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常規治療技術

第一節 藥物基本知識

一、處方

處方是獸醫臨床工作和藥劑配制的重要書面文件,它既是獸醫對預防和治療畜禽疾病的書面指示,也是獸醫院藥房或藥廠的制劑室制備藥劑的文字依據。一張處方應包括以下內容:

1.登記部分

在處方簽上方須逐項填寫病畜所屬單位、畜主姓名、畜別、年齡、性別、體重、門診日期、門診號或住院號,有的還須填寫品種、毛色、用途、特征和主要癥狀等。

2.處方部分

(1)在處方的左上角先寫上Rp或R符號,此為拉丁文Recipe之縮寫,代表“請取”或“處方”之意。

(2)在Rp之后或下一行,寫出藥物制劑的名稱、規格和劑量。每藥一行,逐行書寫,劑量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并且小數點要對齊,如果是整數,則在整數后面加小數點和零。處方中規定,固體藥以“g”為單位,液體藥以“ml”為單位時,則不必寫出。但如果用“g”“ml”以外的單位時,則必須寫出。同一處方中書寫幾種藥物時應按它們的作用性質依次排列,即主藥在前,佐藥、矯正藥和賦形藥在后。

(3)處方內藥物書寫完后,獸醫人員應對調劑師或畜主指出藥物的配制方法和給藥方法,如每日給藥次數、每次用量、是否連續用藥等。

3.簽名部分

獸醫人員在處方開寫完畢和調劑師配制藥物完畢后,應仔細檢查核對,先后在處方箋的最后部分簽名,以示負責。

4.處方的注意事項

(1)在同一張處方簽上要開寫幾個處方時,可用阿拉伯數字注明,以免互相混淆。

(2)給藥途徑不同的藥物,不能開寫在同一個處方內。

(3)處方書寫不能用鉛筆或其他易褪色的墨水,以便于保存。

二、常用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品種

(一)抗生素

抗生素是放線菌、真菌、細菌等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質,能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一般是從微生物的培養液中提取而得,但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抗生素一般屬低分子化合物,在低微濃度下即有作用,對特異的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立克次體、支原體、病毒等)有抑制生長或殺滅作用。

青霉素G

【性狀】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在水中極易溶解。

【作用與用途】青霉素適用于敏感細菌所致的各種疾患,如豬丹毒、鏈球菌、放線菌病、炭疽、氣腫疽、惡性水腫、馬腺疫、壞死桿菌病、牛腎盂腎炎、鉤端螺旋體病及乳腺炎、子宮炎、肺炎、敗血癥等。治療破傷風時宜與破傷風抗毒素合用。

【用法與用量】肌內注射:每千克體重,馬、牛1萬~2萬單位;羊、豬、駒、犢2萬~3萬單位;犬、貓3萬~4萬單位;禽5萬單位,2~3次/天。

氨芐西林

【性狀】白色結晶性粉末,味微苦。在水中微溶,在稀酸或稀堿中溶解。

【作用與用途】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但對革蘭氏陰性菌有較強的作用,常用于各種敏感菌所致的肺部、尿路感染,革蘭氏陰性桿菌等引起的感染,如駒、犢肺炎,牛巴氏桿菌病、肺炎、乳腺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雞白痢,禽傷寒等。嚴重感染時,可與其他抗生素聯用。

【用法與用量】肌內注射:每千克體重,家畜、家禽10~20mg,2~3次/天。

頭孢噻呋

【作用與用途】本品屬于第三代頭孢類抗菌藥,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都有效,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疾病,如巴氏桿菌、放線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嗜血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壞死梭菌等。

【用法與用量】肌內注射,一次量,每千克體重,牛1.1mg;豬3~5mg;犬2.2mg;1日齡雛雞,每只0.1mg,1次/天。

紅 霉 素

【性狀】為白色或近白色的結晶或粉末,難溶于水,其鹽類易溶于水。

【作用與用途】主要起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豬丹毒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作用,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較弱,對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螺旋體亦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嚴重感染(如肺炎、敗血癥、子宮內膜炎等)和雞的慢性呼吸道感染等。如與鏈霉素、氯霉素等合用,可獲得協同作用。

【用法與用量】內服:每千克體重,駒、犢、仔豬、羔羊25~50mg;家禽10mg;犬、貓10~20mg,2次/天。

卡那霉素

【性狀】白色或類白色的粉末,無臭,在水中易溶,水溶液穩定。

【作用與用途】對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有效。內服用于治療敏感菌所致的腸道感染。肌內注射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種嚴重感染,如敗血癥、泌尿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禽霍亂、雞白痢等。

【用法與用量】肌內注射:家畜、家禽10~15mg,2次/天。

慶大霉素

【性狀】白色或類白色粉末,無臭,在水中易溶。

【作用與用途】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敗血癥、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膽道感染、乳腺炎及皮膚、軟組織感染。內服不吸收,用于腸道感染,如腸炎、細菌性腹瀉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每千克體重,駒、犢、仔豬、羔羊5~10mg,2次/天。

肌內注射:一次量,每千克體重,家畜2~4mg;犬、貓3~5mg;禽5~7.5mg,2次/天。

土 霉 素

【性狀】淡黃色的結晶性或無定形粉末,無臭,在水中極微溶解;其鹽酸鹽為黃色結晶性粉末,在水中易溶。

【作用與用途】為廣譜抗菌藥,用于防治巴氏桿菌病、布氏桿菌病、炭疽及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馬鼻疽、馬腺疫和豬支原體肺炎等。對敏感菌所致泌尿道感染,宜同服維生素C酸化尿液,也用于血孢子蟲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如附紅細胞體、泰勒焦蟲等。另外也可用作飼料添加劑,除可一定程度地防治疾病外,還能改善飼料的利用率和促進增重。

【用法與用量】內服:每千克體重,豬、駒、犢、羔10~25mg;犬15~50mg;禽25~50mg,2~3次/天。

靜脈注射:每千克體重,家畜5~10mg。1~2次/天。

甲砜霉素

【性狀】白色結晶粉末,無臭,微溶于水,溶于甲醇。

【作用與用途】廣譜抗生素,主要用于畜禽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和腸道感染。

【用法與用量】內服:一次量,每千克體重,家畜10~20mg;家禽20~30mg,2次/天。

氟苯尼考

【性狀】白色或類白色粉末結晶性粉末,無臭,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極易溶。

【作用與用途】本品屬動物專用的廣譜抗生素,主要用于牛、豬、雞的敏感菌引起的疾病,如牛的呼吸道感染、乳腺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黃痢、白痢;雞大腸桿菌病、禽霍亂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一次量,每千克體重,豬、雞20~30mg,2次/天

肌內注射:一次量,每千克體重,豬、雞20mg,1次/天。

林可霉素

【性狀】白色結晶性粉末,有微臭或特殊臭,味苦,在水和甲醇易溶。

【作用與用途】對革蘭氏陽性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作用,對破傷風梭菌、支原體等也有抑制作用;對革蘭氏陰性菌無效。主要用于敏感的革蘭氏陽性菌,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的感染,對豬、雞的支原體也有效。本品常與大觀霉素合用,其作用效力超過單一藥物。

【用法與用量】內服:一次量,每千克體重,馬、牛6~10mg;羊、豬10~15mg;犬、貓15~25mg,1~2次/天。

肌內注射:一次量,每千克體重,豬10mg,1次/天;犬、貓10mg,2次/天。

(二)磺胺類藥及其增效劑
1.磺胺類藥

【性狀】本類藥物均為白色或微黃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性質穩定,難溶于水,易溶于稀堿溶液。其鈉鹽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

【作用與用途】磺胺類藥屬于廣譜慢作用型抑菌藥,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都有效,對衣原體和某些原蟲亦有效,能治療多種細菌引起的感染,可用于各種家畜的乳腺炎、子宮炎、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炭疽、巴氏桿菌病和敗血癥等。對畜禽球蟲病、弓形體病、卡氏白細胞蟲病也有較好療效;對馬腺疫、馬壞死桿菌病、豬萎縮性鼻炎、兔葡萄球菌病、傳染性口炎、禽霍亂、雞傷寒、禽副傷寒、雞傳染性鼻炎等均有一定療效。

【用法與用量】

磺胺嘧啶(SD):可用于各種敏感菌感染的全身治療,是腦部細菌性感染的首選藥,也用于防治混合感染。內服:每千克體重,家畜首次量0.2g,維持量0.1g,2次/天;禽按0.5%拌料。靜脈、深部肌內注射:每千克體重,家畜50~100mg,1~2次/天。

磺胺二甲嘧啶(SM2):在多數家畜體內維持有效血濃度時間達24小時。除治療敏感細菌所致全身感染外,也可用于兔、禽球蟲病。內服:每千克體重,家畜首次量0.14~0.2g,維持量0.07~0.1g,1~2次/天。靜脈、肌內注射:家畜50~100mg,1~2次/天。

磺胺甲基異唑(SMZ):抗菌作用較各種磺胺藥強,尤其與抗菌增效劑甲氧芐氨嘧啶(TMP)合用,抗菌效力可增強數倍至數十倍。內服后吸收慢,排泄也慢,乙酰化率高,易出現結晶尿和血尿等,應與等量碳酸氫鈉內服。常用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內服:每千克體重,家畜首次量0.1g,維持量0.07g,1~2次/天。

磺胺二甲氧嘧啶(SDM):主要用于各種家畜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局部感染等,對犢球蟲病、雞球蟲病、禽霍亂、禽傳染性鼻炎均有較好療效,尤其對雞球蟲病比呋喃類藥物及其他磺胺藥療效更好。內服:每千克體重,家畜首次量0.1g,維持量0.07g,禽按0.025%~0.05%濃度混入飲水中連用1周。

