩次擁堵,最終還是按計劃回到成都。
規劃路線基本要素之二:沿途旅游景點如何選?
剛才說到,自駕游最好根據自己的興趣事先進行設定。假設沒有明確目的,只是隨便走走,每經過一個地方,不妨上網查詢一下,看看前方即將途經的城鎮里,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美食或景點。
根據我的經驗,在“百度”首頁輸入地名,就能進入“百度百科”,其中對該地的介紹很全面。第一部分是歷史沿革,第二部分是行政區劃,接下來,還有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等等。在比較靠后的地方,是文化、特產與風景名勝。只需幾分鐘,便能獲悉前方城鎮的大致情況。如果在介紹當中,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設定導航,直接前往便是。
如果沒有自己喜歡的內容,就將其忽略,甚至連市區都不進,直接駛過。
有不少人很想自駕游,但又存在各種擔憂。其中之一是不知道怎么走、怎么玩。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這種擔憂其實沒有必要。當然,前提還得是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就麻煩了。
即使不做任何功課,遇到合適、且自己喜歡的景點,就進去看看,遇不到也不勉強,就是隨便駕車逛一圈,也是很有意思的經歷。抱著輕松的心態,隨遇而安,其實更好。
參考實例
我國的西北與西南,是自駕游的天堂。其中最有魅力的是西藏。有人甚至認為,去一趟西藏,境界都能得到提升。我可能比較愚鈍,自駕車去了十一次,境界沒提升多少,但那些美好的經歷,是我一生寶貴的記憶。
西藏自治區內常規自駕游通常需要時間:10天(最短)。
從東部地區前往西藏,通常所需時間:4天(往返)。
西藏自駕游基本要領:需要具備不錯的駕駛技術。
西藏自駕游季節選擇:最佳時間是4月和5月,其次是9月和10月,最好避開雨季和冬季。
(1)公路問題
如今藏區的公路,與10年前、20年前相比,有了天壤之別。就拿川藏公路來說,全程柏油路,昔日的數座高山,一部分已經改為隧道。
當然,如果季節選得不對,遇到強度較大的降雨或降雪,就不一定能夠順利通行了。據個人經驗,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路況最好,其次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但在海拔較高的地段,有可能會遇到當年的第一場雪。無論去哪自駕游,都應擇合適的季節,只要天氣好,即使是傳說中比較艱難的新藏公路(國道219線),同樣易如反掌。

(2)車輛問題
有人擔心高海拔所帶來的動力下降,還有人認為進藏必須開渦輪增壓的車。事實上,在高海拔地區,動力確實有衰減,但對行車影響不大。畢竟,我國公路的坡度是有統一標準的。即使用排量最小的車,爬公路最陡的坡,也綽綽有余。唯一的不便是急速超車時,可能力不從心—其實這樣也好。長途自駕游,與平日在家門口短途駕駛不同,應以“穩”字當先。當直道較短時,原本就不該超車。
我曾開著1.6升排量的長安鈴木啟悅,在雨季到來之前的5月份,從北京出發,先是滇藏線,然后是川藏線,一帆風順地兜了一圈,安全返回北京。

一位讀者在我駕駛啟悅走西藏的游記后面留言,他也曾開一輛1.6升排量的轎車去西藏,滿載,爬坡根本爬不動。結論是,以后再去,一定要開一輛帶“T”的車。
我詢問:“您說的爬不動,具體內容是什么?”
他回道:“上坡想超車,很費勁,半天超不過去。”
如果您也是有這種需求的人,恐怕要開一輛2.0T或3.0T的車。但我更想說的是,長途自駕游,尤其在盤山公路上,最好不要強行超車。如果前面真的出現一輛車速很慢的重載貨車,只要有直道,人家多數會主動靠邊禮讓,這時候,即使是1.6升排量自吸的動力,也完全可以從容超車。
(3)輪胎問題
有人認為身處高海拔地區,應該將輪胎氣壓降低一些。完全沒必要。胎壓降低,意味著輪胎與地面摩擦面積加大,會導致胎溫上升,反而有可能引發不測。
還有些媒體發表文章,要求車主每逢夏季便應降低胎壓,以防爆胎,這種說法也是不科學的。
包括前往西藏在內的所有長途自駕游,難免會遇到一些爛路,或者是遇到路面有石子、釘子、石塊。此時,輪胎很容易受損。國道318線金沙江與芒康之間,有一段路位于山溝當中,每年雨季都有可能滑坡,路面上碎石很多,車行至此,運氣不佳的話,沒準兒就會把輪胎劃破。所以,芒康及隨后的八宿等幾個縣城,輪胎店里的輪胎,品種比較全。

