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無機非金屬材料
- 沈曉冬主編 史玉升 伍尚華 張景賢副主編
- 505字
- 2021-12-24 13:54:41
2.2.2 激光選區燒結成形過程
1986年,由Texas大學的Declcard最早提出了激光選區燒結(SLS)的思想[19],美國3D Systems公司[20]、德國EOS公司[21]先后推出了基于SLS技術的成形系統。SLS技術起初主要用于高分子和金屬零件的成形,1995年,Subramanian等[22]采用SLS技術制備了陶瓷零件,利用高分子黏結劑和Al2O3陶瓷的復合陶瓷粉體作為SLS成形材料,在不同SLS工藝參數條件下對造粒粉體進行燒結,獲得孔隙結構隨機分布的陶瓷素坯。此后,SLS在復雜結構陶瓷零件的制備中得到廣泛研究。
SLS工作原理如圖2-14所示。首先根據待打印陶瓷零件的三維CAD模型進行分層切片處理,按照二維切片信息有選擇性地對復合陶瓷粉體進行激光掃描,復合陶瓷粉體中的高分子黏結劑吸收激光能量熔化,陶瓷顆粒并不發生變化。激光掃描時,熔化的高分子黏結劑黏度下降,流動性增加,與周圍的陶瓷顆粒接觸,并在冷卻后固化實現陶瓷顆粒黏結,完成單層圖形的打印,最后按照順序逐層累加得到陶瓷坯體。在SLS成形過程中,陶瓷坯體的成形質量不僅與粉體材料本身特性有關,還與成形技術參數如激光功率、掃描速度、掃描方式、層厚、掃描間距、光斑直徑、預熱溫度等有著很大的關系。目前,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對采用SLS成形陶瓷開展了較多的研究。

圖2-14 SLS工作原理示意圖[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