磺胺脒(SG):最早用于腸道感染的磺胺藥,內服后吸收較少,在腸道中濃度較高,多用于消化道的細菌感染,如腸炎或菌痢。成年反芻動物因胃腸內容物很多而降低藥效,故不常用。內服:每千克體重,家畜0.1~0.2g,2次/天。

氨苯磺胺(SN):臨床上用的是滅菌結晶磺胺。主要供外用治療感染創,撒布在感染創或潰瘍面上,或用10%磺胺軟膏。

2.抗菌增效劑

甲氧芐啶TMP

【性狀】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苦,在水中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

【作用與用途】甲氧芐啶與磺胺藥合用,可使細菌的葉酸代謝遭到雙重阻斷,增強磺胺藥的作用達數倍至數十倍。常與磺胺藥按一定比例[1:(4~5)]配伍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感染,以及敗血癥、蜂窩組織炎等。也用于與其他抗菌藥物配伍以達到增效作用。

【用法與用量】復方制劑(含本品1份,各磺胺藥5份)混飼(含本藥和磺胺藥二者總量計):每1000kg飼料,家禽200~400g;混飲:每升水,家禽120~200mg;內服、靜脈或肌內注射:每千克體重,禽20~30mg,家畜20~25mg,魚5~10mg。

二甲氧芐氨嘧啶DVD

【性狀】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味,微溶于水。

【作用與用途】二甲氧芐氨嘧啶內服吸收較少,在消化道內保持較高的濃度。常與磺胺藥配伍,用于防治腸道細菌感染、禽兔的球蟲病和豬的弓形體病和魚類多種細菌性疾病。

【用法與用量】混飼:每1000kg飼料,禽、兔200g。

內服:每千克體重,禽、兔10mg。

三、常用中藥、方劑簡介

(一)中藥
1.解表藥(見表2-1)

表2-1 解表藥

續表

2.常見清熱藥(見表2-2)

表2-2 常見清熱藥

續表

3.瀉下藥(見表2-3)

表2-3 瀉下藥

4.消導藥(見表2-4)

表2-4 消導藥

5.止咳化痰平喘藥(見表2-5)

表2-5 止咳化痰平喘藥

6.溫里藥(見表2-6)

表2-6 溫里藥

7.祛濕藥(見表2-7)

表2-7 祛濕藥

8.理氣藥(見表2-8)

表2-8 理氣藥

9.理血藥(見表2-9)

表2-9 理血藥

10.收澀藥(見表2-10)

表2-10 收澀藥

11.補虛藥(見表2-11)

表2-11 補虛藥

12.平肝藥(見表2-12)

表2-12 平肝藥

13.安神開竅藥(見表2-13)

表2-13 安神開竅藥

14.驅蟲藥(見表2-14)

表2-14 驅蟲藥

15.外用藥(見表2-15)

表2-15 外用藥

(二)常用方劑
1.解表方(見表2-16)

表2-16 解表方

2.清熱方(見表2-17)

表2-17 清熱方

續表

3.瀉下方(見表2-18)

表2-18 瀉下方

4.消導方(見表2-19)

表2-19 消導方

5.和解方(見表2-20)

表2-20 和解方

6.化痰止咳平喘方(見表2-21)

表2-21 化痰止咳平喘方

7.溫里方(見表2-22)

表2-22 溫里方

8.祛濕方(見表2-23)

表2-23 祛濕方

9.理氣方(見表2-24)

表2-24 理氣方

10.理血方(見表2-25)

表2-25 理血方

11.收澀方(見表2-26)

表2-26 收澀方

12.補益方(見表2-27)

表2-27 補益方

13.祛風方(見表2-28)

表2-28 祛風方

14.安神與開竅方(見表2-29)

表2-29 安神與開竅方

15.驅蟲方(見表2-30)

表2-30 驅蟲方

16.外用方(見表2-31)

表2-31 外用方

17.飼料添加方(見表2-32)

表2-32 飼料添加方

四、常用生物藥品

獸用生物制品指應用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免疫學、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方法制成的菌苗、疫苗、蟲苗、類毒素、診斷制劑和抗血清等制品。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畜禽等動物特定傳染病或其他有關的疾病。按照其用途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預防用生物制品

包括疫苗、菌苗、蟲苗和類毒素。

1.菌苗和疫苗

雞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禽流感病毒三聯滅活疫苗

【性狀】乳白色乳劑。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和禽流感。

【用法與用量】皮下或肌內注射。2~5周齡雞,每只0.3ml;5周齡以上雞,每只0.5ml。

豬瘟、豬丹毒、豬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三聯活疫苗

【性狀】淡紅或淡褐色海綿狀疏松團塊,易與瓶壁脫離,加稀釋液后迅速溶解。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豬瘟、豬丹毒、豬多殺性巴氏桿菌病(即豬肺疫)。

【用法與用量】肌內注射。按瓶簽注明的頭份,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頭份/ml。斷奶半個月以上豬,每頭1.0ml;斷奶半個月以內的仔豬,每頭1.0ml,但應在斷奶后2個月左右再接種1次。

牛口蹄疫O型、A型雙價滅活疫苗

【性狀】乳白色或淡粉紅色黏滯性乳狀液。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牛、羊O型、A型口蹄疫。

【用法與用量】肌內注射。6月齡以上牛,每頭4.0ml;6月齡以下牛和1歲以上羊,每頭(只)2.0ml;1歲以下羊,每只1.0ml。

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疫苗

【性狀】靜置后,上層為黃褐色澄明液體,下層為灰白色沉淀,振搖后呈均勻混懸液。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綿羊或山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和腸毒血癥。

【用法與用量】肌內或皮下注射。不論羊只年齡大小,每只5.0ml。

犬瘟熱、傳染性肝炎、細小病毒病、副流感四聯活疫苗

【性狀】白色或乳白色海綿狀疏松團塊,易與瓶壁脫離,加稀釋液后迅速溶解。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犬的犬瘟熱、傳染性肝炎、細小病毒病和副流感。

【用法與用量】皮下注射。用疫苗稀釋液稀釋后,每只接種1頭份。每年進行1次副流感的加強接種,每2~3年進行一次犬瘟熱、傳染性肝炎、細小病毒病的加強接種。

貓鼻氣管炎、嵌杯病毒病、泛白細胞減少癥三聯滅活疫苗

【性狀】乳白色至淺粉色不透明液體。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貓鼻氣管炎、嵌杯病毒病和泛白細胞減少癥。

【用法與用量】皮下或肌內注射。每只1.0ml(含1頭份),8周齡或8周齡以上的健康貓首免,3~4周后加強免疫1頭份。每年重復接種1頭份。

2.蟲苗

蟲苗是利用病原蟲體除去或減弱它對動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常將菌苗、疫苗、蟲苗通稱為疫苗。

雞球蟲病四價活疫苗

【性狀】白色或類白色溶液,靜置后底部有少量沉淀。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雞球蟲病。

【用法與用量】(1)免疫接種程序于3~7日齡飲水免疫。

(2)接種方法及劑量 飲水接種,每雞1羽份。每瓶1000羽份(或5000羽份)的疫苗兌水6L(或30L),加入1瓶(或5瓶)球蟲疫苗助懸劑,配成混懸液。供1000羽(或5000羽)雛雞自由飲水用,平均每只雞飲用6.0ml球蟲疫苗混懸液,4~6小時飲用完畢。

羊棘球蚴(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

【性狀】白色海綿狀疏松團塊,加入稀釋液后迅速溶解。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綿羊、山羊棘球蚴(包蟲)病。

【用法與用量】按標簽注明頭份,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每只羊頸部皮下注射1.0ml。

未用本疫苗免疫過的羊,應間隔4周加強免疫;妊娠母羊可以進行免疫,以使羔羊獲得良好的免疫力;羔羊通過初乳可從免疫母羊獲得免疫力,免疫母羊所產羔羊應在16周齡進行首次免疫,20周齡進行第二次免疫;沒有免疫過的母羊所產羔羊應分別在8周齡和12周齡進行兩次免疫;已經用本疫苗免疫過的羊每12個月需加強免疫1次。

豬囊尾蚴細胞油乳劑滅活疫苗

【性狀】乳白色的乳狀液。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豬囊尾蚴病。

【用法與用量】頸部肌內注射。20~30日齡仔豬首次免疫,14日后第2次免疫,每次2.0ml/頭。

3.類毒素

某些病原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對動物有害的毒素,用甲醛等處理后除去它的有害作用,使動物注射后產生抵抗該細菌的能力,這類處理過的毒素,叫類毒素。

破生風類毒素

【性狀】靜置后,上層為淡黃色澄明液體,下層為灰白色沉淀,振搖后呈均勻混懸液。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家畜破傷風。

【用法與用量】皮下注射。馬、騾、驢、鹿,每頭1.0ml;幼畜,每頭0.5ml,6個月后再注射一次;綿羊、山羊,每只0.5ml。

(二)治療用生物制品

包括抗血清和抗毒素。

1.抗血清

動物經反復多次注射某種病原微生物時,會產生對該病原微生物的高度抵抗能力,采取這種動物的血液,分離出的血清經過處理即可制成抗血清。主要用于治療傳染病,也可用于緊急預防。

抗豬瘟血清

【性狀】略帶棕紅色的澄明液體,久置后有少量灰白色沉淀。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豬瘟。

【用法與用量】體重20kg以下豬,每千克體重皮下或肌內注射0.25~1.0ml;體重20kg以上豬,每千克體重注射1.0ml。

抗氣腫疽血清

【性狀】淡黃色或淡棕色澄明液體,久置后有少量白色沉淀。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和治療牛氣腫疽。