川藏公路上車來車往,每天有成千上萬輛車跑來跑去,輪胎損壞的,恐怕只是個位數。所以,不必把偶然當成必然。只要出發前輪胎沒毛病,駕駛中小心謹慎一些,就足夠了。
全國各個縣城,幾乎都有與汽車相關的各種服務。至于旅游熱門地區,比如川藏公路,商家就更多了。
(4)駕駛問題
公路與車輛雖然沒什么值得擔憂,可自駕游前往西藏,并非人人可行。原因之一,是駕駛技術,同時還包括安全意識。駕駛技術不佳者,安全意識不足者,最好不要駕車前往。
幾位女性游客在川西自駕游時,車輛墜入山谷,人員遇難。許多人認為這是由于車速快、路不熟所導致。通過觀看事發時的視頻,我認為,車速快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恐怕是駕駛者沒有做到全神貫注。另外,車速高時猛打輪,等于自殺。
(5)加油問題
西藏各主要公路,加油不成問題。游客最多的國道318線,早已是成熟的旅游線,在這條公路上,每個縣城都有不止一家加油站;一些比較大的鎮子,也有加油站。國道317線雖然游客少很多,但加油站同樣不少。
相比之下,國道219線的加油站少一些,但每座縣城也都能保證至少有一家加油站。各加油站之間的里程,都在汽車一箱油的行駛范圍內,最大跨度位于日土縣多瑪鄉與紅柳灘之間,相距358公里。所以,完全沒必要為加油發愁。此外,據我所見,各加油站都有92號汽油、95號汽油和柴油三種油品,絕大多數加油站都能刷卡。
當各省的92號汽油在7.2元/升左右時,川藏線上的巴塘是7.52元/升,過金沙江進入西藏,變成9元/升。但到了林芝,降為8.09元/升,隨后的拉薩、日喀則、拉孜、薩嘎等地,都是這個價格。到了阿里地區,油價上升,獅泉河及隨后的日土、紅柳灘、賽圖拉鎮,都是9.37元/升。在網上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新藏線,2個加油站之間最大跨度為358千米。這個距離對于汽車來說,毫無難度。此外,即使是較為偏僻的紅柳灘加油站,各種油品一應俱全。

(6)食宿問題
餐飲方面,沿途以川菜館為主,川藏線比較便宜,每人每餐為20~30元。新藏線價格稍高,尤其是阿里地區,往往是每人每餐50~80元。
住宿方面,縣城和較大的鎮子都有旅館。川藏線上數量更多些,且不乏高級飯店。比如然烏湖、魯朗等地,雖然只是個小鎮,可每晚1400元的高級飯店并不少見。更多的旅館,房費大致在每晚200~400元之間,經濟型旅館大致是每晚每個床位50元。
總體而言,川藏線上住宿選擇范圍大一些,新藏線上選擇范圍比較小。從拉薩往西,我在拉孜、薩嘎、獅泉河等地住過,拉孜的飯店性價比很高,每晚208元含早餐的房子,設備很好,很干凈,也很舒服。可再往后,動輒每晚300多元錢,且條件不盡如人意。
當然,想省錢的話,帶個睡袋睡在車里,也是不錯的選擇。
拉薩住宿方面,市區以布達拉宮為界,往東老城區,具有濃郁的藏族特色,往西則是新城區,基本上沒有置身高原的感覺。對于自駕車來說,老城區里最適宜的,是八廓街對面的宇拓路,這條路東面是大昭寺,西面是布達拉宮廣場,街上有數家飯店,比如迎賓館。如果覺得老城區過于擁擠,停車不易,住在新城區更便利些。

