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垃圾及垃圾處理的典型錯誤

垃圾治理是一種公共事務,其服務性產品具有共用性或公益性,然而迄今為止,在垃圾與垃圾治理問題上,國內一直缺少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不能將“垃圾處理”上升到“垃圾管理”和“垃圾治理”的高度上來,導致垃圾處理的重要性一直得不到社會公認,阻礙了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

一、淡薄垃圾是污染物,夸大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規定垃圾是污染物,造成環境污染和視角污染,而且垃圾這類固體污染物流不走也飄不走,不及時處理處置將導致垃圾圍城。

垃圾只是一種低品質資源,其回收利用需要財政支持和社會支持;垃圾的資源價值不能被夸大,垃圾是消費者丟棄的不宜繼續使用的廢棄物,其資源化利用是有條件的。

二、強調垃圾是消費的產物,忽視垃圾也是生產的產物

垃圾的產生不僅有消費者的因素,還有企業因素。一部分垃圾是消費不當所致,但相當大一部分垃圾,雖經消費者之手廢棄,其實卻源自產品規劃與設計、制造、流通和銷售環節。企業追求產品的個性、舒適性、便利性、趣味性和高利潤,或產品規劃與設計不當,都會導致垃圾產生。企業對垃圾的產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垃圾的重要源頭。

三、重視末端垃圾處理處置,輕視垃圾全過程管理

以往只重視垃圾出路,不問垃圾怎樣產生,而且,要求“日產日清”,產生多少垃圾就拉走多少垃圾、處理多少垃圾,致使垃圾轉運負擔和垃圾處理處置負擔日益加重,以致設施不堪重負,直至垃圾圍城困局出現。

要從重視垃圾處理轉變到重視垃圾管理,再轉變到重視集體選擇和公眾參與的垃圾治理,著手推動垃圾治理市場化和私有化。把垃圾治理納入公共事務的重要內容,確保垃圾處理可持續發展。

四、強調招商引資和市場化,忽視公益性和集體選擇

中國垃圾處理產業化過分強調了市場、融資方式與垃圾處理工藝技術等這些具體細節問題,把產業化等同于市場化、私有化,甚至招商引資,沒有重視新主體和新思維的導入問題等。結果是,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服務不能滿足社會需要,財政負擔沒有絲毫減輕,垃圾圍城迫在眉睫,不僅沒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垃圾處理產業化道路,反而使一些城市開始否定產業化方向。

只有糾正長期以來對垃圾及垃圾治理的錯誤認識,把垃圾治理當做公共事務治理的重要內容,讓垃圾治理既不成為“決堤的洪水”,也不成為“圍堤的死水”,才可使之既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刊于《羊城晚報》,2010年12月21日,作者:熊孟清,尹自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新龙县| 益阳市| 棋牌| 桃江县| 永济市| 屏山县| 太康县| 安国市| 阿城市| 荥经县| 玉山县| 莎车县| 社会| 通江县| 肃北| 长乐市| 哈密市| 仙居县| 三明市| 绥化市| 临洮县| 定州市| 新平| 平舆县| 新邵县| 杭锦后旗| 六安市| 巍山| 北辰区| 巴林左旗| 宁海县| 鹤壁市| 出国| 禹城市| 舞钢市| 普陀区| 永善县| 闽侯县| 山丹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