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氣體碳氮共滲工藝及應(yīng)用

氣體碳氮共滲表面質(zhì)量易控制,操作方便,是目前應(yīng)用最為廣泛的工藝。常用的氣體碳氮共滲介質(zh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滲碳介質(zhì)中加氨,既可用于連續(xù)式作業(yè)爐,也可用于周期式作業(yè)爐;另一類是含有碳氮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用于滴注式氣體碳氮共滲。

3.2.1 氣體碳氮共滲的溫度和保溫時間

氣體碳氮共滲的溫度和保溫時間見表3.14。

表3.14 氣體碳氮共滲的溫度和保溫時間

圖3.9 碳氮共滲溫度、時間對滲層及表面碳、氮含量的影響(滲劑:煤油+氮氣)

表3.15 共滲溫度對滲層表面碳、氮含量的影響

3.2.2 氣體碳氮共滲介質(zhì)

氣體碳氮共滲介質(zhì)的組成、氣氛及用量見表3.16。

表3.16 氣體碳氮共滲介質(zhì)的組成、氣氛及用量

表3.17 常用氣體碳氮共滲滲劑(介質(zhì))的組成

表3.18 幾種不同滲劑對碳氮共滲工藝的影響

注:1.滲層深度為0.70~0.85mm(測至1/2過渡區(qū))。

2.滲速是按保溫時間計算的。

3.碳、氮含量為表面至0.1mm深度內(nèi)的平均值。

表3.19 常用的兩種碳氮共滲劑的組成及特點與碳氮共滲氣氛的測量和調(diào)整

圖3.10 氨加入量對爐氣內(nèi)碳勢、氮勢的影響

圖3.11 碳氮共滲氣體中的氨量對硬度梯度的影響

圖3.12 用三乙醇胺碳氮共滲時滲層中的碳、氮含量

表3.20 氣體碳氮共滲時滲碳劑與氨氣用量

注:1.煤油產(chǎn)氣量按0.7m3/L計算。

2.共滲處理溫度840~860℃。

表3.21 三乙醇胺在不同溫度下熱解后的成分

3.2.3 氣體碳氮共滲工藝

3.2.3.1 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工藝

(1)滴注通氣式氣體碳氮共滲 以煤油、甲苯、二甲苯等液體烴類為滲碳氣源,通過滴量計直接滴入爐中;而氨則作為滲氮氣源經(jīng)由氨氣瓶、減壓閥、干燥器和流量計進入爐中。介質(zhì)的用量視爐子、爐溫不同而定。圖3.13系40Cr鋼制汽車齒輪的滴注通氣式中溫碳氮共滲工藝曲線。所用設(shè)備為RQ3-60,獲得滲層深度為0.25~0.4mm,表面硬度>60HRC,表層(0.1mm處)碳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0.8%,氮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0.3%~0.4%。

圖3.13 滴注通氣式中溫碳氮共滲工藝曲線

(2)滴注式氣體碳氮共滲 將某些同時含有碳和氮的有機液體送入爐中,或采用注射泵使液體呈霧狀噴入爐內(nèi)進行碳氮共滲。對含尿素的滲劑,為促使其溶解并增加其流動性,應(yīng)稍加熱(70~100℃)才可滴入爐中。另外,為降低成本,在裝爐后的升溫階段和共滲前期,可滴入甲醇或煤油進行排氣。圖3.14系20CrMnTi鋼轎車后橋從動齒輪的滴注式氣體碳氮共滲工藝曲線。滲層深度為1.0~1.4mm,表面硬度為58~64HRC。

圖3.14 滴注式氣體碳氮共滲工藝曲線

(3)氣體碳氮共滲工藝及特點 一般分為排氣、共滲、降溫三個階段,工藝及特點見表3.22。圖3.15系30CrMnTi鋼拖拉機變速齒輪(m=4.5mm)的兩段式氣體碳氮共滲工藝曲線。所用設(shè)備為RQ3-35,獲得的滲層深度0.6~0.9mm,表面硬度>58HRC。

表3.22 滴注式氣體碳氮共滲工藝及特點

圖3.15 兩段式氣體碳氮共滲工藝曲線

(4)氣體碳氮共滲工藝規(guī)范

①碳氮共滲用物質(zhì)的技術(shù)條件。ⅰ.共滲用的煤油應(yīng)為滲碳用煤油,共滲用的氮氣為工業(yè)用液氮。ⅱ.共滲前要檢查管路系統(tǒng)、煤油和氮氣通入共滲爐內(nèi)的管路、閥門等應(yīng)保持暢通,控制準(zhǔn)確。