川藏公路上,淡季房價每晚1400元

新藏公路上,每晚每個床位50元
(7)安全問題
有人認為偏僻危機四伏,困難重重,不敢駕車旅游,尤其不敢單人單車長途自駕游。
就我個人感受而言,偏僻地區的民風多半比較淳樸。當然,什么事都不是絕對的,作為旅游者,只能這樣做:第一,小心謹慎,三思后行;第二,待人接物客氣些;第三,盡可能低調些。
(8)高原反應
在高原,由于氧氣不足,可能會出現頭疼、心慌、氣短或暈眩等癥狀,這就是高原反應。每個人到高原之后基本上都會出現高原反應,唯一的差別是有人反應輕微,有人反應嚴重,有人能夠很快適應,有人甚至需要三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勉強適應。
請牢記:上高原之前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不要缺覺,不要在患病期間上高原,尤其是感冒期間。
以我的經驗而論,海拔3000米左右,是出現高原反應的分水嶺。所以,每次駕車走川藏線進藏,第一天到新都橋后,早早停車睡覺,多睡會兒,就能迅速適應高原環境。也就是說,只要初期多休息,就能適應,一旦適應,也就沒事了。再往后,即使走到海拔5200米以上的界山達坂、珠峰大本營或唐古拉山口,也不會有什么不妥。
但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埡口跑幾步,就會上氣不接下氣。為了應付這種情況,車上不妨帶幾罐氧氣,需要時,吸幾口就能緩解。
① 藥物有用嗎?
據說,應對高原反應,可以服用高原安、紅景天之類的藥物,有一定療效。不過,在藥物輔助與自我調節之間,我更相信后者。

② 高原反應會立即出現嗎?
對于多數人來說,高原反應不會立即出現,它往往要延遲12~24小時。這個潛伏期容易使人放松警惕。當您自認為平安無事時,它便出現了。
當然,有的人對高原特別敏感,我的夫人就屬于這種類型。有一次,我倆駕車在新疆旅行,離開喀什前往塔什庫爾干,車子剛剛爬上帕米爾高原不久,她就不行了,癱倒在座椅上,頭暈目眩,嚇得我趕緊調轉車頭,以最快速度回到喀什,正要把車開往醫院,她神采飛揚地說:“咱吃羊肉串去吧!”
高原反應就是這樣,只要下撤到海拔較低的地方,一般情況下癥狀會很快自行消失。
③ 吸氧的效果如何?
有人前往西藏時,車上預備了氧氣罐、氧氣瓶,甚至還有制氧機。對此,我個人認為,預備個氧氣罐就足夠了。
有一次駕車走在川藏公路上,遇到兩對法國夫婦,他們的宿營車輪胎被扎,隨車千斤頂底座太小,在泥濘中難以發揮作用。于是,我搬出自帶的臥式千斤頂,幫他們更換了輪胎。因為擰螺絲時用力過猛,回到車上感覺氣短,心跳加快,掏出氧氣罐吸了幾口,就沒事了。
(9)西藏的公路
對于自駕游來說,主要有如下八條線路:青藏西線、青藏東線、川藏南線、川藏北線、滇藏線、滇藏新通道、新藏線、黑阿線。
① 青藏西線—青藏公路,國道109線,西寧到拉薩約1900公里。
絕大多數的西藏自駕游介紹里,都把這條路稱為青藏公路。不過,在它的東側,還有一條公路,也是從青海到西藏,故我把這兩條路分別稱為青藏西線、青藏東線。

青藏西線
這條路雖然海拔很高,沿途還要翻越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但總體來說行車比較便捷。而且,沿途的每個鎮子,比如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等,都有加油站、旅館、餐館、商店和維修店。沿該路自駕游,基本沒什么難度。不過,有兩點需要注意:大貨車非常多;部分路段的路面有起伏,要注意車速。
與藏區其他公路相比,青藏西線顯得十分“簡單”,而且里程短,適合初學者。
② 青藏東線—唐蕃古道、國道214線,西寧到拉薩約2100公里。
這條路也是從西寧出發,在倒淌河與國道109線分道揚鑣。這條路其實就是唐蕃古道,據說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走的就是這條路。該線路從西寧出發,沿高速公路到玉樹,然后沿國道214線到類烏齊縣,轉上國道317線到那曲,再沿國道109線到拉薩。

青藏東線
青藏東線北半段是高速公路。不喜歡國道109貨車太多的話,可以考慮走這條路。
③ 川藏南線—川藏公路,國道318線,成都到拉薩約2100公里。
東起成都,途經雅安、天全、瀘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八宿、波密、林芝、工布江達、墨竹工卡和達孜,最后抵達拉薩。目前,成都與康定之間,林芝與拉薩之間,已經有了高速公路。