【用法與用量】(1)預防 皮下注射血清15.0~20.0ml,14~20日后可皮下注射氣腫疽滅活疫苗5.0ml。

(2)治療 靜脈、腹腔或肌內注射血清150~200ml,病重者可用同量進行第2次注射。

抗羔羊痢疾血清

【性狀】淡黃色或淺褐色澄明液體,久置后,瓶底有微量白色沉淀。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及早期治療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羔羊痢疾。

【用法與用量】在羔羊痢疾流行地區,對1~5日齡羔羊皮下或肌內注射本品1.0ml用于預防,可獲得良好的免疫力;對已患羔羊痢疾的病羔靜脈或肌內注射本品3.0~5.0ml,必要時于4~5小時后再重復注射1次。

抗小鵝瘟血清

【性狀】橙黃色至茶色澄明液體,久置后有少量白色沉淀。

【作用與用途】用于雛鵝小鵝瘟的預防和治療。

【用法與用量】皮下注射。預防:每羽0.5ml。治療:每羽1.0~1.5ml。

2.抗毒素

動物經反復多次注射細菌類毒素或毒素所得到的免疫血清,經過處理即可制成抗毒素,主要用于治療,也可用于緊急預防傳染病。

破傷風抗毒素

【性狀】無色清亮液體。長期儲存后,可有微量能搖散的灰白色或白色沉淀。

【作用與用途】用于預防和治療家畜破傷風。

【用法與用量】皮下、肌內或靜脈注射。

(1)預防 3歲以上大動物,6000~12000IU,3歲以下大動物,3000~6000IU,羊、豬、犬1200~3000IU。

(2)治療3歲以上大動物,60000~300000IU,3歲以下大動物,50000~100000IU,羊、豬、犬5000~20000IU。

(三)診斷用生物制品

指利用病原微生物本身或它生長繁殖過程中的產物,或利用某些動物機體中自然具有的或經病原微生物及其他蛋白物質刺激而產生的一些物質制造出來的,用于檢測相應抗原、抗體或機體免疫狀態的一類制品,包括菌素、毒素、診斷血清、分群血清、分型血清、因子血清、診斷菌液、抗原、抗原或抗體致敏血清、免疫擴散板等。

鼻疽菌素

【性狀】乳白色或略帶淡棕色疏松團塊,易與瓶壁脫離,加稀釋液后迅速溶解成無色或略帶淡黃褐色澄明液體。

【作用與用途】用于皮內變態反應診斷馬屬動物鼻疽。

【用法與判定】點眼法。按瓶簽注明裝量用生理鹽水稀釋,點眼3~4滴,點眼后經3、6、9和24小時判定,判定標準如下:

強陽性反應(+++),眼反應特別明顯,上、下眼瞼互相膠著,出現大量膿液。

陽性反應(++),眼瞼浮腫,眼睛呈半開狀態,出現中等量的膿性眼眥。

弱陽性反應(+),眼結膜發炎,浮腫明顯,并還有少量的膿性眼眥,或在灰白色黏液性眼眥中混有膿性眼眥。

可疑反應(+),眼結膜潮紅有彌漫性浮腫和灰白色黏液性(非膿性)眼眥。

陰性反應(-),點眼后沒有反應或結膜輕微充血及流淚。

陰性和可疑反應的馬、驢、騾,經過5~6日后重檢。重檢時,在第1次點眼的同一眼睛內滴入鼻疽菌素3~4滴,經3、6、9、24小時后,分別按前述標準判定結果。

皮內注射法

(1)注射部位及術前處理 在頸側中部上1/3處的健康皮膚剪毛,直徑約為10cm,用卡尺測量術部中央皮皺厚度,作好記錄。注射前局部消毒。

(2)注射方法和劑量 用生理鹽水將提純鼻疽菌素稀釋成10頭份/ml,不論動物大小一律皮內注射0.1ml。注射部位應出現小包,如有疑問應另選15cm以外的部位或對側重新注射。

(3)判定 注射后72小時判定,仔細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熱、痛、腫脹等炎性反應,并用卡尺測量皮皺厚度,作好詳細記錄。判定標準如下。

陽性反應(+),局部有明顯的炎性反應,皮厚差不低于4.0mm。

可疑反應(+),局部炎性反應不明顯,皮厚差為2.1~3.9mm。

陰性反應(-),局部無炎性反應,皮厚差不高于2.0mm。

如局部確有一定程度的炎性反應,即使皮厚差在2.0mm以下,仍應判為可疑反應。

對可疑反應的動物,可于72小時判定后,即刻在另一側用同一批菌素同一劑量進行第2次皮內注射,注射后72小時判定。

傳染性牛鼻氣管炎中和試驗抗原、陽性血清與陰性血清

【性狀】抗原為微黃或微紅色海綿狀疏松團塊,易與瓶壁脫離,加稀釋液后迅速溶解。陽性血清和陰性血清為淡黃色澄明液體。

【作用與用途】用于血清中和試驗檢測傳染性牛鼻氣管炎(IBR病毒抗體)。

【用法與判定】使用前,將抗原用乳漢液稀釋成每0.1ml或0.05ml約含100 TCID50。試驗時,取稀釋后的抗原與被檢血清(測抗體效價時,將血清做2倍系列稀釋)等量混合,置37℃環境中中和1小時,再接種細胞,每份樣品接種4小瓶或4個細胞孔,同時設陽性和陰性血清、正常細胞、被檢血清毒性、抗原效價驗證等對照,定時觀察細胞病變,于72小時最終判定結果。當各項對照成立,被檢抗原血清能使50%以上細胞瓶(孔)不出現細胞病變時,判為陽性。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快速檢測試紙條

【性狀】試紙條的規格應為0.3cm×6.0cm,試紙條寬度均勻一致,材料附著牢固,NC印膜無損傷,藍、白色膠膜粘貼規范無破損。

【作用與用途】用于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快速診斷。

【用法與判定】取待檢雞法氏囊,加5倍量的生理鹽水或飲用水,剪碎(或勻漿),靜置5分鐘。將試紙條的測試端插入法氏囊組織懸液中10~20秒,取出后平放1~5分鐘,然后判定結果。

試紙條出現兩條線(檢測線和對照線)時判為陽性,即該雞感染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試紙條只出現一條對照線時判為陰性。

(四)生物制品使用注意事項

(1)各種生物藥品在使用前和使用過程中的儲運溫度,必須按說明書規定執行。由于現在生物制品種類繁多,生產廠家多樣,故使用前應該仔細閱讀說明書,明確裝量、稀釋液、稀釋度、每頭劑量、使用方法及有關注意事。應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使用,以免影響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使用前應了解藥品的生產日期、失效日期、儲運方法及時間,特別注意是否因高溫、日曬、凍結、長霉、過期等造成藥品失效的各種有關因素。

(3)預防注射過程應嚴格消毒,注射器應洗凈,煮沸,針頭應逐頭更換,不得一只注射器混用多種疫苗。注射部位應剪毛消毒,免疫弱毒菌苗前后10天內不得使用抗生素等抗菌抑菌藥物。

(4)獸醫檢測和防疫人員在使用疫苗的過程中應注意自身的防護,特別是使用人畜共患病疫苗及活疫苗時,應該謹慎小心,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及時做好自身的消毒、清洗工作。廢棄的針頭、針管、生物制品容器等都應做無害化處理。

第二節 給藥技術

一、注射給藥

(一)皮內注射法

皮內注射法是將藥液注入表皮與真皮內的投藥量少的方法。

(1)應用 主要用于某些變態反應診斷(牛結核菌素皮內反應)或做過敏試驗等。

(2)用具 通常用結核菌素注射器(1ml)和皮內注射針頭。

(3)部位 多在頸側中部。

(4)方法 頸側剪毛、消毒后,左手拇指和食指將術部皮膚捏起并形成皺褶,右手把持注射器,使針頭與皮皺呈30°角,刺入皮內(約0.2~0.5cm)即可注射。插入針頭和推藥時感到阻力較大,注射后局部出現豆粒大的腫塊,即為確實注入皮內的標志,否則藥物容易注入皮下或皮外。

(二)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是將藥液注入皮下結締組織內,經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的方法。

(1)應用 凡刺激性不大的注射藥液及疫(菌)苗、血清等,均可皮下注射。

(2)用具 根據藥量多少選用5~10ml注射器及針頭。

(3)部位 應選皮膚較薄且皮下疏松的部位。大動物多在頸側,豬在耳根后或股內側,犬、貓等可在背側或股內側,禽在翅下。

(4)方法

①動物實行必要保定,局部剪毛消毒。

②術者用左手三個指頭握起皮膚形成皺褶,右手持裝好藥液連接針頭的注射器,由皺褶的基部刺入。一般針頭可刺入2~3cm。

③針頭刺入皮下時,針頭可以左右活動,稍抽動注射器內筒,沒有血液時,把藥液緩慢注入。

④迅速拔出注射針頭,局部消毒。

⑤有時也可先刺入針頭,再連接注射器注入藥液。

(5)優點

①藥物吸收比經口、灌腸等途徑快而確實,但又比血管內注射吸收慢,可延長療效。

②皮下注射比血管內注射危險性小,操作容易。

(6)缺點 給藥量受限,每一注射點不能注入過多的藥液,若藥液量較多時需分點注射。

(三)肌內注射法

肌內注射是將藥物注入肌肉內的方法,也是獸醫臨床上應用最多的投藥方法。

(1)應用

①皮下注射時,局部刺激性很強的藥物。

②血管內注射會發生副作用的藥物或不能進行靜脈注射的藥物(如油劑、乳劑)。

③希望吸收緩慢并發揮持續作用的藥物。

(2)用具 小動物常用玻璃注射器,大動物常用金屬注射器,但保定確實的大、小動物均可用玻璃注射器。現在常用的是一次性注射器,特別是犬貓等寵物。

(3)部位 選肌肉發達并避開大血管及神經干的部位。大動物多在頸側或臀部,豬在耳根后方,羊在頸側、股內側,小動物在股內側或背部脊柱兩側,禽類在胸肌部。

(4)方法

①動物保定后局部剪毛消毒。

②術者左手固定注射局部,右手持備好的注射器,使之與皮膚呈垂直的角度迅速刺入肌肉,一般刺入深度可至2~4cm注入藥液。亦可將注射部的皮膚向一個方向拉緊,再垂直進針,這樣在注射后皮膚回縮,掩蓋肌內注射孔,防止藥液外溢。