②共滲件的技術(shù)條件。ⅰ.工件表面無銹斑、油污,應(yīng)經(jīng)過機械加工。ⅱ.吊掛在工裝上的工件,相互間保持一定的間隙,特別是共滲部位,應(yīng)有5~15mm的間隙,確保爐氣暢通。ⅲ.共滲用的試樣應(yīng)放置在與同爐工件碳氮共滲條件相同的位置,作為質(zhì)量檢驗的樣品,每爐至少放三根試樣,并放在不同的位置上。

③滲罐操作的注意事項。ⅰ.非連續(xù)生產(chǎn)使用的碳氮共滲爐,應(yīng)進行共滲前的滲罐工序,即將共滲爐從室溫緩慢升溫至650℃時,開風(fēng)扇排氣,可滴入少量煤油,60滴/min,通氨氣0.25m3/h,保溫1h。ⅱ.繼續(xù)升溫至850℃時,滴油量可控制在100~120滴/min,通氨氣0.5m3/h,保溫1h。觀察排氣孔火焰顏色和火苗長度,以便調(diào)整。

④工件的碳氮共滲操作的注意事項。ⅰ.滲罐結(jié)束后,開爐蓋裝入碳氮共滲工件后封爐,升溫進入排氣階段,滴油40~60滴/min,排氣0.5~1.0h。在此期間,觀察火焰是否正常,若正常,排氣階段結(jié)束,否則應(yīng)延長排氣時間。ⅱ.碳氮共滲在850℃進行,保溫2~3h,在此期間,滴油量為120~130滴/min,通氨氣0.25m3/h,觀察火焰顏色和火苗長度,及時調(diào)整滴油量。ⅲ.共滲結(jié)束后,出爐淬火,油淬到室溫控油。ⅳ.工件共滲淬火后,應(yīng)及時在(200±10)℃保溫3h,并低溫回火。

⑤碳氮共滲件的技術(shù)檢測。共滲層硬度為56~62HRC,共滲層深度≥0.18mm。

碳氮共滲通用工藝見圖3.16。

圖3.16 碳氮共滲通用工藝曲線

(5)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工藝操作 其滲劑與氨的用量見表3.23;兩階段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層深度和保溫時間的關(guān)系見表3.24;共滲時不同階段介質(zhì)的用量見表3.25;共滲時的爐氣組分見表3.26;共滲后的冷卻方式見表3.27;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工藝操作見表3.28。

表3.23 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時滲劑與氨的用量

表3.24 兩階段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層深度和保溫時間的關(guān)系

注:1.用60kW井式爐氣體滲碳。

2.高溫時煤油110滴/min,NH31L/min;低溫時,煤油70~80滴/min,NH34~5L/min。

3.工件入爐排氣,煤油100~110滴/min,NH32L/min。

表3.25 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時,不同階段介質(zhì)的用量

表3.26 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時的爐氣組分(體積分數(shù))   單位:%

注:共滲20min后,取氣分析;末期φ(CO2)0.4%,φ(CO)20%,φ(CH4)1.2%,φ(H2)34.2%。

表3.27 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后的冷卻方式

①括弧內(nèi)材料為普通碳素結(jié)構(gòu)鋼舊標(biāo)準(zhǔn)(GB/T 700—2006)。

表3.28 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工藝操作

3.2.3.2 通氣式氣體碳氮共滲

它是以吸熱式氣體為載氣,添加少量滲碳氣體和氨氣進行碳氮共滲,介質(zhì)的用量應(yīng)根據(jù)其組分、爐子大小、爐溫以及爐中碳勢和氮勢而定。

(1)密封箱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工藝

①25、20Cr、20CrMnTi鋼。在密封箱式爐的氣體碳氮共滲工藝見表3.29。

表3.29 密封箱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工藝

②20MnCr5(20CrMn)鋼制變速箱輸入軸(其結(jié)構(gòu)見圖3.17)在密封箱式多用爐內(nèi)氣體碳氮共滲。其滲層深度0.5~0.7mm(550HV1),表面硬度690~790HV1(81~83HRA),表面組織為M+A殘留(1~5級),心部硬度為320~450HV1。