川藏南線
該路需橫穿橫斷山脈,是一條路況千變萬化、充滿刺激的路線。因為,在雨季沒準兒會遇到塌方(比如金沙江與芒康縣城之間),能否順利通行,存在一定的運氣成分。
對于旅游來說,川藏南線是一條“最佳”路線——成熟,保障度高。唯一不能確定的,是降雨所帶來的阻礙。
④ 川藏北線—川藏公路,國道317線,成都到拉薩約2400公里。
國道317線起點成都,途經汶川、理縣、馬爾康、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昌都、類烏齊、丁青、巴青、索縣,最后抵達那曲。目前,該國道已經向西面的獅泉河延伸。
川藏北線沿途的數座高山,多數已經修筑了隧道,行車難度大幅度降低。該路多數行駛于山谷之中,不如川藏南線那樣“大起大落”,因而顯得較為“平淡”。這條路游客相對少一些。
對于四川省以東各省的游客來說,川藏南線進,川藏北線返,可以構成一條很理想的環形之旅。

川藏北線
⑤ 滇藏線—滇藏公路,國道214線,昆明到拉薩約2200公里。
這是從云南到西藏的公路。這條路進入西藏后不久,與川藏南線匯合。也就是說,滇藏公路其實比較短,它的一端是大理下關,另一端是西藏芒康,全長約720公里。由于滇藏公路途經大理、麗江、中甸(后更名香格里拉)、迪慶等旅游熱門地區,所以,這條路的路況較好。

滇藏線
滇藏線前半段是極為成熟的旅游地區,比川藏南線好走。對于粵、桂、貴、云等省游客來說,滇藏線進,川藏線返,是很好的選擇。
⑥ 滇藏新通道—丙察察線,昆明到拉薩約2100公里。
丙察察線本身很短,只有305公里。它的一端是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的丙中洛鄉,另一端是西藏察隅縣。截止到2019年年底,這條路只有云南省內的28公里鋪設了柏油路,其余路段均為砂石路。轎車雖然也能走,但駕駛需小心,相比之下,還是底盤離地間隙高的車更合適些。
滇藏新通道至今仍有200多公里的砂石路,最好用底盤較高的SUV。對于粵、桂、貴、云等省游客來說,它與滇藏或川藏線能夠形成一條很棒的環形路線。

滇藏新通道
⑦ 新藏線—新藏公路,國道219線,拉薩到葉城約2900公里。
全程都在高海拔地區,尤其是新疆與西藏的分界線—界山達坂,其海拔高度與珠峰大本營基本一致。現在的新藏公路已經變成柏油路了,只要天氣沒問題,就非常好走。

新藏線
新藏線起點位于拉孜,拉薩到拉孜是國道318線。由于該路另一端是新疆,行走它往往會把新疆旅游順便加上,總時間至少1個月。
⑧ 黑阿線—黑阿公路,國道317線,那曲到獅泉河約1400公里。
這是很有誘惑力的一條路線。東起點那曲北側40公里處(黑水河),西起點是阿里地區的首府—獅泉河鎮,所以,這條路以前叫黑阿公路,網絡上稱為大北線。該路曾編號省道310線,如今規劃為國道317線。途經班戈、尼瑪、改則和革吉。這條路地廣人稀,由于有雙湖和古象雄王國遺址的存在,使得它更富內涵,也更刺激。
黑阿線因為路途遙遠,游客遠遠少于川藏線。但在這里能讓您感受到相對原汁原味的西藏。