③對于牛等皮膚厚或保定不確實的動物,應先刺入針頭,然后連接注射器再行注射。

④刺入肌肉后可稍回抽注射器內筒,沒有血液時,方可慢慢注入藥液。

⑤對于豬,由于其活動性大,因此往往是在其相對集中或靜止時,在耳根后消毒,右手持連針注射器一次進針、推藥后快速抽針。

(5)注意事項

①肌內注射不可大量注射藥液。

②進針應與皮膚垂直,特別是用力的方向應與針頭的方向一致。

③一般不可將針頭的全長完全刺入肌肉,以防折斷時難拔出。

④若折斷針尖留在肌肉中,必須迅速切開注射部,用鑷子或鉗子取出折斷針頭。

(四)靜脈注射法

靜脈注射是將藥液直接注入靜脈內的方法。

1.應用

①希望迅速發揮藥效的藥物(如急救、強心等)。

②藥物具有強烈刺激作用而不能皮下或肌內注射(如氯化鈣、九一四等)。

③大量補液、輸血。

2.用具

少量注射可用較大的注射器,大量輸液時則應用輸液瓶,并以膠管連接于針頭。為掌握注入速度,可于膠管中段裝以膠管夾子或滴注玻管,以調節滴數,或使用一次性輸液器。

3.部位

牛羊在頸靜脈,牛亦可在耳靜脈,豬在耳靜脈或前腔靜脈,兔在耳靜脈,犬貓等小動物在臂靜脈或外靜脈(背外側靜脈)。

4.方法

靜脈注射方法依注射部位及動物種類不同而不同。

(1)豬、兔、牛耳靜脈注射

①豬、兔橫臥保定,牛站立保定,耳靜脈局部剪毛消毒。

②一人用手指捏壓耳根部靜脈,使靜脈充盈、怒張,或用酒精棉球反復涂擦耳背注射部,或用手指彈耳,使耳靜脈充血。

③術者左手拉緊耳尖將其托平并適當抬高注射部位。

④右手持注射針或連接針頭的注射器,沿靜脈管使針頭與皮膚呈30°~45°角,刺入皮膚插入血管內,輕輕抽動注射器內筒或活塞,回血充分即為刺入血管,再將注射器放平并沿血管稍向前伸入少許即可注射。

⑤注射時解除耳根部壓迫,術者用左手拇指壓住注射針頭,另一手(右手)徐徐推進藥液,注完為止。

⑥注射結束后用干酒精棉球壓迫進針孔,以消毒和壓迫止血。

(2)豬前腔靜脈注射法

①部位:在第一肋骨與胸骨柄結合處的前方,由于左側靠近膈神經而易損傷,故多在右側進行注射。依豬體大小選用9~12號針頭。

②方法

a.豬站立保定(鼻捻棒上頜保定)后,在右側耳根至胸骨柄的連線上,距胸骨端約1~3cm處,局部消毒。針頭以近似垂直的角度并稍斜向胸腔中央方向刺入第一對肋骨間胸腔入口處,邊刺入邊抽血,見有回血即標志已刺入前腔靜脈,可注入藥液。注完后拔出針頭,局部消毒并適當按壓。

b.豬仰臥保定并固定其前肢及頭部,可見豬胸骨柄向前突出,在兩側第一肋骨與胸骨接合處的前側方有兩個明顯的凹陷窩,用手指沿胸骨柄兩側觸診時更感明顯,多在右側凹陷處進行注射。局部消毒后,術者左手拇指按壓在右側凹窩處,右手持連接針頭的注射器,在右側第一肋骨與胸骨接合部的前側方的凹窩處刺入,并稍偏斜刺向胸腔中央方向,邊刺邊抽血,見有血回出即可徐徐注入藥液。注完后局部消毒并適當按壓。

(3)牛、羊的頸靜脈注射

①動物站立保定,并使頭前伸稍偏向對側,局部剪毛消毒。

②如在左側頸靜脈注射時,術者左右手虎口卡于頸下緣,以拇指壓迫于注射部頸靜脈近心端。如在右側靜脈注射時,術者左手平伸用左手拇指按壓在頸靜脈的近心端,使頸靜脈充分怒張。馬和羊注射時,術者右手持注射針頭,沿頸靜脈使針頭與皮膚呈45°角,迅速刺入皮膚及血管內,如見回血,即證明已刺入靜脈。牛的皮膚較厚,明確注射部位后,右手持針頭,瞄準血管中央以腕力使針頭近似垂直地迅速刺入皮膚及血管,見有血液流出,即證明已刺入血管。使針頭靠近皮膚近似平行地沿靜脈將針頭向前刺入血管內2~3cm方可注入藥物。

③注藥前撤開壓迫血管的左手,排除注射器內的氣泡,連結注射器或輸液滴頭,再用夾子將膠管近端固定頸部皮膚上,必要時用膠布將針頭固定于頸部,然后徐徐注(輸)入藥液。

④注射完畢,以酒精棉球壓于注射部立即拔出針頭,再用消毒棉球壓迫注射部,防止出血。

(4)犬、貓的靜脈注射

①部位:犬、貓的臂靜脈在前肢前臂前內方的中部三分之一處;外靜脈(背外側靜脈)在后肢小腿的外側,從后上方斜向前下方。

②方法

a.橫臥保定,注射局部剪毛消毒。

b.助手捏住前臂或小腿的上部,亦可用止血帶或膠管綁緊前臂或小腿上部,使靜脈充分怒張,術者右手持合適的注射針頭(常用小兒頭皮針)斜口向上或向下30°~40°角刺入靜脈進行注射或輸液。

5.注意事項

(1)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注射前,根據動物種類及大小選用注射針頭,且要檢查針頭是否暢通。

(3)注意檢查藥液質量,混合注入多種藥液時注意配伍禁忌。

(4)應保定確實,防止動物騷動時針尖劃破血管而漏出或注入皮下。

(5)進針前應使靜脈充分怒張。明確注射部位,進針要準,防止亂扎而造成局部血腫。當刺入不見回血時,應耐心判斷,找出原因,如刺入皮下而未進入血管時,不要急于拔出針頭;可適當調整角度和深度,再行刺入;當反復刺入血管而不見回血時,可能是針頭被血凝塊堵塞,應更換針頭。

(6)針頭刺入脈管后,需再順靜脈插1~3cm,并要將針頭固定。中小動物可用手固定注射針頭。輸液量大,時間長者,宜用膠布纏繞粘固,防止動物騷動使針頭脫出而將藥液注于血管外。

(7)注入藥液前應排凈針管或輸液膠管中的氣泡。

(8)藥液溫度要接近體溫。濃度不宜過大。注射速度要慢,速度過快易導致心擴張。根據用藥液的種類和患畜的病情常進行點滴輸注。

(9)注射過程中,要經常注意動物表現,隨時觀測心功能的變化,如有騷動不安、出汗、肌肉戰栗等現象發生應及時停止注射。

(10)當發現液體輸入突然過慢或停止以及注射局部明顯腫脹時,應檢查回血(放低輸液瓶,一手捏緊膠管上部,使藥液停止往下流,另一手在膠管下部突然加壓并隨即放開,利用產生的一時性負壓,觀察是否回血),如針頭已滑出血管外,則應調整或重新刺入。

(11)藥液漏出靜脈引起局部腫脹,應進行處理,特別是刺激性強的藥液或高滲藥液漏出時必須盡快處理。向腫脹局部或周圍組織注入滅菌蒸餾水以稀釋之,如氯化鈣溶液可注入10%硫酸鈉溶液使其變為硫酸鈣和氯化鈉,或0.25%普魯卡因青霉素封閉以減輕炎癥反應。局部應溫敷,以促進吸收。

(五)氣管內注射法

氣管內注射是一種呼吸道直接給藥法,即將藥液注入氣管內,使之直接作用于氣管黏膜和肺臟的方法。

1.應用

臨床上常將抗生素注入氣管內,治療支氣管炎和肺炎,注入驅蟲劑以驅除肺絲蟲,注入麻醉劑以治療劇烈咳嗽,多用于牛、羊、豬。

2.方法

①大動物站立保定,豬、羊可仰臥式側臥(使動物肺部向下的方式側臥)保定,使前軀稍高于后軀。局部剪毛,消毒。

②術者左手摸清氣管環,右手持注射針快速準確地垂直刺入氣管內,使針尖向下。對豬等動物可用連接針頭的注射器,于氣管環間垂直刺入,針頭刺入氣管后可感到抵抗力降低,針頭活動范圍較大,然后連接注射器,回抽無任何阻力,針筒內進入大量氣體,表明針頭確實進入氣管。

