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模豬場豬病高效防控手冊
- 常德雄編著
- 16字
- 2021-12-23 10:14:40
第一章 規模豬場生物安全與疫情控制
第一節 規模豬場建設必須符合防疫要求
近年來,我國生豬生產經營模式發展很快,規模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應當看到,在建設專業規模豬場的過程中,有相當部分生產經營者,由于缺乏科學養豬和防疫知識,在規模豬場場址的選擇、布局和與之相配套的防疫設施配置等方面不科學、未完善,以至于在豬場投產后,防疫、環保條件不能達標,甚至引起疫病的發生、流行。規模化豬場建設必須符合防疫的要求。
一、依據主客觀條件確定養豬生產規模
養豬的生產規模與經濟效益成正相關。大的生產規模,要產生高的經濟效益,必須有面積足夠大、環境條件好的生產場地,有足夠的生產投入資金和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各種配套設施,具有生產管理經驗、防疫、疾病診治的技術來作保證。因此,生產經營者一定要在建場時充分正視、考慮上述的各項條件,量力而行。
二、規模豬場場址的選擇與布局
(一)規模豬場的選址
規模豬場選址應考慮到豬場的地勢、水源、交通、疫情等自然條件,盡量做到有利于生產的進行、疫病的預防,有利于防止豬場對外部環境的污染。豬場應選擇距一般公路100米以上,居民區200米以上,地勢高燥、平坦(坡度小于20°),向陽地帶,交通方便,有充足無污染的水源、可靠的供電條件。豬場距其他養殖場、屠宰場、垃圾處理場、活畜交易集散地、風景區、水源地不應少于2千米。有條件的可配套果園、魚塘,實行“豬-魚-果”或“豬-沼-果”生產模式,以便豬場污水、糞便的處理。否則要注意留有一定面積場地,供污水、糞便處理設施用地。據測算,自繁自養的商品肉豬場,生產一頭商品豬總的土地使用面積為2.5米2。
(二)豬場的布局
豬場內應按生產區、生產輔助區(飼料加工車間、倉庫、修理車間等)、辦公生活區、排污處理區嚴格劃片分開,切不可互相穿插。豬場用圍墻圍定,與外界隔離,界限分明。豬場內的辦公生活區、飼料加工車間依次在生產區的上風向。辦公生活區和飼料加工車間應有獨立的門戶通向豬場外部,各自有通道通向生產區。三者之間有隔墻,互為隔絕。生產區按公豬配種舍、懷孕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出豬臺,從上風向至下風向順序排列。在生產區內相對偏僻最遠處,建立患病豬隔離觀察治療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車間、尸井,此地注意用圍墻保證與其他豬舍的隔離。在豬場大門入口處、各區間和各欄舍間進出口處根據需要建有大小不同水泥結構的消毒池。各棟豬舍間的距離應在7米以上,若棟距再大些,空氣環境會更好。
三、豬舍的建筑和設施配置
(一)豬舍建筑
1.高度、跨度、坡度
豬舍內凈高2.4~2.7米,有條件的可達3~3.5米,自然通風的豬舍跨度不超過15米。豬舍雙坡屋面最小坡度為25%。
2.豬舍的建筑形式
(1)開放式豬舍 建筑簡單,省工省料,造價低,采光通風好,舍內有害氣體易排出。但由于豬舍不封閉,舍內氣溫隨著室外變化而變化,無法人為控制,對于冬季寒冷地區,會影響豬繁殖與生產。
(2)封閉式豬舍
①單列封閉式豬舍 在舍內靠墻設走道,構造簡單,采光、通風、防潮好,適用于冬季不是很冷的地區。
②雙列封閉式豬舍 舍內豬欄成兩列,中間設走道,管理方便,保溫較好,地面利用率高,但采光、防潮性不如單列式豬舍,適用于冬季較寒冷地區。
(二)主要設施配置
1.取水裝置
在圈舍間隔墻上距離南面圍欄50厘米處安裝自動飲水器。公豬舍水龍頭距地面50厘米,其他豬舍為40厘米。
2.限位欄
妊娠中后期母豬的限位單列式豬舍,每頭母豬1個圈欄,欄高1米、寬0.6米、長2.1米。欄的前方有圈門和通長食槽,后方有圈門和通長糞溝,通長食槽上方安裝普通人工開關的水龍頭1~2個,供喂料后放水飲用。欄位前為1米寬的飼喂通道,欄位后為清理糞便用的1米寬的通道和寬30厘米、深10厘米的糞溝(為明溝),舍內總糞溝寬為30厘米、深40~60厘米,上有蓋板。
3.產床