黑阿線
(10)線路建議
① 滇藏線進藏,川藏南線出藏—適合南方游客。
② 滇藏新通道進藏,川藏北線出藏—適合二次進藏的南方游客。
③ 川藏南線進藏,川藏北線出藏—適合南方游客。
④ 川藏南線進藏,青藏西線出藏—適合北方游客。
⑤ 川藏北線進藏,青藏東線出藏—適合二次進藏的北方游客。
⑥ 川藏線或滇藏線進藏,新藏線出藏—適合時間寬裕的游客。
⑦ 川藏南線或滇藏線進藏,新藏線到獅泉河,黑阿線+川藏北線出藏—適合時間寬裕的南方游客。
⑧ 川藏線進藏,新藏線到獅泉河,黑阿線+青藏線出藏—適合時間寬裕的北方游客。
作者體會
① 在土路、維修路段上,當看到前面有養路工人、居民、徒步者或騎行者時,請您放慢車速,否則,車子后面會揚起漫天塵埃。
② 有些藏民喜歡圍觀汽車或露營的營地,但沒有任何惡意,您對其報以微笑即可,不必多慮。
③ 欲超車請先打左轉向燈,川藏線上的大貨車司機多數都很有禮貌,他們覺得可以超車,會打右燈示意。如果前車沒讓行,意味著此時不具備超車條件,請耐心跟車,一旦路況允許,他們會立即打右燈讓您超車。
④ 出門在外,保持平常心極為重要。很多禍端都是內心浮躁、自以為是造成的。
參考實例
新疆絢麗的自然風景是其精華之一。與西藏不同,新疆多數地區一馬平川,自駕游難度很低。最主要的,是要有充裕的時間。它的里程實在太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常規自駕游通常需要時間:12天(最短)。
從東部地區前往新疆,通常所需時間:6天(往返)。
新疆自駕游基本要領:限速異常嚴格,需加倍小心。
新疆自駕游季節選擇:每年9月和10月,最好避開冬季。
(1)去新疆開什么車合適
如果只是沿著公路駕車在新疆游覽的話,任何車都能勝任(電動車除外)。新疆自駕游唯一的問題是路遠,需要長時間駕駛,不僅需要駕駛者的耐久性,更需要車輛的可靠性。有人以為新疆路途遙遠,道路艱難,非高級越野車不可,其實是個誤解。
新疆絕大多數地區海拔很低,地勢平坦。海拔較高的路段主要有兩段:橫穿天山,比如獨山子到庫車(獨庫公路);帕米爾高原(從喀什到紅其拉甫)。但這兩段路路況很好,只要季節合適,駕駛技術沒問題,行車很容易。
獨庫公路,全長500多公里,全程柏油路。因冰雪阻礙,北段每年夏季開放,具體開放時間以當年天氣情況而定。關注當地交管部門的網站或公眾號,就能在第一時間看到開放公告。
從喀什出發,前往塔什庫爾干與紅其拉甫,附近還有著名的瓦罕走廊。每年夏季和秋季最為理想。

獨庫公路

喀什到紅其拉甫
(2)新疆是否安全
在我接觸過的范圍,當地人對游客相當熱情且善意十足。近幾年新疆加強了反恐保衛,安全系數更高。作為游客,我認為新疆很安全。
(3)新疆旅游價格
2007年,我從北京駕車到新疆旅游,共21天,總花費1.6萬元(燃油費5200元、過路費1500元、住宿費3600元、餐飲費2400元、門票3300元),那次是4人同行,人均4000元。
2017年再去,歷時15天,總花費1.23萬元(燃油費5257元、過路費2203元、停車費150元、住宿費2845元、餐飲費1621元、門票200元),此次2人同行,人均6150元。
兩次花費對比,可以看出,后一次的門票占比很低—因為多次前往新疆,對旅游景點沒什么興趣了。此外,南疆住宿與飲食價格非常低廉。喀什與庫車相當于五星級的飯店,淡季房價每晚僅需300多元,這個價格在巴音布魯克,恐怕只能住個帳篷旅館。
吃飯更便宜。沿公路,許多村莊都有賣馕的攤檔,買個馕,再買個西瓜,營養俱全。當然,更為多見的,是隨便找個小館子,來份拌面,物美價廉。晚餐時間富裕,可以盡情享受一番,比如羊肉串、大盤雞,保證吃得心滿意足,意猶未盡。
(4)新疆主要旅游景點
天山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以南的東部地區,最出名的是吐魯番,西部是喀什,兩者之間是巨大的塔里木盆地。玄奘法師當年沿盆地北側西行而去,回程走的是盆地南側。處于盆地南北的和田與庫車,都曾留下法師的足跡,是非常值得游覽的地方。駕車圍著塔里木盆地轉一圈兒,上述地方便能一一走到。游覽最佳時機是每年9月和10月,這兩個月份早晚溫差較大,白天烈日炎炎,需防曬,晚上則可能需要穿上外套。
天山以北,以自然風景為主,游覽重點是喀納斯、禾木、白哈巴。但美景僅限每年秋季,以9月下旬為最佳,時間較短,且需準備御寒衣物,比如帶有抓絨內襯的沖鋒衣。
天山以自然風景為主,最佳游覽地是巴音布魯克,附近的那拉提與鞏乃斯也非常不錯,這幾個地方均以夏季前往最為適宜。不過,即使是夏季,如遇雨,早晚氣溫依舊可能降到10℃左右,最好備一件防水外套。
至于城市周邊,比如烏魯木齊附近的南山牧場與天山天池,伊寧附近的昭蘇和賽里木湖,都是非常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夏季與秋季前往比較適宜。
(5)新疆公路
進入新疆的公路,一共有四條:連霍高速(連云港到烏魯木齊,約3500公里);京新高速(北京到烏魯木齊,約2700公里);國道315線(西寧到喀什,約2900公里);國道219線(拉薩到葉城,約2900公里)。

