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垃圾及人居環境治理
- 熊孟清等
- 1292字
- 2021-12-24 14:30:01
固廢治理不是埋就是燒?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固體廢物越來越多,固廢治理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認同,但一些地區固廢治理思路仍比較局限,非要在填埋、焚燒、生化處理中爭出個優劣不可。
其實在新形勢下,固廢治理方案決策應系統考慮各種判斷準則的重要性,運用經濟、科技和行政手段,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結合實際提出固廢治理綜合方案,而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簡單地采用非埋即燒或“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的處理方案。筆者認為,具體來說,固廢處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判斷準則更加系統。固廢治理判斷準則是確定固廢治理方案的依據,也是開發固廢治理方法時必須遵循的一般性原則,是社會經濟發展對固廢治理的具體要求。
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下,固廢治理的主要準則有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節約土地、節約資金和居民滿意6項。居民環境意識強的地區會強調居民滿意度,土地緊缺地區要優先考慮節約土地,資源貧乏地區優先考慮減量化和資源化,經濟發展落后地區則會優先考慮節約資金。因各地實際情況存在差異,6種判斷準則的重要性排序也將存在差異。
治理方法更加多樣。固廢治理方法包括兩類,一類是軟方法,主要指經濟手段、科技手段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另一類是硬方法,目前可以商業化應用的硬方法有固廢分流分類、物質回收利用、熱轉換、生物轉換和填埋處置。
各種治理方法的重要性各不相同。熱轉換可以節約土地,但投資較大,而且極不受居民歡迎;生物轉換和填埋節約資金,但占地較大;物質回收利用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居民滿意,但無害化難以保證;分流分類是資源化前提,節約資金,但不能減量化;經濟手段和科技手段對其他6種方法都將產生巨大的積極作用,且具有同等重要性,而且,其對固廢治理的作用大于其他6種治理方法的任何一種。
治理方案更加綜合。新形勢下,固體廢棄物治理方案應呈現以下特性。
一是多法并舉,綜合治理。要同時采取軟方法和硬方法,推進垃圾分流分類,提高物質回收利用率,加快熱轉換、生物轉換和填埋處置設施建設。
二是各地應加大力度研究落實經濟手段、科技手段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這是頭等重要的任務,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應注重軟方法的應用。
三是分流分類和回收利用相較于熱轉換、生物轉換或填埋具有一定的優勢,做好分流分類和回收利用有利于更好地發揮熱轉換、生物轉換或填埋的優勢。
四是熱轉換、生物轉換和填埋中的任何一種都不具有明顯的優勢,不存在誰先誰后、誰好誰差的選擇問題,沒必要糾結在三選一的問題上。只有在土地極度緊張地區,熱轉換才稍具優勢。填埋場作為一種應急設施,應具有一定的填埋庫容。
五是對于那些公眾參與意識較強的城市,應優先推進回收利用,同時推進垃圾分流分類,適當提高熱轉換比例,以適應土地日益緊張的要求。
固廢治理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固廢治理必須采用多措并舉的綜合方案。德國、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早期采用填埋或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等處理方案,處理設施的建設速率跟不上垃圾產量的增加速率,后又推進源頭減量,仍然解決不了垃圾消納難的問題。只有綜合利用經濟、科技、行政手段,才能實現固廢治理可持續發展。
(刊于《中國環境報》,2013年3月27日,作者:熊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