產床前方有食槽,前后方都有圈門,產床兩側是哺乳仔豬的活動區域,其中一側前方安裝仔豬保溫箱,另一側的前方距底線15厘米處安裝自動飲水器,稍后處放置仔豬料槽。產床底層為金屬全漏縫地板,其高度與地面平,產床下為糞溝,其后1/3為主糞溝。豬舍內的糞溝匯總處設閘板,閘板外是舍外排糞溝。產床的排列方式一般為尾對尾的雙列式,設有中央通道和環形通道。
4.保育欄
保育欄為全漏縫地板式的網床結構,以雙列單行排列為好,即兩列保育欄并為一行排列,在舍內中央區安裝保育欄,周邊區為環形通道。
保育欄靠通道的一側安裝飼料自由采食箱,舍內的中軸線通過供水管線,在中軸線上距底層25厘米處安裝自動飲水器;保育欄底層與地面平。舍內中央有糞溝,其橫截面為梯形,以5%坡度接納網床邊緣的糞便進入中央區域,糞溝出豬舍之前設有閘板。
5.通風換氣設施
開放式豬舍為自然通風。密閉式豬舍為自然通風與機械通風相結合,自然通風是在豬舍南北墻上開放地窗,距地面60厘米,長度與窗戶相等,高度為25厘米,每個圈欄相應開設1個地窗。機械通風采用負壓通風與縱向通風方式,即在豬舍縱向的墻上安裝排氣扇,在相對的墻面上開啟進氣口,排、進氣口的下沿高度距圈欄地面80厘米,使氣體不直吹豬體。進氣口與排氣扇面積應相等,排氣扇的功率可估算,一般豬舍通風量夏季為0.6米3/(小時·千克活重)、冬季為0.35米3/(小時·千克活重)、春秋季為0.45米3/(小時·千克活重)。排氣扇的功率應按夏季最大活重的標準計算,以便通過時間控制開關來調節功率。
6.供暖保溫
開放式豬舍在寒冷季節可罩塑料膜保暖,膜上留通氣孔,以調節濕度和空氣質量。重點在產房,為哺乳仔豬設置保溫箱、紅外線電熱板、紅外線燈泡等保溫設施。
豬舍內地板除上述規定的材料和做法外,其他欄舍和場內各通道均用水泥地板,便于清掃沖洗。
7.糞便處理
有條件的建沼氣池。干糞用糞車運至儲糞場堆放,或直接出售給農戶或自用作肥料或餌料,稀糞、污水流入糞場內化糞池發酵處理。
四、規模豬場防疫
(一)疫病的預防
1.安全引種
大力提倡自繁自養。引進的種豬群,應來源于無特定病原(SPF)的豬場,只有經嚴格的官方檢疫認定健康的種豬方可引入,進場時應在隔離舍觀察飼養25~30天,確認無異常后移至相應的豬舍內飼養。
2.免疫
制訂適合本場的疫病免疫程序,免疫的種類取決于當地存在何種疫病和可能受到何種疫病的威脅,危害嚴重的疫病是免疫工作的重點。危害程度較輕,常見的疫病免疫也應同時進行。
(二)配備專職獸醫
聘用責任心強,具有執業獸醫資格或受過專門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任豬場專職獸醫,負責對豬群進行免疫、疾病診治、消毒等工作,是豬場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禁止豬場獸醫技術人員到豬場以外進行獸醫診療工作,防止疫病的傳入。
(三)消毒
對進場大門入口,生活區、生產區、豬舍內外環境各通道入口處由專人定期進行消毒,對需要進入生產區的人員、用具都要按規定程序嚴格消毒。根據消毒的對象、地點,選用相應消毒藥品種,視進行消毒的時間段、溫度、氣候條件來決定藥的品種和濃度,盡量避免雨中消毒。嚴格遵守先清掃、后沖洗、再消毒的原則,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
(四)無害化處理
選擇遠離居民區、河流、水源地、放牧場、道路1千米以外高燥處,挖2米以上深的土坑,投入病死豬尸、胎衣等,在其上厚撒(2厘米以上)石灰后填土打實掩埋,填土的厚度應在1.5米以上。掩埋地上插牌告示,禁止開挖。對原飼養、放置病、死豬的欄舍及運載工具用3%氫氧化鈉溶液或3%~5%漂白粉溶液或0.1%~2%消特靈溶液進行噴灑消毒。參與掩埋的工作人員身體裸露部位用0.1%消特靈溶液消毒。有條件的豬場可建造尸井,尸井深5米以上,為磚和水泥結構,底部寬大,井口直徑0.8米左右,用活動蓋板嚴密封蓋。在使用時,應向尸井添加如氫氧化鈉類強消毒藥,并做好尸井外污染地、用具的消毒。
(五)滅鼠
保持豬場圈舍各類設施的完整性,使老鼠無藏身之處。藥物滅鼠選用抗凝血性滅鼠藥滅鼠,如敵鼠鈉鹽、殺鼠迷等國家允許使用的滅鼠藥,禁用劇毒農藥滅鼠。
(六)禁止豬場內飼養其他畜禽和帶入其他動物
警衛用犬應拴養,嚴禁喂給死豬、死胎及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