北線進南線出構成環線
其中,沿連霍高速進入新疆,是最傳統的路線。這條高速公路與國道312線并行,基本上就是沿古代絲綢之路而行。
對于京津地區、河北北部、東北三省的游人來說,走新開通的京新高速,是最為便捷的一條路。這條路目前完工的路段,主要是內蒙古臨河與新疆哈密之間,東段依舊是京藏高速,西段依舊是連霍高速。走這條路從北京到哈密,約2200公里,過路費868元(北京段35元,河北段70元,內蒙古段625元,甘肅段46元,新疆段92元)。
對于南方游客來說,走西寧進入新疆也許更合適。整段路車輛稀少,沿途經過大面積的荒灘,尤其是有許多風蝕地貌,很是壯觀。比起車輛如織的連霍高速,走這條路是很棒的經歷,有種回到地球初始階段的感覺,猶如在冰島自駕。
如果時間充裕,走新藏公路從西藏到新疆,將能成為人生中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這段路經過瑪旁雍錯與岡仁波齊,并擁有數個海拔超過5000米的埡口(最出名的是界山達坂),離開山區進入平原后,最大的城鎮是葉城,從這開始有高速公路,通往喀什(中間有一段未完工)。從拉薩出發,四天可到喀什(游覽時間另算)。
(6)新疆旅游路線
根據游覽內容,新疆公路或許可以歸納為三條環線—南疆環線、北疆環線、天山環線。環線具體內容,在本書第3章有介紹。

南疆、北疆、天山環線
如果時間不允許,可在南疆、北疆、天山3個環線里任選1個,單個環線大概需要10天左右,從駐地到新疆之間的時間另算。也就是說,東部地區的人們自駕游去新疆,至少需要2周。
如果第一次到新疆,希望看全一些,且時間預算在一個月左右的話,不妨把三條環線都走了。比如下面這個行程:南疆進—若羌—且末—民豐—和田—喀什—庫車—巴音布魯克—伊寧—賽里木湖—克拉瑪依—喀納斯—天山天池—烏魯木齊—吐魯番—鄯善—哈密—出疆。這一圈的里程約為5200公里。
(7)新疆駕駛千萬小心
除了山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多數公路的兩側,都是戈壁荒灘,車輛稀少,視野開闊,公路筆直得猶如機場跑道,讓人有種拉桿起飛的錯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把時速提到100公里每小時,也沒什么感覺,仿佛其他省份國道上的五六十公里每小時的樣子。
或許是出于安全考慮,當地交管部門對限速管理異常嚴格。所以,在新疆自駕游,千萬要小心,盡可能開慢一些,才能確保不會因超速被罰。
(8)新疆的時差
新疆與北京存在著兩個小時的時差,只不過為了便利,全國通用北京時間而已。所以,當地人有可能10點上班,午飯是下午2點。
(9)學會微笑
新疆有很多民族,各民族有著自己不同的風俗習慣。作為游客,不可能全面了解,但請記住:微笑是最好的語言。盡管風俗不同、言語不通,一個善意的微笑,能說明一切,更能為您的旅行帶來愉快的回憶。
作者體會
我本人自駕游30年,從沒向任何人打探過什么地方好玩,有什么推薦。到了任何一個地方,即使當地有朋友,也不會去打擾人家—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兒。僅僅因為自己想玩兒,就去給人家添麻煩,不應該。如果關系很好,至多是臨走那天,約一下,見面吃個飯。
人生地不熟,有當地人指引不是很好嗎?或許是。但前提是友人具備相關的經驗與知識。所以,我的做法是,以前靠地圖,如今靠導航。這兩樣都能很方便地解決問題。完全不必麻煩他人。
至于當地的游覽,隨便上網一查,所有信息都能獲得。事實上,每個地方,都會有許多旅游景點,要不要去,應該以個人興趣為導向。看看景點的內容,符合自己的興趣,就去,否則就不去。最好不要以他人評價為導向,因為每個人興趣點不同。也沒必要以景點有幾個A為導向(我國對于旅游景點進行等級劃分,從高到低依次為5A、4A、3A、2A、1A,評定的依據是服務、設施、管理等諸多內容)。如果這個景點的內容我不感興趣,A再多,我也不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