③緩慢注入藥液,如遇動物咳嗽,則宜暫停待咳嗽消失后再行注入。注畢快速拔針,局部消毒。

3.注意事項

①注前將藥液加溫至近體溫程度,以減輕刺激。

②藥量,以肌內注射量的四分之一劑量為宜。大動物藥液總量控制在20ml以內,中小動物以5ml為宜。

③注射速度,一定要緩慢,過快導致痙攣性咳嗽將藥物咳出或發生窒息。

④紅霉素、油劑、混懸劑、糖類藥液等不能作氣管注射。

(六)胸腔注射法

胸腔注射是將藥液直接注入胸腔的方法。

1.應用

適用于胸膜炎和肺炎的治療。節省用藥劑量,療效高,降低勞動強度,是治療肺炎和胸膜疾病的有效療法。

2.部位

由肩胛骨后緣的垂線、肩胛后角水平線與第9肋間交點至肘頭的弧形區域內。或在左右兩側胸部5~8肋間隙的中下部。

①動物站立保定(豬可側臥保定),術部剪毛消毒。

②術者左手將注射部皮膚稍向前方拉動1~2cm,右手持連接針頭裝有藥液的金屬注射器,以45°角向對側下方或垂直體表方向,沿肋骨前緣快速刺入,深度約3~5cm。快速注藥,快速抽針。

③局部消毒處理。

3.注意事項

①胸腔注射藥物劑量為肌內注射藥量的四分之一。藥液的總量控制在10ml以內,以達快速注射目的。

②防止空氣進入胸腔。

③防止肺的損傷,必須掌握“快進、快注、快退”的三快要領。

④磺胺類及高濃度的土霉素不宜胸腔注射。

(七)腹腔注射法

腹腔注射是將藥物注入腹腔內的一種注射方法。

1.應用

腹腔注射在中小動物的治療中經常使用。主要用于小豬及小動物腹膜炎、胃腸炎的治療以及補充能量和體液。

2.部位

大動物在肷窩部,牛從右側髖結節中部,向最后肋骨引水平線,其中點向下約5cm處即是。小動物在兩側后腹部恥骨前緣3~5cm腹正中線旁1~3cm處。

3.方法

①大動物站立保定。小動物則倒提保定,腹部面向術者,并行局部消毒。

②大小動物均可先進針后連接注射器,小動物亦可用連接針頭的注射器。針頭垂直腹壁刺入2~3cm,進入腹腔則抵抗力突然減輕,外活動范圍較大,回抽無血及糞便殘渣即可注射。注射藥物時阻力較小。

③注畢局部消毒。

4.注意事項

①腹腔注射宜用無刺激性的藥液。

②如進行大量輸液,則宜用等滲溶液,并將藥液加溫至近體溫的程度。

③防止損傷腹腔臟器。

(八)球后注射法

球后注射即眼球后方注射,將藥液直接注入眼球后方。

1.應用

適用于結膜炎的治療。

2.方法

①動物站立保定,充分固定頭部。

②眼結膜上皺襞處消毒。

③術者左手拇指從上眼結膜皺襞接處插入,用力將眼球下壓,從上眼眶與眼球之間進針至眼眶后壁,稍退針頭即可注入藥液。

3.注意事項

①頭部必須保定確實。

②左手拇指必須把眼球下壓,防止針頭刺傷眼球而導致失明。

(九)乳房注入法
1.應用

將藥液通過乳管注入乳房內,主要用于乳牛、奶山羊乳腺炎的治療。

2.用具

乳導管(或尖端磨得光滑的針頭)、50~100ml注射器。

3.藥品

0.25%普魯卡因150~250ml、青霉素50萬IU。

4.方法

①動物行站立保定,擠凈乳汁,將乳房及乳頭洗拭凈,用70%酒精棉球消毒乳頭。

②術者以左手將乳頭提于掌內并輕輕下拉,右手持乳導管向乳頭口徐徐導入。

③再以左手把提乳頭及乳導管,右手持吸好藥液的注射器,連接乳導管,徐徐注入藥液。注畢,拔出乳導管,左手拇指與食指緊捏乳頭,防止藥液流出。同時右手向上進行乳房按摩,使藥液向乳房上部散開而達到治療目的。

5.注意事項

①人畜安全。

②如無特制乳導管,可用磨光尖端的注射針代替。

③注射前擠凈乳汁,注后要充分按摩,不能立即擠乳。

(十)瘤胃內注射

瘤胃內注射法是當牛、羊發生瘤胃臌氣時采用的方法,穿刺部位在左肷窩中央或臌氣的最高處。方法是局部剪毛、碘酊消毒后,將皮膚稍向下移,將套管針頭垂直或向下,向右側肘的方向刺透皮膚及瘤胃胃壁,左手固定套管針,右手拔出套管針心,使氣體緩緩放出。放氣完畢,可從套管針孔注入止酵防腐藥。最后用左手指壓緊皮膚,右手將套管針心再插入套管中,然后迅速拔出套管針,穿孔處再用碘酊涂擦消毒。

(十一)瓣胃內注射

瓣胃內注射法是當牛發生瓣胃阻塞時采用的方法,穿刺部位在右側第九至十一肋骨前緣與肩關節水平線交點的上下2cm范圍內。方法是局部剪毛、碘酊消毒后,用15~20cm長的穿刺針,與皮膚垂直并稍向前下方刺入10~12cm,當感覺抵抗力消失時,即是進入瓣胃內。為慎重起見,可先注射適當的生理鹽水,稍等片刻,回抽注射器活塞,如抽出液為黃色渾濁或有草屑時,證明刺入準確,再將藥品注入,注射完后用手指堵住針尾片刻,最后慢慢拔出針頭,穿孔處再用碘酊涂擦消毒。

二、經鼻給藥法

主要用于馬、牛等大家畜,投服大量藥液時廣泛采用。投藥時,按照食管探診要領將投藥管準確地插入食道中,達到食管的1/3處,接上漏斗,把藥液導入漏斗內,舉高漏斗將藥液灌入胃內。藥液灌完后,再灌以少量溫水,以沖洗漏斗及投藥管。爾后拔掉漏斗并將投藥管內殘余的液體吹入胃內,用拇指堵住投藥管外口或把管折疊,緩緩拔出。

給牛經鼻投藥時,判定投藥管是否插入食道內,主要采用向投藥管內吹氣,看頸部食管是否有波動,或者用觸摸頸部食道內的投藥管的方法判定。因為牛有噯氣,所以用壓扁膠皮球或用嘴吸的試驗方法來判定其結果往往不確實。

三、經口給藥法

經口投藥法是投服少量藥液時常用的方法。在豬和牛,投服大量水劑時也可經口插入投藥管投藥。

對豬可先行側臥保定,裝著開口器(長15~20厘米、直徑2.5厘米的鐵管或木棒,中間鉆一圓孔,兩端有可以滑動的鐵環,拴上繩子),然后用豬的投藥管自開口器中央圓孔慢慢插入,到達咽部時,輕輕抽動投藥管刺激咽部,使豬產生吞咽動作,隨即將投藥管插入食管內,確實證明投藥管在食道時,接上漏斗,將藥液灌下。牛用投藥管經口投服時,也須裝有開口器。

經口投服少量水劑時,大動物可采用灌角、長頸酒瓶,小動物則可用湯匙、奶瓶、膠皮球、杯子等作為投藥工具。投藥時不宜把動物頭部吊得過高,否則容易引起誤咽。水劑經口投藥,應一點一點地倒入口內,使動物一口一口地咽下,否則易灌嗆或使藥液漏失。投藥中,發現動物打嗆或咳嗽,豬嚎叫時,應立即停止投藥,并將動物頭部放低,待其安靜后再進行。

四、混飼給藥法

混飼給藥是將藥物均勻地拌入飼料中,讓畜禽采食的同時,吃進藥物。這種方法簡便易行、節省人力、減少應激、切實可靠,適用于長期投藥,對于不溶于水或適口性差的藥物更為恰當。通常抗球蟲病藥物、促生長劑及控制某些傳染病的抗菌藥物常用此法。

注意事宜:

①準確掌握拌料給藥劑量。

②藥物與飼料必須攪拌均勻。

③注意控制采食位置和采食時間。

④藥物與飼料配合時,要注意飼料中添加劑與藥物的關系,注意兩者之間的配伍禁忌。

⑤藥物聯合使用時,要注意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

⑥限制飼養時謹慎進行混飼給藥。

五、飲水給藥法

飲水給藥是將易溶于水的藥物均勻地溶于飲水中,讓畜禽自由飲用。此法簡便、省時省力,同時可以降低或避免畜禽的應激反應,適用于短期投藥和緊急治療投藥,特別有利于發病后采食量下降的畜禽。

注意事宜:

①藥物必須是水溶性的,能溶于水。

②飲用水要清潔,若是用氯消毒的自來水,應先用容器裝好露天放置一段時間,讓余氯揮發掉,以免藥物效果受到影響。

③調藥均勻,按量給水調配藥液時,藥物要充分溶解并攪拌均勻。

④飲水前停水,讓畜禽在較短時間內飲完,確保藥效為保證禽只飲入適量的藥物。

⑤準備充足的飲水器,保證所有畜禽都能飲到藥液。

第三節 穿刺療法

一、心包穿刺

(1)應用 ①采取心包液鑒別其性質,輔助診斷。②心包積膿(創傷性心包炎)的排膿、沖洗和治療。

(2)部位 左側第4、5肋間,肩關節水平線下方2~3cm處。

(3)方法 動物站立保定,使其左前肢向前伸半步,充分暴露心區,術部剪毛消毒。術者左手將術部皮膚稍向前移動,右手持帶膠管(已夾閉)的16~18號長10~12cm的穿刺針頭,在穿刺點靠近肋骨前緣垂直刺入2~4cm,當針進入胸腔后壓力驟減,接上注射器。放開夾閉鉗,邊抽邊將針頭向心臟推進,刺入積液或化膿的心包腔時,可抽取心包液或膿液。若發現針頭隨心臟而擺動,且針頭回抽有血,則說明刺入心臟,應立即退針至有心包液流出為止,一經取完畢,立即夾閉管并拔出針頭,或連同注射器一并退出,術部消毒。