圖3.17 20MnCr5鋼制變速箱輸入軸結(jié)構(gòu)簡圖

多用爐內(nèi)飽和氣為N2+CH3OH,富化氣為丙烷C3H8,NH3經(jīng)減壓過濾后通入爐內(nèi)。20MnCr5鋼制變速箱輸入軸在多用爐內(nèi)碳氮共滲工藝曲線見圖3.18。

圖3.18 20MnCr5鋼制變速箱輸入軸碳氮共滲工藝曲線(設(shè)備:SURFACE多用爐;裝爐量232件)

(2)連續(xù)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工藝

①20CrMnTi鋼工件在連續(xù)式爐中的氣體碳氮共滲。見表3.30。

表3.30 連續(xù)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工藝

注:1.滲層金相組織為馬氏體+殘余奧氏體+少量碳化物,心部為低碳馬氏體。

2.表面硬度61~62HRC,心部38~45HRC。

3.滲層碳、氮含量指距表面0.05mm之內(nèi)碳、氮的平均含量。

4.爐膛容積約10m3,爐型結(jié)構(gòu)與連續(xù)滲碳爐相同。

5.材料:20CrMnTi。

②20MnTiB鋼制變速箱齒輪在連續(xù)式電熱無罐爐中的碳氮共滲。其滲層深度為0.25~0.55mm,表面硬度為54~63HRC,表面組織為M+少量A殘留,表面碳氮含量(質(zhì)量分數(shù)):w(C)=0.75%~0.80%,w(N)=0.2%~0.3%。其連續(xù)式電熱無罐爐中碳氮共滲工藝見表3.31。

表3.31 連續(xù)式電熱無罐爐中的碳氮共滲工藝

3.2.4 氣體碳氮共滲應(yīng)用實例及分析

(1)典型氣體碳氮共滲件實例 見表3.32,汽車變速箱二軸井式爐、汽車后減震器盤的氣體碳氮共滲工藝分別見表3.33、表3.34,自行車零件的碳氮共滲工藝見表3.35。

表3.32 典型碳氮共滲件實例

表3.33 汽車變速箱二軸井式爐氣體碳氮共滲工藝

注:井式爐型號為RQ3-105-9D,每100滴煤油為3.8mL。

表3.34 汽車后減震器盤氣體碳氮共滲工藝

表3.35 自行車零件碳氮共滲工藝(推桿式電加熱無罐連續(xù)式爐)

注:在油中淬火,然后低溫回火,硬度為80~85HRA。

(2)[實例3.1] 20Cr鋼汽車變速器二軸表面氣體碳氮共滲工藝的改進 見表3.36。

表3.36 20Cr鋼汽車變速器二軸表面氣體碳氮共滲工藝的改進

圖3.19 汽車變速器二軸零件示意圖

圖3.20 原碳氮共滲工藝曲線

表3.37 原工藝生產(chǎn)二軸的質(zhì)量檢測結(jié)果

圖3.21 改進后的碳氮共滲工藝曲線

表3.38 采用改進工藝后變速器二軸的質(zhì)量檢測結(jié)果

(3)[實例3.2] 20Cr鋼制冷擠壓模具的氣體碳氮共滲熱處理工藝試驗研究 見表3.39。

表3.39 20Cr鋼制冷擠壓模具的氣體碳氮共滲熱處理工藝試驗研究

圖3.22 模具工作簡圖

1—凸模;2—凹模;3—擠壓工件

圖3.23 工件擠壓變形圖

圖3.24 共滲溫度對共滲層深度的影響

圖3.25 共滲時間對共滲層深度的影響

圖3.26 20Cr試樣碳氮共滲及其后的淬火、回火工藝曲線

圖3.27 20Cr碳氮共滲的金相組織(硝酸+乙酸浸蝕,250×)

圖3.28 20Cr共滲層的顯微硬度分布曲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东辽县| 榕江县| 岚皋县| 海安县| 林州市| 宜兰市| 漠河县| 田林县| 志丹县| 岗巴县| 延寿县| 乐安县| 平度市| 炎陵县| 广宁县| 卢氏县| 莱州市| 盘山县| 阿拉善盟| 龙州县| 富平县| 玛纳斯县| 馆陶县| 山西省| 沁水县| 布尔津县| 贡嘎县| 桃江县| 东源县| 江山市| 克东县| 水城县| 三门峡市| 秭归县| 平江县| 乌拉特中旗| 大港区| 五指山市| 巴彦淖尔市| 洛隆县|