(4)注意事項

①防止刺傷心臟。

②防止發生氣胸。

二、胸膜腔穿刺

(1)應用 ①探查胸腔有無積液并采取胸腔積液以鑒別其性質;作輔助診斷。②排出胸腔積液,注入藥液或進行沖洗治療。

(2)部位 牛、羊、犬及貓在右側第6肋間,左側第7肋間(豬在右側第7肋間),胸外靜脈上方1~2cm處。

(3)方法 動物站立保定,術部剪毛消毒,術者左手將術部皮膚稍向前移動,右手持連接膠管(已夾閉)的16~18號長針頭或套管針,沿肋骨前緣垂直體表刺入3~4cm,然后連接注射器放開夾閉鉗抽取胸腔積液,再行胸腔沖洗,最后注入藥液。注畢,術部消毒。

(4)注意事項

①穿胸排液速度不宜過快,以防止休克發生。

②防止發生氣胸;在操作中應將附在針頭上的膠管回轉壓緊,嚴防空氣進入;操作完畢后,應使管腔閉合后才能取下注射器,再拔出針頭。

三、腹膜腔穿刺

(1)應用 ①采取腹腔液體以鑒別其性質,借以診斷腹腔臟器的疾病。②排除腹腔積液,或進行沖洗療法。

(2)部位 多在下腹部。牛、羊在右下腹部膝關節到最后肋骨水平線的中點,或臍右側5~10cm處。犬、貓的腹部正中線臍部與恥骨前緣中間。豬在第5、6乳頭之間,腹下靜脈和乳腺中間(即臍后兩側1~2cm處)。

(3)方法 動物站立保定,術部剪毛消毒。術者右手控制套管針或18號針頭,首先將針頭垂直刺入皮下,左手固定套管。右手緩緩推進深達2~4cm,即感到針頭阻力驟減,右手拔出針芯,即有液體流出,緩慢放液,術后消毒。

(4)注意事項

①防止刺傷腸管(刺入不應過深)。

②排液速度應緩慢,否則易導致休克發生。

③若腸系膜或網膜等堵塞針孔時,可向套管中插入針芯或稍微移動注射針尖。

四、瘤胃穿刺

(1)應用 瘤胃穿刺主要用于反芻動物瘤胃臌氣的急救,排除蓄積于瘤胃內的氣體,以防窒息或進行瘤胃投藥。

(2)用具 瘤胃穿刺針,或16號針頭,或20號針頭,或瓣胃穿刺針,或用一端尖的小竹筒(農村)代替穿刺器。

(3)部位 左肷部,以髖結節到最后肋骨的連線的中點,距腰椎橫突10~12cm處刺入。或以髖結節到最后肋骨的連線作一等邊三角形,在等邊三角形的中點穿刺。臨床上常在瘤胃隆起最高點穿刺。如果瘤胃臌脹超過背脊時,則不能穿得過高,導致形成瘺管時難以愈合。

(4)方法

①動物站立保定,局部剪毛消毒。

②術者以左手將局部皮膚稍向前移,右手持穿刺針向對側肘頭方向刺入10~12cm(必要時,可先用外科刀在術部皮膚做一小口,易于使套管針刺入)。穿刺針刺入瘤胃后隨瘤胃移動而移動。

③左手固定套管,右手拔出針芯,使瘤胃內氣體斷續地、緩慢進出,術者用手指定時按住針孔或將針孔遮蓋一部分以限制排氣速度,直至排出氣壓力減弱時方可放手,否則放氣速度過快,腹內壓驟降,引起血液回心不全、腦供血不足而發生休克。隨著腹壁下陷,應就勢壓住套管針,防止套管針滑出瘤胃而污染腹腔。

④由于瘤胃臌脹或食道梗死在首次放氣后一段時間內又富積大量氣體,因此套管針應用掛線固定在穿刺部的皮膚上,到瘤胃內不再產生多量氣體或食道梗死消除后,才能拔出套管針,以免反復穿刺。

⑤必要時可從套管針向瘤胃內注入制酵劑。

⑥拔針時應先放入針芯或用手指壓住針孔,同時左手固定針孔周圍皮膚,再快速拔出穿刺針,以防止套管內液體落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⑦為防止繼發腹膜炎,可向腹腔內注射抗生素,創口涂抹碘酊。縫合皮膚切口,局部消毒,術后避免淋雨。

(5)注意事項

①放氣速度不宜過快,以防止急性腦貧血,造成虛脫。

②病因未徹底消除以前,不宜拔出套管針,以免多次反復穿刺引起組織損傷或因再度臌氣瘤胃內容物經穿刺孔流出引起腹膜炎。

③穿刺針留置不能超過24小時,以免形成瘺管,導致穿刺孔難以愈合或引起腹膜炎。

④針頭及穿刺部嚴格消毒。

⑤如須經套管注入制酵藥液時,一定要確切判定套管還在瘤胃內,方可注射。

⑥若用細竹管代替穿刺針,在刺入和拔出時均堵住管口,術后應加強抗感染治療。

五、瓣胃穿刺

(1)應用 瓣胃穿刺及注射主要用于反芻動物瓣胃阻塞的診斷和治療。

(2)部位 瓣胃位于右側第7~10肋間。穿刺點在右側第9肋間(第10肋骨前緣)肩關節水平線上下2cm處。

(3)方法

①動物站立保定,局部剪毛消毒。

②術者取長15cm(16~18號)針頭,向對側肘突方向刺入皮下,然后緩慢推進深8~10cm。刺入阻塞的瓣胃時有一種特殊的滯澀感,針頭隨呼吸而前后擺動,若瓣胃功能正常,則沒有明顯的滯澀感,且針頭會隨瓣胃蠕動呈“∞”形旋轉。

③為證實是否刺入瓣胃內,可先接注射器回抽,如見血液或膽汁,系入肝臟或膽囊,可能位置過高或針頭朝向上方。宜拔出針頭,另行偏向下方刺入,或以注射器注入少量(80~100ml)生理鹽水,在鹽水未注完時,迅速回抽,如見有糞水(含草屑之胃內容物),表明穿刺針確已進入瓣胃。

④再將針頭推進2~3cm,即可向瓣胃注入藥液;注畢,堵住針孔迅速拔針,局部消毒。

⑤瓣胃阻塞時,穿刺有堅實感,阻力增大,針頭不呈“∞”形旋轉。注射時阻力增大應為正常的3~5倍。注水后回抽,可見干粉樣物質漂浮于液面上,液體清亮。

(4)注意事項

①保定確實,注意安全。

②部位要準確,注藥前或動物騷動后一定要判定針是否在瓣胃內,再行注入藥物,否則極易引起腹膜炎。

六、腸道穿刺

(1)應用 用于馬腸內積氣的治療。

(2)部位 馬盲腸穿刺在右肷窩的中心處,結腸穿刺在右側腹部膨脹最明顯處。

(3)方法

①動物站立保定,局部剪毛消毒。

②靜脈注射或封閉針頭穿刺。盲腸穿刺時,向對側肘頭方向刺入6~10cm;結腸穿刺時,可與腹壁垂直刺入3~4cm。針頭刺入腸管后,氣體則自然排出。

③排氣完畢,可根據需要經針頭向腸管內注射藥液,最后拔出針頭,涂碘酊。

七、骨髓穿刺

(1)應用 抽取骨髓做細胞學檢查,借以了解其造血功能。

(2)部位

①牛多在胸骨的第三、四、五節段處。若在第三節段穿刺,可由第三肋骨后緣向下作垂線,在胸骨中線交叉點前方1.5~2cm處。若在第四節段穿刺,則由第四肋骨后緣向下作垂線以確定穿刺部位,或用手摸到胸骨節間的關節隆起或軟骨結合隆起處。

②羊在胸骨中線最后節段,由劍狀軟骨向前0.5~1cm處。

③豬在胸骨最后1~2節段處,胸骨與肋軟骨接合的凸出部。

④禽的股骨下端內、外腹部。

⑤犬在髖結節中1/3與上1/3交界處。

⑥貓在股骨的轉子溝處。

(3)用具 大動物用特制的獸用骨髓穿刺針,中小動物可借用人用骨髓穿刺針或獸用注射針。

(4)方法

①大動物站立保定,中小動物橫臥保定。一般不需麻醉。如需麻醉時,可用1%~2%普魯卡因10ml作皮下浸潤及骨膜外麻醉。

②術部剪毛消毒,將消毒并干燥的穿刺針垂直刺透皮膚肌肉后即抵達骨膜面,用力緩慢地旋轉刺入,可感覺抵抗力大,并能聽到輕微的骨裂聲,當透過骨質而進入骨髓腔時,有刺入朽木或穿破硬紙盒的感覺,然后再稍向深部刺入,骨髓穿刺針即固定于穿刺部。

③拔出針芯,接上10~20ml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液,緩慢抽拉注射器活塞十余次,見有紅色液流入針筒后,應輕輕拉住內芯保持負壓,抽取0.3~0.5ml骨髓液,注入表面皿或玻片上備用,再插入針芯,拔出穿刺器,穿刺部涂布碘酊。

④對中小動物,抽取骨髓時,不應超過0.1ml,或見到注射器針筒內有紅色液體時,應停止抽吸,不插入針芯即將穿刺針拔出,然后用注射器將穿刺針內的骨髓液吹在玻片上備用。

⑤禽的骨髓穿刺,術者將雙翅朝背并攏,左側臥,用左腳踩住雙翅,右腳踩住雙腿。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緊股骨內外踝下部,手掌輕壓股部。右手持針,針尖在股骨內外踝前緣避開膝蓋軟骨向骨髓腔進針,深3~7cm,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

第四節 沖洗療法

一、洗眼與點眼法

(1)洗眼 給家畜的患眼治療前,須用2%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洗眼,以便隨后的用藥能滲透組織內,加強治療。可以利用人用的洗眼壺,將上述溶液盛入壺內,沖洗患眼;也可以利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沖洗患眼,大動物經鼻淚管沖洗更充分。

(2)點眼 沖洗患眼后,立即選用恰當的眼藥水或眼藥軟膏點眼。為此,可用點眼管(或不帶針頭的注射器)吸取眼藥水滴于患眼的結膜內,再用手輕輕按摩患眼。鋅管裝的眼軟膏可直接擠點于患眼的結膜囊內,也可用專用的細玻棒蘸上眼藥軟膏,涂于結膜囊內。用眼藥軟膏后給患眼按摩的時間應稍延長。

二、鼻腔沖洗

鼻腔沖洗是治療鼻腔、鼻竇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具體方法是將鼻腔沖洗器一端插入沖洗液瓶中,另一端的橄欖頭輕輕插入一側鼻前庭,用手輕輕擠壓鼻腔沖洗器,使沖洗液緩慢流入鼻腔,經另一側鼻孔或口腔流出,兩側交替沖洗。

三、導胃與洗胃

在治療急性胃擴張、瘤胃積食、瘤胃酸中毒以及毒物中毒等疾病時,常用導胃與洗胃法。

(1)準備 大動物于柱欄內站立保定,中、小動物可站立保定或于手術臺側臥保定。導胃用具同胃管投藥,但牛的導胃管較粗,內徑應為2~4cm。洗胃應用36~39℃溫水,根據需要也可用2%~3%碳酸氫鈉溶液或石灰水溶液、1%~2%鹽水、0.1%高錳酸鉀溶液等。此外還應準備吸引器。

(2)方法 先用胃管測量到胃的長度,并做好標記。馬是從鼻端到第14肋骨;牛是從唇至倒數第5肋骨;羊是從唇至倒數第3肋骨。馬經鼻插入胃管、牛經口插入胃管進行導胃。洗胃時,將動物保定好并固定好頭部,把胃管插入食管內,胃管到胸腔入口及賁門處時阻力較大,應緩慢插入,以免損傷食管黏膜。必要時灌入少量溫水,待賁門弛緩后,再向前推送入胃。胃管前端經賁門到達胃內后,阻力突然消失,此時可有酸臭氣體或食糜排出,如不能順利排出胃內容物時,接上漏斗,每次灌入溫水或其他藥液1000~2000ml。利用虹吸原理,高舉漏斗,不待藥液流盡,隨即放低馬頭和漏斗,或用抽氣唧筒反復抽吸,以洗出胃內容物。如此反復多次,逐漸排出胃內大部分內容物,直至病情好轉為止。

治療胃炎時導出胃內容物后,要灌入防腐消毒藥。沖洗完后,緩慢抽出胃管,解除保定。

(3)注意事項

①操作中動物易騷動,要注意安全。

②根據不同種類的動物,應選擇適宜長度和粗度的胃管。

③馬胃擴張時,開始灌入溫水(食糜膨脹)不宜過多,以防胃破裂。瘤胃積食和瘤胃酸中毒時,宜反復灌入大量溫水,方能洗出胃內容物。

四、陰道及子宮沖洗

用于陰道炎和子宮內膜炎的治療。主要為了排出陰道或子宮內的炎性分泌物,促進黏膜修復,盡快恢復生殖機能。

(一)準備

子宮沖洗用的輸液瓶(或連接長膠管的鹽水瓶或長膠管與漏斗)或小動物灌腸器(末端接以帶漏斗的長膠管),洗凈消毒。沖洗溶液為微溫生理鹽水、0.1%雷佛奴爾溶液及0.1%~0.5%高錳酸鉀溶液等。還可用抗生素及磺胺類制劑。

(二)方法

充分洗凈外陰部,術者手及手臂常規消毒。而后術者手握輸液瓶或漏斗所連接的長膠管,徐徐插入子宮頸口,再緩慢導入子宮內,提高輸液瓶或漏斗,藥液可通過導管流入子宮內,待輸液瓶或漏斗的沖洗液快流完時,迅速把輸液瓶或漏斗放低,借虹吸作用使子宮內液體自行排出。如此反復沖洗2~3次,直至流出的液體與注入的液體顏色基本一致為止。陰道的沖洗:把導管的一端插入陰道內,提高漏斗,沖洗液即可流入,借病畜努責沖洗液可自行排出,如此反復洗至沖洗液透明為止。陰道或子宮沖洗后,可放入抗生素或其他抗菌消炎藥物。

(三)注意事項

(1)操作認真,防止粗暴,特別是插入導管時更須謹慎,防止子宮壁穿孔,同時嚴格遵守消毒規則。

(2)子宮積膿或子宮積水的病例,應先將子宮內積液排出后,再進行沖洗。

(3)不得應用強刺激性或腐蝕性的藥液沖洗。

(4)注入子宮內的沖洗藥液,盡量充分排出,必要時可通過按摩子宮,促使排出。

五、尿道及膀胱沖洗

主要用于尿道炎及膀胱炎的治療,也可用于導尿或采取尿液供化驗診斷。本法母畜操作容易,公畜難度較大。

(一)準備

根據動物種類及性別備用不同類型的導尿管,公畜選用不同口徑的橡膠或軟塑料導尿管,母畜選用不同口徑的特制導尿管。用前將導尿管放在0.1%高錳酸鉀溶液或溫水中浸泡5~10分鐘,插入端蘸液狀石蠟;沖洗藥液宜選擇刺激性或腐蝕性小的消毒、收斂劑,常用的有生理鹽水、2%硼酸、0.1%~0.5%高錳酸鉀、1%~2%石碳酸、0.1%~0.2%雷佛奴爾等溶液,也常用抗生素及磺胺制劑的溶液(沖洗藥液溫度要與體溫相等);注射器與洗滌器、術者手、母畜外陰部及公畜陰莖、尿道口要清洗消毒。

(二)方法

(1)母畜膀胱沖洗 大動物于柱欄內站立保定,中、小動物在手術臺上側臥保定。助手將畜尾拉向一側或吊起,術者將導尿管握于掌心,前端與食指同長,呈圓錐形伸入陰道(大動物15~20cm),先用手指觸摸尿道口,輕輕刺激或擴張尿道口,伺機插入導尿管,徐徐推進,當進入膀胱后,先排凈尿液,然后用導尿管另一端連接洗滌器或注射器,注入沖洗藥液,反復沖洗,直至排出藥液呈透明狀為止,最后將膀胱內藥液排出。當識別尿道口有困難時,可用開膣器開張陰道,即可看到尿道口。

(2)公馬膀胱沖洗 先于柱欄內固定好兩后肢,術者蹲于馬的一側,將陰莖抽出,左手握住陰莖前部,右手持導尿管,插入尿道口徐徐推進,當到達坐骨弓附近則有阻力,推進困難,此時助手在肛門下方可觸摸到導尿管前端,輕輕按壓輔助向上轉彎,術者與此同時繼續推送導尿管,即可進入膀胱。沖洗方法與母畜相同。

(3)公犬膀胱沖洗 導尿管插入時,術者左手抓住陰莖,右手將導尿管經尿道外口徐徐插入尿道,并慢慢向膀胱推進,導尿管通過坐骨弓處的尿道彎曲時常發生困難,可用手指隔著皮膚向深部壓迫,迫使導尿管末端進入膀胱,一旦進入膀胱內,尿液即從導尿管流出。沖洗方法與母畜相同。

(三)注意事項

(1)插入導尿管時前端宜涂潤滑劑,以防損傷尿道黏膜。

(2)防止粗暴操作,以免損傷尿道及膀胱壁。

(3)公馬沖洗膀胱時,要注意人畜安全。

六、灌腸法

(一)淺部灌腸法

是將藥液灌入直腸內。常在病畜有采食障礙或咽下困難時,進行人工營養;直腸炎癥時,灌入消炎劑;病畜興奮不安時,灌入鎮靜劑,以及排出直腸內積糞時用。淺部灌腸用的藥液量,大動物一般每次1000~2000ml,小動物100~200ml。灌腸時,將動物保定好,助手把尾巴拉向一側。術者一手提裝有藥液的灌腸用吊筒,另一手將膠管徐徐插入肛門內,然后高舉吊筒,使藥液流入直腸內。灌腸后使動物保持安靜,以免引起排糞動作而將藥液排出。對人工營養、消炎和鎮靜目的的灌腸,在灌腸前應先把直腸內的宿糞排出。

(二)深部灌腸法

是在淺部灌腸的基礎上將大量液體或藥液灌到較前部的腸管內。多用于馬、騾便秘的治療,對于小結腸、骨盆彎曲、左下大結腸部位的便秘都有疏通效果,特別是對形成像胃狀樣膨大腸段的腸便秘,更為常用。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保定 將病馬放于柱欄內保定,用繩子吊起尾巴。

(2)麻醉 為使肛門及直腸松弛,可施行后海穴封閉,即以10~12cm長的封閉針頭,與脊髓平行地刺入后海穴10cm左右,注射1%~2%的普魯卡因20~40ml。

(3)裝塞腸器 塞腸器有塑料和球膽制的兩種。塑料塞腸器長約15cm,前端直徑為8cm,后端直徑為10cm,中間有直徑2cm的孔道。將塞腸器表面涂以潤滑劑后塞入直腸內,連上灌腸器膠管,即可進行灌腸。

球膽制塞腸器,是將帶嘴的排球膽剪兩個相對的孔,中間夾一根直徑1~2cm的膠管,然后再用膠密封住兩剪孔,膠管的兩端各露出10~20cm。塞入直腸后,向球膽內打氣,脹大的球膽堵住直腸膨大部,即自行固定。

如無塞腸器時,可將膠管插入直腸內,術者雙手把膠管和肛門一起捏住,即可防止液體外溢。但此法不可預先封閉后海穴,以免肛門括約肌弛緩,不易捏緊。尾巴也不必吊起或拉向一側,任其自然下垂,避免動物努責。

(4)灌水 將灌腸器的膠管連接塞腸器,緩緩地灌入溫水或10%溫鹽水10~40L。灌水量的多少依據便秘的部位而定。一般小結腸便秘不超過10L;胃狀膨大部、左下大結腸及骨盆曲便秘,可灌20~30L;盲腸便秘,可灌30~40L。灌腸開始時,水進入順利,而當水到達結糞阻塞部時則流速緩慢,甚至隨病畜努責而往外返流,以后當水竄過結糞阻塞部,繼續向前流時,水流速度又見加快。如病畜腹圍稍增大,并且腹痛加重,呼吸增加,胸前微微出汗,則表示灌水量已經適度,不要再灌。灌水后,經15~20min取出灌腸器。

第五節 特殊療法

一、普魯卡因封閉療法

此療法是將一定濃度的鹽酸普魯卡因溶液,注射于機體組織內或血管內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病因療法,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

(一)血管內封閉法

將0.25%的鹽酸普魯卡因溶液按每千克體重1ml的劑量,緩慢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3~4次,常用于治療痤瘡、燒傷、去勢后水腫、久治不愈的創傷、濕疹和皮膚炎等病。

(二)四肢環狀封閉法

一般應于病灶上方3~5cm處的健康組織內注射0.25%~0.5%鹽酸普魯卡因溶液,可分為3~4個點注射,用量應根據病灶部位范圍的大小而定。本法常用于治療四肢蜂窩織炎初期、愈合遲緩的創傷及蹄部疾病。

(三)病灶局部周圍封閉法

在患部周圍健康的組織內,注入0.25%~0.5%鹽酸普魯卡因溶液,每天或隔天1次。為了提高療效,可于藥液內加入50萬~100萬單位青霉素。本法常用于治療創傷、潰瘍、急性炎癥等。

(四)穴位封閉法

臨床上常用0.25%~0.5%鹽酸普魯卡因溶液注入搶風穴或百會穴,分別治療前后肢疾病,每天1次,連用3~5次。

(五)腎區封閉法

將鹽酸普魯卡因溶液注入腎臟周圍脂肪囊中,封閉腎區神經叢。適于治療各種急性炎癥(包括化膿性炎癥),對胃擴張、腸臌氣、腸便秘也有效。

(六)交感神經干胸膜上封閉法

是把鹽酸普魯卡因溶液注入胸膜外、胸椎下的蜂窩組織里,這樣可使通向腹腔和盆腔的交感神經通路發生阻斷,因此可用這種方法控制腹腔及盆腔器官手術后炎癥的發展,以及治療這些器官的炎癥。

二、自家血療法

自家血療法是抽取患病動物自身的靜脈血,直接注射于患病部位周圍或其他部位的皮下或肌內,以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常用于皮膚病、某些眼病、淋巴結炎、睪丸炎、精索炎、肌肉風濕、腺疫等疾病的治療。具體方法是無菌操作抽取患病動物自身靜脈血,直接或混入相應藥物后分點注射于發病部位周圍或其他部位的皮下或頸部、臀部肌內。

(一)采血部位

各種動物選取的采血靜脈血管不同,根據便于操作為原則選擇采血部位,如犬的前肢外側靜脈、后肢外側的小隱靜脈、頸靜脈,大動物多以頸靜脈采血,豬有時用耳部靜脈采血等。

(二)采血量

根據病畜體軀大小及疾病情況確定,大家畜第一次為60ml,以后每次增加20ml,隔兩日注射一次,共注射4~5次。注射時可左右兩側交替進行。如治療眼睛疾病一般采血量在3~5ml。

(三)抗凝劑

可加,也可不加。抗凝劑多用枸櫞酸鈉。如不加抗凝劑,要求操作迅速,以防凝血。

(四)混合藥物

可以直接將抽取的靜脈血注射;為了取得更佳療效,可在抽取的靜脈血中加入相應藥物后混合注射。常用藥物有普魯卡因注射液、氨芐西林鈉、青霉素、地塞米松、生理鹽水等。

(五)注射部位

多在患病部位周圍皮下或肌內,治療全身性疾病時多在頸部肌肉或臀部肌肉。

(六)注射量

根據采血量及混入藥物量分點平均注射。

(七)療程

輕癥注射1次即可;重癥注射2~5次,間隔1~7天。

三、瘤胃內容物療法

瘤胃內容物療法主要用于治療前胃弛緩、瘤胃積食、瘤胃臌氣、酮血癥、乳酸過多癥、長時間不食和長時注射大量抗生素的病牛。方法為健康牛站立保定,裝鼻鉗子和開口器,胃管涂潤滑劑,通過橫木開口器圓孔插入胃內,然后接上吸引唧筒抽取,流入采液瓶。病牛和健康牛同時保定在保定欄內,給病牛投入胃管,當采出健康牛瘤胃內容物時,立即投入病牛的瘤胃內,根據病情1日1次,1次可投給3~5L。

四、乳房送風療法

乳房送風對治療癱瘓病有較好的療效。送風方法應用乳房送風器和乳導管進行。送風前可使病畜橫臥成便于送風姿勢,對乳房嚴格消毒、拭干,將乳房內乳汁擠盡,再用酒精消毒乳頭孔。先在乳房送風器的金屬筒內放入消毒紗布或脫脂棉,以備濾過空氣。之后將消毒乳導管通過乳頭管插入乳池內,連接送風器,手握橡皮球徐徐打氣。打入空氣量以乳房皮膚緊張、基部邊緣輪廓清楚為準,此時用手指彈敲乳房呈鼓音,注意送風過量會發生乳腺腺泡破裂,過少又不起作用。送風結束后,用紗布條輕輕扎住乳頭,不使空氣逸出,1~2小時后可解掉。送風后應取青霉素40萬國際單位,溶于生理鹽水200ml內分別注入4個乳房內,防止發生炎癥。無乳房送風器可用打氣筒代替,或用大容量玻璃注射器代替。

第六節 安樂死

安樂死術是指動物的主人和獸醫師因經濟、醫藥和其他一些原因找不到比安樂死更好的處理方法,對無治療價值或預后不良的嚴重病例采取簡便而無痛苦的方法致死,該方法可減少治療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能減輕動物主人的痛苦心情。對兇猛犬、貓,可先使用846合劑、乙酰丙嗪、氯丙嗪等鎮靜藥,使其安靜,再實施安樂死術。其常用的藥物和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飽和硫酸鎂法

硫酸鎂的使用濃度約為40g/100ml,以每千克體重1ml的劑量快速靜脈注射,可不出現掙扎而迅速死亡。這是因為鎂離子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意識快速喪失和直接抑制延髓的呼吸及血管運動中樞的作用,同時還有阻斷末梢神經沖動向骨骼肌結合部的傳導、使骨骼肌弛緩的作用。

二、戊巴比妥鈉法

用5%戊巴比妥鈉注射液以每千克體重1.5ml的劑量快速靜脈注射即可。幼小動物靜脈注射困難時,可用同等劑量施以腹腔內注射。在國外,戊巴比妥鈉的使用濃度為20%,建議劑量為體重在4.5kg以內用2ml,體重每增加4.5kg再追加1ml。

本品投上述劑量,因深麻醉而引起意識喪失,呼吸中樞抑制及呼吸停止,導致心臟立即停止跳動。這期間,動物由興奮而變成嗜睡死亡,術者及主人無需緊張。

三、氯化鉀法

用10%氯化鉀以0.3~0.5ml/kg劑量快速靜脈注射即可。鉀離子在血中濃度增高,可導致心動過緩、傳導阻滯及心肌收縮力減弱,最后抑制心肌,使心臟突然停搏而致死。但動物在死前常有劇烈痛苦、掙扎現象,國外一般不用氯化鉀做安樂死術。

四、T-61法

T-61也是一種在國外常用于安樂死的藥物。它屬于一種箭毒樣藥物,既是麻醉藥,又是呼吸抑制劑,能使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衰竭,以致最后缺氧而死。靜脈注射和腹腔注射都能產生疼痛,心內、胸腔或其他注射途徑均可。通常從頭部靜脈注射,但頸靜脈和隱靜脈也可用。

五、吸入法

1.處死箱——二氧化碳(鈉瓶或干冰)

二氧化碳濃度要高(至少40%,最好70%)。根據二氧化碳釋放的方式和箱內的濃度,犬和貓可能出現某種程度的應激狀態。在將動物置入箱內前先充氣能改善效果。本法尤其適用于貓,當濃度大于60%時,貓于90秒內喪失知覺,并于5分鐘內死亡。

2.處死箱或面罩——氟烷或甲氧氟烷

這些藥物可用于幼犬、小貓或難于保定的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南县| 泰州市| 土默特右旗| 甘南县| 兴山县| 曲松县| 博罗县| 樟树市| 绥芬河市| 淄博市| 裕民县| 长宁县| 金阳县| 梅河口市| 镇平县| 栾城县| 双鸭山市| 墨竹工卡县| 普宁市| 广东省| 遵义县| 安龙县| 托里县| 明溪县| 确山县| 奉化市| 青岛市| 井陉县| 平罗县| 宁阳县| 乐都县| 松潘县| 上饶市| 云林县| 长岛县| 宽甸| 彝良县| 奎屯市| 文成县| 淳化县|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